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于初中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以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为平台,有效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运用热点时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平台;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于初中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那么,教师如何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呢?这是每一个思想品德教师所不得不面对的实际问题。笔者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教学经验,在此作简要阐述,供同行参考。
一、切实以教材为平台,上好思想品德教学课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的依据,更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资源。在新课改形势下,虽然新课标赋予了教师以更大的教学灵活性,但教师无论采取哪一种教学策略,都不能偏离教学课程资源——教材。因此,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以教材为教学平台开展教学活动,力求达到教材中所设置的各项教学目标。
比如,在学习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二课的第一节的《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时,如果只是按照教材的原文“照本宣科”,势必使学生觉得没有新意,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在把握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的前提下组织教学内容和开展教学活动。即课前精心准备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小故事:“有个杀人犯,他育有两个儿子。在他入狱若干年后,他的其中一个儿子重蹈他的覆辙,也杀人进了监狱,而他的另外一个儿子则成家立业,拥有令人羡慕的私营企业集团。记者分别采访了他的这两个儿子,意料之外的是,他们的答案竟然是一样的,请同学们猜猜看,他们会说出什么样相同的话来?”(答案是:谁让我有一个这样的父亲呢?)教师通过生动的小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什么同一个家庭中的两个儿子对自己的不同的生活走向所作出的归因看似相同,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明白,成为杀人犯的那个儿子,他把人生的失败归结于父亲的影响,当然不可能产生良好的人生作为。而另外一个成为企业家的儿子,则是把成功归结为自己不甘于现状而发愤图强的结果,改变外界环境的先天不足,从而引导学生学会用积极归因的方式处理自我评价及价值观的确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为平台,利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循循善诱,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教会学生能够自我调节和疏导不良情绪,使学生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拥有健康的心理,对于一个人的人生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从而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关注社会热点,将时事巧妙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矛盾不断显现,中学生作为社会人之一,也不可避免地承受着来自现实社会的各方面的心理压力。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教材内容与社会热点等进行有机结合,与时俱进地丰富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在赋予思想品德课堂以强烈的时代感的同时,顺利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带学习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七课的《让人三尺又何妨》时,可以先从目前的热点新闻讲起:“今年的9月6日晚,在北京有彭姓一家三口开车回家,进入居住小区前,由于等待小区保安打开拦车阐而刹车停了下来,当时他们的车子没打左转灯,随后听到车后传来刺耳的刹车声。首先是歌唱家的儿子李某下车后一边谩骂一边走向彭姓夫妇的车,双方发生语言争执。紧接着,与李某一起的另一个名叫苏某的男孩从另外一辆车上下来直接动手打人,然后几个人扭打在一起,致彭姓夫妇受伤住院。在扭打过程中,李某竟威胁其他人不许报警!目前,李某和苏某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被警方依法刑拘。该事件引起网民一片热议,请同学们说说你们对这件事的看法……”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密切结合社会和传媒所关注的热点,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而开放,充分体现了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所编辑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思想性、实践性、人文性、综合性”特点。在同学们进行热议的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使学生明白宽容友善的重要性,懂得宽容他人其实就是善待自己,并经过教师的进一步引导,使同学们进一步懂得宽容和与人为善,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品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有修养的具体体现,也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外在表现,从而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保持宽容和友爱的心态与他人进行相处。
教师将时事热点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贴近社会生活,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一方面,心理素质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心理上需要得到及时地疏导,另一方面,中学阶段也是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足够的重视,成为学校关注的重要课题。鉴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以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为根据,结合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同学们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以进一步提高初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朱明光.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2(3).
(邳州市赵墩中学)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平台;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于初中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那么,教师如何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呢?这是每一个思想品德教师所不得不面对的实际问题。笔者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教学经验,在此作简要阐述,供同行参考。
一、切实以教材为平台,上好思想品德教学课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的依据,更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资源。在新课改形势下,虽然新课标赋予了教师以更大的教学灵活性,但教师无论采取哪一种教学策略,都不能偏离教学课程资源——教材。因此,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以教材为教学平台开展教学活动,力求达到教材中所设置的各项教学目标。
比如,在学习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二课的第一节的《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时,如果只是按照教材的原文“照本宣科”,势必使学生觉得没有新意,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在把握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的前提下组织教学内容和开展教学活动。即课前精心准备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小故事:“有个杀人犯,他育有两个儿子。在他入狱若干年后,他的其中一个儿子重蹈他的覆辙,也杀人进了监狱,而他的另外一个儿子则成家立业,拥有令人羡慕的私营企业集团。记者分别采访了他的这两个儿子,意料之外的是,他们的答案竟然是一样的,请同学们猜猜看,他们会说出什么样相同的话来?”(答案是:谁让我有一个这样的父亲呢?)教师通过生动的小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什么同一个家庭中的两个儿子对自己的不同的生活走向所作出的归因看似相同,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明白,成为杀人犯的那个儿子,他把人生的失败归结于父亲的影响,当然不可能产生良好的人生作为。而另外一个成为企业家的儿子,则是把成功归结为自己不甘于现状而发愤图强的结果,改变外界环境的先天不足,从而引导学生学会用积极归因的方式处理自我评价及价值观的确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为平台,利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循循善诱,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教会学生能够自我调节和疏导不良情绪,使学生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拥有健康的心理,对于一个人的人生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从而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关注社会热点,将时事巧妙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矛盾不断显现,中学生作为社会人之一,也不可避免地承受着来自现实社会的各方面的心理压力。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教材内容与社会热点等进行有机结合,与时俱进地丰富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在赋予思想品德课堂以强烈的时代感的同时,顺利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带学习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七课的《让人三尺又何妨》时,可以先从目前的热点新闻讲起:“今年的9月6日晚,在北京有彭姓一家三口开车回家,进入居住小区前,由于等待小区保安打开拦车阐而刹车停了下来,当时他们的车子没打左转灯,随后听到车后传来刺耳的刹车声。首先是歌唱家的儿子李某下车后一边谩骂一边走向彭姓夫妇的车,双方发生语言争执。紧接着,与李某一起的另一个名叫苏某的男孩从另外一辆车上下来直接动手打人,然后几个人扭打在一起,致彭姓夫妇受伤住院。在扭打过程中,李某竟威胁其他人不许报警!目前,李某和苏某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被警方依法刑拘。该事件引起网民一片热议,请同学们说说你们对这件事的看法……”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密切结合社会和传媒所关注的热点,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而开放,充分体现了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所编辑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思想性、实践性、人文性、综合性”特点。在同学们进行热议的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使学生明白宽容友善的重要性,懂得宽容他人其实就是善待自己,并经过教师的进一步引导,使同学们进一步懂得宽容和与人为善,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品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有修养的具体体现,也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外在表现,从而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保持宽容和友爱的心态与他人进行相处。
教师将时事热点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贴近社会生活,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一方面,心理素质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心理上需要得到及时地疏导,另一方面,中学阶段也是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足够的重视,成为学校关注的重要课题。鉴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以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为根据,结合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同学们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以进一步提高初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朱明光.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2(3).
(邳州市赵墩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