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天地

来源 :新校园·阅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libin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师生关系的转变,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凸现,课堂气氛比以前轻松活跃多了,这就预示着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正在逐步形成。同时,在这种活跃气氛的影响下学生的思维也被调动了起来,更激发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课堂教学难免会出现“突然插话”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往往被当作是不守纪律、破坏课堂秩序的表现。但我却视为是一种可喜的现象,也是学生创造思维火花的迸发,更是教师释疑解惑的契机,如果一概而论地斥“插话”为异端的做法,笔者认为是欠妥的。
  一、允许“插话”并正确对待“插话”
  学生的“插话”,表面上看似阻碍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但实际上却折射出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强、思维活跃的信息。例如,课堂上经常听到有学生大声说:“老师,我对他的话有不同看法。”“老师,我有意见!”“老师,我不同意!”对此我们怎能盲目给与否定呢?学生插话,表明他有胆量,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也说明他已经把老师当作了朋友,希望与老师进行交流,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敢把自己想说的话表达出来。即使他的话或观点是不正确的,这种精神也值得鼓励。只有敢闯、敢试、敢说的人,才有可能走向成功。长时期以来,我们的学生太墨守成规了,这也使得他们缺乏创造性。中国古代曾以四大发明而著称,而今高科技的发明中又有多少姓“中”的呢?这与我们的教学无不关系。因为我们有太多的要求与规范,在条条框框限制下的学生怎能施展才华呢?规则不是不需要,而是有许多规则正在扼杀学生的个性和才华。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太多的规矩就只能成就方圆,而不知道方圆之外的广阔世界了。对学生来说,是老老实实的呆在方圆里呢,还是适时跳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允许学生在课堂上插话,就是打破传统的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和“师道尊严”的局限,充分体现民主化的新教学理念,还学生一个宽松的空间。在此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明白,课堂是大家学习的场所,对大家有帮助的事就可以去做,要是影响别人、没意义的事就不该去做。总之,只要我们切实鼓励学生提问,创设提问的氛围,指点提问的路子,使学生敢于在课堂上“插话”,就能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呆板局面,课堂就会出现学生质疑问难的生动场面。
  二、善待“插话”并巧妙引导“插话”
  人的灵感有时候是突然闪现的,尤其是在高度投入的状态下,往往会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如果不马上回答而是通过举手或等待后再让他回答,可能就什么也没有了。“插话”现象也正是如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突然插话表面上看好像是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其实这正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一种表现,并且已经与老师的讲解产生了效应。从尊重学生的角度来看,教师允许学生的突然插话,将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应当把它看作是就自己的教学内容收到的反馈信息,对于这样的插话首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根据插话的具体内容采取相应的措施。新课标强调,“教师要充分顾及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和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对学生的插话如果只是简单的加以否定,必定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听取学生的意见,巧妙利用,因势利导,就可能出奇制胜,说不定这还是一节课中的亮点呢,既使学生思维“闪光点”的价值得到显现,又有益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更加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
  记得一次去听课,当老师正极力渲染感叹华山的高峻时,忽然有一学生冒出一句:“华山有那么高吗?它和珠穆朗玛峰相比,谁高呢?”老师没有立即正面去回答,更没有因学生的突然插话打断了情境的渲染而无计可施,而是说:“你们看,他真是个既善于思考,又能大胆发问的好学生。华山和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各是多少呢?你还想更多地了解它们吗?课后我们一起查阅书籍、询问他人或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再打印出来贴在我们班里的‘学习园地’里,好吗?”就这样,学生的一句突然插话在老师机智的引导下,巧妙自然地变成了拓展学习的“金点子”了。可见,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教师转变角色、调整心态,从权威者退为引导者,便能正确对待课堂上学生的突然插话,还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同时,教师要机智灵活,抓住契机,加以引导,将学生的插话变为师生互动的花絮,定会受到令人惊喜的教学效果。
  允许学生插话,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善待学生的插话,则是对教师提出的高要求。教师应该也必须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学习和课堂的主人,一切为学生的发展着想,时刻把学生当成是自己的朋友。在这种心态下,你会发现学生“插话”中时常迸发出的亮点是多么的宝贵。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一份轻松,民主;少一点沉闷,“纪律”,使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和谐的交互活动状态,以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促使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天地!
