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gyues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中语文教材有着强烈的人文因素。教师应在朗读教学中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指导诵读应从五个方面入手进行德育渗透:由仿入手,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披文入境,感悟文章的传统美德;浸润涵泳,提升学生的人格品位;循序渐进,探究德育的有效方式;依托活动,寻找诵读与德育的巧妙结合。
  关键词: 诵读教学 人文因素 德育渗透
  
  初中语文教材作为初中生认识世界、学科学习的工具,有着强烈的人文因素,对学生品格的培养、情感的陶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着独特的作用。一篇篇文章,或是对真、善、美的颂扬,或是对假、丑、恶的鞭笞,或是作者高洁品性、高尚人格魅力的写照,无不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内容。而“以声入情,因声求义”的朗读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领会课文的意义,体味课文蕴含的情感,受到思想教育。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如果缺少了诵读这一重要环节将难以实现走进文章、走近作者、走出书本、走入社会、走入人生这一最终培养人的目标。那么,如何在指导学生诵读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呢?
  首先诵读教学是一种技能的培养,诵读过程本身也是有其特定的规律的。从读到诵的过程是一种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现象及本质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如果能够熟练成诵一篇文章,对其精神内容就已经领会了十之八九。教师要适时点拨。当学生积累了一定量的文本,随着个性心理日趋成熟,也就具备了诵读的必要条件和动因。
  以下我结合在诵读教学过程中的经验进行阐述。
  1.由仿入手,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朗读教学中范读是必不可少的,可用三种方法。一是教师范读;二是朗读特别好的学生范读;三有利用网络资源下载著名演播员的声情并茂的范读,那将是我们仿照的最好的典范。范读能帮助学生正音,让学生对文本获得一个美好的印象,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只有心理上产生需要时,学生才能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课堂教学。师者为范,以一种陶醉而欣赏的情感去向学生深情诵读课文,才能打动复杂的活跃的学生群体,叩响学生的心灵。语文课堂不是表演,但有表演又何嘗不可呢?红学研究家俞平伯在教课的同时并唱《红楼梦》词,鲁迅先生多年后,不仍然清晰地记住寿老先生“向后拗过去,再拗过去……”的情景。还有许多古诗词已配乐合歌,如苏轼的《水调歌头》、岳飞《满江红》,这些都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2.披文入境,感悟文章的传统美德
  我们常说语文教学要“文道结合”,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加深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使文章“如出我口,如出我心”呢?我想采用小组读、领读、自由读等不同形式的诵读方式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如在引导学生阅读《斑羚飞渡》一文时,我先从提问:“人类在地震、海啸等灾难前,往往能表现出人性的光辉,那么动物在这种情况下又是怎样的呢?”导入新课,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朗读形式了解课文,教室里顿时充满有感情的抑扬顿挫之声。读完之后,出示阅读目标,再让学生找出文中最感人的段落进行点名读,然后我跟学生一起朗读老斑羚甘愿作垫脚石让小斑羚飞渡成功的片段,于是,学生带着问题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重点体会、讨论、挖掘其深刻内涵,感受、学习斑羚身上折射出来的团队精神、牺牲精神及以身作则、敢于奉献等优秀品质。实践证明,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诵读过程中,不但能理清文章的行文结构,还能加深理解文章所蕴涵的思想情感。
  3.浸润涵泳,提升学生的人格品位
  “诗缘情”,“诗言志”,喜怒哀乐,诗之情也。中学课本中的文言文、研讨词占有一定的比重,它们大多短而精,韵律上平仄起伏、抑扬顿挫,结构上讲究起承转合,读来琅琅上口。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意图,在文章之中均有所体现,教师引导学生合理诵读、有感情朗读,采用录音配乐与范读相结合的方法,加深对这些诗文的理解和感受,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如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渔歌子》、《钱塘湖春行》等诗篇,就可以采用听范读,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古典诗词的思想美。让如诗如画的祖国壮丽山川,在学生的胸中激荡。让学生对祖国的山山水水充满激情,使学生对祖国广袤、秀丽的山河加深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深沉感情,学习诗人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同样,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就必须让学生理解作者渴望杀敌建功、报效国家的豪壮胆气、雄伟气魄,体味作者虽壮志未酬,仍心系祖国命运的拳拳之心;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就应让学生学习诗人不屈的精神和豪迈的气概;读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饮酒》就应让学生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和高尚的气节;学习《送元二使安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就应引导学生如何珍重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所以,教师在古诗文的教学中,应侧重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和文化品位。
  4.循序渐进,探究德育的有效方式
  在诵读中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选择德育的最佳方法。我在初一语文教学《最后一课》时,针对班上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课堂四十五分钟效率差这一现象,决定采用课本剧的形式进行教学。首先我介绍了小说的背景,然后把剧本发给学生分小组表演,并把课文中两处关于小弗朗士的心理描写:第一处是当小弗朗士得知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时的心理描写,我在课堂上作了有感情朗读:“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念到这儿,课堂上一片寂静。我抓住这段心理描写体现小弗朗士“懊悔”的心理特点,语重心长地说:“小弗朗士是多么令人同情!他没能好好珍惜自己的学习时间,以致于后悔都来不及了,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堂课。”我又重点朗读并讲析了第二处心理描写:“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问:“为什么呢?是不是老师今天讲的是最简单的部分呢?”全班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小弗朗士认真听课的原因!”
