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原因分析及其控制对策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imin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以及控制措施的应用价值。方法:抽选我院检验科室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检验流程,总结误差发生的影响因素,以此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观察应用效果。结果:导致误差发生的原因包括患者因素(51.4%)、采集因素(28.6%)、送检因素(11.4%)、检验因素(8.6%)。应用控制措施后检验样本误差12例(214%),明显低于应用前的35例(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验科室血液检验标本发生误差的影响因素较多,采用针对性的控制措
其他文献
由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召开的"首届中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于9月23日~26日在桂林市召开.会议得到了中国老年学学会、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桂林市政府和解放军18
针对汽轮机转子故障分类问题,采用模糊数学和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方法诊断汽轮机转子的故障。该方法具有结构算法简单、无监督自学习和侧向联想等功能。经故障实例验证是一
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性心动过速(VT)或室性逸搏性心律属致命性心律失常,若不及时正确地处理,往往容易转变成心室颤动或心室静止,造成致命的后果。如在发病现场,及时作出正确
1临床资料患者,女,70岁.因受凉后咳嗽、气喘,吐白色粘痰2个月来诊.2个月来先后用过青霉素、罗红霉素及止咳、平喘、祛痰、扩冠、抗凝等药物治疗,均未明显奏效.病程中逐渐出现
【正】 加强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之间的相互联系是现代科学认识发展的总趋势之一。这一总趋势是与科学发展的另外一个趋势,即科学研究从定性的描述进入定量的分析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