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埙的指法体系概述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54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埙是我国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在民族音乐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古代“八音”分类中埙独占“土”类,埙无定制,它的外形、大小和音域多种多样。到20世纪80年代,民族音乐工作者对埙进行了发掘改革,使埙这一古乐重获新生。在众多音乐工作者的改革中出现了各种形状、各种音孔数、各种指法的埙,这对扩大埙的音量、扩展埙的音域、提高埙音乐表现力发挥了巨大作用,使得在近三十年过去的今天,人们对埙的了解日益加深,更多的人喜欢上了这一古老民族乐器并学习它。但到目前为止埙的标准体系并未确立,指法依然是各式各样,这对于初学埙的埙友是一个巨大的困难。本文将埙的指法体系做出归纳,人们在学习埙这门乐器的时候提供些许方便。
  关键词:埙;指法体系;音高
  一、埙的发音原理
  目前人们的认识是埙同笛箫等乐器同属边棱气鸣类乐器,进而把它当做管乐器研究,但由于埙的腔体内是一个气团,而并非管乐器的气柱(不管是柱状还是锥状气柱),所以其发声规律与管乐器有很多不同之处。很难把它归入管乐器的范围,更谈不上是“闭管乐器”或“半闭管乐器”了。
  从理论上讲埙根本不是管乐器。它的腔体内是一个气团,而管乐器的管子里是一根气柱。两者形状不同、发声规律也不同。在管乐器上,管子的长度决定声音的高低。音孔位置的高低,实际上在改变着管子的长度,直接影响着音的高低,所以笛箫的音孔总是低音孔在高音孔远离吹孔端(也有特殊情况),故而笛箫的指法相对有一个标准;在埙上,埙腔体内的空气团体积的大小决定音高,体积大的声音低。开放的指孔的面积越大,气团的体积就变得越小,声音就越高,而音孔位置的高低却不会影响声音的高低。另外,管乐器可以通过调整口型及气息的手段吹出基音的高八度或高十二度、十五度等泛音,这种手段被称为“超吹”。而埙用超吹的办法则只能奏出一个不规则的、基音的超八度音。
  埙的音高只与所打开的音孔的面积大小有关,与所打开的音孔的位置没有关系,所以只要保证音孔面积大小相同,可以把它开在任意的位置,这也就是埙的指法可以是任意的排列的原因。
  二、关于“×孔埙”的叫法
  一直以来所称的“×孔埙”有的是算吹孔和音孔数总和,有的却只是算音孔数。在目前我所知道的几本埙相关教材(分别为:《埙的演奏技巧与练习)(刘凤山)、《笛·箫·埙·笙·唢呐吹奏指南》(陆金山)、《埙演奏法》(刘宽忍)、《埙基础大教本》(王铁锤)、《埙初级教程》(周可奇))中,刘凤山老师、陆金山老师、周可奇老师都是以吹孔和指孔数的总和来称作“×孔埙”,而刘宽忍老师、王铁锤老师只算音孔数来称作“×孔埙”。看似以前一种标准的占多数,但目前网络上各老师埙友大多是仅算音孔的数目来称作“×孔埙”,如有八个音孔便称作“八孔埙”,为避免造成误解建议在说“×孔埙”时仅算音孔数。现在使用最多、最常见的为八孔埙、九孔埙和十孔埙,其中又以八孔埙和十孔埙最常用。
  三、目前埙的指法
  埙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距今已经过7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各历史时期埙的形制,音孔数各有差异,对历史上各时期的埙的指法本人没有查阅相关资料,在此不作介绍,仅就目前所使用一些指法做一些介绍。埙在近几十年的发展改革中,逐渐形成几种不同的指法体系,其中使用较多的有阴氏、冯氏以及众多西安制埙老师所使用的指法,包括现在的空谷埙、艺魂埙在内都同属一类指法体系,以下称之为“西安埙指法”;刘宽忍教材上提供的张荣华老师制埙使用的指法,以下称之为“荣华埙指法”,目前使用这种指法体系的还有七星埙;其他一些埙的指法,包括赵良山老师的良山埙指法(八孔埙)、刘凤山老师教材上的指法(九孔埙)、王铁锤老师教材上的指法(九孔埙)、周可奇老师教材上的指法(九孔埙)、陆金山老师教材上的指法(九孔埙)……虽然埙的指法体系繁多,但众多的差别大多是音程关系和指序上,八孔埙作为目前最常见的埙,其指法有按民族五声音阶开孔的,即,有按七声音阶开孔的,即,自然前一种音阶排列比后一种音域宽一个小三度,指序有从左到右开的,有从右到左开的。九孔十孔埙也就是在八孔的基础上增加一到两个孔而成(也有重新安排指法的)。埙发展到目前为止已具备顺利转调的能力,以下均对其基本指法(本调指法)做出介绍,其他转调指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一)八孔埙指法
  八孔埙是最先发展成熟,也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一种埙,多为梨形,也有笔筒形和其他一些形状,大多制埙者均有制作。
  1.西安埙指法,其指法图为:
  此种指法为从左到右开孔,当然现在也有制作从右到左开孔的,实现了用较少的音孔获得了较宽的音域。
  2.荣华埙指法,其指法图为:
  此种埙指法为从右至左开孔,适应大多数管乐吹奏者的习惯,吹奏七声音阶中没有交叉指法,在初学手指不灵活的情况下能更快地掌握,演奏中也更流畅,缺点是音域不及西安埙指法的宽。
