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刀至尊李积回

来源 :大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f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积回,天生应该做一个文人,但他却出身于铸刀世家。
  父亲李良辉在阳江德高望重,被人们尊称为“辉叔”。作为阳江十八子集团的创始人,李良辉10岁便开始制刀,刀功出神入化,被业内喻为“中国7JT"。
  1983年,两台迫刀机、一台淬火机、两万元的家当和八名工人,李良辉踉踉跄跄地踏上创业路。1988年,李良辉注册成立“江城向阳家用刀具厂”,人员增加到50多人,厂房面积大到2000平方米,李良辉摇身从作坊主变为厂长,当年创产销值50多万元。
  阳江是一个刀的世界。作为一匹行业黑马,江城向阳家用刀具厂很快成为阳江刀具业一支独大的领导品牌。企业要继续发展,开拓全国市场似乎是顺理成章的选择,但在当时,除同行业老字号“王麻子”和“张小泉”在全国市场享有盛名外,南有广东阳江、北有山东寿光、东有浙江永康、西有重庆大足,都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刀具之乡,彼此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受限于运输成本和品牌影响力,均在各个区域市场上“诸侯割据”,谁也不敢轻易到对方的势力范围里“抢食”。
  在竞争中欲进不能,年近六十的李良辉颇感力不从心。之后几年,他无奈地沉默下来,并开始怀疑“刀王”之梦能否在自己的手中实现。于是,李良辉开始全力培养儿子,希望梦想得以薪火相传。
  
  技术革命出奇制胜
  
  李积回在李家排行老二,19岁离家出走,远游数省,见多识广,在弟兄几个中,要数他的脑瓜最活,点子最多。
  1988年他回到家里,一头扎进父亲的企业,摆弄起了刀。李积回回忆说:“本来我不想做刀的,我毕业一出校门,我的想法很浪漫的,想做一个文学家,但是在父亲的影响下,我整个身心都投入了,我要做刀,我要做好刀,我要做世界上最好的刀。”
  


  刀具行业在我国已有20000多年的历史,但李积回却看到在飞速变革的时代面前,这个“以不变应万变”的古老行业一直抱着历史与传统陷入了自我陶醉的状态,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掉了队”,与新时代消费者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必须进行改革!”
  经过父亲和自己10多年的淬火历练,李积回于开始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并进行了疾风暴雨般的“五次技术革命”。
  第一次技术革命是1993年首次将传统焊接刀具改进为连体直出刀具、引发中国刀具业第一次革命;第二次技术革命是1995年参考当时日本、德国刀具的特点,开发创新外观品种多样化的符合中国实际的日式多功能家用厨刀,引领刀具市场由单一产品拓展为多类型综合刀具市场;第三次技术革命是套装刀具的开发推广,借鉴国外经验,设计推出了倾注“人性化”理念、富有中国特色的通(气),透(风)式套装刀具系列产品;第四次技术革命是将军工材料七铬十七钼、高级国际流行材料不锈钢转换为民用制造刀具;第五次技术革命是建设特种钢厂,瞄准国际高级刀具市场,炼钢、制刀、技术一体化。
  饶有趣味的是,在十八子高举“技术革命”大旗一路飙升的同时,一批老字号却滑向了另外一个方向:1993年,阳江国营小刀厂开始从巅峰直线滑落,1997年宣告破产;1994年,“王麻子”的财务报表上首次出现刺眼的赤字,八年后,因严重资不抵债而悲壮破产;1997年,“张小泉”陷入亏损也在业内众所周知,三年后被迫走上改制之路。
  经过“五次革命”的洗礼,十八子把原本波澜不兴的刀具市场搅和得风生水起,并把几年前那种欲振乏力的困局远远地抛在了身后,大踏步地在世界各延伸自己的触角,销售网络遍布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成都等30多个大中城市,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法国以及东南亚国家,并打入门槛很高的“刀具王国”——日本市场。1997年,向阳刀具厂更名为“阳江十八子厨业有限公司”,员工增加到200多人。
  
