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失礼”现象与传统礼仪的复兴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w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礼”的兴起是很早的,周公始作礼,在我国儒学中,“礼”一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有着悠久的礼仪文化,本应成为礼仪示范,但在当下却存在着礼仪失范的现象,不得不说是一种文化的悲哀。近年来,许多人呼吁“回归”,使得各种传统礼仪也走上了复兴之路。
  一、我国传统礼仪
  到目前为止,我国也未确切定位传统礼仪的具体内容。但我们研究一个现象,首先应对其进行定位。什么是“礼”?据考证,“礼”最初是用来敬奉神明的。在甲骨文中,“礼”字与“履”字相通,意思是鞋子,所以“礼”的字面意思为人只有穿了鞋子才好走路,但是鞋子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刚刚合适。后来“礼”字的含义越来越多。到了周朝,为了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把“礼”与“德”结合起来。随着等级制度的出现,“礼”又成了区分尊卑、贵贱、顺逆、贤愚的人际交往准则。正如孔子所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这三个“礼”有着不同的含义,第一个“礼”指生活交往中的行为规范;第二个“礼”指规矩、规则;第三个“礼”指政治法律制度。
  什么是“仪”呢?据考证,“仪”字有五个含义:1.法度、准则;2.典范、表率;3.形式、仪式;4.容貌、风度;5.礼物。而“礼仪”一词的合用,最早见于《诗经》和《礼记》。《诗·小雅·楚茨》:“献酬交错,礼仪卒度。”《周礼·春官·肆师》:“凡国之大事,治其礼仪,以佐宗伯。”《史记·礼书》也有相关记载,“至秦有天下,悉内六国礼仪,采择其善。”此时的“礼仪”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的精神及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
  从“礼仪”的定义看,其范围十分广泛,总的来说是一种规范和准则,也是我国社会公德的核心内容。我国当今社会流行的许多礼仪并不是我国传统的礼仪,而是从“西学东渐”潮流中引进的西方礼仪或在这期间受东西礼仪文化碰撞影响所形成的合体,比如,握手礼,西式婚礼等。现代礼仪只是人们交流的一种语言,是一种让双方都感觉舒服的沟通方式,而我国传统礼仪文明则是我国文化的核心思想,古代士大夫人人须知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就把“礼”放在了首位。统领我国几千年的儒家思想更是把“礼”发挥到了极致,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士君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礼记·乐记》曰:“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礼之器也。升降上下,周旋裼袭,礼之文也。”荀子也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儒学大师董仲舒更是在其著作《春秋繁露》中制订了在中国社会延续千年的“三纲五常”。这些都是我国的传统礼仪文明,它不仅是一套完整的行为规范,也是一种观念,一种政治手段。
  二、国人礼仪失范原因探索
  既然我国辉煌的礼仪文明已经渗透进了国人的骨子,那么近年来国人“失礼”问题为何会越来越严重?台湾作家柏杨20年前在《丑陋的中国人》中写道:“人类是一种会笑的动物,但中国的女护士、女车掌和女店员是例外。当你进店之时,活像一头猫撞进了老鼠窝,小眼睛全充满了敌意地望着你,如你索物,则先打量你的衣服,然后告曰:‘贵得很’。”柏杨先生举的这个例子只是国人万千“失礼”现象中的一个。每当碰到这种情况,心中的疑问便会在脑中揉杂,梳理我國文化发展的历程,兴许能找到一些答案。
  首先,众所周知,我国文化脉络虽说在整体上是延续的,但这并不代表我国文化没有断层。我国的文化断层现象自古就有,以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为起点,当然,不能否认“百家争鸣”是我国文化的一个迸发期。战乱纷纷也使得周朝的“礼”文化出现了一定的断层,人民从循规蹈矩变得凶狠蛮横,正是文化断层所带来的恶果。历史上出现的文化断层有很多,因天灾或因人祸,后续的历史虽对文化断层进行了修补,使人民的行为举止又回到了正常的轨迹,但文化断层对我国礼仪文明的冲击是巨大的。我国最近的一次文化断层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70年代,提到这段时期,就会使人联想到黑暗、恐怖、禁闭。这段时期,我国文化界遭受了一次重创,文人也遭到迫害,百姓的精神世界处于急转直下的状态。生活于这个时期的中国人虽然躲过了抗战时期的腥风血雨,但经历文化重创后,社会上却没有文明的火把来引导大家走上正确的社会公德轨迹,作为社会公德核心的礼仪文明也被无情地践踏着。
  历史虽然有一定的文化修复能力,但却需要足够的时间,因此,这次文化断层遗留的歪风邪气还依然弥漫在中国当代社会中。
