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针对商务汉语课程的开发提出一种基于“5W1H”的需求分析框架,从六个方面确定需求分析要素,按照“辨识需求——分析现状——找出原因——提出并改善”的分析路径对各项需求加以细分,深入分析并提出改善办法。因其更关注商务汉语课程的产品属性并使用了结构化的思维方法,“5W1H”框架的结构简单明了。据此设计和实施的需求调查将具备更强的通用性与操作性,能有效地辨识和满足目标学习者最集中普遍的学习需求,依据需求分析结论开发的商务汉语课程也更具备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 ESP 5W1H 需求分析 课程开发
一、商务汉语需求分析的研究现状
商务汉语作为一门特殊用途语言(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ESP)课程,秉承“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是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而设计开发的。在理论研究层面,对外汉语学界早已对商务汉语学习中应用ESP理论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举得了丰硕成果,就需求分析(requirements analysis)在商务汉语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也早已达成共识。正如二语习得研究专家Michael H. Long(2011)所说:“一个教学设计不应该在没有需求分析的情况下被设计出来。”
但是,将ESP理论具体应用到商务汉语课程开发项目中时,其表现却有所欠缺,具体表现为:
(一)实际需求分析总是以课程开发与推广为首要目标,分析对象不仅被视为一门课程,更被视为一种产品,其产品属性和市场竞争力更被关注;EPS作为一种语言学理论,通常关注其语言属性而忽视其产品属性,对学习需求的辨识不能有效服务于商务汉语课程的营销推广。
(二)商务汉语既是一门课程,又是一种产品。EPS作为一种语言学理论,强调了语言属性却忽视了产品属性,没有考虑到需求分析服务于课程的开发与推广;源于指导英语学习的理论,更未考虑到在当今商业环境下对汉语的具体学习需求。若仅用ESP理论指导商务汉语课程开发,市场眼光和商业思维将会有所欠缺,对需求的辨识不能有效服务于课程的营销推广,依据需求分析结论开发的课程在教育培训市场上可能会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课程开发大多以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者为主,缺乏商务知识背景和工作经验,导致经需求分析后开发的课程内容与现实商务工作有所脱节,部分教材市场定位模糊,目标学习者不能明确锁定,部分教学实例不能满足现实交际应用中的目标场景需求。
(四)源于指导英语学习的ESP理论,不能完全指导汉语学习,尤其未能深入顾及中国当今的商业市场环境对商务汉语学习的具体需求。
二、面向产品开发的“5W1H”分析框架
教学是教学培训机构面向目标学习者提供的一种服务,教材作为课程的工具与载体是满足目标学习者需求的一种产品。“教学服务 教材产品”的结合构成了完整的课程,其开发、推广和实施均应符合商业化的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原理。
商务汉语作为一门面向商务人士、应用于商业领域的应用语言学课程,其产品属性尤为显著。因此,完全可以运用一种基于产品开发的需求分析框架,针对商务汉语课程开发进行全面和深入的需求分析。“5W1H”是一种目前在产品开发与营销领域运用非常成熟的需求分析框架(以下简称“5W1H”框架)。
“5W1H”是受美国政治学家拉斯维尔提出的“5W”传播模式的启发,经过长期运用、总结和变迁,逐步发展形成的一种思维分析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软件工程、市场营销、生产管理等领域。随着应用领域不断的扩展,“5W1H”还衍生许出“5W2H”、“5W2H1E”等更具针对性的分析框架。但在进行产品需求分析的时候,仍然是最基本的“5W1H”框架在业界应用最广泛。
