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绝版的山水风光,让张家界成为湖南乃至中国的一张名片。作为新型旅游城市,张家界一直高度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
“张家界有3A级以上景区18个,其中5A级以上景区两个,还有300多个景区景点。”张家界市市长刘革安对全市景区如数家珍。
然而,张家界也是国家武陵山片区的贫困地区,4个区县都是武陵山片区的贫困县,是一个扶贫任务比较重的地区。如何在旅游业发展中带动百姓脱贫致富?如何让旅游和扶贫结盟?为此,《民生周刊》记者专访了刘革安。
张家界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是当地的支柱产業。2017年以来,张家界实施了“对标提质,旅游强市”的战略,旅游业不断升级。
数据显示,2017年,张家界接待游客7250万人次、过夜游客3450万人次,分别增长18%和21%,实现旅游总收入620亿元,增长21%。
随着旅游业的大力发展,百姓脱贫致富进入快车道。“脱贫致富最终还是要有产业,通过发展产业来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我们在发展产业方面一个重点是依靠旅游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提高收入。”刘革安表示。
刘革安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张家界多举措并进,实施“旅游 扶贫”。
一是推进旅游景区景点扶贫。张家界开发了一些重点旅游景区,发展乡村旅游点,让老百姓参与进来,通过景区发展,带动周边部分老百姓脱贫致富。
“当然,开发景区也要根据旅游规律,不能完全为了脱贫去开发景区。”刘革安说。
二是推进旅游线路扶贫。张家界规划了12条乡村旅游线路,大力推进乡村旅游线路的开发,把沿线老百姓特别是贫困户组织起来,参与景区景点的开发和对外运作,让他们分享旅游线路开发带来的成果,增加他们的收入,通过开发旅游线路,带动沿线的贫困村、贫困户实现脱贫。
三是推进旅游劳务扶贫。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带动了宾馆酒店、旅游运输、农副产品加工手工织品等相关行业发展,一些贫困群众也能够参与其中,让他们能有稳定的就业,使他们增加一定的收入。
四是推进旅游商品扶贫。通过多年的发展,张家界开发了一系列有特色的旅游商品,有些就是老百姓的土特产变成商品,比如砂石画、土家织锦,也包括一些农副产品,包括张家界的大鲵、茶叶、葛根、蜂蜜,这些农副产品的开发、加工、销售带动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帮助了一些人脱贫,去年我们全市有4.9万人脱贫,其中1.96万人主要是通过旅游带动脱贫的。”刘革安说。
自2013年开始,张家界开始推进全域旅游,在全域旅游基地建设中发挥着龙头作用。
《张家界市全域旅游促进条例》于今年5月1日开始实施,在景区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景区旅游公共服务、乡村旅游、文明旅游等方面进行创新、规范。
“今年我们要力争在全国率先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刘革安表示,今年张家界将争取接待游客达到8120万人次,旅游收入在去年的基础上再增长20%。
据他介绍,张家界是按照“三星拱月,月照三星”的总体布局推进全域旅游,“月”是武陵源核心景区,这是世界自然遗产所在地。“三星”分别是东线的大峡谷,南线的天门山,西线的洪家关、茅岩河、九天洞。
大峡谷风景区有世界著名的大峡谷玻璃桥,天门山景区因为俄罗斯空军飞行大队穿越天门洞,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知名度也比较高。
西线的洪家关现在已经对外营业,去年的旅游人次达到了100多万。九天洞和茅岩河年内会推出来,现在在做旅游设施的提质改造。
“目前,我们已经基本形成三足鼎立态势。现在,东线大峡谷、南线天门山和核心景区武陵源的年旅游人数都达400余万人,这在全国的旅游景区中名列前茅。”刘革安说。
更让他高兴的是,这几个核心景区带动其他地区发展,成效明显,张家界的游客数量每年以1000万人次的速度往上增长。
除了核心景区以外,张家界通过规划乡村旅游线路,让重点景区、重点线路来带动全市全域旅游的发展。
张家界还将不断丰富旅游产品的供给,创新现有业态,包括服务性的业态、景区景点性的业态。在服务上,大力发展汽车旅店、自驾车营地、特色的民俗客栈等。在景区景点或者旅游产品业态上,推出低空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通过创新更好地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不同层次的需要。
同时,张家界将推动旅游业和文化、体育、工业、农业、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延伸旅游产业链,提升旅游的价值链,提高旅游业的增长效益。
张家界建立了覆盖旅游景区景点,包括宾馆、酒店、旅行社的全域通的智慧旅游体系,通过覆盖全域的智慧旅游系统,加强对全市全域旅游的监管和服务。
刘革安对张家界的经济发展及贫困区县的百姓脱贫致富充满信心,“张家界有300多个景区景点,把这些景区景点联动起来,能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现在,我们推出的乡村旅游等也很受外地游客及城市居民的喜爱,增长潜力很大。”
