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一菲,悉尼大学媒体实践硕士、悉尼大学翻译硕士,曾就职于中新社网络部。
2006年從中央戏剧学院本科毕业后,只身远赴澳大利亚,先后攻读了悉尼大学的媒体实践硕士专业和西悉尼大学翻译硕士专业;毕业后在当地一家广告公司工作,一年后归国进入中新社网络部工作……黄一菲的履历初看之下似乎并不惊心动魄,但在全球经济危机和海归就业难的大背景下,她的就业之路可谓水到渠成。她是如何做到的?在对黄一菲职业经历的采访中,记者发现了其中的三大亮点和精华,那就是规划清晰、由专而博与善用资源。
规划清晰:明确发展领域找准自身定位
说黄一菲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并不是说她从留学之初就为自己制定了一个教条的路径,她自己也坦言当时自己并没有计划太多,而是和大多数选择出国的人一样,“走一步,看一步”。
出于长期以来的留学愿望,本科毕业后黄一菲通过中介去往澳大利亚求学,虽然一直关注留学的信息,但毕竟身处国内,对国外生活一知半解的她还是不免有一种被中介“坑了”的感觉。“原本可以通过雅思考试拿到理想分数,直接申请硕士的课程,却被中介传达的信息所误导,不得不花高昂的学费先读了语言班。”
不过,黄一菲的过人之处就在于能够很快在新环境中找准自己的方向。2007年刚刚开始学习专业课程不久,黄一菲就凭借自己在平面设计方面的专长找到了一份兼职工作。“本科时我一直在学生会负责海报设计等工作,曾经为第一届国际大学生戏剧节做了很多宣传品,积累了一些相关的经验。”
这项一技之长,成为了她的优势。她并没有像其他留学生那样去餐馆打工,当时华语报纸《澳洲导报》正在招聘兼职,凭借在国内的实战经历,黄一菲顺利地通过了面试,成为了报社的美编,并在整个求学期间一直从事相关的兼职工作。毕业之后,黄一菲又进入一家大型广告公司工作,从事的也是与传媒相关方面的工作。也正是这些工作经历,让黄一菲积累了大量的相关行业经验,也为其归国后能够顺利进入中新社网络部工作以及后来的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专而博:由博而精成长为全能型人才
无论是兼职还是全职,黄一菲之所以能够在工作中迅速成长,获得上司的青睐,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她有着跨职位的学习和工作能力。
在《澳洲导报》的兼职过程中,黄一菲除了做好美编的本职工作,还非常注重通过聚会等机会与同事和领导交流,很快就展现出了除专业技能以外的其他综合能力。终于,领导决定给黄一菲更多的机会,尝试交给她一些采访任务。
“我的第一个采访对象是一位七十多岁的华裔蜂蜜专家,在当地的医学界和保健品行业都很有名气。领导事后才和我说,把这个重要的采访任务交给一个年轻的女孩子,他当时心里也是在打鼓的,而且已经做好了派其他人去补访的打算。”然而,黄一菲非但没有令领导失望,反而带给他一大惊喜:被访对象在看到黄一菲的成稿后,主动给领导打电话称赞她说“没想到这么年轻文静的女孩子,写出的文章竟是如此老练!”采访对象的肯定让领导更加信任她的能力,随后又交给她更多的文字任务。在此期间,她先后采访了当地一些知名议员以及“华裔少女魏了堕楼案”的代理律师等轰动一时的人物。
黄一菲能够顺利地找到自己毕业后的第一份全职工作也是如此。“我当时就读翻译专业,最后一门课程是被学校安排去公司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当时,她被分配到的一家广告公司,虽然从事的是翻译职位,但广告设计正是她的“老本行”,她对美编工作的娴熟给公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实习结束时,公司主动邀请她正式进入公司工作。不难看出,对专业的精通和所在行业相关技能的学习让黄一菲由专而博,由博而精,成长为一名全能型人才。
善用资源:积累资源助力职业发展
黄一菲热爱参加社会活动,非常善于利用各种机会积累人脉资源,从一个细节中可见一斑。
黄一菲在读语言班时,只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就通过了考试。由于余下的课程学校无法退款,黄一菲索性将余下的两个半月的时间当做了自己积累人脉的机会,每天坚持上课并充分与同学和老师交流,结交朋友的同时了解了许多课堂以外的信息。
在后来的硕士学习期间,她在课余时间参加了不少社会活动,还加入了悉尼颇有影响力的青年戏剧社——华轩剧社,担任媒体宣传与制作的重要职位。在这期间,通过与前辈的学习,与当地媒体以及商业人士的接触,她学会了如何联络外界为项目助力,如何游说商家募集资金,如何成功完成项目运营等等经验,这为以后的创业打下了基础。离开剧社之前,她为剧社募集到当时金额最大的一笔赞助。
她在能够优秀地完成工作与学习的同时,通过丰富的社会经历拓展了自己的交往圈子,接触到社会方方面面的人。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公司,无论是年龄相距较大的长者,还是年纪相仿的同龄人,无论是远在海外,还是身处国内,她的开朗与善谈为她赢得了不少朋友。
“原来兼职公司的老板,现在已经成了我的重要合作伙伴”。现在,利用在行业中积累的资源,黄一菲已经在澳大利亚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她说,公司运营的初期就是把过去积累的资源,变为实际可用的价值。