  这时,我及时地融合德育工作,点出了课堂的重要性。我说:“同学们千万不要忽视上课四十五分钟,这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只要能够集中精力认真听讲,就能够吸收老师所要教给我们的知识要点,并且很轻松地把它掌握住。这是一个非常简单却又十分重要的道理。它关系到我们能否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成为一个对我们的祖国有用的人才。如果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在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后就应该及时改正过来。”五十六双眼睛闪闪发光地看着我,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我读出了他们的感触和领悟。
  我在教一些说明文时,则以让学生写解说词的形式指导阅读课文,如《故宫博物院》可以看作一篇游览故宫这一世界建筑史上最大的、保存最完善的古代宫殿建筑群的解说词,学习《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等文章时,我则利用多媒体请学生欣赏图片,再请学生配乐朗读课文,这样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5.依托活动,寻找诵读与德育的巧妙结合
  根据国情、校情紧跟形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诵、演讲等比赛,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弘扬了传统美德。汶川大地震后,我校举行了以“大爱永存”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选手们声情并茂的朗诵打动了在场所有的师生,使师生深深地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团结的力量、爱的伟大……活动之后,学生们自发地组织了捐款活动。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一定要在诵读训练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把德育教学渗透到一次次的诵读过程中去,让初中生在感悟到语文海洋的浩瀚的同时,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望初中语文课堂能在琅琅书声之中,撒满德育的阳光。
其他文献
想叩门的手,举起来又放下,再举起,还是收了回来。  这是1979年初,站在马寅初门口的是北京大学新闻学专业58届毕业生黄安栋,他在毕业前被打成“右派”,发配至北大荒劳动3年。  “我当时就是想对老校长说,您的一名右派学生终于被历史宣判无罪了!我去了两次,最终都没有敲门,因为马寅初先生当时还没有彻底平反,我不忍去扰乱他老人家的平静。”  东总布胡同32号院里,下肢已经瘫痪的马寅初不曾知晓一个学生在门
新课程提倡开放的课堂,提倡以人为本,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和自由表达思想。因此教师应改变观念、更新观念,潜心关心学生的情感因素,重视情感态度的形成,活跃课堂气氛,获得情感因素,以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真正实现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和目标。    一、改变观念,转换角色,创设和谐课堂。    1.教师的角色定位  长期以来,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和课堂教学,学生一般不被允许发出
随着初中阶段义务教育的不断普及,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材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让每一学生都获得成功,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个个都能获得成功。个个都能有所收获。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随着知识的不断深入,两级分化的现象尤为突出,要改变这种现状,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分层实施显得尤为重要,如此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地基”上,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因此,对每个学
摘要: 《新课程标准》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练习设计时应以知识学习过程为载体,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养成创新的习惯,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激“活”学生的主体性,把练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让他们去发现,去探索,去创新。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练习设计 策略    面对新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尝试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如何在新课程下进行练习设计呢?    一、体现人文性
摘 要: 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的最早、最重要的教育之一,孩子的一切成功都源于家长的启蒙和家庭教育。家长只有具备科学教育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能给予孩子最需要的教育,成为孩子最好的父母。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多元智能观 赏识教育观 实践 创新人才观    撬动地球的手,就是推动摇篮的手;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没学过如何当父母的家长和没有驾照就上高速的司机一样危险。”这是教育部新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中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只有不断研究数学语言,提高自身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并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数学语言,才能让学生喜欢数学,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如何运用教学语言?我们先看一个小案例。  在“百分数的意义”一课的开始,教师出示一组题:绿峰林场去年种杨树100棵,成活了9
为了开创作文教学的新天地,达到“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的最佳境界,真正完成“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教法形式的转变,以及教学内容的转变”,我尝试将“听、说、读、写”相互渗透,促进学生创新作文能力的提高。    一、听说读写结合,激发作文兴趣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是获得成功的关键。在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课前五分钟演讲  初中
[摘 要]多媒体教学中的信息错位是指引起学生注意的多媒体课件信息与教师即时传达的言语信息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学要素的衍变促成了信息错位现象的产生,并给教学带来诸多负面效应。文章从工作记忆和中枢能量有限理论等视角,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探讨分析了多媒体教学中信息错位的多种表现及其成因,并提出了解决策略。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信息错位;表现;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434
摘要: 网络为我们提供一个新学习的园地,目前的网络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实质上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传统学校教育的课堂授课模式,为此本文作者开发的在线学习系统以解决这个问题。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以及客户端使用实现,重点在于数据库的连接、动态网页的创建来实现自主在线学习的环境,对于前者采用ACCESS数据库,对于后者使用ASP服务器端的动态网页技术和JAVASCRIPT脚本语言。本系统
摘要: 隐性辍学的形成原因来自教育、社会、经济、文化、情感各个方面。“唯升学教育”是形成隐性辍学的教育原因;“唯学历是举”的用人体制是形成隐性辍学的社会原因;“一切向钱看”的价值体系是形成隐性辍学的经济原因;“学而优则仕”的教育期望是形成隐性辍学的文化原因;“有谁在乎我”的情感指向是形成隐性辍学的情感原因。不改变这些原因,就不能遏制隐性辍学的蔓延,克服教育的危机。  关键词: 隐性辍学 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