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8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条规定是很正确的。下面试从两方面进行一些分析: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其次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对教材没有有意识地加以编排,教法违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反还有可能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怎样体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数的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而在一年级一旦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了。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还是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经验的教师给出式题以后,不仅要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灭错误。经过一段训练后,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才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关键是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学生懂得算理,自己从直观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不仅印象深刻,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在教学中看到,有的老师也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但不是贯穿在一节课的始终,而是在一节课最后出一两道稍难的题目来作为训练思维的活动,或者专上一节思维训练课。这种把培养思维能力只局限在某一节课内或者一节课的某个环节内的做法,是值得研究的。当然,在教学全过程始终注意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下,为了掌握某一特殊内容或特殊方法进行这种特殊的思维训练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以此来代替教学全过程发展思维的任务。
  
  三、设计好练习题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也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
其他文献
赫尔巴特说:“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可见,德育在学生个性发展中的首要地位和重大意义。  德育工作大体上可分为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教育途径。    一、家庭教育    “教育是随生命的开始而开始的。”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中最基础的教育,家庭教育的方法中最主要的是身教。  由于现代家庭里孩子们“小公主”、“小王子”地位的不断提高,出现了母慈有余、父严不足的教育现象,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永不枯竭的源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用图片、投影、录像再现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采用图片、投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巧妙点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九寨沟》时,可以结合投影欣赏九寨沟的美丽景象,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    二、用音乐、
期刊
学校的机房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的重要场所,学生只有通过课堂教学与上机操作相结合地学习,才能真正地学好计算机知识,一旦机房出现了问题,将对计算机教学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做好机房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应当引起我们大家的高度重视。    一、计算机机房的维护    在学生上机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误操作,任意改变开、关机画面,乱设置屏保密码和画面,有的甚至乱移动、删除系统文件,严重者还会造成
期刊
召开学生家长会,是为了增进家校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获取对方的信息,以便家校联手、相互配合,把培养教育学生的工作做得更好。新课程理念、教育观念指导下的家长会更应该是一座心与心沟通的桥梁。这样的家长会才能激发广大家长朋友的参与热情,才能更好地让教师及时倾听家长的心声。  目前,学校召开学生家长会,往往是统一布置,全校各班统一在同一天、同一时间召开,并且各班都召开全体学生家长会。这种开法,对起始年级的学
期刊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几千年来对教师的最好注解。但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应该是学生灵魂的筑就者、心智的开启者。新课标要求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想真正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作为教师,只有全面关注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达到“教学相长”,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
期刊
教育心理学显示,所有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进取心,他们都渴望进步,渴望受到尊重,渴望获得成功,所有这些都是潜藏在学生心灵深处的内在动力,让学生获得某种成功,不仅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潜力,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而且可以通过品味成功的欢乐,激起对成功的新的追求,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悟到成功的喜悦呢?我想,课堂教学中的“强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在
期刊
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习成了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学习成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两种学习方式相比较,发现学习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符合当前新课改理念。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为,开
期刊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十年来,我一直努力探索和尝试,归纳出了数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    一、温故知新导入法  温故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地获得新知识。例如:在讲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由于前面已学过配方法,因此先给出一个一般式,要求用配方法解。我们在解答中,既复习了已学过的配方法,又得到了本节课的重
期刊
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发现作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作文兴趣、调动写作文的积极性。    一、降低评价标准,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作文经常等级低,是影响学生作文积极性的原因之一。不少教师批改作文时,“等级”抠得很紧,经常评价低等。这样会使学生产生焦虑感,失去自信心,失去作文兴趣,形成畏难消极的心理。对多数学生来说,之所以低等,主要还是教师作文批改时,把握标准存在误区:一是把学生的作文当文学作品
期刊
初一是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学习的起始阶段。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初一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在教学中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注重情感教育,融洽师生关系    国家教委曾在九年义务教育教材规划会议上强调:在教学方面,不仅要有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同时还要有情感的交流。事实上,学生也渴望平等和被尊重,希望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数学教学也不例外,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