  其次,从“外”的视角来看,以鸦片战争为起点,外来入侵者对中国的蹂躏和西方文化的突然涌入让国人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从洋务运动时期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五四期间的“打倒孔家店”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破四旧”再到改革开放后的西方文化崇拜。国人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对礼仪文化有着严重的自卑心理。柏杨先生《丑陋的中国人》就对此进行过深刻地剖析,“为什么中国人的声音大?因为没有安全感,所以中国人的嗓门特高。只要声音大,嗓门高,理都跑到我这里来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中国人是没有文化安全感的。
  同时,随着西方文化的急性驶入,使中国人在权衡东西文化间产生了混乱。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对中国礼仪文化的自卑心理逐渐得到了扭转,在权衡东西文化上产生了矛盾,其最适合用心理学的理论来解释,即人在经历极度自卑后极易出现极度自傲,当今国民正处于这个阶段。
  诚然,文化断层和心理自卑感可以解释国民“失礼”的原因,但这不能成为我们继续“失礼”的借口,应当对其理性改正。
  三、传统礼仪的复兴
  伴随着国民“失礼”现象的日益严重,我们的传统礼仪也在慢慢兴起。据报道,像广东东莞的幼儿园为教师举行拜师礼,山东的某所中学为即将成年的孩子举行隆重的成人礼等事例已不少见,在网络上搜索相关内容,马上就会出现成千上万条类似的报道。但作者认为这种所谓的复兴并不一定是件绝对的好事。
  传统礼仪的复兴说明国民开始审视自己的文化,重拾我们的传统礼仪文明,这是一件传承文化的好事,可以缓解多年的自卑感,为我国传统礼仪文明的重现开辟道路,也可为国民素质的提升提供更大的空间。但我们要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因为我们的传统礼仪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比如“三纲五常”,它虽然是我国传统礼仪的浓缩,但它剥夺了女性的地位,使女性在礼仪中成为陪衬品,这又是糟粕。另外,对传统礼仪的盲目模仿也未必能重新树立我们的礼仪风范,比如,我国的传统婚礼包括“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是一个十分繁琐的过程。作为一名现代中国人,我们不应该完全抛弃传统的礼仪,但我们也应紧跟时代步伐,合理扬弃传统礼仪,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从我国传统“礼仪”的本质上来看,其最终的目的在于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于规范人的行为举止,并不在于繁文缛节。所以,生活于当下的我们需要改造和扬弃传统礼仪中许多形式化的东西。至于如何改造?哪些需要保留?哪些需要扬弃?还值得我们思考。我们需要以小带大,以少带多,把礼仪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发挥其正确引导国民的作用。
  (四川大学文新学院)
其他文献
《窦娥冤》是我国元代伟大戏剧作家关汉卿的力作,剧中窦娥表现出的反抗精神,犹如一只“出头鸟”撕开了封建社会的肮脏面纱。本文首先论述该剧作为一只“出头鸟”“出”在何处,其次分析“出头鸟”被“枪”打中后存在的思想局限,最后试着找出这把“枪”的时代根源,以便我们更深层次地理解作品。  众所周知,元杂剧《窦娥冤》中窦娥表现出的同不公命运作斗争的反抗精神,历来被人称赞。在万马齐喑的元代统治时期,无疑是一只惊鸿
期刊
题记:  石榴,中国传统文化视为吉祥物,多子多福的象征,正如我国56个民族紧密团结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用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来比喻“各民族团结”,形象贴切、寓意深刻,饱含期望、意境深远。这让我想到了火一样的石榴花,她温暖了别人,美丽了风景。  笔者再一次见到阿娜尔古丽·吐尔逊,是2016年阜康市举办第二届“天山之都物阜民康”美食文化节上,在阜康市碧琳城商铺街区的“觉海善缘阁”门面店
期刊
加缪说:“我试图通过鼠疫来表达我们所遭受的窒息以及我们所经历的受威胁和流放的环境。同时,我还想把这种表达推广到总的生存概念上。”柳鸣九对加缪的评价是:“把关注的眼光投向超出肉体与生理痛苦之外的精神人格痛苦。”正如诺贝尔给加缪的颁奖词:“他由一种真诚的道德感所激励,将整个人生奉献于人生最基本的问题之探讨。”《鼠疫》正是一部高度关注人的存在与人性的作品。  一、荒诞的世界阿赫兰  (一)阿赫兰本身  
期刊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通道县以“百里长廊风景风情”著称,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保存完好,县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但是由于地区偏远,县域经济实力不强,资金投入有限,宣传力度不够,基础接待设施相对落后,知名度有待提高。在旅游信息化建设中,虽零散地建立了一些旅游网站等,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游客的需求,特别是在网站视觉设计上还欠缺很多。所以,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下,本项目立足通道县情对现有通道旅游网站进行视觉
