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身上的“家”

来源 :幸福·悦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dirt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吉拉·露娜是美国顶尖服装设计学院——帕森斯设计学院的应届毕业生,她在大学里学习的是服裝设计专业,她的理想是毕业后进入香奈儿或华伦天奴从事礼服设计。
  毕业将至,安吉拉正在着手她的毕业作品设计,她想设计出一件可以超越前辈们的礼服作品。尽管她查阅了很多资料和前辈们的作品,但她设计出来的礼服作品仍无法超越前辈们的设计作品。为此,她陷入深深的苦恼和焦虑之中。
  这天,安吉拉本想看一部风光纪录片找找设计灵感,不想却错放了一部有关叙利亚难民的纪录片。在纪录片中,安吉拉看到很多难民在逃往别国的途中,都是“天当被,地当床”。因为没有遮风避雨的“住所”,一些体质弱的老人和孩子因感染风寒而病倒或死去,更有一些青壮年难民在夜里睡觉时被毒蛇咬伤致死。
  看着、看着,安吉拉突发奇想:与其设计那些只有少数富人才能买得起的奢侈礼服,倒不如为难民们设计一种“能穿在身上的‘家’”。于是,安吉拉决定把自己的毕业设计由设计华丽夺目的礼服转为为难民设计“能穿在身上的‘家’”——7件颜色朴素、带有特殊功能的外套。
  为了让设计的衣服能够为难民“雪中送炭”,安吉拉专门去了解难民的生存需求,并查阅了大量的新闻资料。很快,这7件专门为难民设计的服装就出炉了。别看它们外表普通,但功能十分强大——两件风衣脱下来后分分钟就能支成一大一小两种帐篷;一件风衣拆开后可以当睡袋;一件夹克收起带子就变成了背包;另一件落水后会自动充气变成救生衣;还有一件在晚上可以发出荧光;背后自带宝宝背带的,显然是为小宝宝和他们的父母准备的——安吉拉将这套衣服命名为“穿在身上的‘家’”。安吉拉精挑细选了一些科技含量很高的服装材料,衣服不仅防水性能非常好,而且适合在各种天气情况下穿着,那两件风衣可以支成帐篷百次后,依然结实牢固如初。
  这套专为难民设计的可以“变形”的服装,让安吉拉轻松赢得了帕森斯2017年度设计大奖。为此,香奈儿、华伦天奴、阿贝克隆比·费奇等著名服装品牌公司纷纷向她伸出了橄榄枝。然而,安吉拉却拒绝了这些著名时装品牌公司的邀请,创立了自己的服装品牌设计公司,继续为难民设计更多款式的衣服(如背心、内衣、童装等)。为了能让难民穿上自己设计的多功能衣服,安吉拉一方面与服装厂商合作,把自己设计的服装卖给户外运动爱好者;另一方面与公益组织合作,将所获得的商业收入全部用于生产更多的衣服捐赠给叙利亚难民。安吉拉的善举赢得了叙利亚难民的认可和感恩。前不久,安吉拉收到一封来自叙利亚难民的邮件,对安吉拉所做出的努力表达了感谢,署名是“我们所有人”。
  “只要世界上有难民存在一天,我就要继续为难民设计和捐赠衣服一天。”安吉拉对《每日邮报》的记者说:“虽然这很可能让我变得穷困潦倒,但做自己真正关心的事情更加重要。”
  摘自《花开不败》
其他文献
“如果按照女生财务自由等级的标准,我连最初级的奶茶自由都没实现。”  90后女生李佳口中的“女生财务自由等级”共分为6个阶段:奶茶自由、樱桃自由、口红自由、酒店自由、包包自由、买房自由。  李佳从事出纳工作,每个月工资仅为3500元,但好在她跟父母同住,并未感受到生活的压力。  “父母想让我当会计,但我连考三次会计证都失败了。”李佳坦言,她并不喜欢会计这一行,而是喜欢往外跑,做销售。但父母觉得女孩
期刊
驰骋疆场的女英雄  据《魏书》和《北史》的《杨大眼传》记载,杨大眼是北魏的一位骁勇善战的将领,后来归顺梁朝。他的妻子潘氏也善于骑马射箭,先从家乡跑到军中去探望丈夫,其后干脆就留在军中协助夫君。每逢打猎、攻战,她便一身戎装,与丈夫并驾齐驱。回到军营,又与诸僚佐言笑自若。杨大眼指着妻子对大家说:“这位就是潘将军。”惜乎后来潘氏有失妇道,被大眼所杀。  《金史·列女传》载:金朝末期,有宗室完颜承充之女阿
期刊