  (二)十孔埙指法
  为了扩展音域,但埙又不能通过超吹来实现,指孔的增加成为其主要途径,十孔埙也就应运而生了。为了克服传统梨形埙高音难吹的困难,埙研制者改变了传统形状做成笔筒形、牛头形、葫芦形等并通过在埙腔体内增加隔板使之隔为两个乃至三个腔体,解决了高音难吹的困难。笔筒形,牛头形、葫芦形以及大鱼形等便成了目前十孔埙的主要形状,其中笔筒形又最为常见,使用最多。
  1.西安埙指法,其指法图为:
  此种指法为在八孔埙基础上的前六孔的上部增加两个音孔用左右食指按孔,从而改变了原来各指按孔的位置,虽增加两个指孔,但音域却仅增加一个大二度,每开一个音孔为小二度音程。如一直按毕两个食指孔,指法和八孔埙是一样的,仅就按孔的手指发生了变化。
  2.荣华埙指法,其指法图为:
  此种埙在原八孔埙基础上所增开的两个指孔在前六孔的下部,用原先并不按孔的两个小指开闭,因此并未改变原有手指的按孔位置,所增加的两个孔为一个大二度加一个小三度,虽增加两孔,但音域较原八孔扩展不少。如一直打开两小拇指孔,原有指序保持不变。   (三)九孔埙指法
  九孔埙的指法有的是在原有八孔埙上增加一音孔而成,也有的是九孔从新排律而成的,各教材上的九孔埙指法大都不尽相同,但由于目前九孔埙貌似并不常见,故而仅对荣华埙指法的九孔指法和七星埙的九孔指法做一介绍。
  1.荣华埙指法,其指法图为:
  其指法为增加一右手小指控,从筒音作1开始从新排律得到,与原有八孔埙在指法上有一定差异。
  2.七星埙指法,其指法图为:
  此种指法所增开的右手小拇指孔为小三度音程,如一直打开右手小拇指孔对原有八孔指法一点也没有改变,在演奏《赛马》等曲子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其他类埙指法
  目前埙的指法种类繁多,除上面所介绍到的还有很多,这些指法大多是普通埙爱好者接触使用不到的,因篇幅所限,不一一例举,将个种指法所对应的演奏家例举如下,有兴趣的可以通过演奏家去认识这些各异的指法。刘凤山,十孔埙指法;赵良山、赵亮父子,八孔埙指法;陆金山,九孔埙指法;王铁锤,九孔埙指法;周可奇,九孔埙指法。除以上介绍的一些八孔、九孔和十孔埙外,尚还有其它种类的埙,包括王其书老师的十一孔双八度葫芦埙、高明老师的高音C调三十音玉埙、空谷埙的两个八度加一个小三度的埙……当然也就还有更多的指法体系,在此就不做一一介绍了。
  四、几点建议
  埙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在几近失传的情况下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和改革已重获新生,在世界各大舞台绽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如今了解爱好并学习它的人日益增多,为普及推广埙这一古老乐器,规范化已显得日益必要,本人就此作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关于“×孔埙”的叫法应该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以避免各种教学及学术交流中造成误会,不管算不算吹孔,这都是可以统一的,本人建议不算吹孔在内,仅以音孔的数目来称之。
  (二)为了适应大多数管乐吹奏者的习惯,埙的指法顺序应从右到左开孔,当然也要制作左手的埙以便习惯左手的吹奏者吹奏,犹如低音大笛的开孔。
  (三)对于指法的排律应尽可能接近其它民族吹管乐器,如笛、箫、葫芦丝等,让其他民族管乐吹奏者能较快适应并演奏埙。
  (四)埙指法排律应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尽管埙的改革发展任在继续,但已有的可用于普及推广的埙必须建立起一个标准来,以减少初学者的疑惑。对于八孔埙而言,本人更认同荣华埙指法体系,虽然音域较窄,但却能让初学者较快的掌握,建议将此作为一种普及推广埙的标准。自然八孔埙指法可以用西安埙指法以获得更宽的音域,这也可以确立为一种标准作为对埙有较深入学习者使用,对于九孔,十孔等均可以建立起一套标准体系来规范它。犹如竹笛一样,尽管有各式各样改革的笛子,七孔笛、八孔笛、九孔笛、十孔笛、十一孔笛乃至加建的更多孔的竹笛,但六孔竹笛却是有统一标准,被广泛应用的竹笛。
  五、结论
  任何一样乐器要想被更多的认识了解并学习,都得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埙也不例外。尽管埙还有更大的改革发展空间,但作为一种可用于普及推广的埙的标准必须尽快建立起来,以使学埙的埙友(特别是初学埙的埙友)能进行相互交流沟通而不致引起混乱从而给埙友带来更多的困惑。自然埙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希望更多大专家老师投入到埙的改革中来。在目前埙的指法体系没有统一标准的情况下,埙友学习一定要先弄清楚自己手上所拿的埙该是哪一种指法,切不可见着指法表就盲目练习。
  【参考文献】
  [1]屠式璠.古乐器埙的现状[J],音乐时空,2013年07期
  [2]赵亮.埙的发展与运用—对埙指法的探究[J].乐器,2002年,04期
  [3]陆金山.笛·箫·埙·笙·唢呐吹奏指南.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8
