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公路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对一个国家的进步起着重要作用,更直接的影响到普通百姓的生活。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公路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管理和养护工作与对公路发展的速度不协调,基于此,对公路养护与小修保养有效性的分析研究对整体公路的建设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公路;养护;小修保养;措施
1、公路预防性养护和管理的重要作用
1.1、推进了养护观念的转变
通过广泛持续深入的宣传讲解,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加强预防性养护,不仅是应对公路养护资金严重不足的权宜之计,更是转方式、降成本的治本之策和有效方法。“预防为主、预防优先、防治结合”的观念深入人心,主动性、预防性、及时性、全面性养护成为潮流。
1.2、推进了养护时机的改变
竞赛活动开展以来,各总段认真落实“防水防裂"勤防早防"延缓老化”和“以预防路面水损害”为中心,以“六防六加强”为主要内容的预防性养护工作要求。积极筹集资金,在计划、资金上做到早安排、早布置、有保障。针对管养公路防水性较差的特点和雨量充沛的省情,转变传统的见坑补坑的被动养护方式,高度重视沥青路面裂缝、松散等早期病害的及时处治,防止小病害拖成大病害,实现了成本投入最小化。
1.3、推进了职工技能的提高
全局把预防性养护知识作为学习重点,组织集体学习、辅导讲座、参观考察、知识竞赛、技能比武等活动,持续兴起群众性的读书学习热潮。以学习促观念转变、知识更新、技术进步。广大干部职工的预防性养护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明显提升。
1.4、推进了“四新”技术的应用
全局积极探索和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冷再生、热再生、稀浆封层、同步碎石封層、纤维刮油、热拌冷补、改性沥青、温拌沥青混合料和橡胶沥青等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得到有效应用。积极筹集资金,购置养护生产设备,着力推进机械化养护进程,公路养护现场随处可见机械设备的使用。各种小技改、小发明也不断涌现。
1.5、推进了站所基础管理
站所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环境优美,职工事业心、责任感增强,积极性提高。“六图一表”和宣传栏规范完善。特别是原始记录、原始资料等痕迹资料完整规范。
2、公路养护工程施工管理现状分析
2.1、管理体制不够灵活
大多采取事业型的管理体制在我国公路日常养护管理体制中,并不符合社会化生产的发展需求,没有详细地对公路日常养护的各种不同类型进行划分,造成日常养护管理工作的混乱。与此同时,国家拨款的方式使得公路日常养护工作的及时性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限制,一些道路隐患得不到及时修护,从而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社会工作的进行。
2.2、运行机制比较落后
我国现有的公路建设对公路日常养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重视建设却忽视日常养护。没有充分认识到日常养护与建设的作用同等重要。因为如果不重视日常养护,会造成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浪费,使得日常养护成本增加。有些公路日常养护所在进行公路日常养护时,只要车辆能够通过,就会一再拖延维修工期。目前在我国对公路日常养护的管理的强制性低,缺乏制度和法律的限制约束。落后的日常养护管理机制在监管,区分责任区方面都有体现,固守传统观念还无法适应新型的公路日常养护运营管理模式。
2.3、公路日常养护科技含量低
在我国日常养护公路所用的机械配备率不够高,很多任务依然是运用传统的工作方法。我国的日常养护人员整体专业素质不高,尽管在一些发达地区巨款引进高科技日常养护设备,但他们对设备的使用和日常养护技能都跟不上,适应能力差,甚至出现浪费现象。通常来说,缺乏桥梁日常养护检测设备,相关部门都只能对桥梁作一些常规检查,没办法达到检测的目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都缺乏检测设备来检测。最多的只是在桥梁道路的清扫工作,未在构造上作预先设计对一些关键部位的检查与日常养护。同时由于以前设计时几乎没有考虑日常养护管理的专门要求,对特殊结构桥梁未提出专门的日常养护管理指导意见。桥梁日常养护工作大多数市均为兼职,只有少数市配备有专职桥梁日常养护工程师外,缺乏技术人才。
3、公路养护及小修保养施工要点探讨
3.1、施工准备
在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一定的准备工作,这样有利于施工效率的提高,这项工作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开展的,即人员落实、技术选定、物资准备三方面的内容,若再进行详细的划分,还可以将小修施工准备分为三个阶段,具体为、开工前$施工中以及竣工前的准备工作,这三个阶段的工作不是相同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而言,在开工前,必须完成人员以及物资的调配,而在竣工前的重点就明显不一样了,其中心内容为施工路段的监测和检查,在工程开始之前,就需要掌握好这些知识。
3.2、公路路基小修
