引入法在数学新课教学中的探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ang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下的学习主要落实在数学课堂上,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与 引入有莫大的关系,新课的引入更是影响一节课的效果,因此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一节课的引入。
  关键词:引入的作用;引入的方法;引入需要注意的问题
  新课的引入,在课堂教学中是导言,是开端,是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
  引入新课,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引出所要讲述的课题,把学生领进学习的“大门”。如果一堂课的开始教师能够生动活泼、引人人胜地导入新课,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神集中地投入新课的学习,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每天都重复着那句单调而乏味的语言“今天我们讲xxx”来引入新课,学生则会听而不闻,旁若无事。学生在这种涣散和无意识的心理状态下是不可能集中精力把课听好的,因此也就不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数学是相对枯燥的学科,更要注意引入的重要性。
  一、引入新课的作用
  1.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好的新课引入能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人的注意力在高度集中时,大脑皮层上的有关区域便形成了优势兴奋中心,对所注意的事物专心至致,甚至会忘掉其余一切。人的注意力越集中,对周围其他干扰的抑制力就越强,因此这时接受信息的信噪比特别高,信息的传输效率也最高,这时人对事物观察得最细致,理解得最深刻,记忆得最牢固。所以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进入教室后情绪尚未稳定、注意力尚未集中之前,运用适当的手段或方法使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集中到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上来。反之,如果教师在刚上课时,不注意引课技巧,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就如《大学》中指出的:“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这就更谈不上学习了。
  2.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积极的意象活动,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坚定性,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正是这个道理。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发明家无一不是对所探讨的问题有浓厚的兴趣才获得最后成功的。
  3.能承上启下,使学生有准备、有目的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好的新课引入,应该起到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的作用,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明确目标,打下基础。
  4.能为新课的展开创设学习情境
  良好的新课引入可以起到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情绪愉快地进入学习过程,为新课的展开创设良好的条件。
  二、引入新课的一般方法
  1.直接引入法
  即在上课时开门见山说出所要讲述的课题。直接引入法最简单容易,但引入效果一般都不好。它不易提出具体的学习目标,因为所提出的新课题对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使学生感到茫然,不能集中思维和注意力,缺乏学习的心向。经常用此法引入,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一般的情况下,不宜采用此法。
  2.问题引入法
  即针对所要讲述的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对问题造成的悬念来引入新课。问题引入法用比较积极的形式提出了与所要学习课题有关的问题,点出了学习的重点,明确了学习的目标,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指向更为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问题引入法一般用于前后知识相互联系密切的新授课教学,或本节所研究的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新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熟知的现象为基础的前提下,提出学生似曾相识,但欲言而又不能的问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刺激求知的渴望。如讲“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可先让学生想这样的问题:两个三角形全等,一定要三对边、三对角对应相等吗?能不能少点条件使判断简单?这样学生会怀着强烈的学习要求和欲望去探索新的方法。
  3.复习引入法
  即通过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引入新课的学习内容。这种引课的特点是便于学生了解到新内容是旧知识的深入和提高,便于学生系统地把握知识的结构。这种引课一般适用于定理和性质的运用。如讲《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第二节课时,运用复习引入法,把上节课讲到的理论重新复习一下,就能让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不感到生疏,利于新课的展开。
  4.实验引入法
  实验引入法最大的特点是直观形象、生动活泼,且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便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操作而引入新知识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力、思考力,使知识引入自然,使抽象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 转例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课的引入。要求每个学生在纸上任意作一个三角形,剪开成三部分,然后把三个内角拼在一起,问:这三个内角和等于多少度?由此引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5.资料引入法
