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当前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模式下,生态建筑设计理念诞生,为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又添加了新的活力,在国外生态建筑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但在就我国的生态建筑发展来看,当前还处于刚刚起步的发展阶段。在建筑设计中,还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革。并针对已经存在的相关问题还需要不断的进行优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只有将生态建筑设计构想真正的融入到设计中,才能全面的实现我国的生态建筑发展,并全面的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建设。
【关键词】 生态居住;建筑设计;对策
一、发展现代生态居住建筑的必要性
(一)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战略,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可持续发展即是以保护环境为前提的,所以进行生态环境建设是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与生态环境质量是息息相关的,只有确保生态环境的质量,才能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增加动力支持。现代生态居住建筑建筑的提出,是使人们生活在一个环境优美、舒适和和谐的环境中,从而推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二)节约能源和资源的需要
目前在我國社会的总能耗当中,居住建筑建设的能耗还是占据较大的比例,这不利于节能目标的实现,所以建设生态居住建筑,通过对项目用地进行合理规划,建筑体系的科学化,从而提高土的使用率,增加建筑的容积率和使用寿命,而对于建筑材料,生态居住建筑所需要的都是节能型材料和可再生资源,所以对于能耗大的建筑材料进行淘汰,实现能源和资源的节约。
(三)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生态居住建筑的建设,可以更好的满足当前人们对生活环境舒适、健康、美观的要求,由于生态居住建筑是建立在保护环境美好的前提下的,所以居民区的废弃物可以做到再生和循环利用,尽量做到零排放和零污染,充分减少了居住环境受污染的几率。生态居住建筑利用自然的原材料,避免了有害建筑材料对人们的伤害,可以使人们居住环境更为舒适和安全。
二、生态建筑设计原理
(一)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如果在建筑工程投入使用以后,在其使用的过程中没有对自然环境加以保护而是对其继续进行破坏和污染,结果只会加快人们生存环境的恶化程度。因此,在生态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必须着重考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利用,一方面能够降低建筑物自身的能耗,另一方面还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在建筑设计中充分对太阳光的利用,减少室内照明设备的使用;考虑利用水池、喷水系统来降低室内温度,减少室内制冷设备的使用;在建筑设计中考虑留置通风口,促进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与的循环流通等。
(二)充分考虑建筑的节能
从建筑设计的功能需求上讲,在满足所有功能的条件下最大化的降低能源物质的使用,减少对建筑能源物质浪费,注重建筑功能和结构的设计。不能够过分的追求建筑的豪华、新奇、气魄、突出,以及所谓的“史无前例”。对于为了增加建筑的创造感性空间而必须增加的构造材料部分,应最大程度的进行节制,使其不能超过“必要消耗之能量物质”。在建筑设计中进行人文艺术特质的表现时应尽可能的使用人工和自然材质。因此,生态建筑设计应遵守材料使用量最少和能源的设计、建造、维持的原则。
(三)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生态建筑的另一大要点就是为用户提供更加健康和舒适的生活环境,体现出对人的关怀,增强用户和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沟通。①生态建筑必须具有完善的使用功能,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各种需求。②生态建筑设计中必须注重建筑采光的设计、通风的设计以及温度和湿度有效控制等,为用户提供更加高质、清洁、舒适的生活环境居住以及工作环境。
(四)新技术的有效利用
减低建筑的能耗、采用与环境相适应的的材料和采取无污染的工程施工措施:采用能够循环利用和无污染的材料;高效节约的使用能源和能源的循环使用;采用降低对生态环境压力的先进施工方法。在生态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对应方法是:在设计中冲刺利用日照强度,通过日照强度来自动的调节建筑室内的照明和蓄热系统;充分利用二次能源;充分利用室内水压、水温、排热回收以及建筑的节水系统;材料应选用耐久性强、易于回收再利用的材料;提倡在生态建筑设计中使用经无害加工处理的再生材料;在使用自然材料时应注重其使用强度不能破坏自然生态的再生系统;提倡建筑的工厂化生产,减少建筑工程现场作业量,提高材料使用效率和工程施工效率;设计中还应注重建筑的后期保养、修缮和更新。
三、现代生态居住建筑设计的对策
(一)以人为本,体验自然、人文特色
建筑设计突出以人为核心的原则,既注意处理好周边自然环境与建筑的关系,又能满足办公、展示、游憩等功能。多引入外界自然要素,建筑设计结合生态,促进居住区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努力把用地设计成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完善的服务设施的高尚住区配套用地。在满足日照、采光和通风的基础上,着重进行绿地景观系统设计,使居民最大程度接近自然、享受自然,保证居民的身心健康。居住环境就某种程度而言是特定族群的具体生存社会状况的基本表现载体,不同的民族和集体有着不同的居住与生活模式,由此形成不同的居住文化。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力求满足人的精神需要,重视自然环境、人文特色的动态延续性。设计的用地布局及空间组织以人的需求为依据,充分考虑可达性、便捷性及舒适性,做到以人为本,为人服务。
(二)生态优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和空间的可持续性
