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名而同体——论“优美”与“崇高”下的骨法用笔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17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画和书法都是从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中发祥而来,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微妙的关系,既相互分离,又相互融合,具有许多的共通性。特别是在笔法方面,强调书画本同,以书入画。在强化观念,弱化技法影响下的今天,重新审视中国画的骨法用笔,对于中国画的传承和发展尤为重要。
  【关键词】:中国画;优美;崇高;笔法
  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然而,笔墨究竟为何物,却难以诉清。五代荆浩曾云:“吴道子画山水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并由此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笔墨及皴法,把中国山水画推向了一个顶峰,对历代中国画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可见,“笔墨”一词,其内涵丰富,涵盖了“笔”、“墨”和“笔墨”的诉求,意义在于:
  一、笔和墨。指绘画工具中的笔和墨,属于材媒范畴。譬如:玄宗牌墨汁和白云系列毛笔。
  二、笔法和墨法。专指绘画技巧中的笔法和墨法,属于技法的范畴。譬如:用笔的曲直方圆和用墨的枯湿浓淡。
  三、皴法。特指绘画作品中的各类皴法,属于符号的范畴。譬如南宋夏圭的拖泥带水皴法和元代王蒙的牛毛皴法。
  四、笔墨典型。指绘画作品中典型的笔墨语言和赋予涵养的笔墨精神,属于形而下之器的技法范畴和形而上之道的哲学范畴。譬如荆浩的小斧劈皴和《笔法记》中的筋、肉、骨、气精神。
  由此观之,中国画的笔墨无论是外在形式,还是内在涵养,都有很高的造诣。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谢赫就曾在其所著的《古品画录中》提出了标成千古的六法论,其中,骨法用笔就是关于用笔较早的概括。唐代以降,张彦远于《历代名画记》中云:“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1]其中,骨气形似,归根到底,还是要落实在用笔上,可见笔法在中国画中何等重要?所以才工画者多善书,明确了书法和绘画之间笔法的共通性。
  诚然,笔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墨”由笔抒写而来,笔要承载墨的诉求,对立统一,相互依存,不能脱离而论。清代沈宗骞曾在其所著的《芥舟学画编》中论道:“且笔不到处,安得有墨?即墨到处,而墨不能随笔以见其神采,尚谓之有笔而无墨也。”[2]从笔墨的之间的关系出发,论证了何以为墨,并侧重强调笔到而墨出。黄宾虹先生则更进一步强调:“论用笔法,必兼用墨,墨法之妙,全以笔出。”由此可见,笔墨本一体,不可分离,正所谓笔精而墨妙。然而,为了论证的需要,本文将对笔墨进行分离,从笔法的立场去解读中国画的用骨法用笔。
  中国画历来崇尚骨法用笔,注重笔墨的涵养和趣味性,强调书画同源、书画同功、书画同法的书写意趣。
  书画同源。认为书法和绘画在本源上是相同的。书法和绘画都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其内涵在于深厚的人文底蕴。因此,在产生之初,人们一致认为,绘画只不过是书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即象形文字而已。但随着书时间的推移和认识的不断深入,绘画逐步从书法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目。然而,书画同源的思想却打上了相通的烙印。其中,唐代张彦远于《历代名画记》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书画异名而同体的主张,率先讨论书法和绘画之间内在的一致性。
