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暴力”也叫“软暴力”,作为一个解释某种社会现象的新名词,近年来频繁出现于各大媒体和人们口中。中国离婚网(www.lhabc.com)站长、著名律师柯直认为,“冷暴力”一般是指家庭成员之间出现矛盾而又找不到调和的方式时,采用非暴力的方式刺激对方,致使一方或多方心灵上受到严重伤害的行为。在形形色色的“冷暴力”事件中,“家庭冷暴力”是最典型也最早引起社会关注的,因此“婚姻冷暴力”也渐渐被提上法制议程。
跟殴打等暴力方式不同,“冷暴力”主要集中在精神方面,明显特征是刻意地对对方冷淡、轻视、放任和疏远。也有人把“冷暴力”叫做“软伤害”,这也指出了“冷暴力”的伤害性。而事实上,这种精神虐待已经不仅仅存在于婚姻,它已遍布于整个社会的人际群体和社交活动中。如“办公室冷暴力”、“社交冷暴力”、“教育冷暴力”等都在频频发生,并且这种现象给人造成的也并非只是心理的伤害,长久遭遇冷暴力导致的心理抑郁,会严重损害承受者身体的健康。也由此,“冷暴力”正逐渐成为现代人健康的新杀手,它的产生根源,常见于哪些人群,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防范和改善……都正在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个案一:“办公室冷暴力”,看不见的残忍
被采访人:张鹏程 男 40岁 某合资企业职员
采访形式:电话访谈
如果不出现“冷暴力”这样三个字,我还真的很难解释和顶头上司陈经理的关系。三年了,我做过各种努力,可是他对我的冷漠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越发地变本加厉。
算起来,我和陈经理其实没有什么大矛盾,刚开始时工作关系一直都很融洽。三年前的一次工作会议,因为一个新方案我们产生了分歧,当场争执起来。会议结束后,我去他的办公室想解释一下,可是他却看都不看我就走了出去,经过我身边时,他还故意碰了一下我的身体,碰得我踉跄了一下,好像我是个障碍物。我安慰自己说他在气头上。谁知从那天起,他再也没有跟我说过一句话,工作上的事情也再不向我交代。我的客户来到公司,他刻意让其他人接待,将我冷落在一边,甚至工作会议有时也不让我参加。有一次公司集体宴会,他在席间向每个人敬酒,只把我晾在一边。这种工作的冷落让我很长时间在单位无所事事,成了一个多余的人。为了改善关系,我通过其他同事甚至让领导邀请陈经理一起坐坐,但都被他拒绝了。更让我气愤的是,有一次有个客户打他的电话找我,他竟然说“我们公司压根儿没有这个人”。
渐渐地,我变得压抑而沉闷,在公司很少说话,集体活动也不再参加。前段时间我开始频繁地胃痛,去医院检查时,医生说是长时间的气滞淤心所致。我想这样下去不仅心情会越来越郁闷,身体也会垮掉的。“冷暴力”,这种折磨是无形的却是残忍的。
个案分析:
张鹏程先生所遭遇的情形并不少见,它多存在于上下级之间,也间或在同事之间发生。上下级之间的摩擦,同事之间的纠葛,都可能导致这种“办公室冷暴力”情形的发生。社会心理学研究指出,因人际关系反应倾向不同,表现为不同的人际反应特质,包容欲求弱的人反应特质为排斥、对立、疏远、回避、孤立,包容欲求强的人则正好相反。这就构成了人际交往需要的强度差别。本案中的陈经理有显著的狭隘心理,张先生因长期饱受讥讽、漠视甚至于停止日常接触等逆向刺激,使得精神上饱受折磨,心理上压抑、郁闷。而人处在情绪低落和消极期间,身体的消化、免疫、思维、代谢等功能都将受到损害。这种郁郁寡欢的心理最终带来躯体化障碍胃肠神经症。
心理解困:
首先,张先生可退而避之,申请调离该部门或另换一份工作,脱离这种不利因素的恶性循环;其次,要寻求心理治疗,采用各种松弛疗法结合“精神疗法”,在精神上放松对这件事的紧张程度,并适当地配以抗抑郁药物治疗;再次,要培养良好的情绪,遇上不顺心的事、难事不忧心如焚,养成豁达开朗的性格保持乐观无忧的心境;注意饮食调节,多食用一些能让身心愉悦的食物;保持好的睡眠,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对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十分有利。
