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auv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价一节课的好坏,往往是看这节课学生的参与率高不高,参与度深不深、参与面广不广。这里讲的“参与”就是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中的“自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然而,在实际阅读教学中的“三个为主”的原则(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还得不到充分贯彻,教师主导是重“主”而不重“导”,教学过程大多是学生被动参与、被动接受的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笔者谈一些看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
   在阅读教学的开始,就应该驱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主动参与的欲望,做到“课伊始,趣亦生”。这是学生学习的认知准备阶段,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二、导读发现问题,让学生自主参与
   教师在让学生初读课文前应该给予一些提示,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发现问题,从而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读后让学生回答“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等一类的问题。
   如在教学《中彩那天》一文时,通过导读后,有的学生说:“读了这篇课文,我知道了课文讲父亲中了奔驰汽车以后心里闷闷不乐,最后又把汽车送给库伯的事。”“那父亲为什么中了奖还闷闷不乐?他遇到了什么难题?为什么要把汽车还给库伯?为什么父亲把汽车还给库伯后却很高兴?”这些问题提得很实际,使学生自己来参与学习,在课堂上切实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
   三、注重体验,理解感悟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虽然小学语文课文中的有些词语不是很深奥,却用得传神,可以通过反复的朗读,达到意会的目的。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言语的感知,使他们懂得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感悟作者情感的抒发和渲泄。
   比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引导学生体会父子俩“坚守共同的信念——无论发生什么,我都和你在一起!”的情感,不需要逐句地分析,而是请学生找出文中有关父亲是如何在废墟中找儿子的句段,请学生自己来读一读,并提示学生该把什么读出来,什么意思要突出。学生读后再提问:文中哪些语句能看出儿子也有“无论发生什么,我都和你在一起!”的坚定信念?让学生认真再试读几次,把积蓄在心中的情感融入到语言文字中,使语言文字有了生命力。
   四、设身处地,感受语境
   随着学生语文学习的不断深入,由文及图的语境还原已经很难适应学习的需要。学生理解水平的提升很大程度表现在对言外之意、言之深意的感受与把握上。从词义系统上看待这一问题就是不仅把握语言的静态的原始表层义,而且把握语言的动态语用义、隐含深层义。
   学生在中年级会接触到许多写人、记事的文章,这些文章中有不少对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描述,而在这些可观察可感的描述性语言背后是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为了准确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作者在选择描述性语言时力求精确、妥贴,具有“唯一性”。阅读教学中,既要让学生透过描述性语言感知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又要反观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准确描述的。
   例如《灰雀》一文讲述了列宁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故事,文中大部分内容是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以及对话时神态、语气的描述。如何体会列宁对小男孩的爱以及小男孩心理上的变化,引导学生一边读人物的对话,一边思考“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以及“人物心里正想着什么”等问题。学生读一句人物的话语,就说一说要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和人物心里想着什么。
   在对话的前一段,作者对人物的神态、语气描述不多,学生凭借问号、省略号进行思考、推想。直到“‘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一句时,有学生提出疑问:“小男孩开始不敢讲,现在怎么又会肯定地说呢?”教师先让学生说说“肯定”一词的意思。学生结合上下文很快说出“肯定”的表层义即是“一定”的意思,也就是小男孩说灰雀一定会回来的。
   然后,让学生想想,假如自己是那个小男孩,在和列宁进行交谈后会想些什么。有前面对人物谈话语气和心理活动的思考做铺垫,学生很快进入角色,设身处地体会小男孩此时的心境。有学生说:“小男孩肯定地说,有两点原因:第一,小男孩觉得列宁太喜欢灰雀了,他想安慰一下列宁,让列宁不要难过。第二,小男孩知道列宁已经知道是自己捉走了麻雀,他不想再说谎了,决心做个老实的孩子。”这时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小男孩的心境,感受“肯定”一词的语境,不仅理解了其深层义,更能体会到通过这个词反映小男孩心境的准确性。
   当然,在一节课中,不可能做到每一个环节都能让学生自主参与,但只要教师有目的地进行这样的教学实践训练,课堂教学就会活跃起来,学生就会主动地参与,真正贯彻“三个为主”的原则,课堂教学效率自然就高了。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如何组织高效历史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成败的关键,也是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保证。目前,许多教师在历史课改方面做出了大胆的尝试,给历史课增
中国教师报在2010年7月提出了“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比较研究“九大范式”,一个基本趋势即“变教为学”。   一、变教为学   变教为学是一个略显拗口的教育概念,它倡导探究性学习,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扬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并通过多种形式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主动搜集和分析各种信息,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培养创新精神和
摘 要: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能否做好高中阶段的教育工作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对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方面进行了探讨,对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中教学;应用题;基本原则  一、高中应用题教学基本原则  如何在课堂上教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是作为数学教师所需要考虑的
一提起作文,很多学生都会眉头紧锁,痛苦不堪,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感到无话可写或无从下手或无情可表。那如何激发学生热情,让学生从“痛苦不堪”转向“喜上眉梢”,让作文鲜活起来呢
无线通信是现代通信理论和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以数字通信的基本理论为主线,从信源编码、信道编码、调制解调以及多用户通信等不同角度出发,全面介绍现代无线通信物理层系统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对中学生寄予厚望,而一些中学生的文明素质却令人担忧。部分学生自私自利,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社会、集体次之,没有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他们在缺乏引导
石油焦的燃料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油焦浆流变特性的研究,对影响其流变特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油焦浆流体类型,为油焦浆的制备、输送和燃料提供了设计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