  自建钢厂填补空白
  
  说起日本市场,李积回很动情地向记者讲述了一段故事。
  有一次,阳江市委市政府组织阳江十八子等企业到日本与同行交流。在日本三条市刀具生产基地参观工厂的过程中,有一同行老板问日本厂商:“这个钢是不是很好?能不能卖到我们阳江?”日本厂商冷静地答道:“这个钢板卖给你,你也做不了好刀!”
  站立一旁的董事长李良辉听了,心仿佛被钢针刺了一下。
  回国后,李良辉马上鼓励李积回投资修建自己的钢厂。“建自己的钢厂,赶超日本人!”
  其实,建钢厂一直以来都是国营刀厂的梦想,包括王麻子、张小泉都曾有此想法。由于国内钢铁企业钢材的开发与刀具企业的需求脱节,我国从来没有开发过一种专门用于做刀的钢材,国内企业只能生产一些中低档水平、低附加值产品,而这恰恰是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差距所在。要与世界著名刀具企业在高档产品线上竞争,国内企业就必须解决相应的专业原材料问题。
  制刀企业修建自己的钢厂,这在阳江闻所未闻!当时,李积回也有顾虑:从市场和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一个企业的经营,链条不宜太长。从成本上看,企业的链条越长,管理的费用越高,对其管理和发展的影响就会越大。但倾听父亲的理念后,李积回还是同意了。“我的思想、目标和父亲是一致的,要把钢厂做好。只有做好钢,才能出好刀,赶超洋品牌,最终在国际市场上立足。”李氏父子由此打定主意:专门给刀剪行业做原材料,一切从基础做起。
  为什么不选择从别的钢厂采购原材料呢?
  李积回的解释是,国内刀剪行业属于小行业,规模小,钢材用量少,大型的钢厂不愿意为我们刀剪行业生产刀剪专用的钢材。国外先进的刀剪材料生产技术只掌握在少数刀剪企业手里,加上外国企业对中国刀剪企业实施封锁战略。比如进口一吨钢板回来,其价格可能比进口一吨钢材生产的产品价格还贵,这就是说,要进口一批钢板回来,生产成本比商品的零售价还高。“我们要想和日本、德国、瑞士竞争,就必须建钢厂。”
  谈及建钢厂遇到的困难,李积回坦言:有来自各方的压力,首先是筹备大笔的资金购买地皮,父亲倡议节约家庭开销,尽一切可能筹资;并在人才奇缺的情况下,联络研究所和退休的钢厂技术人员。父亲李良辉积极参加行业会议,与有志之士交流,挖掘人才;而开发钢种的原始材料,项目的工艺流程与设备,刀具的研发目标,搜集国内和国外的差别等信息是最困难的,因为需要以此来锁定如何做钢,做哪些钢种;最后是对国内环境的担忧,国内的小型钢厂不愿尝试。
  为此,李积回不止一次地说服省里的主管部门:“这个小型钢厂并不是重复建设,而是为了突破行业的固有模式。”李积回还专门请来专家座談,亲自为他们解说项目。最后,项目终于成功得到了省里的资金扶持。
  2006年8月,投资1.5亿元的阳江十八子集团精密特钢有限公司建成投产, 它专门用来生产使用于刀剪行业的高碳马氏体高档不锈钢材料——精炼5铬15钼钒,这在刀剪行业上填补了国内空白。
  
