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来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学过程都是从学生的自学开始的,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有学有教,不学则不教。课前预习可以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可见,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前奏曲”。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语文;预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05-0135-01
一、做好常规预习和重点预习
所谓常规预习,即学生上课前,都必须解决读、画、查。这些要求是学生每课前必须预习的,不必由老师布置。老师只要做一些检查测试,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就可以了。
所谓重点预习,即根据所学课文的不同体裁和知识的不同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除常规预习外,老师要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一些自己去探讨解决的问题。
预习的开始,布置的问题可以简单些,随着阅读的深入,提出问题的难度不断加大,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文,这样学生才能通过预习掌握各类文章的规律,进而提高自学能力。
二、课前预习的其他方式
1.诵读预习法
这是学生了解课文的第一步,学生可以采取默读、朗读、猜读、单人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方式来读课文。农村的家庭,一般都是村寨聚集,同一年級的学生较多,教师可以把他们编成一个学习小组,便于合作交流学习。
2.问题带动法
教师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去看参考书,查找答案。教师布置的问题尽量简单一些,让大部分学生能解决。如:在上《金色的鱼钩》时,布置几个问题。①红军为什么要长征?②老班长为什么不吃鱼?③老班长为什么要我不把他吃鱼刺的事告诉他们?④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能大致解决这些问题,课文的内容也预习得差不多了。
3.评注法
这是对学生深一层次的要求,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发表对某个段落,或者某一句话的看法。这个要求不能太多,学生对课文有一点自由评论就行了,当然多多益善。这就要求学生善于思考,把自己的观点总结,这是学生思维闪光的地方。
4.复述法
能简略完整地复述课文的内容,这是对小学高年级的要求。不但能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而且对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有很大的好处,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在复述时出现困难,教师可及时提醒让其完成复述,及时鼓励给予他信心。
三、课前预习的指导原则
(1)教师要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原则上,由易到难,由扶到放,进行课前预习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前预习并不意味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教师有目的地指导、精心设计预习题,有效的检查评价措施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其目的是使学生得到更切实的收获。
(2)教师根据材料和学生的特点所制定的课前预习内容要“具体化”,而学生课前预习的过程则要“精思化”“求异化”。
通过教学实践得出:教师有计划地认真启发,正确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可以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但能力的提高和良好习惯的养成,绝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这是一个长时期的、细致的工作,还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去探讨、去尝试。
参考文献:
[1]张玉琴.课前有效预习提高课堂效率——冀教版小学语文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36):279-280.
[2]郭立娟.课前有效预习能提高课堂效率——对冀教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索[J].学周刊,2017(4):122-123.
作者简介:李红霞(1981—),女,甘肃定西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关键词:语文;预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05-0135-01
一、做好常规预习和重点预习
所谓常规预习,即学生上课前,都必须解决读、画、查。这些要求是学生每课前必须预习的,不必由老师布置。老师只要做一些检查测试,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就可以了。
所谓重点预习,即根据所学课文的不同体裁和知识的不同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除常规预习外,老师要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一些自己去探讨解决的问题。
预习的开始,布置的问题可以简单些,随着阅读的深入,提出问题的难度不断加大,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文,这样学生才能通过预习掌握各类文章的规律,进而提高自学能力。
二、课前预习的其他方式
1.诵读预习法
这是学生了解课文的第一步,学生可以采取默读、朗读、猜读、单人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方式来读课文。农村的家庭,一般都是村寨聚集,同一年級的学生较多,教师可以把他们编成一个学习小组,便于合作交流学习。
2.问题带动法
教师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去看参考书,查找答案。教师布置的问题尽量简单一些,让大部分学生能解决。如:在上《金色的鱼钩》时,布置几个问题。①红军为什么要长征?②老班长为什么不吃鱼?③老班长为什么要我不把他吃鱼刺的事告诉他们?④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能大致解决这些问题,课文的内容也预习得差不多了。
3.评注法
这是对学生深一层次的要求,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发表对某个段落,或者某一句话的看法。这个要求不能太多,学生对课文有一点自由评论就行了,当然多多益善。这就要求学生善于思考,把自己的观点总结,这是学生思维闪光的地方。
4.复述法
能简略完整地复述课文的内容,这是对小学高年级的要求。不但能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而且对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有很大的好处,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在复述时出现困难,教师可及时提醒让其完成复述,及时鼓励给予他信心。
三、课前预习的指导原则
(1)教师要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原则上,由易到难,由扶到放,进行课前预习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前预习并不意味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教师有目的地指导、精心设计预习题,有效的检查评价措施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其目的是使学生得到更切实的收获。
(2)教师根据材料和学生的特点所制定的课前预习内容要“具体化”,而学生课前预习的过程则要“精思化”“求异化”。
通过教学实践得出:教师有计划地认真启发,正确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可以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但能力的提高和良好习惯的养成,绝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这是一个长时期的、细致的工作,还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去探讨、去尝试。
参考文献:
[1]张玉琴.课前有效预习提高课堂效率——冀教版小学语文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36):279-280.
[2]郭立娟.课前有效预习能提高课堂效率——对冀教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索[J].学周刊,2017(4):122-123.
作者简介:李红霞(1981—),女,甘肃定西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