莫伊卡生下来就瘦小柔弱,母亲总是不无怜爱地看着他。莫伊卡所在的村子十分贫穷,家里更是穷得揭不开锅。  18岁那年,莫伊卡仿佛一株梧桐树,一夜之间蹿出老高,强壮起来了。那天,他在院子里整理篱笆围墙,叔叔来了。叔叔端详他一会儿,说:“莫伊卡,你该跟我出去见见世面了。”莫伊卡惊喜地看着叔叔,又看看母亲。母亲走过来,郑重地对叔叔说:“你得答应我,不让莫伊卡去找金子,就在你的饭店里做事。”叔叔点点头。  村
期刊
长雀斑的女汉子  我高考成绩不错,被一所名校中文系录取,父母兑现诺言将我送入某知名机构的暑假游学的夏令营团队。夏令营团队为每个人安排了不同的寄宿家庭,这是我第一次离开父母住在别人家中,与英国的一对夫妻和三个孩子同吃同住。  这户人家的大女儿叫Fay,发音就是“霏”。红头发、蓝眼睛的她,个子比我高半头,脸上有很多雀斑,还戴着很丑的牙套。她在伦敦的一所高中读书,第二外语是中文。她给自己起了一个很文艺的
期刊
我和怕怕去一个地方。怕怕是一个健壮的人,怕怕是我给他取的名。怕怕在我情绪低落的时候,带我去过很多我没有去过的地方。一个熟悉却不熟悉城市的陌生角落。一个阳光稀疏的下午,他又像一个骑士一般,将我带离局限的自我。  在人少的地方,我感觉安全,不再感到紧张。一家山野间的茶铺,有桂花树,有灯笼,有房前流动的小溪,有肥硕的南瓜叶。我坐着,面对着山,面对着怕怕遮挡住脸庞的报纸。茶铺是一对年轻夫妇开的,他们的儿子
期刊
年轻时好运动,时常摔跤,痛是难免的,记忆里只有痛没有痒;年纪大了,凡事谨慎,摔跤少了痛也少了,癢却时常莫名袭来,不分昼夜,不论场合,不讲身体部位,横行霸道。  痛是我对父亲的记忆,痒像我对母亲的思念。  对父亲的记忆是碎片式的,仿佛我骨折、扭伤的一次次,痛的感觉还在,过程已模糊了。对母亲的思念却抓不住重点,仿佛空气一般,无处不在,触点太多。  “想想你的四个儿女都还那么小,小儿子腿又不好,你千万不
期刊
28岁的余元是漂在北京的武汉人。和大多数爱美的女孩一样,生活中的她也喜欢买买买,因此不仅沦为“月光族”,家中的衣物用品也越堆越多。  2014年,余元认识了英国男孩乔恩,两人一见如故。乔恩在中国有自己的公司,学法律的他做事很有条理,从不会像女友那样疯狂购物。  余元的改变发生在2016年初那次搬家。回武汉家乡过完春节后,她和男友刚回到北京就被房东告知:房子卖掉了,他们得在一周内搬走自己所有的东西。
期刊
91岁的叶嘉莹女士曾表示:她喜欢多些安静的时间,多读些好书,多些静思,多些与先哲的神交。  “动静等观”。人的生命与动密不可分,生活中要有动态美,但不能过,更不能变味。追求动态美更不能演变成:公共场所的喧嚣,极尽显露能事的夸张动作,声嘶力竭的吼叫,酒桌上的推杯换盏,资讯的有量无质。这都属于厚动薄静,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守静能安。韩国的一项长期跟踪实验显示:长期身处节奏过快、喧嚣的环境,少年易有
期刊
终于有了一间完全属于自己的小屋,有一张舒适安稳的床和温暖的小沙发,还有一张可以在上面任意涂抹的桌子,这是我离家六年后第一次能安安稳稳地静下来写点东西,清理这几年一团乱麻般的心绪,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自己。  上了当的北漂儿  六年前一个寒冷的日子,我揣着200元钱坐着火车从四川来到北京。几个星期前一位北京新闻界的哥们儿写来一封热情洋溢的信,说北京××报正在广招人才,工资待遇如何如何……刚刚在情感
期刊
古代文人多有雅号,而雅号的得名,原因固不止一端。有因所从事的职业而得名的。计有功在《唐诗纪事》中说,胡令能“少为负局钉铰之业”,也就是用铆钉把破损的锅碗瓢盆接合、固定在一起,所以被称为“胡钉铰”。  有因兴趣爱好得名的。陆游《老学庵笔记》中记载,范仲淹“酷好弹琴,唯有一曲《履霜》,时人故号‘范履霜’。”“履霜”一词源自《周易》“坤”卦:“履霜坚冰至”,本意是走在霜上知道结冰的时候快要到了,引申为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