第一,是把握好施工建设材料的质量,所选用的材料供应商必须具备相应的资格证,同时要具备良好的信誉,这样选用的材料才会符合施工需要。二是,必须按照图纸的要求来对项目施工,防止在项目过程中出现偷工减料的情况。三是,立足于公路施工的整体性,把握好整体与局部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公路施工的整体质量得到有力的保证。四是,完成小修施工后,需要对公路进行机械压实,确保其密实度达到要求。五是,严格掌握好与施工路基有关的附属构筑物的质量。比如路基两边的排水沟施工等。这些细节不容小觑,其对路基产生的影响是无法预知的
3.3、公路路面小修
一般在公路小修中使用沥青路面。尽管一定沥青路面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公路路面灾害的产生,但是沥青路面自身仍然存在着局限性,具体情况为、采用沥青材料铺设的路面相对脆弱、连续性较差,导致断面的状况频繁发生,所以需要定期对路面进行粘合工作。沥青路面的承载力相对较低,投入运行一段时间后,路面容易磨平、打滑现象,这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沥青路面的养护工作比较麻烦,由于其不能承受过多的车辆通行,因此,在进行小修施工时,需要不停地对其进行加固。
3.4、养护施工技术问题
现阶段,公路养护资金比较紧张,这导致公路养护机械不能及时得到更新,使得其在实际中的应用状况较差。即使我国目前已经引进了一批先进的机械,受我国经济水平以及文化水平的限制,尽管机械比较先进、机械化程度高,但是在公路养护施工中,常常由于施工人员无法操作养护机械的原因造成出现设备闲置的现象。一些施工人员的思想相对落后,依旧停留在手工养护的思维里,没有主动地去接受新技术、新机器,导致我国公路养护施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5、养护机械化
公路工程由于其使用的特殊性,比如交通流动量较大,因此在具体的施工中要尽力的避免由于施工养护工作的开展给交通带来的阻塞以及相关的交通事故。而在公路工程养护工作中实现其机械化,积极使用一些新的技术、材料,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公路工程养护工作的效率,还可以切实提高公路工程相关设施的耐久性,最终延长公路工程的实际使用寿命,增大其养护周期。也就是说,在具体的工作中,实行公路工程养护的机械化是确保公路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
总言之,在以后的公路养护及小修工作中,相关人员要学习和引进他国先进机械化养护技术,改革现有养护管理制度,切实做好公路养护和管理工作,以此促进我国公路工程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恒新.浅析公路的养护管理[J].甘肃科技纵横,2014,09:90-91.
[2]刘宇.浅析公路的养护与管理的重要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08:74.
[3]李中明.公路养护存在的问题与加强养护管理的措施[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8:271-272.
[4]金玉琴.浅析公路养护与小修保养[J].科技视界,2014,28:314+350.
[5]倪绍林.浅析公路养护与管理[J].科技与企业,2014,18:53.
【关键词】 公路;养护;小修保养;措施
1、公路预防性养护和管理的重要作用
1.1、推进了养护观念的转变
通过广泛持续深入的宣传讲解,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加强预防性养护,不仅是应对公路养护资金严重不足的权宜之计,更是转方式、降成本的治本之策和有效方法。“预防为主、预防优先、防治结合”的观念深入人心,主动性、预防性、及时性、全面性养护成为潮流。
1.2、推进了养护时机的改变
竞赛活动开展以来,各总段认真落实“防水防裂"勤防早防"延缓老化”和“以预防路面水损害”为中心,以“六防六加强”为主要内容的预防性养护工作要求。积极筹集资金,在计划、资金上做到早安排、早布置、有保障。针对管养公路防水性较差的特点和雨量充沛的省情,转变传统的见坑补坑的被动养护方式,高度重视沥青路面裂缝、松散等早期病害的及时处治,防止小病害拖成大病害,实现了成本投入最小化。
1.3、推进了职工技能的提高
全局把预防性养护知识作为学习重点,组织集体学习、辅导讲座、参观考察、知识竞赛、技能比武等活动,持续兴起群众性的读书学习热潮。以学习促观念转变、知识更新、技术进步。广大干部职工的预防性养护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明显提升。
1.4、推进了“四新”技术的应用
全局积极探索和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冷再生、热再生、稀浆封层、同步碎石封層、纤维刮油、热拌冷补、改性沥青、温拌沥青混合料和橡胶沥青等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得到有效应用。积极筹集资金,购置养护生产设备,着力推进机械化养护进程,公路养护现场随处可见机械设备的使用。各种小技改、小发明也不断涌现。
1.5、推进了站所基础管理
站所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环境优美,职工事业心、责任感增强,积极性提高。“六图一表”和宣传栏规范完善。特别是原始记录、原始资料等痕迹资料完整规范。
2、公路养护工程施工管理现状分析
2.1、管理体制不够灵活
大多采取事业型的管理体制在我国公路日常养护管理体制中,并不符合社会化生产的发展需求,没有详细地对公路日常养护的各种不同类型进行划分,造成日常养护管理工作的混乱。与此同时,国家拨款的方式使得公路日常养护工作的及时性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限制,一些道路隐患得不到及时修护,从而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社会工作的进行。
