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沈阳市委从地区发展战略和自身发展的需求出发,于2019年提出了要将沈阳建设成“一带一路”东北亚枢纽城市的目标。沈阳作为辽宁省的省会城市,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具备建设“一带一路”东北亞枢纽城市的基础条件。但与此同时,沈阳也存在着诸多不利条件,诸如体制机制缺乏创新、人才流失严重等,这使其与建成东北亚枢纽城市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应加快体制机制的创新,推进人才配套设施的建设。
关键词:沈阳;“一带一路”;东北亚枢纽城市;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4-0091-03
沈阳市委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的倡议,基于本市自身的优势,提出了将沈阳打造成“一带一路”东北亚枢纽城市的计划。沈阳市作为东北地区的四大重要城市之一,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投身于“一带一路”的建设,使本地区人民和企业都能享受到其发展红利。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可发现,其主要是提倡创新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进程。本文拟在分析沈阳建设东北亚中心城市的现有条件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
一、沈阳建设“一带一路”东北亚枢纽城市的现状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区域都已形成了各自独有的中心,例如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长三角经济带”的中心城市上海,就是以“复合型”城市而著称,因其独有的经济、科技、人才、地理位置等优势,为华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大动力;同样,北京、广州和深圳分别作为“京津冀一体化”和“珠三角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也是集经济和科技于一身的“复合型”城市。在东北地区4个副省级城市中(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沈阳区位优势较为明显,其位于京哈、哈大高速和铁路的交汇点,拥有东北最大的机场,并且是北方战区总部、沈阳铁路局总部等多个地区总机构所在地。同时,沈阳又是沈阳经济区的核心城市,辽宁自贸区沈阳片区、沈阳港建设正稳步推进。沈阳作为辽宁省的省会城市,依托东北大学、辽宁大学等知名高校和研究院,以及本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在2019年提出要将自身打造成东北地区连接欧亚大陆的纽带的计划。但基于“东北亚”区域来看,沈阳距离建成“一带一路”东北亚枢纽城市的目标还很遥远。
二、沈阳建设“一带一路”东北枢纽城市面临的问题
(一)体制机制有待创新
效率是投入产出之比,一般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相同的投入产出多的为有效率,二是相同的产出投入少的为有效率。效率是生命,是经济组织存在的理由。通常影响效率的因素有设计和运行两方面。设计效率就是方案、方法、程序等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运行效率是指方案执行从起点到终点既定产出下的耗费,包括财力和时间,其高低取决于对组织、领导、机制、人员等多种要素整合的水平。每个中心都不是单纯的一个城市,而是以核心城市为轴或圆点向外部有序延伸而形成的产业互补性很强的城市群。东北地区民营经济不发达,国有企业比重偏大,在国有企业中又以重化工业为主,面向居民的民用工业比重小。而长期以来,由于国有企业改革滞后,机构臃肿、效率低下,尤其是采矿和重化工业之类的企业,投资大,掉头难,更容易受到技术进步和信息化的冲击。
(二)高校科研院所人才流失
大学同创新有关,大学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高等学府,大学是创新的种子,先有种子,创新之花才能花开遍地。但是,从2017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公布的“全国双一流大学”的分布情况看,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共有一流大学19所,一流专业151个,东北4座副省级城市占全国15座副省级城市的比重是26.67%,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占全国的比例则低于这一比例,仅为21.05%和17.88%。入选的一流大学有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中这4所院校的排名分别为第11位、第19位、第26位、第31位。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除了宁波和深圳都有一流大学,其中8个城市各有1所一流大学,4个城市有2所,1个城市有3所,东北地区的副省级城市每个只有1所见表1。
(三)民营企业实力较弱
统计数据显示,东北地区2018年、2019年、2020年入围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的企业数量分别为9家、14家、11家,东北四城市民营企业占比较低,仅为22%,而在2020年500强企业中东北地区有235家民企、265家国企,民企占到47%。从表2的情况看,2020年东北四城市民营企业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的总计7家,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分别有1家、2家、1家、3家;全年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 442 822万元、8 587 907万元、8 099 648万元、30 948 780万元。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排名都不尽如人意。
从沈阳的情况看,目前民营企业数量较多,但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却非常少。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产业链短、配套设施不完善,科技研发投入和创新动能不足,难以达到枢纽城市对经济的要求。
(四)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少
