梆子声中豆腐坊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zhizhong8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冬天,幽夜静思,我的耳边常常响起那久远的梆子声……
   早年的村庄,房屋大多是土坯草苫的,很少用砖瓦。少数用砖的房屋,也只是青砖包墙,房子低矮而又昏暗。村庄的布局,毫无规则,除一两条还算宽敞的街道外,全是弯曲延伸的胡同。曲径通幽,增加了村庄的神秘。
   夜晚,村子出奇的静,静得让人心烦。可是,正当人心生烦乱的时候,总会有一种梆、梆、梆的声音,打破这夜的静寂,这就是梆子声。一种在那个时代,能够穿越村庄的、特有的生命活力。
   梆子声,一般响在农闲季节。此时,秋粮已经入仓,时序已是初冬,整个乡村进入冬眠时期。
   晚上八九点钟,梆、梆、梆的声音就响起了。声音由远及近,时大时小,时而脆响,时而沉闷,像蛇一样蜿蜒在一条条的街巷里。梆子声响过之后,你会听到吱呀、吱呀的门板的响声,很快,你又会透过暗夜的微光,依稀看到从农家大门里闪出的人影。这些人懒懒地走着,他们会奔向同一个地方——村头的场院屋。
   场院屋,农忙时节用来碾打粮食;农闲时节,则成了生产队里的豆腐坊。被梆子声召唤而来的乡民,陆续来到了豆腐房里。此时,豆腐房里的大锅,炉火正旺,锅里咕噜、咕噜的豆汁在热气中滚动着。房子里,氤氲着浓浓的热气,诱人的豆浆香味,充溢着整个房间。一碗碗的豆浆很快就端在了乡民的手中。他们有的靠在锅沿旁,有的随便找一个地方,席地一蹲,有的则依靠在门槛上。噘着嘴,一口一口地啜饮着。醇厚的豆香,温暖了整个的肺腑,一天的疲劳,就随着这呼出的热气溜走了。他们手捧啜饮的情态,实在而又安详,一种温暖的满足和朴实的憨厚,洋溢在脸上。豆浆价钱不贵,不过三五分一碗,所以,乡民大多能喝得起。那个时代,一碗豆浆,就是一碗温馨的生活,就是一碗生命的芬芳。
   大多数的喝豆浆的人,陆续地离开了,剩下的一部分人,是等待吃“浆豆腐”的。他们看着热热的豆浆,舀到一个大缸里,然后在缸中滴入卤水,豆浆咕咕冒一阵气泡后,便凝结成了豆腐脑儿,工作人员再把豆脑舀入方形框架内的包袱之中,豆脑中的水汁便顺着包袱的缝隙流了下来。大约二十分钟以后,豆腐就成块了。这时的豆腐还热热的,水分较大,所以,吃起来柔、嫩、滑、软,一勺入口,两颊生香,终生难忘。吃“浆豆腐”的人,要进入内间,内间里摆有简单的饭桌,桌上放有醋、酱油,甚至于还可能有一碟蒜泥。他们总是慢慢地吃,高声地谈,尽可能地让幸福在热烈的气氛中多停留一会儿。那种氛围,充满了一种淳朴的温馨,你进入其中,就是回到家中了,还有比家的感觉更好的吗?
