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学礼,无以立”。自古“礼仪”是个人的立身之本,是国家的治理之策,也是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加强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使其认识礼仪的实质、明确礼仪的功能、理解礼仪的意义,对于培养“四有”公民,提高民族素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我们不能设想一个没有精神支柱的国家能够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也不能设想一个没有礼仪修养的民族会得到世人的尊敬。正如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在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加强对中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对于培养“四有”公民,提高民族素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礼仪的实质
礼仪在中国是一种文化形态,它既包括一套以仁、义、礼、智、信为中心的价值观念,也包括一系列以礼节仪式为内容的风俗习惯,是人类社会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共同遵循的最简单、最起码的道德行为规范。礼仪作为人类内心情感的外在表现,其实质是尊重。法国思想家蒙田说过:“皇帝和鞋匠的灵魂都是用同样的模型铸造的。”人人生而平等,因此人与人之间应该平等相待,彼此尊重。孟子说:“恭敬之心,礼也。”“敬人者,人恒敬之。”在人们的礼仪交往中,礼仪最好的表达莫过于恭敬二字。“治礼,敬为大。”孔子在谈到礼的实质和作用时说:“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意思是说,内敬外恭,平等有礼,能促进人与人的交往和友谊。不论是一声询问,一次拜访,都要发自内心,体现真诚的爱心和善良的道德情感,而决不能口是心非。即使是一次真诚的注视,一席倾心的聆听,也都是致敬之礼。正因为对意诚情笃的推崇,我们的先人往往很看重“礼”的由来和方式,以“敬”的成分之多少分辨礼物之贵重与否。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就是这个意思。
二、礼仪的功能
约束的功能。无礼不成规矩。中国靠“礼”建立起社会的秩序和法律制度体系,教人“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礼仪作为行为规范一经制定和推行,便形成为社会的习俗和社会行为规范。任何一个生活在某种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
教化的功能。礼仪作为一种道德习俗,一方面通过对他人的尊重和对自己的约束,对全社会的每个人都有教化作用。另一方面,礼仪的形成、完备和凝固,会成为一定社会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传统”的力量世代相继、世代相传。礼仪就是教人怎么做人、怎么敬人的规定,人人事事之间老幼有别,等级有殊,子孝父慈,上行下效。
调节的功能。“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方面,礼仪作为一种规范、程序,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对人们之间相互关系模式起着规范、约束和及时调整的作用;另一方面,某些礼仪形式、礼仪活动可以化解矛盾、建立新关系模式,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际关系。
美化的功能。礼仪有助于人们美化自身、美化生活。个人形象,是一个人仪容、表情、举止、服饰、谈吐、教养的集合,而礼仪在上述诸方面都有自己详尽的规范,因此学习和运用礼仪,无疑将有益于人们更好地、更规范地设计和维护个人形象,更好更充分地展示个人的良好教养与优雅风度。
三、礼仪教育的意义
注重礼仪是传承文明的需要。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古老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博大精深的伦理文化遗产中,很多优良的、传统的礼仪规范,直至今天仍然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知道:童稚时的孔融让梨,尊敬长辈传为美谈;“程门立雪”更是为尊敬师长的典范。这些都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人的礼仪道德所在。作为青少年,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精髓。
注重礼仪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礼仪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一句热情的问候、一个亲切的微笑,都可以使你得到一个朋友,得到一份友情,生活因此变得温馨和谐。在社会生活中,礼仪就如同春风与美酒,滋润着人们的心灵,沟通着人们的情感,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使人们彼此尊重,相互理解,达成共识。正如英国大哲学家约翰·洛克所言:“没有良好的礼仪,其余的一切成就都会被人看成骄傲、自负、无用和愚蠢。”
注重礼仪是社交活动的需要。在社交活动中,每个人总是以一定的仪表、装束、言谈、举止及某种行为出现的,这些因素作用于对方的感官,会给其留下第一视觉印象,这种印象能产生直接的效果,常常会使人形成一种特殊的心理定势,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相互交往的进展与深度。得体大方的衣着,彬彬有礼的举止,良好的精神面貌,温文尔雅的谈吐,定会给人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从而取得信任,建立友谊,有效地进行交往活动。
讲究礼仪是青少年成长的需要。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也说:“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 “不学礼,无以立”,礼仪是个人的立身之本,是国家的治理之策,是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学会做人的基本要求。作为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现代人,注重礼仪的自我修养,并能在社会交往中,有所为有所不为,自觉地运用礼仪规范,方算知书达礼,方可“有礼走遍天下”。
注重礼仪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前进的社会呼唤文明,科学的未来呼唤文明。人人都在寻求一种充满友爱、真诚、理解、互助的温馨和谐的生存环境,寻求充满文明与友善、真诚与安宁的空间。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
