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输过程。教师在调控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必须掌握和利用教学的反馈信息,使教学处于最佳状态,以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教学中,不管什么“式”,什么“法”的教学,都应通过各种反馈信息来评估,什么样的教学改革也应受反馈信息的制约。因此,研究如何及时获取语文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以使有效地校正,调控课堂教学,减少时间的消耗,避免教师作无效的劳动,提高课堂效率,是语文课堂改革中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从课堂的学习情绪中获取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课堂教学
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绪应成为教师获取的第一反馈信息。教师要及时从学生的神态、表情、动作中得到学生对这节课听得不否明白,学得是否轻松,能否产生浓厚兴趣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
就语文第九册教材来说,倘若学生学习《太阳》一课时兴趣盎然,学习《狼牙山五壮士》时情绪激昂;学习《十里长街总理》时悲伤以致落泪;学习《森林的主人》则不时流露出新奇的目光,这便反映了这些课学生的精神专注投入,与课文的情感融为一体。那一般来说,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会较高。反之,学生神态目然,该活跃不活跃,该沉思不沉思,该笑不笑,该难过不见得难过,那即便教师的课讲得如何精彩生动,也难收到预期的效果,提高课堂效率也成了一句空話。这一点,从整节课的角度来看是这样,从一节课中的每一个教学五环节的角度来看也是这样。
二、从学生朗读、答问、质疑中获取反馈信信息,因势利导,适时点拔
在语文课中,让学生朗读,答问质疑是教师主要教学精兵简政的手段之一。但应该认识到,这也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主要途径。这一点,从道理上来说,教师是不会有异议的,但也正因为这样,这问题就更容易被忽视了。
一些教师在上课时,往往为完成教案中计划安排的朗读内容而布置朗读;为按自己分析课文的需要而进行提问,至于朗读和提问中所反映出的问题,恐怕就无暇顾及或认为没必要顾及了。一节课下来,只着重考虑我这节课的教学计划完成与否,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收益有多少。这些现象在语文教学中确实并不少见,这是造成语文科教学耗费时间多而实际收效小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此,强调从学生朗读答问质疑中获取反馈信息,因势利导,适时点拔,尤为重要。如学习《饲养员赵大叔》一文,学生阅读课文后能指出“赵大叔喂牲口真有意思”是文中的总起句,教师就可因势利导,加以点拔,指导学生理解“真有意思”是指“特别有趣”。在分析其喂牲口的情况时,始终抓住“赵大叔喂牲口特别有情趣”,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这比老师只为完成教案定出的教学任务而“以朗读铺路,提问点缀,不管懂与不懂,照样完成教案任务”的实际收效不是会好多吗?
三、从学生的书面练习中攻取反馈信息,及时查缺补漏
教师经过一个教学环节或整节课的辛勤劳动,学生掌握有多少,缺漏在哪里?学生的书面练习是一个重要的反馈信息,我们应该学会获取和正确利用这一反馈信息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所说的书面练习,当然包括课外的,但我这里特别强调堂上的。现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书面练习(如:抄写、组词、造句、特别是作文)都安排到课外去了(尤其是高年级),这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单从及时获取课堂反馈信息角度来看,也是不科学的。所以,我们既应从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倡“精讲多练”的角度去加大课堂上书面“练”的份量,也需要为从学生的书面练习中获取反馈信息的角度去增加课堂“练习”的机会。而当学生进行书面练习时,教师适时进行巡视指导是十分重要的,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教师尽管也注意经常布置一定的课堂练习,但他们所要得到的反馈信息还往往要待到一两天后的批改作业时才了解到学生尚未真正理解这个寓言的寓意。尽管教师已经讲过,而作文练习就更要推迟一星期了。因反馈信息来得迟,查缺补漏就不能及时,教师的课堂教学自然会被动多了。我们不是经常可以从学生作业中看到“重做”的批语吗?但老师可曾想到“重做”二字不但反映学生做了“无用功”,而教师本身也付出了不少无效劳动呢!
反之,如若教师在学生进行书面练习时,能做到经常巡视指导,认真了解情况,善于发现问题,借以反省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及时查缺补漏;对个别差生加强指导;对带有共通性的存在问题集中加以评点,那么,学生抄写中的错字、造句中的病句、作文中的离题等问题不是可以得到及时的纠正吗?教师在一些学生作业本上加上的特别显眼的“重做”二字不是也可以逐步“避免”了吗?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在值得在此问题上多花心思。
四、从课后征询学生意见中获取反馈信息,认真加强“教”与“学”的协调性
课后与学生交谈,了解其对课堂教学的反响,是教师获取反馈信息的又一途径。但这种征询意见的方式忌问卷式的一问一答,而应在教师与学生轻松而随和的交谈中进行,只有这样,教师才会获得真正的有价值的信息。
当你了解到学生觉得这节课特别有趣,学得既轻松又愉快,不知不觉就到下课时间了。那么,这节课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便应该说已基本达到协调一致,教学的效果自然会是好的。
当一个学生在学习了《拔苗助长》后问:“老师,我真不信有像那个农夫这样愚蠢的人。”教师应从这一疑问中意识到,学生在课堂上只把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农夫愚蠢可笑的情节上,而教师到临将下课时匆匆忙忙分析的什么寓意,学生其实就无听下去,说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尚未能达到协调一致。这一反馈信息,对教师今后如何改进课堂教学不是大有裨益吗?