  [4]刘宽忍.埙演奏法.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4
  [5]刘凤山.埙的演奏技巧与练习.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4
  [6]周可奇.埙初级教程.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1
  [7]王铁锤.埙基础大教本.长春:吉林电子出版社,2010.7
  作者简介:银乐,(1990-)男,汉族,湖南邵阳,硕士研究生,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生,研究方向:理论作曲。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古筝音乐史上,秦筝是流传历史最为悠久的筝乐,由于地域环境、语言、生活、风俗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各地区的.地方风格和艺术特点。秦筝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其流派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也是在地域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富有地方特色的分支体系。本文拟对古筝秦筝流派的从古今演变、以及风格特点、演奏技法等进行讨论,目的就在于学习秦筝的精髓,发扬光大秦筝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秦筝;风格特点;发展  
全球经济不断的发展,科技也在不断的进步,为了减少资源压力,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已然成为了我国工业生产的一种动力,促使我国工业生产水平不断地提高,
摘要: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在合唱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合唱训练的过程中,要采取一定的方式,调动起合唱队员们的情感体验,注重情感的渗透,在合唱训练中,合唱指挥除了要训练合唱的基本技巧,还要善于运用情感启示。全面把握作品的情感内涵,激发队员的情感体验,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情感渲染是合唱训练中情感启示的良好途径。  关键词:合唱;情感渗透;情感体验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不仅可以激发起欣赏者的情感体验
摘要:德彪西不但有一双独特的耳朵,而且有对传统音乐进行了大胆创新的意识。他将法国印象派艺术手法运用到音乐上,创新了音乐作品中风格独特的和声音乐。他对音乐创作方面的创新对于其他的作曲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世界音乐的创新与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下面,我们以德彪西钢琴音乐作品《意象集》为例,赏析其艺术创新。  关键词:德彪西;钢琴音乐;《意象集》;赏析  一、《意象集》第一集的艺术赏析  (一)第一首
期刊
几千年来《礼记?乐记》一直是整个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真的存在孔夫子所说的“亡国之音”吗?在读了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之后,作者有感于其中的审美体验和乐论思想,
摘要:在歌剧《大秦灵渠》的和声创作手法上,曲作者以多声部思维为出发点,将作品主要的动机、主题材料中所包含的音程、音列等诸多因素,通过各种思维逻辑对作品的和声结构进行控制。  关键词:和声逻辑;线性逻辑;纵合逻辑  一、和声思维逻辑  (一)线性逻辑  在多声部音乐中,线性逻辑指的是在处理和声的横向、纵向关系时,主要强调声部在横向运动的方向与形式,并且将逻辑化的声部线条作为和声结构的出发点。其和声结
摘要:在的素质教育烦人今天,人们对美育越来越重视,并且在音乐教育改革中确立了“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这一理念在音乐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音乐课是学生接受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每位音乐老师都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加强音乐的审美导向,教育学生学会认识音乐的美,制造音乐的美,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健康的审美情趣,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关键词:音乐审美;课堂教学;审美导向  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