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包是怎样一步步被掏空的

来源 :杂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网上传出一则消息:一名八旬老人花了近四十万元购买保健品,最后身无分文流落街头,被民警送到救助站。这一消息引起了社会关注,为何老人容易被保健品推销员忽悠呢?

销售员手中有现成台词


  冯清与保健品的交集,源于他所学的生物专业。当与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签约时,冯清暗自庆幸,“几个月的应聘总算没有白忙,终于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工作”。
  正式上岗后,公司对冯清和一同应聘的新员工进行为期一周的封闭式培训。类似在大学里的军训,冯清每天早上六点起床,然后开始晨跑、喊口号、分组竞争。
  培训过程中,冯清慢慢发现,他应聘的公司主要生产保健品,而他的工作则是保健品推销员。其间,不断有老员工讲述自己的经历,开篇都是打鸡血似的心灵鸡汤,描述团队氛围好、上升空间大等一系列前景。
  此时,冯清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误入了传销组织?然而,老员工的一句话,让蜗居在地下室的冯清热血沸腾:“我在公司不到四年,就实现了全款买房的小目标。”
  培训过后,冯清被公司分配到一家“健康馆”去上班。“健康馆”设在一个小区里,冯清每天早上拉小区里的老人来馆里免费测量血压,仔细给老人分析身体出现的各种症状,介绍保健品有哪些好处。对于购买了保健品的老人,按照公司制定的内部教程,三天以内打电话问候有没有服用;七天内上门拜访了解服用效果;二十一天后继续上门,增加感情。
  冯清说,对于老人,不管年龄有多大,一般不要叫“爷爷”“奶奶”,而是叫“叔叔”“阿姨”,这样显得他们更年轻;“保健品”三个字也不要说,容易让老人产生戒备心,要说时只能说“保健食品”。
  为了应对顾客的各种问题,冯清和同事每晚都会在一起协商。针对每个老人的性格、家庭以及收入状况进行分析,筛选买得起保健品的“优质客户”,制定下一步的聊天话题,包括见面后该如何和老人说第一句话。
  据冯清介绍,一些老人在服用保健品后会觉得精神好,这与老人的自我心理暗示有关。一些长期购买保健品的老人,可能并不认可保健品。但为了显示自己见多识广,也会主动给其他正在犹豫的老人分析保健品的好处。
  2018年3月,河北一公安局破获一起特大保健品诈骗案。警方在现场发现,一个又一个操作间的办公桌上,放着所谓的说话艺术和剧本。和患者打电话或发微信问诊时,或美言关心,或刻意吹捧,或嬉笑挑逗,或小恩利诱,每种套路,都有几十上百句现成台词。即使打电话的人只有高中甚至小学文化,只要照着剧本就可说话,场景设计、聊天内容都有详细标注,客户可能提到的问题,都有应对方案。

暴利驱使商家违规宣传


  王明最近翻看微信朋友圈,发现以前一起玩到大的小学同学李兴,穿着白大褂一本正经地在推销保健品。原来这位小学同学干起了保健品业务,摇身一变成为李教授了。仔细看看他朋友圈的晒图,当天收入起码三千元,这让王明惊讶不已,连忙拨打电话过去打探情况。
  “李兴,你一天就能入账三千元,净赚多少?”“保健品利润还行,三千元赚两千五百元,主要是后面的回购,基本上是按疗程来,只要宣传到位,服务做好了,赚钱不是问题。”
  王明在交流中发现,李兴目前就职的保健品公司主推一款保健品,宣称可以治疗关节炎、高血压、神经痛、中风、冠心病及一些常见的中老年慢性疾病,一瓶的进价是三百元,售价八千元。
  “其实,利润不是靠技术和质量,而是靠营销,当一个老人成为顾客时,我每天有八个小时陪在老人身边,陪老人買菜、帮老人做饭。我这里有不少购买保健品长达五年以上的老人。”李兴以一副资深销售员的口吻说。
  据知情人透露,保健品销售的模式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大体上有“四大套路”为支撑,分别是免费赠礼作饵、健康专场洗脑、专家义诊推销、亲情营销维系。
  2018年6月9日,浙江公安机关打掉一诈骗团伙,这一团伙的成员每天召集老年人参加所谓的健康讲座,赠送老年人鸡蛋、蓝莓饮料、膏药,还免费提供保健按摩。最后,诱骗老年人购买售价为两千九百九十九元一盒的蜂胶。这一团伙骗取到四十万元后,立即终止了返现活动并关闭店铺组织人员离开,导致几十名老年人上当受骗。民警调查发现,老人购买的蜂胶,一盒进价仅为一百九十五元。
  “药品需要通过严格的临床测试,如果保健食品真的有如此神效,那企业还生产药品干什么?”一位药剂专家说,药品大部分都是国家限价的,利润不高,而保健品的利润可以到百分之几百。低成本、高利润,也是保健品商家和销售者进行虚假宣传的重要原因。
  按照广告法的规定,保健食品不得宣传治疗功能。但如果不宣传治疗功能,许多保健食品根本卖不出去。于是,商家们纷纷改变营销模式,将营销转入“地下”——会议营销。会议营销主要是开办各种所谓的健康讲座,一般是在早上六点半开始,然后在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上班之前结束。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健康讲座等保健食品的会议营销,当前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由哪个行政部门审批和监管。如保健品的质量监管属食药监部门,虚假广告的监管属工商部门,行医问题的监管属卫生部门, 违反社会治安及诈骗犯罪的监管属公安部门。“由于缺少多部门联动配合的协作机制,使得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老人买保健品多是希望有人陪