2.2、运行机制比较落后
我国现有的公路建设对公路日常养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重视建设却忽视日常养护。没有充分认识到日常养护与建设的作用同等重要。因为如果不重视日常养护,会造成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浪费,使得日常养护成本增加。有些公路日常养护所在进行公路日常养护时,只要车辆能够通过,就会一再拖延维修工期。目前在我国对公路日常养护的管理的强制性低,缺乏制度和法律的限制约束。落后的日常养护管理机制在监管,区分责任区方面都有体现,固守传统观念还无法适应新型的公路日常养护运营管理模式。
2.3、公路日常养护科技含量低
在我国日常养护公路所用的机械配备率不够高,很多任务依然是运用传统的工作方法。我国的日常养护人员整体专业素质不高,尽管在一些发达地区巨款引进高科技日常养护设备,但他们对设备的使用和日常养护技能都跟不上,适应能力差,甚至出现浪费现象。通常来说,缺乏桥梁日常养护检测设备,相关部门都只能对桥梁作一些常规检查,没办法达到检测的目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都缺乏检测设备来检测。最多的只是在桥梁道路的清扫工作,未在构造上作预先设计对一些关键部位的检查与日常养护。同时由于以前设计时几乎没有考虑日常养护管理的专门要求,对特殊结构桥梁未提出专门的日常养护管理指导意见。桥梁日常养护工作大多数市均为兼职,只有少数市配备有专职桥梁日常养护工程师外,缺乏技术人才。
3、公路养护及小修保养施工要点探讨
3.1、施工准备
在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一定的准备工作,这样有利于施工效率的提高,这项工作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开展的,即人员落实、技术选定、物资准备三方面的内容,若再进行详细的划分,还可以将小修施工准备分为三个阶段,具体为、开工前$施工中以及竣工前的准备工作,这三个阶段的工作不是相同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而言,在开工前,必须完成人员以及物资的调配,而在竣工前的重点就明显不一样了,其中心内容为施工路段的监测和检查,在工程开始之前,就需要掌握好这些知识。
3.2、公路路基小修
第一,是把握好施工建设材料的质量,所选用的材料供应商必须具备相应的资格证,同时要具备良好的信誉,这样选用的材料才会符合施工需要。二是,必须按照图纸的要求来对项目施工,防止在项目过程中出现偷工减料的情况。三是,立足于公路施工的整体性,把握好整体与局部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公路施工的整体质量得到有力的保证。四是,完成小修施工后,需要对公路进行机械压实,确保其密实度达到要求。五是,严格掌握好与施工路基有关的附属构筑物的质量。比如路基两边的排水沟施工等。这些细节不容小觑,其对路基产生的影响是无法预知的
3.3、公路路面小修
一般在公路小修中使用沥青路面。尽管一定沥青路面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公路路面灾害的产生,但是沥青路面自身仍然存在着局限性,具体情况为、采用沥青材料铺设的路面相对脆弱、连续性较差,导致断面的状况频繁发生,所以需要定期对路面进行粘合工作。沥青路面的承载力相对较低,投入运行一段时间后,路面容易磨平、打滑现象,这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沥青路面的养护工作比较麻烦,由于其不能承受过多的车辆通行,因此,在进行小修施工时,需要不停地对其进行加固。
3.4、养护施工技术问题
现阶段,公路养护资金比较紧张,这导致公路养护机械不能及时得到更新,使得其在实际中的应用状况较差。即使我国目前已经引进了一批先进的机械,受我国经济水平以及文化水平的限制,尽管机械比较先进、机械化程度高,但是在公路养护施工中,常常由于施工人员无法操作养护机械的原因造成出现设备闲置的现象。一些施工人员的思想相对落后,依旧停留在手工养护的思维里,没有主动地去接受新技术、新机器,导致我国公路养护施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5、养护机械化
公路工程由于其使用的特殊性,比如交通流动量较大,因此在具体的施工中要尽力的避免由于施工养护工作的开展给交通带来的阻塞以及相关的交通事故。而在公路工程养护工作中实现其机械化,积极使用一些新的技术、材料,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公路工程养护工作的效率,还可以切实提高公路工程相关设施的耐久性,最终延长公路工程的实际使用寿命,增大其养护周期。也就是说,在具体的工作中,实行公路工程养护的机械化是确保公路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
总言之,在以后的公路养护及小修工作中,相关人员要学习和引进他国先进机械化养护技术,改革现有养护管理制度,切实做好公路养护和管理工作,以此促进我国公路工程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恒新.浅析公路的养护管理[J].甘肃科技纵横,2014,09:90-91.
[2]刘宇.浅析公路的养护与管理的重要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08:74.
[3]李中明.公路养护存在的问题与加强养护管理的措施[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8:271-272.
[4]金玉琴.浅析公路养护与小修保养[J].科技视界,2014,28:314+350.
[5]倪绍林.浅析公路养护与管理[J].科技与企业,2014,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