期刊
博物馆在这个经济与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沉淀了人类历史文化、自然科学,是大众追溯过往、展望未来的场所。然而,在这个有限的空间场所中,如何把文物藏品展示得更加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让观众得到美的享受,喜欢上博物馆,是博物馆展示设计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最早把展示设计运用到博物馆里的是在自然科学博物馆中,以后逐渐被历史类、民俗类、军事类、纪念类博物馆所采用。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要充分考虑历史文化、社会心理
期刊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迅猛发展,来华观光旅游的外国客人日益增多。“民以食为天”,这是中国人一贯的养生之道,由此衍生了源远流长的中国饮食文化。菜名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传统增添了不少光彩。外国人在品尝中国佳肴的同时,也想了解每道菜的原材料和加工方式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因此,中餐菜名的翻译在传播中华饮食文化上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由于文化、语言、思维方式的差异,外国客人在品尝中国佳肴的
期刊
一年的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让笔者深刻感受到低年级孩子对美术课的热爱,小学美术低年级绘画就是涂鸦,整个绘画过程也是一种高级学习过程,对孩子素质的培养很关键,也很重要,相对于主课课堂上系统知识学习的紧张,美术课堂上孩子们特别轻松,非常快乐。  小学低年级美术课里,绘画课占很大比重。因为低年级孩子识字不多,想要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本能上都是用画,在画的过程里学知识,学审美,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至于画得
期刊
艺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幼儿的文化以及艺术修养,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幼儿艺术互动教学模式的实现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给予我国幼儿教育以参考和借鉴。  幼儿园时期是促进幼儿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艺术教育可以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在艺术教学中引入互动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实现教育目标,弥补传统艺术教育的缺陷,其也更加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可充分挖掘幼儿的潜力,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导语设计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它是开启中职语文课堂宝库的金钥匙。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精心设计,巧妙导入,在上课伊始就先声夺人,力求把学生培养成语文学习的“乐之者”,让语文真正成为中职生学习实践的铺路石,真正成为其将来职业人生发展的沃土。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全局和教
期刊
玛莎·努斯鲍姆在《诗性正义:文学想象与公共生活》这本书中,以狄更斯的小说《艰难时世》为例,揭露和批判了經济学及功利主义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并提出一种诗性正义,一种建构在文学和情感基础上的正义和司法标准。本文从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想象力、旁观者视角和保持警惕、对个体生命的关注以及诗人作为裁判四个方面去探讨文学对培养人性和追求正义的积极意义。  一、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想象力  生而为人,作为大千世界的一个物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