  “干妈,您最近身体感觉怎么样呀?”刘女士见到自己的“养生顾问”又来了,心里乐开了花,连忙开门迎客。
  刘女士七十一岁,从一家国企退休多年,儿女都在外地。不久前,她受邀参加了某企业举办的健康讲座,在现场不仅享受了免费的义诊,还拎回了一堆小礼品。更让刘女士开心的是,有人认自己当干妈,隔三岔五就来为她按摩、洗脚、聊天……服务细致周到,给刘女士枯燥无味的生活似乎增添了几分乐趣。
  “干妈,您的糖尿病这么多年都没好,要不试试我们公司的这款干细胞保健品,专治糖尿病,效果非常好。”在一次保健品公司组织的韩国游中,刘女士在“干女儿”的鼓动下,一次性购买了三盒,合计一万三千元,回家后开始服用,“专家说了,吃了后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都没了”。   之后的几个月,参加保健品推介会成了刘女士最大的乐趣,多的时候一天好几场,来回都有专车接送。“干女儿可好了,走在路上发现我的鞋子不合脚,一个电话就送来新鞋,比自家儿女还孝顺!”刘女士说她胸前经常挂着的红色挎包,也是干女儿的公司赠送的。
  “上了年纪,身体机能都开始退化了,多吃点保健品才能让老年生活更加有质量,以免遭受病痛折磨。”刘女士说,她每个月四千八百元的退休金几乎都用来买保健品,多年的积蓄也花得差不多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女士的子女发现母亲房间堆满了保健品,还有一堆按摩器、床垫、净水器等,品种多达几十种,子女纷纷劝她停止购买,别再上当受骗。可刘女士根本听不进去,每次都会气呼呼地说:“又不用你们掏钱。”
  “自打母亲沾上保健品之后,有病不去看医生,药也不吃,觉得只要吃了这些保健品,一切都好了。”在老人的抽屉里,刘女士的女儿翻出了一沓沓购买保健品的收据。“上面的数额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连张正规发票都没有,全是收据。”刘女士的女儿对此很愤怒。
  曾经从事过数年保健品销售的小凯说,认“干爹”“干妈”是保健品营销的常见手段。“孤独”和“怕死”是老人的两大通病。推销员抓住老年人孤独的心理,对老人嘘寒问暖,关心老人的疾病,通过亲切交流获取老年人的信任后,再适时推销保健品。
  “谁的‘孝道’盡得更贴心,与‘爹妈’的‘亲情’更稳固,谁就能获得更多更长远的销售收益。”小凯说,“亲情营销”牌打得怎么样,更大程度上决定了保健品客源的广度和黏性。
  “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问题,伤及的多是老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保健品推销,已经成为诈骗老人的代名词。这主要是老人有一些特殊心理容易被利用,因此落入一个个营销陷阱。
  近日,公安部组织指挥十五个省市公安机关对保健品诈骗的嫌疑人进行集中抓捕,共抓获犯罪嫌疑人七十名,破获案件二百一十一起,涉案价值一千零六十二万元。经过对所有案件分析, 办案人员认为,保健品诈骗,已经是目前针对老年人实施的最突出犯罪手法之一,呈现覆盖区域广、涉案金额总量大、手法多样、案发区域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转移等特点。“诈骗团伙的作案手段越来越专业,内部分工明确,并有专人做货物调配、资金结算分配等工作,有的甚至会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
  【原载《中老年时报》】
其他文献
一辆奇怪的小轿车  8月12日晚,湖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公安分局茶棚检查站。  一辆黑色别克小轿车行驶到巡检点时,跟其它途经车辆不同的是,轿车四扇车窗均敞开,车内空调并未开启,包括司机在内,坐了足足五人。  “这么热,坐这么多人还不开空调?”李攀问起司机赵某。赵某说,他是黄冈人,当天到武汉出差,为了节省来回路费,通过拼车软件,在武汉某长途汽车站附近,接到了车上其他四名乘客,准备返回黄冈市。  “
期刊
下午放学后,狗剩背着个破书包回家,唉声叹气的。桃子早回家了,正趴在桌上做家庭作业,问:“哥,你怎么啦?”  狗剩叹了口气,说:“听说肖老师的父母在催他调回城里结婚,以后又没有老师教我们英语了。”  桃子一愣,停住笔头,睁大眼睛说:“今天上午,我们班的小明、胖妞几个人到郭老师办公室交作业,无意中听说郭老师也准备调回城里呢!”  狗剩撇撇嘴:“反正我们学校留不住城里来的老师,要怪就怪我们这里是穷山沟,
