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语言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jue_wang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了解符號这一名词的设计概念后,将通过几个典型符号广告案例来具体阐述视觉符号设计在公益广告设计中的实际运用及所产生的社会性、教育性、历史性、传承者及针对性等方面的价值分析。
  关键词:视觉;设计;广告
  一、设计广告的概念界定
  符号的形式是指信息的外貌,能够被感知的形式。皮尔斯把一个符号定义为三个组成因素,他从一个过程解释了符号的这三个基本因素。第一,符号形式;第二,符号所知的对象;第三,解释是一个符号的含义,而这个所指的可以是一件物体也可以是一个人物,既可以是现实中真实的,也可以是艺术虚构出来的,这个符号必须使其代表着的一种含义与其对象相关联系,但是不一定是代表着对象的所有含义,可以只是与对象的某一个方面相关即可。那么,符号是从何而来呢? 正常来讲,我们看到一个形象或是一个图形第一反应一定是“这是什么”、“它将表达什么”、“它是包含着什么含义”、“它有什么意义”等。
  二、设计在广告中的表现
  对于广告来说,它通过是指通过视觉感官上的表现和传播。索绪尔指出一个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两方面来构成的,但是很多人都会把“符号”的“能指”和“所指”混为一谈,这样更方便于他人自己的理解。实则并不然,“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两者间是有一定差别的。例如我们想要做一则冰箱的符号广告,需要找到一个代表着其特点的“符号”来打动消费者们的心,那么就可以选择之前所提到的,西游记中的唐僧形象,唐僧这一人物形象做大的特点就是长生不老,这正应了冰箱锁鲜这一广告宣传关键词,“唐僧”形象的“能指”的是如同他自身一般的恒定、不老,而在此广告中的“所指”即冰箱中放入的任何新鲜食材如同“唐僧”这一符号,依旧新鲜,不腐败。这便是“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在符号广告中的应用案例剖析。
  三、符号在设计广告传播中的历史性
  差异存在于不同发展时期或各个民族创造出的符号,从设计的角度来讲,每一个视觉符号的演化过程都是一段冗长并复杂的历史进程积淀所得,并具有当时的时代文化的最深刻印记。只有通过了解认识这些饱含着鲜明时代特征的符号,才能够了解该符号背后所反映出的文化意义核心。比如世界各个国家的民族文化内容、各朝各代的文字演变进程、各个民族的图腾文案以及形形色色的艺术形式。例如:“911”符号,代表着毁灭、恐怖、破坏,只要对911恐怖袭击事件有一定了解的人都会认知到这一符号语言所表现出的语意,明白其传播中的历史性作用。
  四、符号在设计演变中的传承性
  传统的视觉符号也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优秀民族民族主义的精华所得,将其合理的运用在现代广告设计中可以使其焕发出不一样的蓬勃生机。广告的创造结合中国传统视觉符号,使广告更具有中华特色,符合广大人群的文化心理,深入人心,广为流传。如果公益广告善于把传统文化视觉符号与现代公益广告设计互相结合起来,在对广告传达的形式和内容方面勇于展现民族的、民俗的、乡土的、传统的,并且和各种神话相结合起来表述,在保持本民族传统艺术风格的同时,融入国际通用的设计语言及现代设计理念,能使设计获得更强大的精神支撑。因此,民族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语言的完美结合,是中国广告设计走向世界,得到世界文化认可的重要途径。
  五、公益广告中的符号化设计是当今设计的新趋势
  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符号化的发展愈来愈迅速,相关设计行业技术也越来越成熟,设计思维、设计方法也越发的多元化,并衍生出了多种设计思路。其中符号化设计有着隐喻符号、交叉符号、怪诞符号、文字符号等多种形式,符号化设计趋势下的符号广告表现形式也逐渐发展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完善。符号化设计中的设计思维是人类生活最富有代表性的特征,艺术创意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创造形式,艺术符号的创造过程是精神与审美文化的提炼过程。
  结语:本文主要从视觉符号的角度对广告进行全新的角度和多种角度的分析,拓宽了视觉符号研究的领域,有助于对公益广告设计行业的思维认知指导。从广告设计中的视觉符号剖析入手,寻找视觉符号在公益广告传播中的价值及重大意义和能够带给人们的审美感受,也可以为设计师提供设计思路和灵感,对当下和今后公益广告设计领域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审美享受。
  参考文献:
  [1]罗胜京;《图形创意与表现》,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一版;
  [2]平野敬子,《时代》,东京,六耀社,2004;
  [3]孙明,《构筑生活——信息设计与新媒介研究》,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者简介:孟靳(1996.11-),女,汉族,籍贯:江苏南京人,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设计学(视觉传达),研究方向:新媒体艺术研究。
其他文献
人们常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我们应该拥有很多“器”,夯基之器、攻坚之器、恒心之器,勤谨之器。多“器”合一,方能成大器而立远功。  基础是根本,根深才能叶茂。基础扎实牢固,才可能有高尖精。从《老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到黄宗羲“为学做事,忌求近功”,跨越千年,不变的是对夯实基础的执着。古有张芝“墨池”刻苦磨练书法基本功,有晋代书法大家王羲之每日勤练不辍,近有齐白石老人将篆刻
