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通过生物实验教学能促进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础原理和提高实验技能,特别是在积极推进新课改的条件下,对于高中生物实验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手脑并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 实验教学
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教师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但在传统的实验课教学由于受多方面因素限制,很大一部分生物教师宁愿在黑板上讲实验,直接告诉学生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结果,以减少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新课程改革正是本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理念重磅出击,在原有基础上做出重大的改革,注重实验探究和创新,要求学生人人动手,人人主动探究成为一大亮点。因此,我们应该明确实验在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一、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为开端来搞好生物实验教学
可從实验课引入就开始创设一定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节实验课引入发挥得好,能牵动学生的思绪,立疑激趣,提高学生求知欲望,并直接影响该节实验课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我们可创设如下的的情景,来引发学生的兴趣。“社会上出现食用劣质奶粉的小孩成为大头娃娃,你能证明我们买到的奶粉是否是劣质奶粉?”“现在市面出现的假鸡蛋你能通过实验加以检测吗?”“现在有很多食品宣传是专供给糖尿病人食用的无糖食品你能通过实验加以检测它是否真的无糖”通过这些问题,很自然地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在实验课中,可通过巧设问题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兴趣。如在上“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问及“滤纸条下端为什么要剪去两角?”我看学生在思索后仍很茫然的样子,就问“如果不剪结果会怎么样?”学生还在想,我就又点明到“何不操作一下看看”(事先我每组多发了一张滤纸片),这时,学生纷纷动手操作,不一会就有学生喊道“层析液沿滤纸两边扩散较快”。通过这样启发的过程,学生牢牢学会了知识,也使得学生明白了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二、注重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基本实验原理、方法及基本技能的掌握
《新课标》的能力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实验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这些技能绝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练就的。
1.在平时实验教学中,注重学生对实验器具的原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例如,生物实验最常用的仪器之一显微镜,许多学生在初中有关的实验中根本没有掌握显微镜的使用,甚至发现有些同学连对光都不会,一上来就用高倍镜,这其中的问题大多出在学生不了解显微镜的原理。而显微镜的使用,直接关系到很多实验的成败。
2.在平时的生物实验教学中注意结合一些探究性实验加强对学生学习生物实验的基本原理的渗透。例如,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实验中,即要让学生知道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同时也需要通过材料的选择让学生体会生物实验的科学性的原则、在实验设计中对比的温度和PH值条件体现了生物实验的对照和单一变量以及等量原则,让学生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掌握这些设计生物实验的基本原理,为后面的实验教学打下基础。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探究能力
可以把课本中的一些科学研究史改编为探究性实验课题并选择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实验探究手段。例如,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教学中,把温特经典实验变为探究实验课题。通过本节课前面的学习,学生会提出假设:胚芽鞘的生长和向光性是由尖端决定的。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上实验说明胚芽鞘的生长及向光性是尖端决定的,但到底是尖端本身还是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应如何通过实验研究该问题?然后,教师提出思考题对学生进行引导:(1)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什么?(2)自变量和因变量是什么?怎样处理自变量和观测因变量?(3)应该用什么样的基质吸附这种物质?如何验证该物质是否存在?(4)用怎样的实验方法排除基质对实验的影响?以上问题由学生讨论解决,教师鼓励和点评。当然,这个探究实验如果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有实验材料等的限制,不可能在课堂上短时间内完成。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课下利用FLASH、POWERPOINT等软件技术制作动画,把自己设计的实验过程通过动画形式将实验展示出来,“做中学”,印象自然非常深刻。难点因而得以突破,探究因而得以实现。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及思维能力
在实验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改进或者寻找变式实验,利用实验活动课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做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后,教师鼓励学生依据实验原理设计出其他方案。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可能会提出:(1)此实验中将紫色的洋葱换成白菜叶、洋葱根尖或红心萝卜;(2)实验中30%蔗糖溶液改成10%或50%或其他的浓度;(3)用NaCl、葡萄糖、白糖溶液替代蔗糖溶液。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不失时机引导学生将这些设计成研究性課题,并进行分析讨论,从中选出可行的方案进行具体实验,以检验是否成功。这样学生在进行实验的全过程中,都必须经过自己的创新想象完成的,不断创设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五、注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使用
在中学生物学实验中,既有我们在实验室容易做的,如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等实验,也有在中学实验室很难做到或很难让学生得到良好效果的实验,如探究人体某方面稳态的维持实验。我们不可能把中学生物涉及的实验及探究全部在实验室里操作完成。对于一些难度较大、较抽象的或比较危险的探究实验,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演示。例如,利用计算机中的FLASH、POWERPOINT、PHOTOSHOP等资源制作电脑课件、利用多媒体网络截取电视、电影相关资料,利用投影播放实验录像,再或者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手持实验技术在生物实验探究中进行定量的探究,如在必修1中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实验就可以定量的检测光照强度等因素,让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实验的乐趣,从而掌握探究科学知识的新方法,我们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生物实验课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研究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完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在教改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更新教育观念、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勇于实践,充分运用实验课这个载体,必能结出丰硕的教改成果。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 实验教学