  文化为本铸造品牌
  
  十八子名声日隆,国内中高端刀具市场的大门也缓缓开启。此时,却陡生变数——早就对中国市场垂涎三尺,但又不愿支付市场早期培育成本的国际知名刀具企业,不约而同地发现进军中国市场的时机已经成熟。
  先是世界著名品牌德国“双立人”刀剪捷足先登在上海设厂,日本的“庄三郎”、韩国的“蜻蜓”等著名家用厨刀企业紧随其后,欲在中国市场分一杯羹。这些洋对手的产品轻巧美观,品质高贵,且硬度高、耐磨性能好,每把售价高达数百元,甚至数千元,在国内市场上依然表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巨大的价格差距,让李积回看到了品牌所能带来的震撼力量。
  李积回很早就认为,阳江刀具业一直难成大器的根本原因是当地企业一向不注重品牌建设,缺少具有影响力的民族品牌的支撑,就必然缺乏消费者的认同。因此,李积回一直把培植产品品牌作为第一重要手段,提出了“产品品质第一位,营销推广第二位”的理念,把十八子品牌建设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来看待。
  李积回的创业激情和想像力超乎常人。
  在全国刀剪行业中,李积回是第一个把刀具产品推上中央电视台的人。也是第一个在广东各大媒体做刀具广告的人,就连名扬天下的“十八子作”商标,都是他的杰作。而且,在不同的销售期或与竞争对手的较量中,他多次赢得了“广告战”的胜利。他亲自出创意,拟制广告语,诸如“比一比,我选十八子”、“买刀首选十八子,敢于洋刀比一比”、“阳江之旅,收获尽在十八子”、“去阳江闸坡旅游,到十八子购物”等等,这些广告语早已深入人心,被广大消费者广为传播。
  文化认同,是李积回追求品牌建设的最高境界。
  李积回说,“刀是有文化的,比方说,各地用刀的习惯、形状等都不一样,和各地的饮食习惯有关。南方人用的刀和北方人用的刀不一样,同样是东北人,黑龙江和辽宁用的也不一样,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刀文化也是一种地域文化,我们根据全国各地的习惯设计出不同种类的刀具,还根据日韩等外国人的特点设计不同的刀,这体现的就是一种刀文化。”
  李积回根据不同区域的用刀习惯,开发出390多个品种,2000多个规格的刀具,如销往畜牧业发达的四川、云南的刀,刀身短厚,好用来斩切牛、羊肉等;针对冷天气较长的东北地区的刀,刀身长而窄,适宜切面食,刀柄选用塑料、木头等保温材料;针对市场经济发达的广东本省,因菜市场都提供剔骨、斩碎服务,因此家庭用刀突出长、窄、薄等轻巧、细腻的特点。
  也许,菜刀本应属于厨房,但十八子为它赋予了文化内涵,以工艺品和礼品的姿态走出厨房,这是十八子对菜刀的又一次概念创新。如今,十八子刀具已经成为阳江的文化名片,作为具有地方特色又实用的旅游纪念品而销售出的产品,已占十八子销售额的近两成。
  


  “十八子不仅仅卖刀,作为中国刀王,我们还承载着向全世界宣传中国刀文化的重任,现在我们正在修建中国刀文化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涉及新石器时代至今的各种刀,是中国刀文化的一个实物展示。另外我们还要建一座世界刀具展览馆,展示世界各国不同的刀具。十八子将秉承‘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把中国刀文化发扬光大。”
  阳江地处“珠三角”边沿,山海兼优,以人文自然景观著称,是国家卫生文明城市。在阳江“三宝”之中,阳江刀最负盛名,最有份量,称为吸引游客的重要特产。
  由此,李积回想出了将“十八子”与旅游业互动进行销售、宣传的办法。于1998年初在“十八子”工厂旁的广湛线上建起了“十八子”第一家专卖商场。而当年的决定,带来了意料之外的热闹景象——购买“十八子”刀具的旅客人山人海,而随着游人涌至,“十八子”这个品牌也被带到了四面八方。
  