   现在,穿行于乡村中的豆腐挑子,还是敲着那个梆子——一块椭圆形的木块,中间挖空,用木棍敲响。但声音却总是那么羞涩,似乎底气不足,因为你现在再也吃不到那种正宗的“卤水豆腐”了。各种明目繁多的化工做法,已使豆腐失去了它那本色的豆香。
   我怀念,梆子声中那浓浓的豆香。
其他文献
农业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新生代农民工走入社会……近年来,我国“三农”领域出现一系列新现象和新挑战。   农为国之本,今后应如何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唤醒农村“沉睡的土地”,帮助“农二代”更好发展?这些话题引起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热议。   绿色农业发展呼唤切实转方式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既有很大成绩,也有不少忧患。我们过去以单纯追求产量为主,拼资源、拼消耗的农业发展方式
期刊
当前,我国基本建立了包括棉粮油糖等10多个品种在内的农产品期货品种体系。期货市场价格成为安排农业生产、调整种植结构的重要价格信号,有利于缓解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但如何让农民更好参与期货市场,如何有效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   长期以来,靠天吃饭都是很多农民无法避免的现实,而农产品期货似乎与农村还有一些距离,农民看着近,但实际上离得还很远。实际上,有关文件多
期刊
建设占用耕地时,把耕作层剥离再利用——“抢救耕地”工程今年将全面推进。近日,就这一流失耕地“起死回生”话题,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接受了媒体专访。   城镇化再着急 土壤也要先剥离   问:为什么说这是抢救工程?   王世元:根据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及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部署,今年将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剥离耕作层土壤再利用,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把这项工作在全国普遍推开。   耕作层是耕地精华,
期刊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正如人们的期待,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与往年相比,虽然今年一号文件内容上出现了不少让人耳目一新的地方,但粮食安全始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主题。   “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世界1/5的人口,以高投入的生产模式,实现粮食生产‘十一连增’。”在任何人眼里,这都是我国农业发展毋庸置疑的显著成绩。   然而多年来,伴随着粮食的增产增收,对粮食安全的担忧,不减
期刊
纺织是一种服务于人类穿着的手工行业,纺纱织布,制作衣服,遮丑饰美,御寒避风,防虫护体,大约便是纺织起源发展的重要动机。   关于中国纺织历史的起源,历史学家尚无一致的定论,有一种说法将其追溯到10万年前,认为原始先民们用植物纤维或动物肠子制成网状,将磨制石球装在里面,采用投石索的手段来猎取猎物;另一种说法认为中国的纺织起源是从4000~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的,依据是众多遗址中发现的纺专
期刊
代表农民走进中南海   2015年的春节,对于商水县魏集镇许寨村农民刘天华及其一家人来说,过得特别有意义,心暖而劲足。他说,做梦都没想到作为一个种粮的农民能走进中南海,还受到共和国总理的接见倾听农民的心声!   这不,农历新年还没过完,刘天华一家就在田里忙着给小麦施肥,喷药。他说,现在正是除草的最佳时节,错过了这个时节草就会疯长,很难控制,小麦一拔节,机器就进不了地,不然,就会伤到麦子。   为采
期刊
“对人类来说,土壤具备农业经济范畴的功能,其目的为保障居民粮食并获得工业原料。农业经济是所有国家经济的重中之重,在农业生产中,很多物质都能对土壤产生不良的影响,但最为重要的为滥用化肥、农药。”这是一段来自于党永富编著的新书《土壤污染与生态治理》上的一段文字。   “我是一个基层农民。”介绍自己时,党永富总喜欢用这句话作为开场白。性情谦和的他,被称为“中国治土人”,是中国农资次生灾害污染治理与农业安
期刊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4年12月23日在京闭幕。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会议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做出重大部署。会议传递出哪些新信号?“新华视点”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   破除“天花板”“紧箍咒”迫在眉睫   会议提出,随着国内外环境条件变化和长期粗放式经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我国农业生产正遭遇生产成本上升、
期刊
相传,法创始于远古的舜帝时期。当时,有一名叫皋陶的大臣被任命为“理官”,他正直无私,执法公正,非常受人爱戴。他在处理案件时,若有疑难,就令人牵出一头神兽,令其决断,据说这就是法治的雏形。  随着文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法治也早已由“神兽决狱”演变为依据法规理条的审判,并代表着正义、公平,成了人们判断是非曲直、惩治邪恶所秉持的依据。  肇始于远古时代的法治,始终沿循着“农”味十足的根源与脉络,延承至
期刊
汉源县地处川西的青藏高原边缘,是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如今又被誉为攀西阳光第一城、中国花椒之乡。  汉源花椒,古称黎椒,在汉源已有2100多年的栽培历史。据传说,汉源花椒是当年唐僧西天取经,路过建黎乡,因见山路崎岖,满山瘴雾,百姓苦不堪言,为解救民众脱离苦海,特插黎杖化为椒树,滋生传种至今,这就是现汉源建黎乡“岩槽头”的千年椒王树。  唐元和年间(806年~820年),汉源花椒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