期刊
没事看微信,发现里边有很多精妙的杂文,虽然篇幅短小,但却一针见血。看过之后,或拍案叫绝,或忍俊不禁。在此略举几例,与大家共品。其一:你爸和你叔谁更牛?  一次,孙权见到诸葛瑾的儿子、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问他:“你爸和你叔谁更牛?”诸葛恪想都没想,应声回答:“我爸。”孙权纳闷儿:“你叔叔在蜀汉大权独揽,治理国家政治清明,军事上平定南蛮,做了那么多大事,你爸就是东吴的一个普通官员,你凭啥说他牛?”诸葛
期刊
“那套话术和玩法,跟官场陋习没啥区别”  “我是靠学长‘打招呼’进的社团,所以一进去就有靠山。”刚刚研究生毕业的许谦总结自己加入社团的感受,“我在那里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怎么圆滑地搞关系。”  “酒过三巡,大家称兄道弟,动不动就说‘好兄弟多照顾啊’,会有一种暗暗攀比的心态,比如你给主席敬了酒,我和你是下一任换届选举的竞争对手,那我也要敬酒。”许谦形容多次参与聚餐的感受,“那套话术和玩法,跟官场陋
期刊
高铁上博士生霸占座位事件告一段落,在全民一边倒的声讨下,当事人被迫道歉。济南铁路公安处也出面给予其两百元治安罚款。当事人还被记入铁路征信系统,在一定期限内被限制乘车。  可见,霸座这种和无赖无异的做法,激起了全民公愤。更重要的是,大家普遍感到有一种“无赖当道”的趋势,此人无非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作为一个法学硕士、在读博士生,面对列车长的质疑和劝说,其肆无忌惮的言行刺激了每一个人的神经。为什么会这样?
期刊
日前,安徽省司法厅副厅长、合肥市公安局原局长程瀚因犯受贿罪、徇私枉法罪,一审获刑十七年零六个月。法院指其认罪态度差,依法从重处罚。暴打副局长  程瀚生于1963年11月,毕业后即进入安徽省公安厅工作。2006年至2015年2月,他先后担任省公安厅办公室主任,合肥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省司法厅副厅长等职。  2016年5月,程瀚落马,三个月后被双开并移送司法。2018年7月13日,安徽蚌埠中院作出一
期刊
眢(yuān)本义是“井枯无水”。井本应有水,现在却无水,但仍称之为“井”,这样的井就叫眢井。它们不但没有井之用途,反而可能成为一个陷阱,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一口井如此,如果某个概念乃至某种理论学说,其性质也如同眢井,这个概念或理论学说就可称为眢论。就笔者目力所及,汉语中眢论这一用法,最早的使用者是钱钟书先生(《管锥编》中数处用眢论一词)。  眢论主要表现为一种语言形式,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语言陷阱。
期刊
茅台酒被誉为“国酒”,因其历史悠久、品质上乘、口感独特,备受消费者喜爱。然而,市场上也暗藏着一条从制作包装到运输零售十分完整的假冒茅台酒产业链。出租房里制假酒  2018年2月5日,一位黄岛市民报警称有人销售假茅台酒。接到报警后,公安机关立即展开调查并顺藤摸瓜,最终锁定远在贵州省遵义市的犯罪嫌疑人王守武、赵晓东。同年3月,王守武、赵晓东先后落网。随着二人到案,他们制作、销售假茅台酒的犯罪事实也逐渐
期刊
罗荫国当茂名市委书记那阵子,商贾们一边要结交他,私下里又嘀咕他“办事太贵”。罗书记为一笔贷款打了个电话,收了老板几百万,罗荫国为一个容积率打了一个电话,又收了老板一大笔——在罗荫国受贿的数千万中,除了卖官,竟有一大笔是这样的“电话费”。  相比较而言,罗荫国“办事”真不贵,他毕竟还为你打了一个电话!还有一言不发,一字不落的呢——王保安当财政部副部长时,商人马永刚在江苏投资开发了一个项目,已经报到财
期刊
嫌疑人地铁站落网  7月13日,一名身穿白色汗衫,背着斜挎包的男子走进龙胜地铁站,走到警务室向巡防队员求助。该男子称,他此前一天在地铁站内丢了一千多元钱。巡防员遂将其带到车控室。此时,正在巡逻的龙华公交派出所站区巡逻队队长侯吉炎发现了该男子,便上前询问。  得知该男子的情况后,侯吉炎立即想到前一天在龙华地铁站内捡到的袋子。7月12日,龙华地铁站内商户捡到一个袋子,里面装着一千四百元人民币、一张银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