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妇人的半碟冷菠菜

来源 :青春岁月·校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u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注意到那个刚刚走进餐厅一脸病容的老妇人。她好像刚从另外一个世界走进来,一脸的彷徨无助。 原本就因为人手不足忙得有些心浮气躁的女孩,走过来问她要点些什么,她茫茫然地望着女孩说:“简单就好。我吃点青菜。”女孩耐着性子如机械般回答了几种菜,她点了菠菜。然后两人又讨论了许久,老妇人又点了一碗四神汤,女孩松了口气,转身向厨房念了两声,快速奔向别桌。
  这个城市越来越容不下节奏太慢的老人了,尤其是在那些有年轻人当服务生的地方,像是快餐店或是超市。年轻的消费者通常都很清楚地点了东西,付了钱就迅速离开柜台,动作干净利落。老人总是问东问西举棋不定,掏钱的动作又很慢,对方找了零钱还会抓不稳掉了一地,如果再给张小小的贴纸恐怕会弄掉老人半条命。老人走进超市或快餐店,听到服务生嘴里咕咕哝哝地说着一些像机器人说的话时,会以为自己踏进了火星。
  四神汤和菠菜端上来了,老妇人还是一脸茫然,她嫌菠菜太多了吃不完,她感到相当困扰。于是她向隔邻的中年男子求助:“我把菠菜分你一半好吗?你看我都还没动筷子。”老妇人还举起筷子证明“清白”,中年男子笑着摇头说他也点了青菜:“谢谢你。你自己吃吧。”被拒绝后的老妇人还是想寻找相助的“贵人”,她转而拜托另一桌的年轻人,四个刚下课的中学生也笑笑说不要,好像怕被老人沾染到什么一般。 我想到吴念真写的那个已经成了儿童剧的故事《八岁,一个人去旅行》。故事中,八岁的阿钦被爸爸要求从九份搭火车去宜兰,在车上遇到一个卖完菜要回家的陌生老婆婆的故事。其实阿钦不太敢看脸上抹了白粉的老婆婆,但是当老婆婆昏睡过去后,阿钦以为她死了,吓得大喊救人啊。救醒后,全车的人都以为阿钦是老婆婆的乖孙,阿钦也就扮演起老婆婆的孙子了。
  我望着自己满桌的菜想着,如果老婆婆来求我,我就欣然接受。果然她站起来走向了我,我说:“好的,正好我没点青菜。谢谢你。”她如释重负般给了我半碟菠菜。还向我鞠躬说:“谢谢你啊。”老妇人终于安心地回到座位上慢慢地喝着大概已经凉了的四神汤。我的桌上摆着矿工猪肉、鲭鱼、嫩豆腐、萝卜汤,还有一碗大的卤肉饭。中午来不及吃饭就去工作,此刻只能午餐和晚餐一起解决。
  我吃着老妇人送给我的半碟菠菜,想着她的惜物和善意,对现代人而言反而是无法理解的事了。老妇人喝了汤吃了青菜似乎有了点食欲,于是又加点了一碗卤肉饭。她去柜台结账时女孩要她摸个彩,她摸出一张食品兑换券,是一颗卤蛋。为了这颗卤蛋她们又讨论了很久.老妇人望着我思考着。
  “她是不是又想问我说,可不可以和她分半颗蛋?”我摸着已经胀起来的肚子有点担心地想着。
  (摘自《读者》)
其他文献
他冲着父亲喊,傻——硬硬收住“傻”后面的那个“子”,依然有点儿尾音,父亲重复他的话:傻子!坐在椅子上傻乐,他的眼泪忽然落下来。相似的场景,隔了几十年的光景,那次他做数学题做错了,父亲骂他傻,他哭了。  这次他说父亲傻,还是他哭了。他闷坐在客厅里检讨自己,自父亲病后,他一直对父亲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最近,这念头愈发强烈。强烈的原因,是父亲的状况在下滑,越来越痴呆了,他觉着父亲还不算老,离70岁还差
期刊
扇子是纳凉的工具,一个“纳”字,借来一缕风,借来花香、革香,令人神清气爽。  古典美人中,像林黛玉、芸娘这样举止娴静的女子,手执一把半遮面的小巧纨扇,《西厢记》中活泼的红娘,是一柄绢质团扇。只有猪八戒,大大咧咧地扛着硕大的芭蕉扇。呼呼生风。一把扇子,扇的是自然柔和的清风,没有浑浊之气。  古代的扇子,质地和情调迥异——明代魏洢学的《核舟记》,描述苏东坡和几介明友泛舟赤壁。玲珑之舟上,有一个人手执一
期刊