  走出国门志在全球
  
  “阳江十八子”已享誉国内外,但李积回并没有停止开拓的脚步。
  面对企业的快速发展,李积回深深地感到,企业必须寻找一条现代化管理轨道,为企业坚持技术创新形成一套科学机制,尤其是要按照国际认证标准,对企业进行全面整改。
  一把刀,也要进行国际认证?
  李积回的回答显得十分坚定:“进行国际认证,不但可以使我们企业按最佳的管理标准进行运作,约束和规范企业行为,同时又可以拿到通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为企业的国际化奠定基础。”
  经过脱胎换骨式的整顿,1999年1 2月,阳江十八子集团顺利通过了国际权威质量认证机构德国汉德技术监督服务有限公司的严格认证,率先在中国刀剪行业实行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取得了产品进军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
  2006年2月,阳江十八子集团又通过德国汉德技术监督服务有限公司的审核认证,取得了ISO14001:2004版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资格,从而成为中国刀剪行业惟一取得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双认证资格的企业。
  显然,李积回此举意在进军国际市场。
  “企业产品不仅仅要占领国内市場,而且要迈向国际大市场,只有实现市场的国际化,才能真正体现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也才能创建起国际著名品牌。”李积回如是说。
  近两年,阳江十八子与国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显然更加频繁。
  一方面,李积回经常极积参加国外各种博览会和展销会,全面推介企业产品,展示企业品牌,并深入了解、熟悉国外市场。另一方面,李积回还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与国际同行开展各种交流活动,推动国际市场的开拓。
  当然,李积回把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重点放在建立完善的国际市场销售网络问题上。公司建立了三个国际顶级域名的网站,全面开展全球电子商务贸易,并通过国际互联网发布公司及产品信息。经过多年的努力,公司已经在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加拿大、韩国、中国香港和台湾等12个国家和地区申请注册了“十八子作”商标,并在这些主要市场建立起完善的产品销售和服务网络。
  为了满足这些市场网络需求,李积回建有一个专门生产出口产品的车间,一个热处理中心,生产高档产品进军国际市场。
  同时,依托各国的代理商、经销商这一庞大网络定期或不定期派发公司特色产品及宣传资料,是公司进行品牌推广的有效形式。如美国客户WALONG公司在洛杉矶、纽约、华盛顿及三藩市共有21间大型超市。从2002年12月份起,公司定期每两个月提供具有十八子特色的水果刀,用于免费对外赠送。也就是说两个月之中最少就有一万多名美国消费者接触、认识了“阳江十八子”。
  据该公司统计资料显示:美国客户 每月的订货额呈现12%的增长势头,单月订货量高达20万美元。又如加拿大客户力高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在遍布加拿大的大统华连锁商业网络全部建有十八子刀具产品专柜,为十八子品牌提高在加拿大的知名度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另外,李积回还在积极筹建一个配套的大型商务宾馆,作为中国菜刀中心与国际、国内刀具业技术交流与商贸来往的基地,国内刀具行业走向世界的一大交流平台。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十八子。”这是李积回的战略目标。2004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认定“十八子作”为“中国驰名商标”,“十八子作”系列刀剪产品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列为“中国出口名牌”。目前,产品年出口近1亿元人民币。
  阳江十八子刀具产销量已连续九年全国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刀”,但是李积回的最终目标却是要成为“世界刀王”。“十八子走的是品牌路线,占领的是高端市场。就单个企业的生产和销售量而言,十八子绝对是国内第一,去年是2000万把,国外订单达1000多万美元,这是国内任何一家刀具企业都无法相比的。但是我们不仅仅要做中国第一,还要争取做世界第一。我所要达到的境界是‘十八子即刀,刀即十八子’!”
  