建筑设计体现生态性原则,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设计结合自然:建筑设计努力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并与周边配套,重视建筑体量、色彩及空间关系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创造出一个自然景观资源丰富的现代高端园林居住环境。同时使居住区建设力求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综合优化,按照符合地块特性、遵循建设规律、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原则,布局上体现科学、理性和文化情怀。 经济的可持续性要求设计须从节约资源,合理用地,防止污染、保持生态、预留建筑设计弹性、美化城镇公共空间环境、优化居住区配套公建营运等多方面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社会的可持续性,即所设计的社区在满足社会需求,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公正方面起的作用,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社会的公正,以赋予每个居民以均等的享受生活、享受良好环境和生活设施的权利;环境的可持续性,是在设计中体现在维护生态环境,节约利用土地、能源,减少污染方面起的作用,对能源的高效利用,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循环利用,減少各种资源的消耗,提倡减少使用、回收利用、重复使用和使用可再生资源,比如采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在人们容易疲劳的环境建立循环水系统、建立多层次绿化系统等措施;空间的可持续性指注意采用具有灵活性和可改性的技术处理方法,在建设中留有发展余地,在道路、停车位等方面作前瞻性的策略布置,使建筑设计具有弹性,做到宏观可控,微观可调。
生态居住建筑在绿化问题中,如何让居住建筑本身既是居住单位同时又是绿化单位,将绿化功能与居住建筑融为一体并可持续发展,现在居住建筑的设计都会有社区绿化,在未开发前的土地上的绿化面积与建成以后的绿化面积相比较,绿化面积是成倍减少的,如何恢复之前土地的绿化程度就需要在居住建筑本身找出路,居住建筑设计可以考虑以居住建筑的外立面为主体设置一系列的绿化装置,根据当地的气候和自然环境进行设计,让灌木类、爬藤类、草本类植物有生长的空间,让居住建筑本身内外都具有绿化功能。
(三)注重整体性,设计建筑的宜居性和舒适性
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地形条件的影响,因地制宜,同时根据节能和保护环境的需要,根据气象和舒适度的变化调节建筑的结构和维护系统,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采用节能的加厚外墙,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强调建筑的宜居性和环境的舒适性,尽量保证建筑环境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无污染,安静无噪音,宽阔的绿地和活动空间,创造一个宜人、怡人、冶人的居住环境。建筑使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均感到舒适。
四、结语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在生态建筑设计方面也随着发展起来。当前,建筑设计师与开发商,都在关注生态建筑设计这一问题。生态建筑不仅能够节约资源,还能够将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进一步将生态建筑进行落实和实施,进而实现人与建筑以及环境三者之间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宝春.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融入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20)
[2]李佳艺,李子龙,孙略添.东北地区村镇住宅适宜节能技术研究[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4(05)
[3]殷国婷.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融入[J].中华建设.2014(10)
【关键词】 生态居住;建筑设计;对策
一、发展现代生态居住建筑的必要性
(一)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战略,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可持续发展即是以保护环境为前提的,所以进行生态环境建设是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与生态环境质量是息息相关的,只有确保生态环境的质量,才能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增加动力支持。现代生态居住建筑建筑的提出,是使人们生活在一个环境优美、舒适和和谐的环境中,从而推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二)节约能源和资源的需要
目前在我國社会的总能耗当中,居住建筑建设的能耗还是占据较大的比例,这不利于节能目标的实现,所以建设生态居住建筑,通过对项目用地进行合理规划,建筑体系的科学化,从而提高土的使用率,增加建筑的容积率和使用寿命,而对于建筑材料,生态居住建筑所需要的都是节能型材料和可再生资源,所以对于能耗大的建筑材料进行淘汰,实现能源和资源的节约。
(三)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生态居住建筑的建设,可以更好的满足当前人们对生活环境舒适、健康、美观的要求,由于生态居住建筑是建立在保护环境美好的前提下的,所以居民区的废弃物可以做到再生和循环利用,尽量做到零排放和零污染,充分减少了居住环境受污染的几率。生态居住建筑利用自然的原材料,避免了有害建筑材料对人们的伤害,可以使人们居住环境更为舒适和安全。
二、生态建筑设计原理
(一)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如果在建筑工程投入使用以后,在其使用的过程中没有对自然环境加以保护而是对其继续进行破坏和污染,结果只会加快人们生存环境的恶化程度。因此,在生态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必须着重考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利用,一方面能够降低建筑物自身的能耗,另一方面还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在建筑设计中充分对太阳光的利用,减少室内照明设备的使用;考虑利用水池、喷水系统来降低室内温度,减少室内制冷设备的使用;在建筑设计中考虑留置通风口,促进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与的循环流通等。
(二)充分考虑建筑的节能
从建筑设计的功能需求上讲,在满足所有功能的条件下最大化的降低能源物质的使用,减少对建筑能源物质浪费,注重建筑功能和结构的设计。不能够过分的追求建筑的豪华、新奇、气魄、突出,以及所谓的“史无前例”。对于为了增加建筑的创造感性空间而必须增加的构造材料部分,应最大程度的进行节制,使其不能超过“必要消耗之能量物质”。在建筑设计中进行人文艺术特质的表现时应尽可能的使用人工和自然材质。因此,生态建筑设计应遵守材料使用量最少和能源的设计、建造、维持的原则。
