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海无垠,洋底难测。“大洋一号”科考船抵达作业区后,科考队按照事先精心设计的调查站位,进行海洋地质、海洋生物、海洋物理等各项综合调查活动。船上的科考队员用地质拖网、深海电视抓斗到大洋洋底去打捞“宝贝”,他们从那里捞上来了什么新鲜玩意儿?
地质拖网捎来惊喜
2014年4月18日下午,晴空万里,“大洋一号”后甲板格外热闹,许多科考队员都在这里焦急地等待地质拖网回收。在科研人员的眼中,海底的石头、生物,甚至泥巴都是他们研究的对象,如同龙宫里的宝贝一样珍贵。今天,科考队就是要用地质拖网到“龙宫”寻宝。
在我这个外行看来,地质拖网作业就像是在海底“挖石头、采泥巴”。地质拖网通过“大洋一号”尾部的绞车钢缆吊起来后,缓缓沉入大海,并在“大洋一号”的带动下,在海底缓缓拖行,最后通过绞车钢缆再回收到甲板。
地质拖网设备主要用于水深6000米以内的海底岩石样品取样,它经钢缆施放至海底。工作人员通过观察绞车张力变化来确定拖网是否触底,是否拖入了东西。
13时30分,在科考队员期待的目光中,地质拖网被绞车钢缆缓缓吊出水面,准备放回“大洋一号”的后甲板上。但是,当拖网被吊起来的时候,由于拖网“肚子”里吃下去的东西太多、太重,几名作业组队员只好把拖网固定在船尾,用铁钎费劲地把样品一个个从网兜里“掏”了出来。
这次拖网作业果然没有让大家失望!当足足100多千克的“龙宫宝贝”呈现在大家面前时,所有人都好奇地睁大了眼睛,现场爆发出一阵阵赞叹声……
地质拖网回收到甲板后,地质组组长孙晓霞、样品管理员于淼和同事们快步走上前,戴好工作手套,拿上样品袋,严格按照取样程序,小心翼翼地分揀样品,把样品装箱封存。
眼见如此多的样品,于淼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是第四航段采集到的第三批样品,其中多数是玄武岩,之前只有一点儿鱼虾,没想到这次收获这么多!”
回到实验室后,孙晓霞和于淼仔细地对这些样品进行观察,把样品的站位、颜色、形状等记录下来,并拍下照片。因为他们深知,在深海海底,哪怕一粒小石子、一点儿小泥巴,对大洋科学发展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
意外发现“新朋友”
此次地质拖网作业在约1 600米的海底捕获了铠甲虾、海绵、深海珊瑚、石头和一些不知名的软体动物的样品。其中,一个红色球状生物样品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无法确定名称和种类的它,很有可能是新物种呢!
海洋生物学家林荣澄激动地说:“这次我国大洋科考队在该海域采集到的铠甲虾样品较为完整,一些软体动物也比较少见,对我们掌握该海域深海生物的基本信息和第一手资料,深入研究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科学界普遍认为,在海洋里有1000多万种海洋生物,现在我们已知的只有20多万种,你没见过的“小伙伴”还多着呢!
捕获罕见硫化物
4月19日,晴空万里,风高浪急,“大洋一号”抵达作业站位,开启了动力定位系统。按照计划,大洋科考队将在这里进行深海电视抓斗作业。
机械部件连接是否牢靠?液压管密封性是否完好?通信系统是否正常?清晨,深海电视抓斗的设备负责人曾锦辉和作业组的队友再一次仔细检查设备,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疑点都要像过筛子一样,细细滤过。
深海电视抓斗是用于深海海底采样的机电设备,可下放至水深4 000米,通过摄像机观察海底,由甲板监视系统操作斗体开合,根据需要对海底表面的松散岩石、沉积物等进行抓取采样。
12时50分,随着海面上泛起阵阵浪花,大洋30航次第四航段首次深海电视抓斗作业正式开始!海面上波涛汹涌,海中却如此平静,深海电视抓斗像是一条游向深海的鱼,直奔海底世界。
此时,“大洋一号”深拖实验室的电子屏幕墙上,画面不断变换,后甲板、绞车间、深海电视抓斗内的实时场景一览无余,绞车的控制仪器和甲板监视系统正在高速运行。
“首战即决战”,不能有丝毫马虎。科考队员紧盯着电子屏幕墙,关注着深海电视抓斗的离底高度、压力、位置等信息。时间一分一秒过去。500米、1 000米、2 000米……它越沉越深,向着2 800米的海底发起冲击!
“快看!抓斗马上就要见底了!”14时30分,在电子屏幕上,通过深海电视抓斗摄像机传输回来的画面,可以清楚地看见海底的情况,科考队员们不禁有些口干舌燥、心跳加速。
这是一个怎样的神奇世界!热液区里有自由游弋的鱼虾、高低起伏的海山、造型各异的硫化物……
“设备状态良好,可以进行抓取作业。”曾锦辉的报告声,使深拖实验室内空气骤然紧张起来。
由于海底地形复杂,沟壑纵横,接连两次抓取都没有成功。终于,第三次抓取时设备干脆利落地合拢,怀抱着一块巨大的硫化物开始上浮。
“终于抓到了……”负责操作设备的周怀阳长舒了一口气。
16时45分,经过2个多小时的等待,深海电视抓斗被吊离水面,返回“大洋一号”。
然而,取出样品时又遇到了新的难题——因为样品体积太大,深海电视抓斗在张开时卡住了!为了保持硫化物样品的完整性,垫木板、铺塑料、抠样品……科考队员小心翼翼地操作,不能有一丝疏忽。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深海电视抓斗缓缓张开,巨大的硫化物样品散落在甲板上,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五彩缤纷的光芒——这个硫化物样品长80厘米、宽70厘米、高70厘米,其单体体积之大在大洋科考历史上实属罕见!