  取之于民回报于民
  
  谦虚稳重,胸襟宽广,热情豁达,李积回有着普通企业家所不具备的非凡气魄。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李积回对社会作出的郑重承诺。他认为,阳江十八子是靠社会和消费者的支持才有今天的。因此,阳江十八子公司作为行业的“领头雁”,坚持每年把最新信息和技术,及时提供给全国刀剪行业,与同行共享,打破“同行如敌国”的界限,
  在阳江,每年都有众多的刀剪厂家到十八子参观学习,有的甚至还要求资金援助,李积回总是毫无保留地给予提供一切方便,在资金上扶持小厂走出困境。他还经常抽空到有关厂家,献计献策,大力帮助。别人对他的做法不理解,李积回说:“一花独放不是春,我们只要有能力,就要带领大家一齐发展。
  李积回带领阳江十八子公司热心公益事业,回馈社会的义举,在阳江更是有口皆碑。10多年来,李积回热心支持当地教育、卫生、体育、交通等多项公益事业,扶助老弱病困献爱心,捐资、捐物达1500多万元。
  其实,李积回的社会责任意识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对政治的参与。
  随着“十八子”在阳江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的增加,作为民营企业家的李积回在1998年当选阳江市第二届政协委员。1999年,李积回当选为阳江市第三届人大代表。2001年,他当选为广东省第十届人大代表。
  李积回的坦诚常常让人感动。他坦言:“从那时起,我的眼界高了,看社会的眼光与以前不一样了。以前我只关心如何经营好自己的企业,对政治也往往是道听途说,看花边新闻,我当时完全没有社会责任感。当时由于从不深入了解党和政府部门是如何运作的,对一些事情看法难免求全责备,有些偏激。”
  参政议政改变了李积回。“参政议政后,因为更接近政府,也更理解和支持政府。”
  作为刀剪业的“老大”,李积回在各种场合下提出,要发挥刀剪协会的作用,完善行业规范,带动阳江的1400多家刀剪企业一起发展。“对大家有利的东西、经验,我不会独享,我愿意拿出来和大家共享。”
  李积回参政议政的同时,“十八子”的企业架构也因此有了很大的改变。“十八子”的党支部、工会、团委和科协等受李积回参政议政的影响,在这个私营企业也建立起来了。阳江十八子集团党支部成为了阳江市非公党建工作的一面旗帜,阳江十八子推行的厂务公开获得了“全国推行厂务公开先进单位”的殊荣。
  另外,李积回还先后提交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的不法行为,创造优秀环境,发展阳江经济》、《加强治安管理,确保一方平安》、《关于在市区限制摩托车入户》、《发展阳江工业区和阳江经济之我见》、《促请省政府完善省级打假组织“省打假办”的职能,协助企业跨省打假》及《关于省建立公安经费调配机制的方案》等10多份提案和议案。几乎每个提案和议案,都代表了当地群众的迫切愿望和要求。所以,群众有事都喜欢找他,他也总是热诚地为之鼓与呼。
  “我希望更多人听到民营企业家的声音。我们不能违背社会和市场,违背社会和市场最终会被淘汰。”李积回似有隐喻。
  