值得注意的是,平时工作中除了工作关系,我们还要更多地去了解身边的人,了解他们的性格和性情,以避免工作中产生一些方式不当的摩擦,防范“冷暴力”现象的出现。我们应该了解人际交往的受益与否与人际交往的技巧密切相关,作为当权者,最大的满足莫过于自己的工作业绩得到下属或他人的肯定,因此,下属发表不同的意见时,更要讲究发言的技巧性和侧重点。首先,要创造出良好的氛围,如对上司的作为给予热忱的赞美,使其获得心理满足上的认可,再以点缀或锦上添花的方式,避免锋芒逼人的正面冲突,减少诸多不愉快。
个案二:如此的冷漠,是我难以承受的伤害
被采访人:晓燕 女 32岁 超市出纳员
采访方式:面对面
因为工作关系,我每天都要和单位的关系银行打交道,几乎有一半时间,会碰上那家储蓄所的员工陈萍,这已经成了我生活中最痛苦的一件事。我和陈萍是高中同学,曾为了一点小事闹过矛盾。毕业后很多年不见了,没想到半年前,我做了出纳,去储蓄所存款时又碰到了她。当时我有点尴尬,主动同她打了招呼,她却压根儿像不认识我一样,只是公事公办地把款子接过去,清点完后却随手把几张百元钞票扔了出来,说太旧了不能再使用。那几百元钱虽然旧了点,但完好无损,我刚要分辩,可透过玻璃看着她冷若冰霜的眼神,我忽然明白了,她是故意的。
克制着气愤,我拿出自己钱夹里的几张钱将那几张旧币替换了。她冷笑一声处理完业务,把存折甩到了小窗口内,我伸过手去却拿不到,她却端着杯子站起来接水去了。后面办理业务的人在催我,说话很不好听,当时我委屈得眼泪差点掉下来。
以后,几乎隔天我就会和陈萍打一次交道,存款时还好说,无非是冷眼奚落,无非是那点小刁难,可是到了取款的时候,真是苦不堪言,她总在刻意拖延我的时间。有次我取10万元钱,她给我的全部是十元的钞票,并且很散乱。我当时真想赌气去找储蓄所领导,可是如果我说她是刻意报复我,会有人相信吗?而我好不容易从一个售货员做到了出纳,如果为了这件事找领导调换工作,只怕非被开除了不可。现在每次去存款取款,走到储蓄所门口我都不寒而栗,会感觉到一种莫名的寒冷,从心里冷。工作的快乐渐渐离我而去,我开始失眠了……
个案分析:
晓燕的遭遇虽然也属工作关系,却可以归结到“社交冷暴力”的行列。显然,陈萍是个报复心极强的人,耿耿于怀多年前的小恩怨。作为一个银行工作人员,她不可能采取指责谩骂的方式来发泄,所以利用工作之便来侮辱对方,让晓燕在原本平常的人际关系中,承受了委屈和痛苦。
德国心理学家柯勒曾提出“反震心理”,即个体心理面对较为大的刺激时会做出与刺激相符的能量反应。一个人的心理韧性好,就会有适应的心理调整,否则会爆发不良的心理禁锢。人的交情是建立在彼此尊重、相互协作与支持理解基础上的。本案中的施虐人有明显的偏激、偏执型人格障碍,这势必引发弱方情绪失控。而晓燕因工作关系处于有求于人的弱势地位,加上本身社交经验不足,不能寻求更好的“解冻”方式,导致心理变得异常脆弱,常处于孤苦状态,最终发展成场所恐惧症——害怕去陈萍所在的储蓄所,这就导致了她们之间关系的冷漠。
心理解困:
首先,晓燕应寻求积极有效的和解方式,利用各种“第三者”传达自己的心音,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其次,可以通过向亲友倾诉,缓解心理压力,以抵抗不良或病态心理的延续。第三,在心理治疗方面,可以利用“系统渐进疗法”起到一步步克服和减轻负面情绪的作用。最后,要时常保持这样一种心态:“我这样做,并没有丧失什么。”平时多想想假设自己原本就和“她”素不相识的交际状态,不要刻意地去认定彼此间的矛盾,甚至可以采取对这种情形的漠然,让自己的内心保持积极有效的调适,增强自信心。如果这种情形的确无法改善,那么应该讲出实情取得领导的谅解,调换工作或者由单位和对方单位沟通,也可以直接找对方领导把事情讲清楚,维护自己被尊重的权利。
个案三:这种伤害,让我的生活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被采访人:陈建 男 36岁 县直机关干部
采访方式:面对面