(提示:作者在海中央看海,感受到海的壮阔与人的渺小,在这对比中引发自己的思考。所以,在朗读中与作者的思维合拍,就能够进入情境之中。)  连续的航海,每天都看着大海。深夜的时候,如果你走上甲板,突如其来有一种想跳入海中的冲动。我不恐慌,但是好奇。刚开始以为只是我个人的幻觉,后来问了好些人,居然都有这样的时刻。我想啊想,终于想明白了。我们的生命是来自海洋的,在我们的每一个细胞里,都储存着对于海洋的记忆
期刊
我越来越相信这样一个道理:人一生中做过的每一件善事,其实也是为自己而做的。  对人和这个世界的关系,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谁能像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居。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  童话则让这种关系结出了美好的果实。  有一个小男孩,家里很穷。有一天,小男孩上山砍柴,看见路边上有棵小树苗快要干渴死了。他连忙跑到远处的小河旁,用水壶打了清水来,把小树苗儿救活了。  好多年以后,小男孩长大了
期刊
人生苦短,一年滑一下就过去了,十年光阴,稍纵即逝,就像如今的十块钱不经用一样。  人生百年。  人们习惯把十年做为一个单元,百年人生,掐指算来有十个十年。  人生每个十年都有一个立意:十岁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  一至十岁,有点懵懂,七十以后,有点昏聩。只有十岁到七十岁之间的六十年价值好些,而最鼎盛的,是二十岁到六十岁之间的四十年。  如何把最鼎
期刊
(提示:精美的语句很多,提供的信息非常丰富,朗读时要调动起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感受和理解得更深刻,作者的追问与思索才能对我们更有启迪意义。)  秋风起时,大地上万物都开始悄然展示成熟的颜色。辽阔的长江出海口,绵延的滩涂湿地上,银色的芦花在秋光中摇曳,向人们展示大自然在天地间创造的奇迹。  这里的土地,都是从水里长出来的。  长江口这个名叫启东的地方,是江海交汇之地,也是中国版图上最年轻的土地。徜徉
期刊
杨先生应邀来我校讲座。热烈的掌声说尽了学子们对这位画家的无限敬慕之情。  杨先生是个有趣的老者。他讲座的开场白既令人哗然捧腹。又令人泫然垂泪。从那个讲座出来,许多同学都对艺术着了迷。  老先生甫一登台,就尖着嗓子模仿一个孩子的口气说道:“杨老师,您别给我们讲什么艺术了。我们又不想吃艺术这碗饭,高考也不能指着艺术加分。”杨先生接着说:“同学,你先别一棍子把我这艺术打死,先听我讲个跟艺术有关的故事吧。
期刊
地铁是一道长长的风景,“乘客”就是这流动线上的主要角色。无论或坐或站,我都有兴趣观察一下周遭的“演出”。  车厢八成满,有抱着孩子与朋友话家常的妈妈,有轻声谈论试题难易的中学小女生,还有坐在旁边低头专心玩游戏的年轻人和用手机谈情说爱、不断发出银铃般甜蜜笑声的长发美女。每次搭乘地铁,都让人感受到一种安乐稳定的生活气息。  我的座位旁边是博爱座,一个学生模样的女孩儿不知情似的坐着。这种情形并不常见,一
期刊
这个世界,繁华只绽放于一刹那,喧嚣只驻留于一瞬间。得意、得势、得宠,这人生的热闹,全是肥皂的泡影,是不会持久的。只有心底的平淡、平静、平和,才会永恒。  记得,朋友的父亲从官任上退下来的那些日子,每天呆坐在家里,要么隔着阳台的铁栏杆往外望,要么开着电视,自己却无心去看。就这样郁郁寡欢,失魂落魄地从早上挨到晚上,人也生生瘦下去一圈。  有人要劝劝他。另一个人说,劝也没用,让时间帮他吧,只有时间才能让
期刊
作者简介:康斯坦丁·巴乌斯托夫斯基,著名的散文大师,其散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浓郁的抒情情调,包括短篇小说都像优美的散文一样。巴乌斯托夫斯基热爱大自然,爱写大自然,也爱写游记。  秋季的夜间,常常是万籁俱寂,在遍布树林的一片黑黢黢地方的上空没有一丝风,只有村边栅栏那儿传来看守人的梆子声。  正好在这样一个夜里,马灯照亮了水井,映出了栅栏旁边的老槭树和发黄的花坛上被风吹乱了的金莲花丛。  我看了看槭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