  李积回简介
  
  李积回,男,汉族,出生于1967年5月,大专文化程度,广东阳江江城区人,广东省第十届人大代表、广东省青联委员。現任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1986年在江城向阳家用刀具厂工作,工人。
  1988年任江城向阳家用刀具厂业务、业务主管等职。
  1995年任江城向阳家用刀具厂技术员、技术主管等职。
  1997年任阳江十八子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当选为阳江市第二届政协委员、“阳江市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
  1998年当选为阳江市第三届人大代表、“广东省优秀乡镇企业家”、“阳江市十大杰出青年”、获得助理工程师职称。
  1999年参加广东中山大学岭南学院EMBA硕士班培训;参加广东省干部管理学院企业管理大专班三年学习;参加广东省省委党校行政管理三年学习。
  2002年任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当选为广东省青联委员,任广东省五金制品协会副理事长。
  2003年当选为广东省第十届人大代表,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优秀民营企业家”荣誉称号,获得“全国科技星火计划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任《中国五金科技》编委。
  2005年3月被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人事厅、广东省工商局、广东省工商联联合授予“广东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
  2006年10月,“2006广东十大经济风云人物”候选人提名。
其他文献
2006年12月23日,“曹溪溫泉国家级AAAA旅游景区挂牌仪式——暨2007年韶关旅游推介会”在韶关曹溪温泉假日度假村隆重召开。  广东省旅游局局长郑通扬,韶关市市委书记徐建华、市长郑振涛、市政协主席邓苏夏、副市长朱金雄等领导出席了挂牌仪式。  曹溪温泉假日度假村是继丹霞山之后韶关市的第二个国家级AAAA旅游景区,是韶关最大的旅游接待基地,位于韶关市曲江区南华寺旁,经京珠高速公路沙溪出口,南华寺
期刊
广交会一年两届,风雨无阻。热闹的百届广交会买卖拼杀的余味仍未散尽,多少参展商和采购商已经在为新一届的交易会做准备。记者在几届交易会上接触了不少参展商和采购商,听到了很多实用的经验,总结了一番,希望给广交会的新老朋友带来一些启发。    胜算一:全副武装努力拼杀    真正的战役在交易会期间正式拉开了序幕,各大参展商大显身手的时刻到了,只要你注意的比人多一点,功夫比人多下一点,收获自然就不止一点了。
期刊
2006年12月13日,欧盟官方网站公布化学品管理法规——REACH法规已被通过,该法规将于2007年6月1日正式实施。12月15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提醒企业主动应对欧盟刚刚通过的REACH法规,并为企业提供了相关应对建议。广东检验检疫局有关人士12月下旬向本刊记者透露,检验检疫部门将于近期在全省举办大规模的REACH法规宣贯会。    REACH法规的内容和特点    REACH
期刊
世行:2007年世界经济应防范四大风险    世界银行在上月中旬发布了《2007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世行经济学家理查德·纽法默表示,2007年世界经济有望实现“软着陆”,但同时还有通货膨胀等四个方面的风险。  其一,全球金融体系中的流动性过剩,有可能造成通货膨胀和某些地区的金融危机;其二,全球经济和贸易失衡可能酝酿潜在风险,比如美国巨大的经常项目赤字问题,以及某些发展中国家发展速度过快而可能失控
期刊
伴着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节日送礼的气氛开始活跃起来,喜庆的人们在为工作忙碌的同时,也开始为如何送一份特别的礼物给亲人、朋友而忙碌了起来。节日送祝福是中国人表达感情的一种习惯和传统,在为亲朋好友选择礼品时,实用、喜庆的礼品是上上之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传统的保健品、食品、装饰品等礼品已经逐渐不能表达送礼的心意,追求时尚、个性的消费者逐渐将礼品向科技产品看齐,使节日礼品市场向多元化、高档化方
期刊
在2006年“和谐广东”的大前提下,在协调发展、自主创新、社会影响的权衡下,20位推动广东经济风潮迭起的“广东十大经济风云人物”入围候选人名单出炉。  以“坚持科学发展理念,促进广东经济转型,彰显企业精英业绩,构建南粤和谐社会”为评选宗旨,紧靠“协调发展、自主创新、社会影响”的评选标准,通过网络推荐、专家推荐、媒体推荐和个人自荐四个渠道产生了50名候选人。然后经过评委会严肃认真地审核候选人材料,投
期刊
30年来郭建华惟一不变的就是恪守周恩来总理当年对外贸战线同仁的教导:外事无小事。    郭建华是个很怀旧的人。  和许多“老广交”不同的是,除了把当年参加广交会的所有证件和照片都保存完好,他还把它们都一一扫描进电脑,以期将那些点滴往事永久保留。    第一次刻骨铭心    可以肯定,世界上再也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号角,是从一个交易会吹响,并以最强劲的旋律贯穿始终,响彻东西,强烈影响着新中国
期刊
加快粤东外经贸发展工作会议在汕召开    广东省外经贸厅近日在汕头市召开促进粤东地区加快外经贸发展工作会议,分析粤东地区外经贸发展的现状,研究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千方百计促进外经贸加快发展。这是省委、省政府粤东工作会议以来省直部门在汕头市召开落实会议精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会议。  广东省外经贸厅厅长梁耀文在会上作了主题报告,他要求粤东地区外经贸和口岸战线的全体干部职工要将思
期刊
9月28日,初秋的广州阳光灿烂,在第100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簡称“广交会”) 即将隆重举行之际,广东省外经贸厅厅长梁耀文欣然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本刊记者:梁厅长,请你先谈谈50年以来,广交会不断发展壮大有何特点?  梁耀文:2006年是国家“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恰逢中国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且国别地区分布最广、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
期刊
韶关:翁源兰花种植规模全国最大    翁源以兰花为龙头的花卉产业,有如初升朝阳,其发展速度极为罕见。经磋商决定,2007年海峽两岸暨第五届广东省兰花博览会将于2007年3月在翁源举行。  自2000年至今,先后有台湾九翁企业集团、绿科环球有限公司等26户台资企业,及外商前来发展以兰花为主的花卉产业。  目前,翁源花卉基地年产值约6000万元,销售额为2500多万元,2006年预计可为国家创收外汇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