  书画同功。认为书法和绘画在功能上是一致的。其中,儒家学派认为:书法和绘画的功能旨在载道,要阐明道理,弘扬精神,成为载道的工具,正所谓:“为文以载道,论诗将通神。”此外,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 叙画之源流》载:“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3]明确了成教化,助人伦的旨意。然而,道家学派却认为:书法和绘画的功能旨在书写胸中逸气,正所谓“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书画同法。书法和绘画在创作方法上是相同的。其中,元代赵孟頫在《秀石疏林图》中题道:“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需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4]明确了书画本同的主张,引领了元代复古思潮。
  综上观之,无论是书画同源、书画同功还是书画同法,都无不说明,书法和绘画之间的关系是一脉相承的。因此,中国画要以书入画,强调书写性和写意精神,讲求提按顿挫,曲直方圆,刚柔光毛,徐疾迅缓等用笔方式,追求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营造道法自然般的意境,表现天人合一的思想,传达物我两忘的情感。
  提按顿挫。下笔要有提按顿挫。提的起来,按的下去,该顿则顿,该挫则挫,提中有按,按中有提,在提按之间变换自如,在顿挫之间自由转换。并根据物象精神风貌进行抒写,优美者亦提亦顿,崇高者亦按亦挫。譬如:出水之芙蓉,多以提笔和顿笔写之,尤其是提笔,更能传达荷花轻灵优雅的姿态;而苍松巨石则不然,多以按笔、顿笔和挫笔写之,传达悲壮浑厚的物象精神。
  曲直方圆。下笔要有曲直方圆。曲中有直,直中带曲,方中有圆,圆中见方,在曲直之间寻求平衡,在方圆之间谋求和谐。其中,优美者亦曲亦圆,崇高者亦直亦方。譬如:云水,曲圆之笔更为吻合物象的生命特征,但也要辅以适当方直之笔,才能处理好骨气形似之间的关系;而山石则不然,应多以方直之笔写之,故在历代画论中,几乎都不约而同地强调,凡画山石,多见方笔。
  徐疾迅缓。下笔要有徐疾迅缓。过快则浮滑,过慢则臃肿,要快中有慢,慢中有快,在快慢之间协调墨色。其中,优美者亦快,崇高者亦慢。
  刚柔光毛。下笔要有刚柔光毛。刚中带柔,柔中带刚,光滑中见毛糙,毛糙中见光滑,刚柔并济,光毛并施。其中,优美者亦柔亦光,崇高者亦刚亦毛。譬如:弱柳扶风,适宜柔和光滑之笔,写物象之神气;而枯藤老树,则适宜刚劲毛糙之笔法,写古拙浑厚之气息。
  诚然,根据物象的精神风貌选择合适的笔法,这是一般规律,岂不闻还有反者道之动的说法,这也不失为高妙的决策。
  小结
  中国画的笔法从书法中而来,但随着时代精神下的笔墨趋势,逐渐形成了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融合笔墨精神。以优美之美和崇高之美为导向,结合提按顿挫,曲直方圆,刚柔光毛,徐疾迅缓的书法用笔趋势,营造出赋予涵养的笔墨世界。
  《柳江庸和图》  纸本设色  180X97CM  2013年  肖毅
  注释:
  [1]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2]沈宗騫:《芥舟学画编》。
  [3]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叙画之源流》。
  [4]赵孟頫:《秀石疏竹图·题跋》。
  参考文献:
  [1].王世襄.中国画论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2].王伯敏.中国美术通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年.