期刊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理念成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理念集合体。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同时也是每个时代需要面对的问题。对“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为谁发展”等问题的回答,贯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脉络,指导着我们的实践。新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是我们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
期刊
摘要:库存问题一直以来是困扰我国企业的难题。库存问题在公司实际的经营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能够满足市场,给企业带来很多利益;另一方面,保持着过高或者过低的库存都会给企业带来很多更多的库存成本和缺货损失。所以,企业对于库存的管理非常重视,而库存问题的分布属于不确定分布,实际上,只需要利用一些方法找到库存问题的最差分布,使得库存成本在最差的分布上最小,也就得到了最大的利润,那么,该利润就是所
期刊
摘要: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技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时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联系实际,阐明所学知识的用处,从而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针对性的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深入浅出地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知识;德育渗透  俗话说:“育人先育心。”德育工作是学校一切学科教学必须结合必须渗透的内容。数学学科又是学生在小
期刊
摘要:作者通过到基诺山采风、查阅资料,收集,了解西双版纳基诺族的历史与社会变迁中存在形式,探知民族舞蹈起源的成因,通过挖掘现在的表现形式及功能,希望对保护和传承基诺族大鼓这一艺术形态有一个可持续性的发展。  关键词:基诺族大鼓舞;历史;现状;作用  基诺族大鼓舞,是基诺族民间舞蹈中歷史悠久、在群众中有着深远影响的舞蹈,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的基诺族村寨。此舞蹈体现了山区
期刊
是什么力量使我扎根乡村教育的信念如此坚定?是努力改变乡村孩子命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对学生始终不渝的爱心和责任心;是学生淳朴善良的品质和秉性;是爱心人士对教育的浓浓深情和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  走进新时代,初心不变,使命永续;回顾过去历程,收获颇多,无怨无悔。  六年前,我响应到乡村进行支教的文件精神,满腔热情来到街河市镇茶市小学任教,担任小学语文课教学工作,之后担任副校长再到后来的校长。这些年
期刊
笔者历经“县域教研组长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工作,在学习中借鉴、在实践中总结、在反思中前行。通过三年多的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我们的做法与各位同仁商榷。  一、对县域教研组长工作室的认识  (一)县域教研组长工作室的性质。县域教研组长工作室是用县域特色学科命名的临时性的工作机构,由同一学科骨干教师共同组成的, 集教学、科研、培训于一体的学术研修共同体。主要是针对县域名师声誉不高、影响不大、数量不多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这篇文章先是简要叙述微信平台图书馆服务中的优势以及应用问题,随后具体研究微信平台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模式。  关键词:微信平台;图书馆;服务研究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国民对信息获取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图书馆作为为广大读者提供高质量信息服务的场所,其必须要将网络信息服务中融入其中,以此来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优质化的
期刊
摘要:在《红楼梦》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贾宝玉这一经典的“情种”形象。但长久以来,人们关注的重点似乎一直都是贾宝玉和身边女子之间的“异性之情”,而对于书中多处的同性之间的暧昧却研究得不多。究竟曹雪芹为何要把贾宝玉塑造成一个既好女色,又喜男风的形象?本文就从此点出发进行浅析,揭示书中贾宝玉等人物的双性趋势,从而对于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更加立体地了解书中人物形象有更深的把握  关键词:贾宝玉;薛蟠;同
期刊
摘要:为了增强文化自信,就要加强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而21世纪初开始的非遗保护,其工作重点就是保护中国优秀非物质文化,使优秀的中国文化能够薪火相传。  关键词:文化自信;非遗保护;传统文化  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提出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文化自信,为如何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