2006年從中央戏剧学院本科毕业后,只身远赴澳大利亚,先后攻读了悉尼大学的媒体实践硕士专业和西悉尼大学翻译硕士专业;毕业后在当地一家广告公司工作,一年后归国进入中新社网络部工作……黄一菲的履历初看之下似乎并不惊心动魄,但在全球经济危机和海归就业难的大背景下,她的就业之路可谓水到渠成。她是如何做到的?在对黄一菲职业经历的采访中,记者发现了其中的三大亮点和精华,那就是规划清晰、由专而博与善用资源。
规划清晰:明确发展领域找准自身定位
说黄一菲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并不是说她从留学之初就为自己制定了一个教条的路径,她自己也坦言当时自己并没有计划太多,而是和大多数选择出国的人一样,“走一步,看一步”。
出于长期以来的留学愿望,本科毕业后黄一菲通过中介去往澳大利亚求学,虽然一直关注留学的信息,但毕竟身处国内,对国外生活一知半解的她还是不免有一种被中介“坑了”的感觉。“原本可以通过雅思考试拿到理想分数,直接申请硕士的课程,却被中介传达的信息所误导,不得不花高昂的学费先读了语言班。”
不过,黄一菲的过人之处就在于能够很快在新环境中找准自己的方向。2007年刚刚开始学习专业课程不久,黄一菲就凭借自己在平面设计方面的专长找到了一份兼职工作。“本科时我一直在学生会负责海报设计等工作,曾经为第一届国际大学生戏剧节做了很多宣传品,积累了一些相关的经验。”
这项一技之长,成为了她的优势。她并没有像其他留学生那样去餐馆打工,当时华语报纸《澳洲导报》正在招聘兼职,凭借在国内的实战经历,黄一菲顺利地通过了面试,成为了报社的美编,并在整个求学期间一直从事相关的兼职工作。毕业之后,黄一菲又进入一家大型广告公司工作,从事的也是与传媒相关方面的工作。也正是这些工作经历,让黄一菲积累了大量的相关行业经验,也为其归国后能够顺利进入中新社网络部工作以及后来的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专而博:由博而精成长为全能型人才
无论是兼职还是全职,黄一菲之所以能够在工作中迅速成长,获得上司的青睐,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她有着跨职位的学习和工作能力。
在《澳洲导报》的兼职过程中,黄一菲除了做好美编的本职工作,还非常注重通过聚会等机会与同事和领导交流,很快就展现出了除专业技能以外的其他综合能力。终于,领导决定给黄一菲更多的机会,尝试交给她一些采访任务。
“我的第一个采访对象是一位七十多岁的华裔蜂蜜专家,在当地的医学界和保健品行业都很有名气。领导事后才和我说,把这个重要的采访任务交给一个年轻的女孩子,他当时心里也是在打鼓的,而且已经做好了派其他人去补访的打算。”然而,黄一菲非但没有令领导失望,反而带给他一大惊喜:被访对象在看到黄一菲的成稿后,主动给领导打电话称赞她说“没想到这么年轻文静的女孩子,写出的文章竟是如此老练!”采访对象的肯定让领导更加信任她的能力,随后又交给她更多的文字任务。在此期间,她先后采访了当地一些知名议员以及“华裔少女魏了堕楼案”的代理律师等轰动一时的人物。
黄一菲能够顺利地找到自己毕业后的第一份全职工作也是如此。“我当时就读翻译专业,最后一门课程是被学校安排去公司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当时,她被分配到的一家广告公司,虽然从事的是翻译职位,但广告设计正是她的“老本行”,她对美编工作的娴熟给公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实习结束时,公司主动邀请她正式进入公司工作。不难看出,对专业的精通和所在行业相关技能的学习让黄一菲由专而博,由博而精,成长为一名全能型人才。
善用资源:积累资源助力职业发展
黄一菲热爱参加社会活动,非常善于利用各种机会积累人脉资源,从一个细节中可见一斑。
黄一菲在读语言班时,只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就通过了考试。由于余下的课程学校无法退款,黄一菲索性将余下的两个半月的时间当做了自己积累人脉的机会,每天坚持上课并充分与同学和老师交流,结交朋友的同时了解了许多课堂以外的信息。
在后来的硕士学习期间,她在课余时间参加了不少社会活动,还加入了悉尼颇有影响力的青年戏剧社——华轩剧社,担任媒体宣传与制作的重要职位。在这期间,通过与前辈的学习,与当地媒体以及商业人士的接触,她学会了如何联络外界为项目助力,如何游说商家募集资金,如何成功完成项目运营等等经验,这为以后的创业打下了基础。离开剧社之前,她为剧社募集到当时金额最大的一笔赞助。
她在能够优秀地完成工作与学习的同时,通过丰富的社会经历拓展了自己的交往圈子,接触到社会方方面面的人。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公司,无论是年龄相距较大的长者,还是年纪相仿的同龄人,无论是远在海外,还是身处国内,她的开朗与善谈为她赢得了不少朋友。
“原来兼职公司的老板,现在已经成了我的重要合作伙伴”。现在,利用在行业中积累的资源,黄一菲已经在澳大利亚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她说,公司运营的初期就是把过去积累的资源,变为实际可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