这件事已经成了我的心病了。半年前单位派我去乡镇扶贫,在融资过程中结识了一个私企的王老板,有意投资一家大型食品厂,所以被我奉为座上宾。考察之后,王老板决定投资。这本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但自那以后,王老板就开始不断地指使我东奔西跑地办一些琐碎的事情,为了工作进展,他的要求我都尽可能一一满足。谁知随后,他的私人生活问题也都开始交给我打理,每天早上让他的秘书送张菜单给我,要我去买菜然后做好,衣服也送过来要我洗……因为资金还未到位,县里领导又催得急,我虽然有莫名的气愤,却只能忍着。王老板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了,有一次竟让我骑着自行车去10公里外的县城,给他买他爱吃的烧鸡。我气不过去找他,他闭门不见,电话也关机,但是让秘书告诉我,他吃了烧鸡后,第一笔资金就到位了。我忍着屈辱去给他买了烧鸡,果然第二天,他划拨了第一笔建厂资金。领导闻听后赶过来祝贺。宴会上,除了对王老板的感激,领导也对我大加赞扬,而王老板更是频频向我举杯,眼神里,有一种诡秘的揶揄。领导一再要求我把事情办好,我是有苦难言。
之后王老板变着花样的“折磨”并未停止。有一次我终于忍不住问他的秘书,为什么他要这样待我,也许看我实在“可怜”,秘书叹口气说他就喜欢这样对待有求于他的人……我真是不知如何是好了,又不能把工作推掉。真是应了王朔那个小说,我简直过着“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日子,真怕等厂子建好,我也进精神病院了。
个案分析:
在某种情绪、某种氛围或某种心理作用下,我们如果不清楚地认识到不同关系的人的不同实际接触疆界,就不能掌握和改善人际关系的处境。本案中双方是合作伙伴关系,不是上下级更不是主仆关系,对合作方的真诚关心与帮助是应该的,但不是无原则的迁就、放任、盲从。乐于替对方排忧解难的同时,把握一下合适的“度”,而不应被对方牵着鼻子走。因陈建的“有求”,王老板才借机对他采取了“软暴力”的折磨,以满足内心变态的指使欲和控制欲。而鉴于同样的原因,陈建虽然生气,却还是选择了委曲求全,更加导致了这样一种“软暴力”现象的恶性循环,使得陈建的精神备受折磨。
心理解困:
陈建应认清王老板的“定势错位”倾向,是生意人常有的“贪婪心理”驱使所致。因此,在遇到超出协议之外的要求时,应不亢不卑地婉言拒绝,如用“我现在很忙,你的事我可以安排别人帮你……”之类的话搪塞。同时注意阐明双方是互惠互利的关系,要各自摆正自己的位置,保持愉快的合作。避免沦入为蝇头小利屈从奔波,将自己陷入情绪焦虑状态。
陈建因被“精神虐待”导致的异常心理目前尚属于不十分严重的心理障碍,但不及时纠正可发展成为依赖型人格障碍。解除焦虑情绪的关键首先是学会心理的自我放松和平衡心态训练;其次是在治疗中采用“习惯纠正法”,从根本上扭转盲从,把不同的看法提出来,把自己的意见加进去,就会慢慢由听从别人的转为自做决定,提高自主意识。这样,就不会陷入彻底的被动局面。
“冷暴力”群体特征:习惯于运用“冷暴力”对待他人的人,通常受过高等教育,尤其在白领阶层中更是多见。因为所受的教育和自身的素养,他们不会运用其他的暴力形式,如打架和谩骂,通常会选择相对“文明”的报复方式,特征是:冷漠、疏远、鄙弃、蔑视等方式的精神折磨和虐待。
“冷暴力”形成原因:善于使用“冷暴力”方式的人,除了性格普遍存在狭隘、自私、偏激、好胜、报复心强等自身缺陷之外,也和家庭教育、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和所处的社会地位有关。尤其性格孤僻的人,习惯把自己生活中承受过的伤害郁结在心里,在适当时候再把这种伤害以“冷暴力”的方式转嫁于他人,并且意识不到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不去约束和克制,便作为主体导致了“冷暴力”现象的发生。
本刊提示:“冷暴力”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因为诸多原因,“冷暴力”的认定,暂时还无法形成相关法律。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制的健全,必然会有合理的措施来杜绝和惩治。作为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约束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要尊重社会尊重他人,更要遵循法规遵守社会道德,不要成为“冷暴力”的制造者。在遭遇“冷暴力”时,更不要一味沉默和容忍,而是应该通过正当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要坚决拒绝“冷暴力”,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健康,更加完善和美好。