进行产品需求分析时,“5W1H”框架要求产品开发者以待开发产品为分析对象,基于目标用户的立场,从以下六个方面辨识问题、分析原因并寻求改善:哪些人(Who)会购买产品,为什么(Why)会购买该产品,期望产品应该具有哪些特征和属性(What),会在什么时间(When)和场合下(Where)下購买,用户会在哪些条件和方式(How)下购买。如果能从这六个方面将各项需求要素都一一分析清楚,并加以归纳综合,就能有效辨识目标用户对产品的最主要集中的需求。产品和营销专家认为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能够响应这些核心需求并融入其产品特性的产品将是市场竞争力最强的产品。
一方面,“5W1H”是一套全面又简单实用的分析方法,能够对复杂的分析要素进行有效的梳理和组织,形成结构化的思维框架,有利于人们按习惯的逻辑方式全面思考。另一方面,调查分析充分运用“提问—回答”这一直接明了的描述和沟通方式,形成了商业化的表述方法,便于不同背景的调查者与受访者间的沟通理解和协同合作。
在ESP教学界,已有人运用“5W1H”的观点对机械英语(李锐鹏,2016)、医学英语(任荣政、丁年青,2012)等课程的学习需求进行了要素分析,段沫(2010)基于ESP理论总结归纳了汉语学习中目标情景的六个要素(6W)。上述研究主要侧重于从需求分析要素角度对ESP理论进行补充与深入分析,但没有从产品开发角度挖掘课程的内在产品属性,对需求分析的可操作性和实践环节研究较少。
将“5W1H”框架应用到商务汉语课程开发需求分析中,要求以目标学习者为中心,以待开发课程作为分析对象,将各分析因子按照既定框架结构分成6个分析类(如图1)并逐个思考分析:谁(Who)应该被界定为目标学习者,学习内容应该具有哪些特征和属性(What),会在什么时间以什么程序和方式(When)学习,在什么情景(Where)下应用商务汉语,目标学习者期望获得的学习条件和途径(How)是什么。
“5W1H”框架中,分析因子各自独立、互不重叠。“5W”侧重于从5个方面对需求进行辨识和描述:“Why”和“What”侧重于辨识总体需求,有助于课程内容的总体定位;“Where”、“When”和“Who”则是需求分析的细化部分,其中“Where”是商务汉语目标场景分析的核心内容。“How”则是在“5W”基础上调查实现学习目标需要的学习条件和途径,以明确在后期课程开发过程中如何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环境和策略、如何实施有效的课程营销推广策略。 图1 “5W1H”需求分析框架
三、“5W1H”框架与ESP框架的对比分析
目前商务汉语需求分析主要使用基于ESP理论的需求分析框架(以下简称“ESP框架”),包括John Munby的目标情景分析(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 TSA)和Hutchinson
关键词: ESP 5W1H 需求分析 课程开发
一、商务汉语需求分析的研究现状
商务汉语作为一门特殊用途语言(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ESP)课程,秉承“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是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而设计开发的。在理论研究层面,对外汉语学界早已对商务汉语学习中应用ESP理论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举得了丰硕成果,就需求分析(requirements analysis)在商务汉语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也早已达成共识。正如二语习得研究专家Michael H. Long(2011)所说:“一个教学设计不应该在没有需求分析的情况下被设计出来。”
但是,将ESP理论具体应用到商务汉语课程开发项目中时,其表现却有所欠缺,具体表现为:
(一)实际需求分析总是以课程开发与推广为首要目标,分析对象不仅被视为一门课程,更被视为一种产品,其产品属性和市场竞争力更被关注;EPS作为一种语言学理论,通常关注其语言属性而忽视其产品属性,对学习需求的辨识不能有效服务于商务汉语课程的营销推广。
(二)商务汉语既是一门课程,又是一种产品。EPS作为一种语言学理论,强调了语言属性却忽视了产品属性,没有考虑到需求分析服务于课程的开发与推广;源于指导英语学习的理论,更未考虑到在当今商业环境下对汉语的具体学习需求。若仅用ESP理论指导商务汉语课程开发,市场眼光和商业思维将会有所欠缺,对需求的辨识不能有效服务于课程的营销推广,依据需求分析结论开发的课程在教育培训市场上可能会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课程开发大多以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者为主,缺乏商务知识背景和工作经验,导致经需求分析后开发的课程内容与现实商务工作有所脱节,部分教材市场定位模糊,目标学习者不能明确锁定,部分教学实例不能满足现实交际应用中的目标场景需求。