截至2019年年底,沈阳、长春、哈尔滨共有先进技术企业1 836家、1 322家、812家,而同期的深圳、广州、杭州、武汉、成都、青岛、南京、西安、济南分别为17 000家、12 174家、5 528家、4 427家、4 149家、3 829家、4 068家、3 673家、2 051家,虽然数量不代表产值,也不代表利润,但也有一定的说服力,代表一个城市的创新生态,可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为何慢下来。一座城市拥有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以及这些企业实力的强弱,往往预示着该城市未来的竞争力和所提供岗位的品质。国家也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设置了一系列门槛,如自主知识产权、科技人员占比、研发费用、科技成果的转化数、创新能力评价等指标。高新技术企业因具有朝阳的特点,通常是聚集人才、技术的综合体,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有生力量。那么东北四城为何没有其他中心城市对高新技术投资的吸引力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三、对沈阳建设“一带一路”东北枢纽城市的建议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沈阳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主要针对的就是对老牌国企的改革。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通过多种方式引导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管理决策,民营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此举的目的在于让国有企业在民营企业的影响下,能够浴火重生,在现有的环境下,及时转型发展,形成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培养出具备一定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二是完善本企业内部的创新机制,鼓励本企业内部人员积极创新,将科技创新成果与工资、晋升等挂钩,构建支持创新、保护创新的体系,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而将其转化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沈阳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利用好国家对东北地区的各种优惠政策,打造更多元的产业集群。
(二)推进人才配套设施建设
人才对于沈阳建设“一带一路”枢纽城市的计划起着重要作用。沈阳应依托现有的高等院校,通过政府搭建桥梁,加强企业与高校的深度融合,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使其所学专业与本行业的需求高度匹配,以更好地满足“一带一路”对人才的需求。同时,高校也应根据“一带一路”枢纽城市对人才的需求,适度调整相关专业的设置,在平时的教学与科研活动中,更有针对性地对人才进行培养。此外,政府一方面应制定更加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配合完善的激励机制以及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为人才提供政策保障;另一方面,政府应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出台适合优秀人才发展和创业的政策,打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平台,尤其要重视对高端人才的引进。
(三)搭建国际物流平台
沈阳建设东北亚地区枢纽城市的首要优势就在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其交通枢纽的地位有助于搭建国际物流平台,而物流平台的建设直接决定着“一带一路”物资流通的顺畅度,所以,搭建高水准的国际物流平台是建设枢纽城市的先决条件。关于搭建规范的物流平台,应主要考虑以下三方面:第一,政府应对参与物流平台建设的企业进行严格审核,尤其是参与运送的企业,应对其运营情况及配送能力进行详细筛查;第二,政府应根据本地区条件对物流园区进行充分利用,为企业尽可能地提供便利的服务,促使国际物流平台形成良好的运行秩序;第三,应大力发展金融业,拓展国际金融业务,特别是应发展支持“一带一路”经贸往来的金融业,支持盛京银行的发展,将其打造成有较强地区影响力的综合性银行。同时,也可以考虑加大市场开放力度,引进更多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事业。
(四)引进知名企业
截至2019年年底,沈阳累计实际利用外商投资16.5亿美元,沈阳境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合同金额为24.2亿美元,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04家。但这样的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水平对于打造“一带一路”东北亚枢纽城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招商引资是发展经济和开展对外合作的捷径。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地区经济的转型、起步和快速发展离不开大资本的参与。沈阳的区位优势明显,影响力和辐射能力强,物产丰富,装备制造业、航空产业、军工产业发达,交通、信息、大数据等基础条件较好,劳动力、房产、土地价格相对较低。应以国际产业大转移为契机,利用較好的自身条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政府补贴、人文关怀、完善配套设施和税收激励等,将从新兴工业化国家和我国沿海地区向土地、劳动力更便宜、政策更宽松的内地及东南亚国家转移的产能吸引过来,可以有效地提振未来沈阳的制造业。同时应改变引资策略,重点引进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还要吸取过去招商引资的教训,避免落入投机商“投资→圈地→屯地→炒地→套现”的怪圈,避免大拆大建的模式,构建促进经济稳步发展的体系。
参考文献:
[1] 曾燕南.习近平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国企改革思想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9,(12):25-32.
[2] 李钏,刘正.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补性发展研究[J].中国市场,2020,(5).
[3] 刘海莺.新常态下辽宁参与东北亚合作的包容性政策选择[J].辽宁经济,2015,(6):24-25.