跟殴打等暴力方式不同,“冷暴力”主要集中在精神方面,明显特征是刻意地对对方冷淡、轻视、放任和疏远。也有人把“冷暴力”叫做“软伤害”,这也指出了“冷暴力”的伤害性。而事实上,这种精神虐待已经不仅仅存在于婚姻,它已遍布于整个社会的人际群体和社交活动中。如“办公室冷暴力”、“社交冷暴力”、“教育冷暴力”等都在频频发生,并且这种现象给人造成的也并非只是心理的伤害,长久遭遇冷暴力导致的心理抑郁,会严重损害承受者身体的健康。也由此,“冷暴力”正逐渐成为现代人健康的新杀手,它的产生根源,常见于哪些人群,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防范和改善……都正在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个案一:“办公室冷暴力”,看不见的残忍
被采访人:张鹏程 男 40岁 某合资企业职员
采访形式:电话访谈
如果不出现“冷暴力”这样三个字,我还真的很难解释和顶头上司陈经理的关系。三年了,我做过各种努力,可是他对我的冷漠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越发地变本加厉。
算起来,我和陈经理其实没有什么大矛盾,刚开始时工作关系一直都很融洽。三年前的一次工作会议,因为一个新方案我们产生了分歧,当场争执起来。会议结束后,我去他的办公室想解释一下,可是他却看都不看我就走了出去,经过我身边时,他还故意碰了一下我的身体,碰得我踉跄了一下,好像我是个障碍物。我安慰自己说他在气头上。谁知从那天起,他再也没有跟我说过一句话,工作上的事情也再不向我交代。我的客户来到公司,他刻意让其他人接待,将我冷落在一边,甚至工作会议有时也不让我参加。有一次公司集体宴会,他在席间向每个人敬酒,只把我晾在一边。这种工作的冷落让我很长时间在单位无所事事,成了一个多余的人。为了改善关系,我通过其他同事甚至让领导邀请陈经理一起坐坐,但都被他拒绝了。更让我气愤的是,有一次有个客户打他的电话找我,他竟然说“我们公司压根儿没有这个人”。
渐渐地,我变得压抑而沉闷,在公司很少说话,集体活动也不再参加。前段时间我开始频繁地胃痛,去医院检查时,医生说是长时间的气滞淤心所致。我想这样下去不仅心情会越来越郁闷,身体也会垮掉的。“冷暴力”,这种折磨是无形的却是残忍的。
个案分析:
张鹏程先生所遭遇的情形并不少见,它多存在于上下级之间,也间或在同事之间发生。上下级之间的摩擦,同事之间的纠葛,都可能导致这种“办公室冷暴力”情形的发生。社会心理学研究指出,因人际关系反应倾向不同,表现为不同的人际反应特质,包容欲求弱的人反应特质为排斥、对立、疏远、回避、孤立,包容欲求强的人则正好相反。这就构成了人际交往需要的强度差别。本案中的陈经理有显著的狭隘心理,张先生因长期饱受讥讽、漠视甚至于停止日常接触等逆向刺激,使得精神上饱受折磨,心理上压抑、郁闷。而人处在情绪低落和消极期间,身体的消化、免疫、思维、代谢等功能都将受到损害。这种郁郁寡欢的心理最终带来躯体化障碍胃肠神经症。
心理解困:
首先,张先生可退而避之,申请调离该部门或另换一份工作,脱离这种不利因素的恶性循环;其次,要寻求心理治疗,采用各种松弛疗法结合“精神疗法”,在精神上放松对这件事的紧张程度,并适当地配以抗抑郁药物治疗;再次,要培养良好的情绪,遇上不顺心的事、难事不忧心如焚,养成豁达开朗的性格保持乐观无忧的心境;注意饮食调节,多食用一些能让身心愉悦的食物;保持好的睡眠,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对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十分有利。
值得注意的是,平时工作中除了工作关系,我们还要更多地去了解身边的人,了解他们的性格和性情,以避免工作中产生一些方式不当的摩擦,防范“冷暴力”现象的出现。我们应该了解人际交往的受益与否与人际交往的技巧密切相关,作为当权者,最大的满足莫过于自己的工作业绩得到下属或他人的肯定,因此,下属发表不同的意见时,更要讲究发言的技巧性和侧重点。首先,要创造出良好的氛围,如对上司的作为给予热忱的赞美,使其获得心理满足上的认可,再以点缀或锦上添花的方式,避免锋芒逼人的正面冲突,减少诸多不愉快。