其实,但凡成功的教育者,必有强烈的信息反馈意识,并会想方设法及时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予以储存,为我所用。本文则仅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对加强信息反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角度谈谈个人的肤浅看法,仅供参考。
一、从课堂的学习情绪中获取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课堂教学
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绪应成为教师获取的第一反馈信息。教师要及时从学生的神态、表情、动作中得到学生对这节课听得不否明白,学得是否轻松,能否产生浓厚兴趣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
就语文第九册教材来说,倘若学生学习《太阳》一课时兴趣盎然,学习《狼牙山五壮士》时情绪激昂;学习《十里长街总理》时悲伤以致落泪;学习《森林的主人》则不时流露出新奇的目光,这便反映了这些课学生的精神专注投入,与课文的情感融为一体。那一般来说,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会较高。反之,学生神态目然,该活跃不活跃,该沉思不沉思,该笑不笑,该难过不见得难过,那即便教师的课讲得如何精彩生动,也难收到预期的效果,提高课堂效率也成了一句空話。这一点,从整节课的角度来看是这样,从一节课中的每一个教学五环节的角度来看也是这样。
二、从学生朗读、答问、质疑中获取反馈信信息,因势利导,适时点拔
在语文课中,让学生朗读,答问质疑是教师主要教学精兵简政的手段之一。但应该认识到,这也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主要途径。这一点,从道理上来说,教师是不会有异议的,但也正因为这样,这问题就更容易被忽视了。
一些教师在上课时,往往为完成教案中计划安排的朗读内容而布置朗读;为按自己分析课文的需要而进行提问,至于朗读和提问中所反映出的问题,恐怕就无暇顾及或认为没必要顾及了。一节课下来,只着重考虑我这节课的教学计划完成与否,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收益有多少。这些现象在语文教学中确实并不少见,这是造成语文科教学耗费时间多而实际收效小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此,强调从学生朗读答问质疑中获取反馈信息,因势利导,适时点拔,尤为重要。如学习《饲养员赵大叔》一文,学生阅读课文后能指出“赵大叔喂牲口真有意思”是文中的总起句,教师就可因势利导,加以点拔,指导学生理解“真有意思”是指“特别有趣”。在分析其喂牲口的情况时,始终抓住“赵大叔喂牲口特别有情趣”,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这比老师只为完成教案定出的教学任务而“以朗读铺路,提问点缀,不管懂与不懂,照样完成教案任务”的实际收效不是会好多吗?
三、从学生的书面练习中攻取反馈信息,及时查缺补漏
教师经过一个教学环节或整节课的辛勤劳动,学生掌握有多少,缺漏在哪里?学生的书面练习是一个重要的反馈信息,我们应该学会获取和正确利用这一反馈信息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所说的书面练习,当然包括课外的,但我这里特别强调堂上的。现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书面练习(如:抄写、组词、造句、特别是作文)都安排到课外去了(尤其是高年级),这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单从及时获取课堂反馈信息角度来看,也是不科学的。所以,我们既应从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倡“精讲多练”的角度去加大课堂上书面“练”的份量,也需要为从学生的书面练习中获取反馈信息的角度去增加课堂“练习”的机会。而当学生进行书面练习时,教师适时进行巡视指导是十分重要的,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教师尽管也注意经常布置一定的课堂练习,但他们所要得到的反馈信息还往往要待到一两天后的批改作业时才了解到学生尚未真正理解这个寓言的寓意。尽管教师已经讲过,而作文练习就更要推迟一星期了。因反馈信息来得迟,查缺补漏就不能及时,教师的课堂教学自然会被动多了。我们不是经常可以从学生作业中看到“重做”的批语吗?但老师可曾想到“重做”二字不但反映学生做了“无用功”,而教师本身也付出了不少无效劳动呢!
反之,如若教师在学生进行书面练习时,能做到经常巡视指导,认真了解情况,善于发现问题,借以反省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及时查缺补漏;对个别差生加强指导;对带有共通性的存在问题集中加以评点,那么,学生抄写中的错字、造句中的病句、作文中的离题等问题不是可以得到及时的纠正吗?教师在一些学生作业本上加上的特别显眼的“重做”二字不是也可以逐步“避免”了吗?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在值得在此问题上多花心思。
四、从课后征询学生意见中获取反馈信息,认真加强“教”与“学”的协调性
课后与学生交谈,了解其对课堂教学的反响,是教师获取反馈信息的又一途径。但这种征询意见的方式忌问卷式的一问一答,而应在教师与学生轻松而随和的交谈中进行,只有这样,教师才会获得真正的有价值的信息。
当你了解到学生觉得这节课特别有趣,学得既轻松又愉快,不知不觉就到下课时间了。那么,这节课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便应该说已基本达到协调一致,教学的效果自然会是好的。
当一个学生在学习了《拔苗助长》后问:“老师,我真不信有像那个农夫这样愚蠢的人。”教师应从这一疑问中意识到,学生在课堂上只把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农夫愚蠢可笑的情节上,而教师到临将下课时匆匆忙忙分析的什么寓意,学生其实就无听下去,说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尚未能达到协调一致。这一反馈信息,对教师今后如何改进课堂教学不是大有裨益吗?
其实,但凡成功的教育者,必有强烈的信息反馈意识,并会想方设法及时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予以储存,为我所用。本文则仅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对加强信息反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角度谈谈个人的肤浅看法,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