“张家界有3A级以上景区18个,其中5A级以上景区两个,还有300多个景区景点。”张家界市市长刘革安对全市景区如数家珍。
然而,张家界也是国家武陵山片区的贫困地区,4个区县都是武陵山片区的贫困县,是一个扶贫任务比较重的地区。如何在旅游业发展中带动百姓脱贫致富?如何让旅游和扶贫结盟?为此,《民生周刊》记者专访了刘革安。
旅游带动百姓脱贫
张家界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是当地的支柱产業。2017年以来,张家界实施了“对标提质,旅游强市”的战略,旅游业不断升级。
数据显示,2017年,张家界接待游客7250万人次、过夜游客3450万人次,分别增长18%和21%,实现旅游总收入620亿元,增长21%。
随着旅游业的大力发展,百姓脱贫致富进入快车道。“脱贫致富最终还是要有产业,通过发展产业来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我们在发展产业方面一个重点是依靠旅游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提高收入。”刘革安表示。
刘革安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张家界多举措并进,实施“旅游 扶贫”。
一是推进旅游景区景点扶贫。张家界开发了一些重点旅游景区,发展乡村旅游点,让老百姓参与进来,通过景区发展,带动周边部分老百姓脱贫致富。
“当然,开发景区也要根据旅游规律,不能完全为了脱贫去开发景区。”刘革安说。
二是推进旅游线路扶贫。张家界规划了12条乡村旅游线路,大力推进乡村旅游线路的开发,把沿线老百姓特别是贫困户组织起来,参与景区景点的开发和对外运作,让他们分享旅游线路开发带来的成果,增加他们的收入,通过开发旅游线路,带动沿线的贫困村、贫困户实现脱贫。
三是推进旅游劳务扶贫。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带动了宾馆酒店、旅游运输、农副产品加工手工织品等相关行业发展,一些贫困群众也能够参与其中,让他们能有稳定的就业,使他们增加一定的收入。
四是推进旅游商品扶贫。通过多年的发展,张家界开发了一系列有特色的旅游商品,有些就是老百姓的土特产变成商品,比如砂石画、土家织锦,也包括一些农副产品,包括张家界的大鲵、茶叶、葛根、蜂蜜,这些农副产品的开发、加工、销售带动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帮助了一些人脱贫,去年我们全市有4.9万人脱贫,其中1.96万人主要是通过旅游带动脱贫的。”刘革安说。
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区
自2013年开始,张家界开始推进全域旅游,在全域旅游基地建设中发挥着龙头作用。
《张家界市全域旅游促进条例》于今年5月1日开始实施,在景区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景区旅游公共服务、乡村旅游、文明旅游等方面进行创新、规范。
“今年我们要力争在全国率先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刘革安表示,今年张家界将争取接待游客达到8120万人次,旅游收入在去年的基础上再增长20%。
据他介绍,张家界是按照“三星拱月,月照三星”的总体布局推进全域旅游,“月”是武陵源核心景区,这是世界自然遗产所在地。“三星”分别是东线的大峡谷,南线的天门山,西线的洪家关、茅岩河、九天洞。
大峡谷风景区有世界著名的大峡谷玻璃桥,天门山景区因为俄罗斯空军飞行大队穿越天门洞,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知名度也比较高。
西线的洪家关现在已经对外营业,去年的旅游人次达到了100多万。九天洞和茅岩河年内会推出来,现在在做旅游设施的提质改造。
“目前,我们已经基本形成三足鼎立态势。现在,东线大峡谷、南线天门山和核心景区武陵源的年旅游人数都达400余万人,这在全国的旅游景区中名列前茅。”刘革安说。
更让他高兴的是,这几个核心景区带动其他地区发展,成效明显,张家界的游客数量每年以1000万人次的速度往上增长。
除了核心景区以外,张家界通过规划乡村旅游线路,让重点景区、重点线路来带动全市全域旅游的发展。
张家界还将不断丰富旅游产品的供给,创新现有业态,包括服务性的业态、景区景点性的业态。在服务上,大力发展汽车旅店、自驾车营地、特色的民俗客栈等。在景区景点或者旅游产品业态上,推出低空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通过创新更好地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不同层次的需要。
同时,张家界将推动旅游业和文化、体育、工业、农业、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延伸旅游产业链,提升旅游的价值链,提高旅游业的增长效益。
张家界建立了覆盖旅游景区景点,包括宾馆、酒店、旅行社的全域通的智慧旅游体系,通过覆盖全域的智慧旅游系统,加强对全市全域旅游的监管和服务。
刘革安对张家界的经济发展及贫困区县的百姓脱贫致富充满信心,“张家界有300多个景区景点,把这些景区景点联动起来,能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现在,我们推出的乡村旅游等也很受外地游客及城市居民的喜爱,增长潜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