个案二:如此的冷漠,是我难以承受的伤害
被采访人:晓燕 女 32岁 超市出纳员
采访方式:面对面
因为工作关系,我每天都要和单位的关系银行打交道,几乎有一半时间,会碰上那家储蓄所的员工陈萍,这已经成了我生活中最痛苦的一件事。我和陈萍是高中同学,曾为了一点小事闹过矛盾。毕业后很多年不见了,没想到半年前,我做了出纳,去储蓄所存款时又碰到了她。当时我有点尴尬,主动同她打了招呼,她却压根儿像不认识我一样,只是公事公办地把款子接过去,清点完后却随手把几张百元钞票扔了出来,说太旧了不能再使用。那几百元钱虽然旧了点,但完好无损,我刚要分辩,可透过玻璃看着她冷若冰霜的眼神,我忽然明白了,她是故意的。
克制着气愤,我拿出自己钱夹里的几张钱将那几张旧币替换了。她冷笑一声处理完业务,把存折甩到了小窗口内,我伸过手去却拿不到,她却端着杯子站起来接水去了。后面办理业务的人在催我,说话很不好听,当时我委屈得眼泪差点掉下来。
以后,几乎隔天我就会和陈萍打一次交道,存款时还好说,无非是冷眼奚落,无非是那点小刁难,可是到了取款的时候,真是苦不堪言,她总在刻意拖延我的时间。有次我取10万元钱,她给我的全部是十元的钞票,并且很散乱。我当时真想赌气去找储蓄所领导,可是如果我说她是刻意报复我,会有人相信吗?而我好不容易从一个售货员做到了出纳,如果为了这件事找领导调换工作,只怕非被开除了不可。现在每次去存款取款,走到储蓄所门口我都不寒而栗,会感觉到一种莫名的寒冷,从心里冷。工作的快乐渐渐离我而去,我开始失眠了……
个案分析:
晓燕的遭遇虽然也属工作关系,却可以归结到“社交冷暴力”的行列。显然,陈萍是个报复心极强的人,耿耿于怀多年前的小恩怨。作为一个银行工作人员,她不可能采取指责谩骂的方式来发泄,所以利用工作之便来侮辱对方,让晓燕在原本平常的人际关系中,承受了委屈和痛苦。
德国心理学家柯勒曾提出“反震心理”,即个体心理面对较为大的刺激时会做出与刺激相符的能量反应。一个人的心理韧性好,就会有适应的心理调整,否则会爆发不良的心理禁锢。人的交情是建立在彼此尊重、相互协作与支持理解基础上的。本案中的施虐人有明显的偏激、偏执型人格障碍,这势必引发弱方情绪失控。而晓燕因工作关系处于有求于人的弱势地位,加上本身社交经验不足,不能寻求更好的“解冻”方式,导致心理变得异常脆弱,常处于孤苦状态,最终发展成场所恐惧症——害怕去陈萍所在的储蓄所,这就导致了她们之间关系的冷漠。
心理解困:
首先,晓燕应寻求积极有效的和解方式,利用各种“第三者”传达自己的心音,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其次,可以通过向亲友倾诉,缓解心理压力,以抵抗不良或病态心理的延续。第三,在心理治疗方面,可以利用“系统渐进疗法”起到一步步克服和减轻负面情绪的作用。最后,要时常保持这样一种心态:“我这样做,并没有丧失什么。”平时多想想假设自己原本就和“她”素不相识的交际状态,不要刻意地去认定彼此间的矛盾,甚至可以采取对这种情形的漠然,让自己的内心保持积极有效的调适,增强自信心。如果这种情形的确无法改善,那么应该讲出实情取得领导的谅解,调换工作或者由单位和对方单位沟通,也可以直接找对方领导把事情讲清楚,维护自己被尊重的权利。
个案三:这种伤害,让我的生活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被采访人:陈建 男 36岁 县直机关干部
采访方式:面对面
这件事已经成了我的心病了。半年前单位派我去乡镇扶贫,在融资过程中结识了一个私企的王老板,有意投资一家大型食品厂,所以被我奉为座上宾。考察之后,王老板决定投资。这本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但自那以后,王老板就开始不断地指使我东奔西跑地办一些琐碎的事情,为了工作进展,他的要求我都尽可能一一满足。谁知随后,他的私人生活问题也都开始交给我打理,每天早上让他的秘书送张菜单给我,要我去买菜然后做好,衣服也送过来要我洗……因为资金还未到位,县里领导又催得急,我虽然有莫名的气愤,却只能忍着。王老板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了,有一次竟让我骑着自行车去10公里外的县城,给他买他爱吃的烧鸡。我气不过去找他,他闭门不见,电话也关机,但是让秘书告诉我,他吃了烧鸡后,第一笔资金就到位了。我忍着屈辱去给他买了烧鸡,果然第二天,他划拨了第一笔建厂资金。领导闻听后赶过来祝贺。宴会上,除了对王老板的感激,领导也对我大加赞扬,而王老板更是频频向我举杯,眼神里,有一种诡秘的揶揄。领导一再要求我把事情办好,我是有苦难言。