地质拖网捎来惊喜
2014年4月18日下午,晴空万里,“大洋一号”后甲板格外热闹,许多科考队员都在这里焦急地等待地质拖网回收。在科研人员的眼中,海底的石头、生物,甚至泥巴都是他们研究的对象,如同龙宫里的宝贝一样珍贵。今天,科考队就是要用地质拖网到“龙宫”寻宝。
在我这个外行看来,地质拖网作业就像是在海底“挖石头、采泥巴”。地质拖网通过“大洋一号”尾部的绞车钢缆吊起来后,缓缓沉入大海,并在“大洋一号”的带动下,在海底缓缓拖行,最后通过绞车钢缆再回收到甲板。
地质拖网设备主要用于水深6000米以内的海底岩石样品取样,它经钢缆施放至海底。工作人员通过观察绞车张力变化来确定拖网是否触底,是否拖入了东西。
13时30分,在科考队员期待的目光中,地质拖网被绞车钢缆缓缓吊出水面,准备放回“大洋一号”的后甲板上。但是,当拖网被吊起来的时候,由于拖网“肚子”里吃下去的东西太多、太重,几名作业组队员只好把拖网固定在船尾,用铁钎费劲地把样品一个个从网兜里“掏”了出来。
这次拖网作业果然没有让大家失望!当足足100多千克的“龙宫宝贝”呈现在大家面前时,所有人都好奇地睁大了眼睛,现场爆发出一阵阵赞叹声……
地质拖网回收到甲板后,地质组组长孙晓霞、样品管理员于淼和同事们快步走上前,戴好工作手套,拿上样品袋,严格按照取样程序,小心翼翼地分揀样品,把样品装箱封存。
眼见如此多的样品,于淼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是第四航段采集到的第三批样品,其中多数是玄武岩,之前只有一点儿鱼虾,没想到这次收获这么多!”
回到实验室后,孙晓霞和于淼仔细地对这些样品进行观察,把样品的站位、颜色、形状等记录下来,并拍下照片。因为他们深知,在深海海底,哪怕一粒小石子、一点儿小泥巴,对大洋科学发展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
意外发现“新朋友”
此次地质拖网作业在约1 600米的海底捕获了铠甲虾、海绵、深海珊瑚、石头和一些不知名的软体动物的样品。其中,一个红色球状生物样品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无法确定名称和种类的它,很有可能是新物种呢!
海洋生物学家林荣澄激动地说:“这次我国大洋科考队在该海域采集到的铠甲虾样品较为完整,一些软体动物也比较少见,对我们掌握该海域深海生物的基本信息和第一手资料,深入研究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科学界普遍认为,在海洋里有1000多万种海洋生物,现在我们已知的只有20多万种,你没见过的“小伙伴”还多着呢!
捕获罕见硫化物
4月19日,晴空万里,风高浪急,“大洋一号”抵达作业站位,开启了动力定位系统。按照计划,大洋科考队将在这里进行深海电视抓斗作业。
机械部件连接是否牢靠?液压管密封性是否完好?通信系统是否正常?清晨,深海电视抓斗的设备负责人曾锦辉和作业组的队友再一次仔细检查设备,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疑点都要像过筛子一样,细细滤过。
深海电视抓斗是用于深海海底采样的机电设备,可下放至水深4 000米,通过摄像机观察海底,由甲板监视系统操作斗体开合,根据需要对海底表面的松散岩石、沉积物等进行抓取采样。
12时50分,随着海面上泛起阵阵浪花,大洋30航次第四航段首次深海电视抓斗作业正式开始!海面上波涛汹涌,海中却如此平静,深海电视抓斗像是一条游向深海的鱼,直奔海底世界。
此时,“大洋一号”深拖实验室的电子屏幕墙上,画面不断变换,后甲板、绞车间、深海电视抓斗内的实时场景一览无余,绞车的控制仪器和甲板监视系统正在高速运行。
“首战即决战”,不能有丝毫马虎。科考队员紧盯着电子屏幕墙,关注着深海电视抓斗的离底高度、压力、位置等信息。时间一分一秒过去。500米、1 000米、2 000米……它越沉越深,向着2 800米的海底发起冲击!
“快看!抓斗马上就要见底了!”14时30分,在电子屏幕上,通过深海电视抓斗摄像机传输回来的画面,可以清楚地看见海底的情况,科考队员们不禁有些口干舌燥、心跳加速。
这是一个怎样的神奇世界!热液区里有自由游弋的鱼虾、高低起伏的海山、造型各异的硫化物……
“设备状态良好,可以进行抓取作业。”曾锦辉的报告声,使深拖实验室内空气骤然紧张起来。
由于海底地形复杂,沟壑纵横,接连两次抓取都没有成功。终于,第三次抓取时设备干脆利落地合拢,怀抱着一块巨大的硫化物开始上浮。
“终于抓到了……”负责操作设备的周怀阳长舒了一口气。
16时45分,经过2个多小时的等待,深海电视抓斗被吊离水面,返回“大洋一号”。
然而,取出样品时又遇到了新的难题——因为样品体积太大,深海电视抓斗在张开时卡住了!为了保持硫化物样品的完整性,垫木板、铺塑料、抠样品……科考队员小心翼翼地操作,不能有一丝疏忽。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深海电视抓斗缓缓张开,巨大的硫化物样品散落在甲板上,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五彩缤纷的光芒——这个硫化物样品长80厘米、宽70厘米、高70厘米,其单体体积之大在大洋科考历史上实属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