(四)源于指导英语学习的ESP理论,不能完全指导汉语学习,尤其未能深入顾及中国当今的商业市场环境对商务汉语学习的具体需求。
二、面向产品开发的“5W1H”分析框架
教学是教学培训机构面向目标学习者提供的一种服务,教材作为课程的工具与载体是满足目标学习者需求的一种产品。“教学服务 教材产品”的结合构成了完整的课程,其开发、推广和实施均应符合商业化的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原理。
商务汉语作为一门面向商务人士、应用于商业领域的应用语言学课程,其产品属性尤为显著。因此,完全可以运用一种基于产品开发的需求分析框架,针对商务汉语课程开发进行全面和深入的需求分析。“5W1H”是一种目前在产品开发与营销领域运用非常成熟的需求分析框架(以下简称“5W1H”框架)。
“5W1H”是受美国政治学家拉斯维尔提出的“5W”传播模式的启发,经过长期运用、总结和变迁,逐步发展形成的一种思维分析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软件工程、市场营销、生产管理等领域。随着应用领域不断的扩展,“5W1H”还衍生许出“5W2H”、“5W2H1E”等更具针对性的分析框架。但在进行产品需求分析的时候,仍然是最基本的“5W1H”框架在业界应用最广泛。
进行产品需求分析时,“5W1H”框架要求产品开发者以待开发产品为分析对象,基于目标用户的立场,从以下六个方面辨识问题、分析原因并寻求改善:哪些人(Who)会购买产品,为什么(Why)会购买该产品,期望产品应该具有哪些特征和属性(What),会在什么时间(When)和场合下(Where)下購买,用户会在哪些条件和方式(How)下购买。如果能从这六个方面将各项需求要素都一一分析清楚,并加以归纳综合,就能有效辨识目标用户对产品的最主要集中的需求。产品和营销专家认为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能够响应这些核心需求并融入其产品特性的产品将是市场竞争力最强的产品。
一方面,“5W1H”是一套全面又简单实用的分析方法,能够对复杂的分析要素进行有效的梳理和组织,形成结构化的思维框架,有利于人们按习惯的逻辑方式全面思考。另一方面,调查分析充分运用“提问—回答”这一直接明了的描述和沟通方式,形成了商业化的表述方法,便于不同背景的调查者与受访者间的沟通理解和协同合作。
在ESP教学界,已有人运用“5W1H”的观点对机械英语(李锐鹏,2016)、医学英语(任荣政、丁年青,2012)等课程的学习需求进行了要素分析,段沫(2010)基于ESP理论总结归纳了汉语学习中目标情景的六个要素(6W)。上述研究主要侧重于从需求分析要素角度对ESP理论进行补充与深入分析,但没有从产品开发角度挖掘课程的内在产品属性,对需求分析的可操作性和实践环节研究较少。
将“5W1H”框架应用到商务汉语课程开发需求分析中,要求以目标学习者为中心,以待开发课程作为分析对象,将各分析因子按照既定框架结构分成6个分析类(如图1)并逐个思考分析:谁(Who)应该被界定为目标学习者,学习内容应该具有哪些特征和属性(What),会在什么时间以什么程序和方式(When)学习,在什么情景(Where)下应用商务汉语,目标学习者期望获得的学习条件和途径(How)是什么。
“5W1H”框架中,分析因子各自独立、互不重叠。“5W”侧重于从5个方面对需求进行辨识和描述:“Why”和“What”侧重于辨识总体需求,有助于课程内容的总体定位;“Where”、“When”和“Who”则是需求分析的细化部分,其中“Where”是商务汉语目标场景分析的核心内容。“How”则是在“5W”基础上调查实现学习目标需要的学习条件和途径,以明确在后期课程开发过程中如何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环境和策略、如何实施有效的课程营销推广策略。 图1 “5W1H”需求分析框架
三、“5W1H”框架与ESP框架的对比分析
目前商务汉语需求分析主要使用基于ESP理论的需求分析框架(以下简称“ESP框架”),包括John Munby的目标情景分析(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 TSA)和Hutchin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