其他文献
摘要:2009年刚刚实施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第十六条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那么,怎样批评才是适当的呢?民间有一句俗谚:“良言一句二月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刀子嘴”的害处,即使你有一颗“豆腐心”,本意是再怎么善良,也无法将你给别人所造成的自尊心的伤害弥补回去。我们做为一名教师,面对的是一双双稚嫩的目光,一颗颗脆弱的心灵,如果
期刊
摘要: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于开发中专生的学习潜能有着重要意义,能够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励学生,力求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热情,彰显学生的个性,拓展学生的智能,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中专数学;多元智能;开发;实践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学生优势智能来学习;如何促进学生弱势智能的发展,是我们每一名中专数学教师都在潜心研究的问题。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高中英语教学现状,结合高中英语新课标的要求及教学实践,从创造性构造理论出发,阐述了利用教学内容开发情感资源,使情感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大行其道。  关键词:教育管理;英语教学;情感教育;情感资源;开发    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Coleman)认为情感因素是个体的重要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各个层面和人生未来的关键品质因素。在人的成功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自己的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由笔者开的一堂公开课引发思考。针对目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导入误区,提出了导入应遵循的原则;概括介绍了英语课堂导入的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一、公开课的导入设计  最近笔者在园区苏大附中开了堂公开课,课题是Module 2 unit 3 The curse of mummy。以下是设计的导入方式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的物理新课程教学实践,围绕《速度》这堂公开课的设计和教后反思,探讨了如何度过教学疲劳期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不断寻找课堂教学新的努力方向和目标,改变自己的传统观念,调整教学策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为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地注入新的思想和内涵,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工作永远充满活力。  关键词:物理学科;疲劳期;公开课有感    笔者至今刚好工作了十年整。也许永远不会忘记第一次踏上讲台时学生
期刊
摘要:生物新课程标准对生物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生物学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本文结合笔者的生物新课程教育教学实践,就新课改中教师的改变作一探讨。  关键词:初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改变    生物新课程标准在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基础上,力求更加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适应;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
期刊
摘要:品德教学就是一种真善美的教学,学生品德的形成正是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只有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只要我们共同努力,让品德浸润于生活的课堂,我们的学生就一定能在生活中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生活化;实践;体验;品德教学    让品德教学成为快乐的旅程;让品德教学成为道德生活追求的过程;让品德课堂成为美的盛会;让品德课堂成为小小哲学家的摇篮;让品德课堂成为蓝天下的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学校教育管理实践,在明确学校教育科技团队的内涵与特征确基础上,就教育科技团队的创建与管理作一探讨,旨在加强学校教育科技团队的建设,从整体上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个人发展,贯彻落实“质量工程”,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以及学校办学水平。  关键词:学校管理;科技团队;创建;管理    小学科技教育除了科学课教育以外,还肩负着普及科技知识,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发挥学校科普教
期刊
摘要:近年来,世界各国强调学校教育的开放,家长与学校的合作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探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影响家校合作的因素,为构建家校合作良好外部环境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教育管理;家校合作;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强调教育的文化内涵,强调学校教育的开放,将学校、家长和其他社会力量看作是促进人的发展和提高社区生活质量的共同因素,并特别强调学校与家长之间
期刊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学校生源逐渐地减少,各县市为了适应教育教学的改革和科学办校的需要,撤点并校成为新的改革潮流,新农村的寄宿制学校像一朵闪烁的金花,给外出务工的空巢家庭带来了福音,同时寄宿制学校给公平的优质教育提供了好的平台,然而寄宿制的管理和硬件投入等也面临新的挑战。因此,有效管理、教育好寄宿制学生的策略是农村寄宿制班主任永恒的探索主题。  学生中独生子女为大多数,第一次远离父母,离开“家”这个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