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从幼稚到成熟急剧变化发展的过渡时期,在此期间他们模仿性强,可塑性最大,有着奋发向上的积极进取精神,容易接受教育影响,此时的德育对他们的一生起着定向和奠基的决定性作用。初中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三维目标中就明确规定了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这就明确提出了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地渗透德育,不仅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还要有利于学生在道德品质方面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爱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一、充分利用教材渗透德育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现行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素材,只要努力挖掘,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插入,就能够把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与化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分子、原子、离子知识的教学中,学生理解基本概念的同时还要树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念,物质的可分与在某一层次的不可分组成了变化无穷的化学世界。在讲授物质的分解与化合、氧化与还原、阴离子与阳离子、溶解与结晶、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等概念时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去阐述,使学生初步理解这一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通过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尤其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同素异形体中由于结构不同而引起性质不同;硫酸由于浓度不同而性质不同等内容使学生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
二、在化学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一部化学史就是人类不断探索物质世界奥秘的发展史,这其中蕴涵着无数先辈的优秀品质和伟大成就。而初中阶段的化学教育是启蒙教育,更多的是学习、了解先辈们在探索物质奥秘过程中所累计下来的知识,将德育渗透其中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我国古代灿烂的文明中,早在五十万年以前我国人民已知道用火;公元前8000年,发明了陶器;夏商时代,我们的祖先巳能铸造青铜器、酿制米酒;春秋时期能冶炼生铁;战国时期能够炼钢;我国还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古代的湿法炼铜及造纸术、制火药等四大发明都曾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在近代,我国的化工业飞速发展,合成氨、染料居世界第2位,硫酸、化肥、农药产量居世界第3位, 化纤、有色金属产量居世界第4位。在科学技术方面也有许多重大成果,如: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首先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三、在开展探究性渗透德育
我在化学教学中注重让学生懂得在科技进步,专业分工日趋细化的今天,任何一个天才都难以各科精通。一项重大成果都离不开集体的智慧,需要大家团结合作。合作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成功的关键因素。学会与他人共处与合作,是21世纪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当代青少年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的娇惯,家庭的溺爱,生活环境优越,因此很容易滋长以自我为中心的娇纵习惯,缺乏合作精神,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如在解答开放性习题时,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培养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互为补充。使学生有更多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并在讨论中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认识到与他人合作能使自己思想更广阔、更深刻。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让学生自己组合,一起设计实验,一起进行实验,一起分析,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参与式的交流合作,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发挥同学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学生实验中,有意识培养他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的内容,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到,与人合作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更易成功。通过合作实验更使学生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分享快乐,切实培养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合作能力。
四、在化學实验中渗透德育
学生对化学实验一般觉得新奇,有的到实验室随便使用仪器,乱拿化学试剂。对此应明确指出:化学反应有一定规律,必须在老师指导下,通过正确的操作方法和观察方法进行实验或者尝试,否则不仅费事费物,还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如同人生活在社会中,都要遵纪守法,讲公德,才会有稳定的社会秩序,不然就会造成天下大乱。有的学生因对化学试剂的腐蚀性、毒性产生恐惧,做实验时袖手旁观,对此要说明化学药品和化学实验看似危险,但只要按正确的操作要求动手实验则是很安全的。这些基本操作都是前人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的结晶,有的科学家为此负伤致残乃至献身。作为学生要珍惜这些成果,首先掌握物质一般性质和基本实验操作,才能为以后在未知领域的探索奠定基础。由于学生阅读理解、计算及失误操作都可能造成实验未达预期结果,这时相当多的学生不再理会,躲避困难。其结果不仅实验无收获,而且对学习化学知识也产生负面影响。此时可用化学史上众多化学家在科学攀登过程中锲而不舍,勇于失败,无畏挫折,科学思维的事迹鼓励学生在人生征途作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强者。
五、在环保教育中渗透德育
在保护空气的学习中,讲到大气污染主要有有害气体和粉尘,穿插了电视、报纸中的“空气污染”日报的三项指标(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说明了社会各界关注环境保护和政府给予我们老百姓的关爱,话又一转,再指出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和保护环境,而不只是政府和工厂,因为据有关报道,从全球污染来看,居民生活的污染总量超过工厂排放的污染总量,所以我们也必须注意我们的个人行为,例如不使用一次性的筷子和饭盒,不破坏绿化,不随手抛杂物等,对学生进行一次较特殊的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教育,使学生懂得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一定要自然,使之在学生心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即与化学知识水乳交融,这样才能锦上添花。如若生搬硬套,则费时费力,甚至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那将是削足适履,适得其反。我相信只要我们精心备课,合理安排教材内容,选择化学知识与德育因素的最佳结合点,一定能为祖国建设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质产品”。