之后王老板变着花样的“折磨”并未停止。有一次我终于忍不住问他的秘书,为什么他要这样待我,也许看我实在“可怜”,秘书叹口气说他就喜欢这样对待有求于他的人……我真是不知如何是好了,又不能把工作推掉。真是应了王朔那个小说,我简直过着“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日子,真怕等厂子建好,我也进精神病院了。
个案分析:
在某种情绪、某种氛围或某种心理作用下,我们如果不清楚地认识到不同关系的人的不同实际接触疆界,就不能掌握和改善人际关系的处境。本案中双方是合作伙伴关系,不是上下级更不是主仆关系,对合作方的真诚关心与帮助是应该的,但不是无原则的迁就、放任、盲从。乐于替对方排忧解难的同时,把握一下合适的“度”,而不应被对方牵着鼻子走。因陈建的“有求”,王老板才借机对他采取了“软暴力”的折磨,以满足内心变态的指使欲和控制欲。而鉴于同样的原因,陈建虽然生气,却还是选择了委曲求全,更加导致了这样一种“软暴力”现象的恶性循环,使得陈建的精神备受折磨。
心理解困:
陈建应认清王老板的“定势错位”倾向,是生意人常有的“贪婪心理”驱使所致。因此,在遇到超出协议之外的要求时,应不亢不卑地婉言拒绝,如用“我现在很忙,你的事我可以安排别人帮你……”之类的话搪塞。同时注意阐明双方是互惠互利的关系,要各自摆正自己的位置,保持愉快的合作。避免沦入为蝇头小利屈从奔波,将自己陷入情绪焦虑状态。
陈建因被“精神虐待”导致的异常心理目前尚属于不十分严重的心理障碍,但不及时纠正可发展成为依赖型人格障碍。解除焦虑情绪的关键首先是学会心理的自我放松和平衡心态训练;其次是在治疗中采用“习惯纠正法”,从根本上扭转盲从,把不同的看法提出来,把自己的意见加进去,就会慢慢由听从别人的转为自做决定,提高自主意识。这样,就不会陷入彻底的被动局面。
“冷暴力”群体特征:习惯于运用“冷暴力”对待他人的人,通常受过高等教育,尤其在白领阶层中更是多见。因为所受的教育和自身的素养,他们不会运用其他的暴力形式,如打架和谩骂,通常会选择相对“文明”的报复方式,特征是:冷漠、疏远、鄙弃、蔑视等方式的精神折磨和虐待。
“冷暴力”形成原因:善于使用“冷暴力”方式的人,除了性格普遍存在狭隘、自私、偏激、好胜、报复心强等自身缺陷之外,也和家庭教育、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和所处的社会地位有关。尤其性格孤僻的人,习惯把自己生活中承受过的伤害郁结在心里,在适当时候再把这种伤害以“冷暴力”的方式转嫁于他人,并且意识不到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不去约束和克制,便作为主体导致了“冷暴力”现象的发生。
本刊提示:“冷暴力”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因为诸多原因,“冷暴力”的认定,暂时还无法形成相关法律。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制的健全,必然会有合理的措施来杜绝和惩治。作为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约束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要尊重社会尊重他人,更要遵循法规遵守社会道德,不要成为“冷暴力”的制造者。在遭遇“冷暴力”时,更不要一味沉默和容忍,而是应该通过正当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要坚决拒绝“冷暴力”,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健康,更加完善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