[4] 曹安,汪晶晶,黄如梦.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及潜力测算[J].统计与决策,2018,(10).
[5] 刘雅君.加快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8):22.
[6] 赵树梅.东北地区城市竞争力提升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长春大学学报,2014,(3):294-300.
关键词:沈阳;“一带一路”;东北亚枢纽城市;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4-0091-03
沈阳市委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的倡议,基于本市自身的优势,提出了将沈阳打造成“一带一路”东北亚枢纽城市的计划。沈阳市作为东北地区的四大重要城市之一,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投身于“一带一路”的建设,使本地区人民和企业都能享受到其发展红利。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可发现,其主要是提倡创新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进程。本文拟在分析沈阳建设东北亚中心城市的现有条件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
一、沈阳建设“一带一路”东北亚枢纽城市的现状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区域都已形成了各自独有的中心,例如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长三角经济带”的中心城市上海,就是以“复合型”城市而著称,因其独有的经济、科技、人才、地理位置等优势,为华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大动力;同样,北京、广州和深圳分别作为“京津冀一体化”和“珠三角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也是集经济和科技于一身的“复合型”城市。在东北地区4个副省级城市中(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沈阳区位优势较为明显,其位于京哈、哈大高速和铁路的交汇点,拥有东北最大的机场,并且是北方战区总部、沈阳铁路局总部等多个地区总机构所在地。同时,沈阳又是沈阳经济区的核心城市,辽宁自贸区沈阳片区、沈阳港建设正稳步推进。沈阳作为辽宁省的省会城市,依托东北大学、辽宁大学等知名高校和研究院,以及本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在2019年提出要将自身打造成东北地区连接欧亚大陆的纽带的计划。但基于“东北亚”区域来看,沈阳距离建成“一带一路”东北亚枢纽城市的目标还很遥远。
二、沈阳建设“一带一路”东北枢纽城市面临的问题
(一)体制机制有待创新
效率是投入产出之比,一般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相同的投入产出多的为有效率,二是相同的产出投入少的为有效率。效率是生命,是经济组织存在的理由。通常影响效率的因素有设计和运行两方面。设计效率就是方案、方法、程序等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运行效率是指方案执行从起点到终点既定产出下的耗费,包括财力和时间,其高低取决于对组织、领导、机制、人员等多种要素整合的水平。每个中心都不是单纯的一个城市,而是以核心城市为轴或圆点向外部有序延伸而形成的产业互补性很强的城市群。东北地区民营经济不发达,国有企业比重偏大,在国有企业中又以重化工业为主,面向居民的民用工业比重小。而长期以来,由于国有企业改革滞后,机构臃肿、效率低下,尤其是采矿和重化工业之类的企业,投资大,掉头难,更容易受到技术进步和信息化的冲击。
(二)高校科研院所人才流失
大学同创新有关,大学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高等学府,大学是创新的种子,先有种子,创新之花才能花开遍地。但是,从2017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公布的“全国双一流大学”的分布情况看,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共有一流大学19所,一流专业151个,东北4座副省级城市占全国15座副省级城市的比重是26.67%,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占全国的比例则低于这一比例,仅为21.05%和17.88%。入选的一流大学有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中这4所院校的排名分别为第11位、第19位、第26位、第31位。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除了宁波和深圳都有一流大学,其中8个城市各有1所一流大学,4个城市有2所,1个城市有3所,东北地区的副省级城市每个只有1所见表1。
(三)民营企业实力较弱
统计数据显示,东北地区2018年、2019年、2020年入围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的企业数量分别为9家、14家、11家,东北四城市民营企业占比较低,仅为22%,而在2020年500强企业中东北地区有235家民企、265家国企,民企占到47%。从表2的情况看,2020年东北四城市民营企业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的总计7家,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分别有1家、2家、1家、3家;全年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 442 822万元、8 587 907万元、8 099 648万元、30 948 780万元。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排名都不尽如人意。
从沈阳的情况看,目前民营企业数量较多,但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却非常少。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产业链短、配套设施不完善,科技研发投入和创新动能不足,难以达到枢纽城市对经济的要求。
(四)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少