一、充分利用教材渗透德育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现行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素材,只要努力挖掘,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插入,就能够把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与化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分子、原子、离子知识的教学中,学生理解基本概念的同时还要树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念,物质的可分与在某一层次的不可分组成了变化无穷的化学世界。在讲授物质的分解与化合、氧化与还原、阴离子与阳离子、溶解与结晶、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等概念时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去阐述,使学生初步理解这一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通过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尤其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同素异形体中由于结构不同而引起性质不同;硫酸由于浓度不同而性质不同等内容使学生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
二、在化学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一部化学史就是人类不断探索物质世界奥秘的发展史,这其中蕴涵着无数先辈的优秀品质和伟大成就。而初中阶段的化学教育是启蒙教育,更多的是学习、了解先辈们在探索物质奥秘过程中所累计下来的知识,将德育渗透其中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我国古代灿烂的文明中,早在五十万年以前我国人民已知道用火;公元前8000年,发明了陶器;夏商时代,我们的祖先巳能铸造青铜器、酿制米酒;春秋时期能冶炼生铁;战国时期能够炼钢;我国还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古代的湿法炼铜及造纸术、制火药等四大发明都曾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在近代,我国的化工业飞速发展,合成氨、染料居世界第2位,硫酸、化肥、农药产量居世界第3位, 化纤、有色金属产量居世界第4位。在科学技术方面也有许多重大成果,如: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首先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三、在开展探究性渗透德育
我在化学教学中注重让学生懂得在科技进步,专业分工日趋细化的今天,任何一个天才都难以各科精通。一项重大成果都离不开集体的智慧,需要大家团结合作。合作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成功的关键因素。学会与他人共处与合作,是21世纪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当代青少年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的娇惯,家庭的溺爱,生活环境优越,因此很容易滋长以自我为中心的娇纵习惯,缺乏合作精神,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如在解答开放性习题时,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培养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互为补充。使学生有更多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并在讨论中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认识到与他人合作能使自己思想更广阔、更深刻。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让学生自己组合,一起设计实验,一起进行实验,一起分析,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参与式的交流合作,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发挥同学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学生实验中,有意识培养他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的内容,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到,与人合作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更易成功。通过合作实验更使学生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分享快乐,切实培养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合作能力。
四、在化學实验中渗透德育
学生对化学实验一般觉得新奇,有的到实验室随便使用仪器,乱拿化学试剂。对此应明确指出:化学反应有一定规律,必须在老师指导下,通过正确的操作方法和观察方法进行实验或者尝试,否则不仅费事费物,还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如同人生活在社会中,都要遵纪守法,讲公德,才会有稳定的社会秩序,不然就会造成天下大乱。有的学生因对化学试剂的腐蚀性、毒性产生恐惧,做实验时袖手旁观,对此要说明化学药品和化学实验看似危险,但只要按正确的操作要求动手实验则是很安全的。这些基本操作都是前人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的结晶,有的科学家为此负伤致残乃至献身。作为学生要珍惜这些成果,首先掌握物质一般性质和基本实验操作,才能为以后在未知领域的探索奠定基础。由于学生阅读理解、计算及失误操作都可能造成实验未达预期结果,这时相当多的学生不再理会,躲避困难。其结果不仅实验无收获,而且对学习化学知识也产生负面影响。此时可用化学史上众多化学家在科学攀登过程中锲而不舍,勇于失败,无畏挫折,科学思维的事迹鼓励学生在人生征途作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强者。
五、在环保教育中渗透德育
在保护空气的学习中,讲到大气污染主要有有害气体和粉尘,穿插了电视、报纸中的“空气污染”日报的三项指标(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说明了社会各界关注环境保护和政府给予我们老百姓的关爱,话又一转,再指出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和保护环境,而不只是政府和工厂,因为据有关报道,从全球污染来看,居民生活的污染总量超过工厂排放的污染总量,所以我们也必须注意我们的个人行为,例如不使用一次性的筷子和饭盒,不破坏绿化,不随手抛杂物等,对学生进行一次较特殊的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教育,使学生懂得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一定要自然,使之在学生心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即与化学知识水乳交融,这样才能锦上添花。如若生搬硬套,则费时费力,甚至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那将是削足适履,适得其反。我相信只要我们精心备课,合理安排教材内容,选择化学知识与德育因素的最佳结合点,一定能为祖国建设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