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教师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但在传统的实验课教学由于受多方面因素限制,很大一部分生物教师宁愿在黑板上讲实验,直接告诉学生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结果,以减少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新课程改革正是本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理念重磅出击,在原有基础上做出重大的改革,注重实验探究和创新,要求学生人人动手,人人主动探究成为一大亮点。因此,我们应该明确实验在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一、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为开端来搞好生物实验教学
可從实验课引入就开始创设一定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节实验课引入发挥得好,能牵动学生的思绪,立疑激趣,提高学生求知欲望,并直接影响该节实验课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我们可创设如下的的情景,来引发学生的兴趣。“社会上出现食用劣质奶粉的小孩成为大头娃娃,你能证明我们买到的奶粉是否是劣质奶粉?”“现在市面出现的假鸡蛋你能通过实验加以检测吗?”“现在有很多食品宣传是专供给糖尿病人食用的无糖食品你能通过实验加以检测它是否真的无糖”通过这些问题,很自然地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在实验课中,可通过巧设问题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兴趣。如在上“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问及“滤纸条下端为什么要剪去两角?”我看学生在思索后仍很茫然的样子,就问“如果不剪结果会怎么样?”学生还在想,我就又点明到“何不操作一下看看”(事先我每组多发了一张滤纸片),这时,学生纷纷动手操作,不一会就有学生喊道“层析液沿滤纸两边扩散较快”。通过这样启发的过程,学生牢牢学会了知识,也使得学生明白了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二、注重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基本实验原理、方法及基本技能的掌握
《新课标》的能力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实验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这些技能绝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练就的。
1.在平时实验教学中,注重学生对实验器具的原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例如,生物实验最常用的仪器之一显微镜,许多学生在初中有关的实验中根本没有掌握显微镜的使用,甚至发现有些同学连对光都不会,一上来就用高倍镜,这其中的问题大多出在学生不了解显微镜的原理。而显微镜的使用,直接关系到很多实验的成败。
2.在平时的生物实验教学中注意结合一些探究性实验加强对学生学习生物实验的基本原理的渗透。例如,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实验中,即要让学生知道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同时也需要通过材料的选择让学生体会生物实验的科学性的原则、在实验设计中对比的温度和PH值条件体现了生物实验的对照和单一变量以及等量原则,让学生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掌握这些设计生物实验的基本原理,为后面的实验教学打下基础。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探究能力
可以把课本中的一些科学研究史改编为探究性实验课题并选择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实验探究手段。例如,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教学中,把温特经典实验变为探究实验课题。通过本节课前面的学习,学生会提出假设:胚芽鞘的生长和向光性是由尖端决定的。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上实验说明胚芽鞘的生长及向光性是尖端决定的,但到底是尖端本身还是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应如何通过实验研究该问题?然后,教师提出思考题对学生进行引导:(1)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什么?(2)自变量和因变量是什么?怎样处理自变量和观测因变量?(3)应该用什么样的基质吸附这种物质?如何验证该物质是否存在?(4)用怎样的实验方法排除基质对实验的影响?以上问题由学生讨论解决,教师鼓励和点评。当然,这个探究实验如果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有实验材料等的限制,不可能在课堂上短时间内完成。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课下利用FLASH、POWERPOINT等软件技术制作动画,把自己设计的实验过程通过动画形式将实验展示出来,“做中学”,印象自然非常深刻。难点因而得以突破,探究因而得以实现。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及思维能力
在实验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改进或者寻找变式实验,利用实验活动课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做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后,教师鼓励学生依据实验原理设计出其他方案。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可能会提出:(1)此实验中将紫色的洋葱换成白菜叶、洋葱根尖或红心萝卜;(2)实验中30%蔗糖溶液改成10%或50%或其他的浓度;(3)用NaCl、葡萄糖、白糖溶液替代蔗糖溶液。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不失时机引导学生将这些设计成研究性課题,并进行分析讨论,从中选出可行的方案进行具体实验,以检验是否成功。这样学生在进行实验的全过程中,都必须经过自己的创新想象完成的,不断创设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五、注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使用
在中学生物学实验中,既有我们在实验室容易做的,如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等实验,也有在中学实验室很难做到或很难让学生得到良好效果的实验,如探究人体某方面稳态的维持实验。我们不可能把中学生物涉及的实验及探究全部在实验室里操作完成。对于一些难度较大、较抽象的或比较危险的探究实验,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演示。例如,利用计算机中的FLASH、POWERPOINT、PHOTOSHOP等资源制作电脑课件、利用多媒体网络截取电视、电影相关资料,利用投影播放实验录像,再或者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手持实验技术在生物实验探究中进行定量的探究,如在必修1中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实验就可以定量的检测光照强度等因素,让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实验的乐趣,从而掌握探究科学知识的新方法,我们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生物实验课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研究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完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在教改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更新教育观念、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勇于实践,充分运用实验课这个载体,必能结出丰硕的教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