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h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不仅是从事生产生活学习研究的基础而且是一门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高中数学的学习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会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或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呢?
  拓宽对数学的认识,让学生懂得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就提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这一科学论断在这100多年的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得到进一步的验证。美国学者道恩斯从浩瀚的书海中选择出16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专著,并定名为“改变世界的书”,其中就有10本直接应用了数学。对数学的应用,华罗庚教授于1959年5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题为《大哉,数学之为用》一文中作了精辟的阐释:“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各方面,无处没有数学的贡献。
  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以上这些内容,其效果应该比介绍某一数学结论重要。我们要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较为全面、科学的认识,不仅要认识到数学中有计算,有逻辑,对提高人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都有好处,而且要认识到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中有许多非逻辑因素,有美的因素等等。
  学生能否对数学产生兴趣,主要依赖于我们的教学实践,与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密切相关。首先,教师必须在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上多下功夫,狠下功夫,从数学应用的角度处理数学,阐释数学,呈现数学,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加强数学的应用实践环节,注重用数学解决学生身边的问题,注重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展开数学教学。其次,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功能。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组织、科学排比,把抽象的概念、深奥的原理,拓展为生动、有趣的典故、发现史,或适当、合理地运用图片、模型、多媒体教学等手段,促进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思维达到“兴奋点”(即“临界点”),才可能带着愉悦,激昂的情绪去面对和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去比较、分析、探索认识对象的发展规律,展现自己的智能和才干。这无疑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重要举措,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
  通过“数学建模”的活动和教学,把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是数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当然应当成为数学应用教学目的中的“重中之重”。
  用数学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离不开数学运算、数学推理、空间想象等基本的数学能力,注重双基和四大能力的培养是解决学习应用意识不可缺少的武器。在双基和四大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应用问题的渗透和平时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循序渐进。在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中,尤其应重视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把数学应用问题设计成探索和开放性试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在解题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突出数学应用,就应站在构建数学模型的高度来认识并实践应用数学,要更加强调如何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并抽象出数学问题(这是数学应用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点),然后试图用已有的数学模型(如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量等)来解决问题,最后用其结果来阐释这个实际问题,这是教学中一种“实际——理论——实际”的策略。它主要侧重于从实际问题中提出并表达数学问题的能力,运用并初步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对数学问题及模型进行变换化归的能力,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阐释和处理的能力。
  
  实施“问题解决”形式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
  
  1 按“问题解决”的形式设计教学过程。在“提出问题”阶段,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问题的情境,而“问题”的设计是关键,它要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障碍,易产生探索欲望的原则,激发起学生的探索兴趣,接受问题的挑战。在“分析问题”阶段,教师要从观念和方法的层次上去启发学生,鼓励学生探求思路,克服困难,进行独立的探究,展开必要的讨论和交流,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毅力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在‘解决问题’的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落实解答过程,把能力培养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并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在“理性归纳”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解答过程进行检验、评价、反馈、归纳、小结,并结合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行学法指导,而学生要通过理性归纳形成新的认识结构,学会学习,并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培养进取心和创造精神。这样通过“问题解决”的形式和程序来设计教学过程,必将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益。
  2 可改造课本上的例题、习题为“问题解决”的形式。我们可以改造课本上一些常规性题目,打破模式化,使学生不仅仅是简单的模仿。比如:把条件、结论完整的题目改造成只给出条件,先猜结论,再进行证明,或给出多个条件。首先需要收集、整理、筛选以后才能求解或证明,打破条件规范的框框,也可以给出结论,让学生探求条件等等。
  总之,知识应用素质的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应用型问题有着丰富的社会信息,多视角的横向联系,多层次的能力要求,其多功能的教育价值早已是众所公认的事实,它已成为学生观察了解社会,认识评价社会的一个窗口。
  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教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对中学生素质训练有着极重要的意义。他们学习数学、喜爱数学。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这不仅能克服对数学的厌学,怕学现象,而且能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内部动机。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实处,使每个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在各自的基础上有长足进步,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长期任务。我们要做好数学应用教育的研究,提高数学教育水平和效率,开创数学教育新局面。
其他文献
健脑灵片等4种中成药原标中的有机酸类成分的定性鉴别结果不够明显。改用95%乙醇作提取溶媒,提取液颜色浅,干扰少。
7月4日,为期4天的全国八省区蒙古语文工作协作小组第十五次成员会议在西宁召开。内蒙古、北京、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市区的13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
翻译史词典研编是翻译史研究亟待开拓的领域。依托翻译史的研究范畴,文章尝试探讨了翻译史词典的分类或总体构成,即探讨了翻译史一般、翻译理论史、翻译实践史(译作)、翻译家与
从酸菜中筛选出产胞外多糖优良菌株植物乳杆菌SC2,对其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确定菌株SC2代谢产生胞外多糖的最适条件为:MRS培养基中含有麦芽糖30g/L、蛋白胨15g/L,初始p
目的:测定酸枣仁、滇枣仁和枳Ju子的有效成分。方法:使用TLC扫描法测定3种药材中的酸枣仁皂甙A和B的含量。结果:酸枣仁含有酸枣仁皂甙A是滇枣仁的2倍;前者含的酸枣仁皂B是后者的1.5倍。枳Ju子不含
用3种不同培养基(YPG、LB、WW)从焦化废水处理系统中分离培养细菌,并用ERIC-PCR指纹分析的方法,对分离物的种群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同一悬浮污泥样品在YPG、LB和WW培养基上
研究了花粉发酵提取工艺,其提取物对于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炎有良好的疗效,经临床双肓试验167例和172例验证,有效率分别为88.8%和91.8%,并且无毒副作用。
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侧重于增强学生自身直接经验,侧重于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不再是传统的单向灌输教学
通过对5种茶多酚清制工艺的考察,选出了茶多酚制备的最佳工艺,即分别加原料9倍和5倍的60%乙醇提取两次,回收乙醇,离心,上清液过吸附树脂,用碱性乙醇洗脱,浓缩、蒸干。茶多酚得率为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