  即用各种资料(如科学发明发现史,科学家轶事、故事等),通过巧妙的编排、选择引入新课。这种引课具有真实、可靠、生动有趣等特点。通过引入科学史上的有关资料,能从中有效地进行思想教育,进行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通过讲述生动的故事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使学生的思维顺着教师所讲述的情节进入该课的学习。
  这种引课法由于可较详尽地介绍史料,故一般用于比较抽象的单元教学的开头,使学生通过史料对这个单元知识的产生、发展情况有个大概的了解,因而从心理上和思路上降低了单元教学的难度。如在讲“勾股定理”时,可以讲“百牛大祭”的故事,告诉学生毕达哥拉斯发现的勾股定理决非是受了神灵的启示,而是他勤奋学习之所得。
  三、引入新课时需注意的问题
  1.方法单调,枯燥无味
  有的教师在引入新课时,不能灵活多变地运用各种引入方法,总是用固定的、单一的方法行事,使学生感到枯燥、呆板,激发不起学习的兴趣。
  2.洋洋万言,喧宾夺主
  新课引入时不能信口开河,夸夸其谈,半天没有进入正题。占用时间过长,就会喧宾夺主,影响正课的讲解。
  3.离题万里,弄巧成拙
  引入新课时所选用的材料必须紧密配合所要讲述的课题,不能脱离正课主题,不然不但没有起到帮助理解新知识的作用,反而干扰了学生对新授课的理解,给学生的认识过程造成了障碍。
  结合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恰当的引入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气氛中进入每节课的学习,力争每一节课都有不同的收获,也能体现出数学是来源于实际,又用于实际的数学思想。
  (作者单位:湖南省汉寿县东岳庙中学415900)
其他文献
有人说:“外语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这样说,并非否定教师的教,而是强调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笔者教学中常采以下几种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实物导入教学,激起探求心智知的愿望
幸运或幸福。莅临  啼哭是你对我深情积蓄的兑换  柔嫩圣洁的芳香里  升起来  一轮2018年11月21日的皎洁月亮  我抱起我。无论晨昏  我做回不经事的少年  不带雨具冲进滂沱的雨幕  追风逐浪不言愁苦  归来。你赐予我花团锦簇  时光有你。姹紫嫣红  亲爱的宝贝  我对着你说话唱歌  你云里雾里、似懂非懂  你拍手、示意  像大师指挥乐章合奏  你听不懂我唱的说的  我也不明白你的咿呀咕噜 
那年,李清照倚靠在竹席上,望着一池残荷,怅惘地提笔写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秋月悄然攀附西楼,她望着长空的绵绵云彩,渴望一封天际来信,缓解自己内心对丈夫的思念。  当年的女诗人一定不会想到,如今已经很少有人写信了。快餐式的网络通信正在一步一步淘汰掉陈旧的信件。那些绵延的深情、浅淡的愠怒、脉脉的思念……都变成了电子世界可笑的字符,简单、快捷、没有感情。无论何时何地,人们只需发一条
我喜欢在网上购物,看到好的东西,也不管实用不实用,自己会不会用,总是先买回家再说。  前段时间,我买了一台烤箱,看到网上介绍的那些功能,想到自己买回来就能烤各种健康美味的面点,心里美滋滋的。可是,东西买回来后,只烤了一次,我就对它失去了兴趣,因为不但要自己发面,而且要消耗大量时间,面点的口感也差,我只得将这些东西束之高阁。  妈妈来看我,看到烤箱上布满了灰尘,便怪我乱买东西。结果,我前脚去上班,妈
摘要:牛津英语每单元中的综合技能课(Integrated Skills),如果仅以课本为中心,按“学生听——填答案——读对话”的模式去教,学生很难有兴趣地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欠佳。因此,如何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各种灵活多变的、有意义的交际性活动,使以课本为中心的练习活动向以生活为中心的练习活动转化(transfer from text-based activities to life-
摘要:许多教师苦苦寻觅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好方法,甚至舍近求远,却常常收效甚微。其实,英语课本作为最直接的可供利用的素材,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最好良方。  关键词:英语教材;仿写;续写;真实性;实用性;反馈信息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9-0053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合理开发和积极利用课程资源是有效实施英语课程的重要
看中一款紫砂壶,圆而丰润,嫩且精致,放置手心,状若安睡的婴儿。欣然买回来,见之欢喜。日子因它的到来,多了一丝温润,平添一抹巧稚。  小壶配一个公道杯,两两相较,越发显小了。杯口小嘴尖,内里显空阔,仿佛能装天下。承接茶水的茶杯更细巧,像风衣上的纽扣,用拇指、食指捏着,都不敢使力,生怕把它夹疼了,捏碎了。  一壶一杯泡一天,日子浸润着茶香,便有了悠然的滋味。  21岁时,初上省城,买了一个不锈钢茶杯,
摘要:本文主要谈论了《祝福》中“我”的形象,并分析了“我”和祥林嫂的死的关系。有不足之处,还望同仁予以批评指正。  关键词:《祝福》;“我”的形象;祥林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103  鲁迅小说刻画了众多的“我”的形象,我们可以清晰地描绘出在那个特殊的时代里知识分子的形象。《祝福》系《彷徨》第一篇。对于这篇小说主题的表述,一般
带我去未来的礼物  迈克尔·坎宁安曾说过:“一个人对幸福的全部感受,就蕴藏在一个吻和一次散步,就在对晚餐和读一本书的期待之中。”  然而,当我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并不是这么想的。我十分不喜欢父母送来的书,根本无法对它们产生幸福感。甚至,我不止一次地期盼着,在下一个节日,他们能送我毛绒玩具或者花裙子。  毕竟那时候,我对“礼物”的概念就是这么直观——要有美感、有乐趣,最好能被花花绿绿的纸包裹着,上面
高考的时候,我执意填写了一所远在千里之外的大学。那天,他反复地对我说:“你妈妈舍不得你呢。”  我问他:“那你呢?你会舍不得我吗?”  他不答,自顾自地开始低头检查我的行李。  我对他的沉默很不开心,他就没有一点舍不得我吗?我自顾自地走远了,却没有看到他低下头时眼里的不舍。他为我准备了一大堆东西,我的箱子险些都塞不下,还一再叮嘱我:“你毕业了一定要回来啊,你妈妈会想你的。”  他亲自送我去大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