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道是先有悦读还是先有炒作,阅读现如今已经被冠之以悦读了,出版界10年前从来没有遇到的出版现象之一是经过短短几年发展,目前有一些相当令人眼红的图书出版系列,譬如以“起点”、“幻剑”为基地的网络文学读物,以《赢在中国》节目为发轫的成功创业类图书出版物,以《百家讲坛》等为基础的历史图书出版物,以上三类图书有个共同特点,都根基于受众最广泛的媒体,讲坛类图书也是一种当前影响最广泛的图书出版模式。
2008年尤为吸引眼球的是先在山东教育TV讲坛上出名的曲黎敏女士的《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系列,以及以炮制文艺类畅销书著称的长江文艺出版社迅速跟进出版的非专业内图书《从头到脚都健康》,这个出版现象说明健康养生是正走向全面小康的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说明优秀书稿资源的社会供给不足。
易中天教授最早从央视讲坛成名到超百万版税的《品三国》热销走向全国,出身大学讲坛的他据说目前已经回归学术界了;于丹教授从央视讲坛成名后也频频亮相于各个主流媒体和盛会,俨然成为著名学者甚至文化明星。她从写昆曲的《游园惊梦》销售惨淡到有炒冷饭之嫌的《于丹论语感悟》,她走了个圈,可以看出来她在写作方面正走下坡路,这也是出版方的无奈,热点形成了,明知道成本增高,销售趋缓,也只能硬着头皮做下去了。
其实,自从百家讲坛图书热销开始,评论界,文化界甚至普通百姓就有声音质疑如此通俗演义似的说古文化现象是否能够真正有益文化发展?可是,强势媒体的宣传炒作轻易就掩盖草根的微小声音,不断推出的各种图书热销,“央视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甚至成为广告语,引以为豪的顺口溜,这也直接引发各家出版社无论是否擅长讲坛内容的出版都竞相参与到相关出版项目的“高价竞标”中去,书店设专区集中展示销售讲坛内容为主的图书和相关光盘,甚至有人(机构)专门销售百家讲坛系列的出版物,由于百家讲坛图书的热销也带动社会上相继出版一大批各种各样的讲坛书、论坛书。这里既有各家电视媒体,也有出版社,还有各个行业组织单位组织的,前面提过的曲女士养生书就是从地方电视走向全国甚至跨出国门(版权输出)。
这不啻是一场媒体的盛宴,出版社发财的好景象。读者随着各家媒体的宣传也以买本于丹的书为自豪和兴奋不已,这应该是一个爱读书的文化好现象吧?我不知道,当时的主流媒体有发出异样声音的吗?那时即使有,也一定是被淹没在更多人的喜气洋洋中了吧。
不过,随着最近出现在江苏无锡一个图书签售活动中的一记耳光,各家主流媒体都纷纷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有感到可惜的,有感到愤慨的,有质疑双方当事人的,也有反思论坛主办方的,不过还没有看到质疑出版社的,作为出版人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社会现象。
从讲坛书热销时的万众一声到一个小地方小巴掌下去的声音频现,我认为,一方面,媒体的及时跟进采访报道有其新闻效应的驱动;另一方面也体现多媒体时代勇于开报道风气之先的需要,孰不知,到底是大众媒体先报道和深入传播了这个事件还是网民自发传播所为呢?
民众的声音本应该早早得到重视,可是直到“出事了”才能够感受到、听到民意,这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吗?当然我不是说大众媒体习惯报好不报忧。我对新媒体的关注价值又一次通过这个意外得到证明。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站在出版专业立场, 冰山下面的一角已经浮出水面,我们有理由推断出讲坛书的未来大势了。明星式作家已深烙在读者心目中,一言一举也受大众媒体关注。点已不容模糊,能够注重形象和羽毛,相信读者会持续捧场,如同老演员的演技不会受岁月和出品少而受到影响,所要做的就是非好作品绝不出版。
2008年尤为吸引眼球的是先在山东教育TV讲坛上出名的曲黎敏女士的《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系列,以及以炮制文艺类畅销书著称的长江文艺出版社迅速跟进出版的非专业内图书《从头到脚都健康》,这个出版现象说明健康养生是正走向全面小康的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说明优秀书稿资源的社会供给不足。
易中天教授最早从央视讲坛成名到超百万版税的《品三国》热销走向全国,出身大学讲坛的他据说目前已经回归学术界了;于丹教授从央视讲坛成名后也频频亮相于各个主流媒体和盛会,俨然成为著名学者甚至文化明星。她从写昆曲的《游园惊梦》销售惨淡到有炒冷饭之嫌的《于丹论语感悟》,她走了个圈,可以看出来她在写作方面正走下坡路,这也是出版方的无奈,热点形成了,明知道成本增高,销售趋缓,也只能硬着头皮做下去了。
其实,自从百家讲坛图书热销开始,评论界,文化界甚至普通百姓就有声音质疑如此通俗演义似的说古文化现象是否能够真正有益文化发展?可是,强势媒体的宣传炒作轻易就掩盖草根的微小声音,不断推出的各种图书热销,“央视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甚至成为广告语,引以为豪的顺口溜,这也直接引发各家出版社无论是否擅长讲坛内容的出版都竞相参与到相关出版项目的“高价竞标”中去,书店设专区集中展示销售讲坛内容为主的图书和相关光盘,甚至有人(机构)专门销售百家讲坛系列的出版物,由于百家讲坛图书的热销也带动社会上相继出版一大批各种各样的讲坛书、论坛书。这里既有各家电视媒体,也有出版社,还有各个行业组织单位组织的,前面提过的曲女士养生书就是从地方电视走向全国甚至跨出国门(版权输出)。
这不啻是一场媒体的盛宴,出版社发财的好景象。读者随着各家媒体的宣传也以买本于丹的书为自豪和兴奋不已,这应该是一个爱读书的文化好现象吧?我不知道,当时的主流媒体有发出异样声音的吗?那时即使有,也一定是被淹没在更多人的喜气洋洋中了吧。
不过,随着最近出现在江苏无锡一个图书签售活动中的一记耳光,各家主流媒体都纷纷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有感到可惜的,有感到愤慨的,有质疑双方当事人的,也有反思论坛主办方的,不过还没有看到质疑出版社的,作为出版人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社会现象。
从讲坛书热销时的万众一声到一个小地方小巴掌下去的声音频现,我认为,一方面,媒体的及时跟进采访报道有其新闻效应的驱动;另一方面也体现多媒体时代勇于开报道风气之先的需要,孰不知,到底是大众媒体先报道和深入传播了这个事件还是网民自发传播所为呢?
民众的声音本应该早早得到重视,可是直到“出事了”才能够感受到、听到民意,这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吗?当然我不是说大众媒体习惯报好不报忧。我对新媒体的关注价值又一次通过这个意外得到证明。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站在出版专业立场, 冰山下面的一角已经浮出水面,我们有理由推断出讲坛书的未来大势了。明星式作家已深烙在读者心目中,一言一举也受大众媒体关注。点已不容模糊,能够注重形象和羽毛,相信读者会持续捧场,如同老演员的演技不会受岁月和出品少而受到影响,所要做的就是非好作品绝不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