(三)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生态建筑的另一大要点就是为用户提供更加健康和舒适的生活环境,体现出对人的关怀,增强用户和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沟通。①生态建筑必须具有完善的使用功能,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各种需求。②生态建筑设计中必须注重建筑采光的设计、通风的设计以及温度和湿度有效控制等,为用户提供更加高质、清洁、舒适的生活环境居住以及工作环境。
(四)新技术的有效利用
减低建筑的能耗、采用与环境相适应的的材料和采取无污染的工程施工措施:采用能够循环利用和无污染的材料;高效节约的使用能源和能源的循环使用;采用降低对生态环境压力的先进施工方法。在生态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对应方法是:在设计中冲刺利用日照强度,通过日照强度来自动的调节建筑室内的照明和蓄热系统;充分利用二次能源;充分利用室内水压、水温、排热回收以及建筑的节水系统;材料应选用耐久性强、易于回收再利用的材料;提倡在生态建筑设计中使用经无害加工处理的再生材料;在使用自然材料时应注重其使用强度不能破坏自然生态的再生系统;提倡建筑的工厂化生产,减少建筑工程现场作业量,提高材料使用效率和工程施工效率;设计中还应注重建筑的后期保养、修缮和更新。
三、现代生态居住建筑设计的对策
(一)以人为本,体验自然、人文特色
建筑设计突出以人为核心的原则,既注意处理好周边自然环境与建筑的关系,又能满足办公、展示、游憩等功能。多引入外界自然要素,建筑设计结合生态,促进居住区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努力把用地设计成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完善的服务设施的高尚住区配套用地。在满足日照、采光和通风的基础上,着重进行绿地景观系统设计,使居民最大程度接近自然、享受自然,保证居民的身心健康。居住环境就某种程度而言是特定族群的具体生存社会状况的基本表现载体,不同的民族和集体有着不同的居住与生活模式,由此形成不同的居住文化。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力求满足人的精神需要,重视自然环境、人文特色的动态延续性。设计的用地布局及空间组织以人的需求为依据,充分考虑可达性、便捷性及舒适性,做到以人为本,为人服务。
(二)生态优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和空间的可持续性
建筑设计体现生态性原则,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设计结合自然:建筑设计努力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并与周边配套,重视建筑体量、色彩及空间关系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创造出一个自然景观资源丰富的现代高端园林居住环境。同时使居住区建设力求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综合优化,按照符合地块特性、遵循建设规律、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原则,布局上体现科学、理性和文化情怀。 经济的可持续性要求设计须从节约资源,合理用地,防止污染、保持生态、预留建筑设计弹性、美化城镇公共空间环境、优化居住区配套公建营运等多方面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社会的可持续性,即所设计的社区在满足社会需求,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公正方面起的作用,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社会的公正,以赋予每个居民以均等的享受生活、享受良好环境和生活设施的权利;环境的可持续性,是在设计中体现在维护生态环境,节约利用土地、能源,减少污染方面起的作用,对能源的高效利用,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循环利用,減少各种资源的消耗,提倡减少使用、回收利用、重复使用和使用可再生资源,比如采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在人们容易疲劳的环境建立循环水系统、建立多层次绿化系统等措施;空间的可持续性指注意采用具有灵活性和可改性的技术处理方法,在建设中留有发展余地,在道路、停车位等方面作前瞻性的策略布置,使建筑设计具有弹性,做到宏观可控,微观可调。
生态居住建筑在绿化问题中,如何让居住建筑本身既是居住单位同时又是绿化单位,将绿化功能与居住建筑融为一体并可持续发展,现在居住建筑的设计都会有社区绿化,在未开发前的土地上的绿化面积与建成以后的绿化面积相比较,绿化面积是成倍减少的,如何恢复之前土地的绿化程度就需要在居住建筑本身找出路,居住建筑设计可以考虑以居住建筑的外立面为主体设置一系列的绿化装置,根据当地的气候和自然环境进行设计,让灌木类、爬藤类、草本类植物有生长的空间,让居住建筑本身内外都具有绿化功能。
(三)注重整体性,设计建筑的宜居性和舒适性
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地形条件的影响,因地制宜,同时根据节能和保护环境的需要,根据气象和舒适度的变化调节建筑的结构和维护系统,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采用节能的加厚外墙,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强调建筑的宜居性和环境的舒适性,尽量保证建筑环境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无污染,安静无噪音,宽阔的绿地和活动空间,创造一个宜人、怡人、冶人的居住环境。建筑使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均感到舒适。
四、结语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在生态建筑设计方面也随着发展起来。当前,建筑设计师与开发商,都在关注生态建筑设计这一问题。生态建筑不仅能够节约资源,还能够将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进一步将生态建筑进行落实和实施,进而实现人与建筑以及环境三者之间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宝春.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融入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20)
[2]李佳艺,李子龙,孙略添.东北地区村镇住宅适宜节能技术研究[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4(05)
[3]殷国婷.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融入[J].中华建设.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