截至2019年年底,沈阳、长春、哈尔滨共有先进技术企业1 836家、1 322家、812家,而同期的深圳、广州、杭州、武汉、成都、青岛、南京、西安、济南分别为17 000家、12 174家、5 528家、4 427家、4 149家、3 829家、4 068家、3 673家、2 051家,虽然数量不代表产值,也不代表利润,但也有一定的说服力,代表一个城市的创新生态,可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为何慢下来。一座城市拥有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以及这些企业实力的强弱,往往预示着该城市未来的竞争力和所提供岗位的品质。国家也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设置了一系列门槛,如自主知识产权、科技人员占比、研发费用、科技成果的转化数、创新能力评价等指标。高新技术企业因具有朝阳的特点,通常是聚集人才、技术的综合体,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有生力量。那么东北四城为何没有其他中心城市对高新技术投资的吸引力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三、对沈阳建设“一带一路”东北枢纽城市的建议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沈阳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主要针对的就是对老牌国企的改革。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通过多种方式引导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管理决策,民营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此举的目的在于让国有企业在民营企业的影响下,能够浴火重生,在现有的环境下,及时转型发展,形成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培养出具备一定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二是完善本企业内部的创新机制,鼓励本企业内部人员积极创新,将科技创新成果与工资、晋升等挂钩,构建支持创新、保护创新的体系,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而将其转化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沈阳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利用好国家对东北地区的各种优惠政策,打造更多元的产业集群。
(二)推进人才配套设施建设
人才对于沈阳建设“一带一路”枢纽城市的计划起着重要作用。沈阳应依托现有的高等院校,通过政府搭建桥梁,加强企业与高校的深度融合,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使其所学专业与本行业的需求高度匹配,以更好地满足“一带一路”对人才的需求。同时,高校也应根据“一带一路”枢纽城市对人才的需求,适度调整相关专业的设置,在平时的教学与科研活动中,更有针对性地对人才进行培养。此外,政府一方面应制定更加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配合完善的激励机制以及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为人才提供政策保障;另一方面,政府应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出台适合优秀人才发展和创业的政策,打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平台,尤其要重视对高端人才的引进。
(三)搭建国际物流平台
沈阳建设东北亚地区枢纽城市的首要优势就在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其交通枢纽的地位有助于搭建国际物流平台,而物流平台的建设直接决定着“一带一路”物资流通的顺畅度,所以,搭建高水准的国际物流平台是建设枢纽城市的先决条件。关于搭建规范的物流平台,应主要考虑以下三方面:第一,政府应对参与物流平台建设的企业进行严格审核,尤其是参与运送的企业,应对其运营情况及配送能力进行详细筛查;第二,政府应根据本地区条件对物流园区进行充分利用,为企业尽可能地提供便利的服务,促使国际物流平台形成良好的运行秩序;第三,应大力发展金融业,拓展国际金融业务,特别是应发展支持“一带一路”经贸往来的金融业,支持盛京银行的发展,将其打造成有较强地区影响力的综合性银行。同时,也可以考虑加大市场开放力度,引进更多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事业。
(四)引进知名企业
截至2019年年底,沈阳累计实际利用外商投资16.5亿美元,沈阳境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合同金额为24.2亿美元,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04家。但这样的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水平对于打造“一带一路”东北亚枢纽城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招商引资是发展经济和开展对外合作的捷径。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地区经济的转型、起步和快速发展离不开大资本的参与。沈阳的区位优势明显,影响力和辐射能力强,物产丰富,装备制造业、航空产业、军工产业发达,交通、信息、大数据等基础条件较好,劳动力、房产、土地价格相对较低。应以国际产业大转移为契机,利用較好的自身条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政府补贴、人文关怀、完善配套设施和税收激励等,将从新兴工业化国家和我国沿海地区向土地、劳动力更便宜、政策更宽松的内地及东南亚国家转移的产能吸引过来,可以有效地提振未来沈阳的制造业。同时应改变引资策略,重点引进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还要吸取过去招商引资的教训,避免落入投机商“投资→圈地→屯地→炒地→套现”的怪圈,避免大拆大建的模式,构建促进经济稳步发展的体系。
参考文献:
[1] 曾燕南.习近平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国企改革思想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9,(12):25-32.
[2] 李钏,刘正.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补性发展研究[J].中国市场,2020,(5).
[3] 刘海莺.新常态下辽宁参与东北亚合作的包容性政策选择[J].辽宁经济,2015,(6):24-25.
[4] 曹安,汪晶晶,黄如梦.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及潜力测算[J].统计与决策,2018,(10).
[5] 刘雅君.加快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8):22.
[6] 赵树梅.东北地区城市竞争力提升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长春大学学报,2014,(3):29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