  [3].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4].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其他文献
世界上的服装数之不尽、五花八门,让穿衣成为一件并不简单的事情。但是这么多的服装只朝向一个点集中,那就是身体。无论什么样的服装,他们都像无数的飞箭一样,仅朝“身体”一个靶心射来。因此与其去捕捉这些数不尽的飞箭,不如确定这唯一的靶心来的方便,如此看来,穿衣变得简单起来。随着流行和季节的变化,数之不尽的服装品牌如狂风暴雨般肆虐而来。而一一试穿这些不计其数的时装,是件无比巨大而艰难的工程,着装能够让人发光
期刊
【摘要】:打击乐是一种音乐节奏感强、旋律多样的乐器,在幼儿音乐教育中,选用打击乐作为入门乐器,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文章通过对打击乐以及打击乐教学的介绍,认为打击乐对幼儿发展具有很多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和借鉴。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打击乐;节奏感  孩子与生俱来对声音有着敏感性,都喜欢敲敲打打,打击乐符合幼儿这一本能的发挥。在打击乐教学活动中,幼儿手、眼、脑、心并用,使大脑建立起复杂的神经
期刊
【摘要】:正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有了纸,折纸便也产生了。它不受时空的约束、不受年龄的限制,只要一张小纸片就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折叠世界。折纸作为一种既古老又现代、既简约而又风格多样的艺术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现代社会科技文化的高度发展,折纸已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手工艺,它还运用于教育学、心理学、几何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研究。因此,折纸不仅是手工技术,更是智力开发、科学。  【关键词】:折纸;
期刊
【摘要】:写意精神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美学思想,当“写意精神”逐渐成为时代的审美追求时,人们不禁想起常被隔离于“写意”之外的传统工笔人物画。“艺游于心”,其实由古至今传统工笔人物画的发展也存在着“写实”与“非写实”的不同追求境界,本文旨在探究传统工笔人物画中写意性的趣味体现。  【关键词】:传统工笔人物;线造型;写意性  提及传统工笔人物画时人们总会联想起它在表现方式上的细腻工整和表现效果上的“写实”
期刊
【摘要】:艺术具有无限的魅力,管弦乐团作为艺术的重要表达形式,无时无刻不体现出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情感的表达。管弦乐在进行表演时始终把情感表现作为艺术的生命,因为完美的情感表现,不仅可以准确地表现歌曲的思想感情,更加可以通过自己的表演形式给歌曲增添更加丰富、更多采的情感美。 因此對于管弦乐团而言真实的、生动的、丰富的情感表现已经成为艺术生命的一部分。同时培育观众也是所有成功的管弦乐团的生命力所在,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不停的在追求高效率,使得社会进入了一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人们对于文字的阅读也越来越麻木,设计师在进行广告招贴设计时,如何能精准、生动、出彩的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是招贴设计师的共同话题。本文通过对招贴设计中同构图形设计的原则、优势以及表现形式的研究,希望可以为招贴设计师提供设计思路。  【关键词】:同构图形;招贴设计;视觉表现  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形形色色的招
期刊
【摘要】:吴冠中作为我国的油画大师,他一生创作出了无数的作品,既有对江南俊秀美景的描绘,也有对北方古朴村落的赞美,甚至还有一部分是极具外国情调的作品。纵观吴冠中油画艺术的表现形式,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在构图、造型方面,还是在色彩方面他都能够另辟蹊径,创作出别出心裁的艺术佳品。在构图上,吴冠中打破了固有的、传统构图模式,开创了自己独特的疏密有致、稳定和谐、饱满生动的构图模式;在造型上,他严格恪守“风
期刊
【摘要】:油画作为外来艺术形式,在中国百余年的历史过程中,中国本土化问题一直没有停止过探索,特别是对油画写意性的表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后,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视野的开拓同时中国当代油画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针对中国油画的出现的种种问题,许多艺术家开始了新的探索,中国油画本土化,民族化,成为美术界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来中国油画界提出了油画本土化与民族化,促使中国油画趋向多元化与个性化。
期刊
【摘要】:老舍是中国的语言大师,他的《茶馆》通过一系列的人物对话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之所以被刻画的栩栩如生,与其人物的对话是分不开的。本文将运用语用学的合作原则理论来分析老舍的文学作品《茶馆》。  【关键词】:《茶馆》;合作原则;会话含义  美国哲学家格赖斯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提出了会话的合作原则。这在语言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人们不仅在日常说话中而且在文学作品中并
期刊
【摘要】:掌握完美的表现技巧,是使作品达到高艺术水平的一种能力.绘画的技术和方法,直接关系到艺术表现力、感染力和审美价值.因此,没有一个美术家,不是十分重视绘画技法的研究和探索的.各种绘画技法,实际上都没有固定不变的程式;绘画工具、材料的不断改进,艺术观念和审美意识的更新,以及各种绘画新风格的出现,都会促使技法的不断创新与演进.可是,各画种在自身的专业实践中,都已经积累了许多能被普遍应用的技法经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