(第一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第二作者单位:甘肃省临洮中学)
我们不能设想一个没有精神支柱的国家能够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也不能设想一个没有礼仪修养的民族会得到世人的尊敬。正如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在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加强对中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对于培养“四有”公民,提高民族素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礼仪的实质
礼仪在中国是一种文化形态,它既包括一套以仁、义、礼、智、信为中心的价值观念,也包括一系列以礼节仪式为内容的风俗习惯,是人类社会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共同遵循的最简单、最起码的道德行为规范。礼仪作为人类内心情感的外在表现,其实质是尊重。法国思想家蒙田说过:“皇帝和鞋匠的灵魂都是用同样的模型铸造的。”人人生而平等,因此人与人之间应该平等相待,彼此尊重。孟子说:“恭敬之心,礼也。”“敬人者,人恒敬之。”在人们的礼仪交往中,礼仪最好的表达莫过于恭敬二字。“治礼,敬为大。”孔子在谈到礼的实质和作用时说:“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意思是说,内敬外恭,平等有礼,能促进人与人的交往和友谊。不论是一声询问,一次拜访,都要发自内心,体现真诚的爱心和善良的道德情感,而决不能口是心非。即使是一次真诚的注视,一席倾心的聆听,也都是致敬之礼。正因为对意诚情笃的推崇,我们的先人往往很看重“礼”的由来和方式,以“敬”的成分之多少分辨礼物之贵重与否。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就是这个意思。
二、礼仪的功能
约束的功能。无礼不成规矩。中国靠“礼”建立起社会的秩序和法律制度体系,教人“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礼仪作为行为规范一经制定和推行,便形成为社会的习俗和社会行为规范。任何一个生活在某种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
教化的功能。礼仪作为一种道德习俗,一方面通过对他人的尊重和对自己的约束,对全社会的每个人都有教化作用。另一方面,礼仪的形成、完备和凝固,会成为一定社会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传统”的力量世代相继、世代相传。礼仪就是教人怎么做人、怎么敬人的规定,人人事事之间老幼有别,等级有殊,子孝父慈,上行下效。
调节的功能。“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方面,礼仪作为一种规范、程序,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对人们之间相互关系模式起着规范、约束和及时调整的作用;另一方面,某些礼仪形式、礼仪活动可以化解矛盾、建立新关系模式,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际关系。
美化的功能。礼仪有助于人们美化自身、美化生活。个人形象,是一个人仪容、表情、举止、服饰、谈吐、教养的集合,而礼仪在上述诸方面都有自己详尽的规范,因此学习和运用礼仪,无疑将有益于人们更好地、更规范地设计和维护个人形象,更好更充分地展示个人的良好教养与优雅风度。
三、礼仪教育的意义
注重礼仪是传承文明的需要。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古老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博大精深的伦理文化遗产中,很多优良的、传统的礼仪规范,直至今天仍然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知道:童稚时的孔融让梨,尊敬长辈传为美谈;“程门立雪”更是为尊敬师长的典范。这些都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人的礼仪道德所在。作为青少年,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精髓。
注重礼仪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礼仪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一句热情的问候、一个亲切的微笑,都可以使你得到一个朋友,得到一份友情,生活因此变得温馨和谐。在社会生活中,礼仪就如同春风与美酒,滋润着人们的心灵,沟通着人们的情感,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使人们彼此尊重,相互理解,达成共识。正如英国大哲学家约翰·洛克所言:“没有良好的礼仪,其余的一切成就都会被人看成骄傲、自负、无用和愚蠢。”
注重礼仪是社交活动的需要。在社交活动中,每个人总是以一定的仪表、装束、言谈、举止及某种行为出现的,这些因素作用于对方的感官,会给其留下第一视觉印象,这种印象能产生直接的效果,常常会使人形成一种特殊的心理定势,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相互交往的进展与深度。得体大方的衣着,彬彬有礼的举止,良好的精神面貌,温文尔雅的谈吐,定会给人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从而取得信任,建立友谊,有效地进行交往活动。
讲究礼仪是青少年成长的需要。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也说:“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 “不学礼,无以立”,礼仪是个人的立身之本,是国家的治理之策,是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学会做人的基本要求。作为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现代人,注重礼仪的自我修养,并能在社会交往中,有所为有所不为,自觉地运用礼仪规范,方算知书达礼,方可“有礼走遍天下”。
注重礼仪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前进的社会呼唤文明,科学的未来呼唤文明。人人都在寻求一种充满友爱、真诚、理解、互助的温馨和谐的生存环境,寻求充满文明与友善、真诚与安宁的空间。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
(第一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第二作者单位:甘肃省临洮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