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学案”模式是我校近几年研究较多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它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
一、根据《课标》,精心设计导学案
教材是学生最基本的学习材料,因此,要以教材或课本为基础来加强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养成。如:《正负数》的导学案(初稿)
阅读课本第84-87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一)看一看,说一说。
1. 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记作 8844.43米,那么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记作( )米,海平面记作( )米。
2. 如果答对得10分,记作 10,那么答错扣10分,记作( )。
3. 李叔叔到银行存350元,记作 350元,那么从银行取出80元,记作( )。
4. 正数和负数是表示两种( )的量。
(二)读出下面各数。
10,-30,-49, 69,-300
(三)认一认,说一说。
像10, 200, 8844.43……都是( )数,
像-127,-155,-10……都是( )数,
0既不是( )数,也不是( )数。
(四)试举例说说生活中运用正、负数的例子。
这样的导学案,虽然紧扣教材,但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为问题中的知识点呈现是用一个一个填空的形式,这样,学生就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而且,问题的提出太碎,局限性大,开放性不够。经过研究,把《正负数》的导学案作了如下修改:
阅读课本第84-87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一)收集生活中含有正數或负数的例子。
(二)试一试记录下面几组数据。
1. 一月份东北最低气温零下8℃,一月份广东最低气温零上2℃。
2. 足球队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丢了2个球。
3. 小明妈妈做生意,三月份赚了2000元,四月份亏了1500元。
(三)我的发现。
导学案加强了包括教材例题与习题在内的预习内容设计。问题设计围绕学习目标,紧扣教材,循序渐进,再配以综合归纳开放性问题(我的发现),问题的叙述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这样,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老师设计的问题不仅要认真阅读教材还要仔细深入地思考,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阅读教材,学会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等。
二、创造性使用教材设计导学案
只有立足课标,根据学情,整合教材,适当打破教材原有的结构体系设计出来的导学案,才能帮助学生更易更有效地进行学习。
例如:乘法分配律”学案
阅读课本第56-57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一)观察厨房贴瓷砖的主题图。
1. 贴了多少块瓷砖?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 这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发现了什么?
(二)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1. (20 5)×6和20×6 5×6
2. 18×7 82×7和(18 82)×7
3. (19-9)×8和19×8-9×8
(三)你能用字母a、b、c表示乘法分配律吗?
(四)挑战自己。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45×6 55×6 18×39 18×61 139×24-39×24
以上导学案的设计,从厨房贴瓷砖的主题图出发,要求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出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继而观察算式之间的联系,抽象出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最后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经过深入、细致地研究教材,并结合学生完成导学案的情况,发觉学生对贴瓷砖的生活实际不太熟悉,纠缠于几种算法的理解,浪费太多时间,而且数字也不能够突出应用运算定律有明显的计算简便。整个导学案基本上成了课本、练习题的复写,况且学生对前两个问题理解不透徹,直接影响后面问题的解决。不但没有启发学生学习思维,反而让学生学得“云里雾里”。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
责任编辑 邱 丽
一、根据《课标》,精心设计导学案
教材是学生最基本的学习材料,因此,要以教材或课本为基础来加强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养成。如:《正负数》的导学案(初稿)
阅读课本第84-87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一)看一看,说一说。
1. 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记作 8844.43米,那么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记作( )米,海平面记作( )米。
2. 如果答对得10分,记作 10,那么答错扣10分,记作( )。
3. 李叔叔到银行存350元,记作 350元,那么从银行取出80元,记作( )。
4. 正数和负数是表示两种( )的量。
(二)读出下面各数。
10,-30,-49, 69,-300
(三)认一认,说一说。
像10, 200, 8844.43……都是( )数,
像-127,-155,-10……都是( )数,
0既不是( )数,也不是( )数。
(四)试举例说说生活中运用正、负数的例子。
这样的导学案,虽然紧扣教材,但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为问题中的知识点呈现是用一个一个填空的形式,这样,学生就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而且,问题的提出太碎,局限性大,开放性不够。经过研究,把《正负数》的导学案作了如下修改:
阅读课本第84-87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一)收集生活中含有正數或负数的例子。
(二)试一试记录下面几组数据。
1. 一月份东北最低气温零下8℃,一月份广东最低气温零上2℃。
2. 足球队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丢了2个球。
3. 小明妈妈做生意,三月份赚了2000元,四月份亏了1500元。
(三)我的发现。
导学案加强了包括教材例题与习题在内的预习内容设计。问题设计围绕学习目标,紧扣教材,循序渐进,再配以综合归纳开放性问题(我的发现),问题的叙述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这样,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老师设计的问题不仅要认真阅读教材还要仔细深入地思考,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阅读教材,学会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等。
二、创造性使用教材设计导学案
只有立足课标,根据学情,整合教材,适当打破教材原有的结构体系设计出来的导学案,才能帮助学生更易更有效地进行学习。
例如:乘法分配律”学案
阅读课本第56-57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一)观察厨房贴瓷砖的主题图。
1. 贴了多少块瓷砖?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 这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发现了什么?
(二)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1. (20 5)×6和20×6 5×6
2. 18×7 82×7和(18 82)×7
3. (19-9)×8和19×8-9×8
(三)你能用字母a、b、c表示乘法分配律吗?
(四)挑战自己。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45×6 55×6 18×39 18×61 139×24-39×24
以上导学案的设计,从厨房贴瓷砖的主题图出发,要求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出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继而观察算式之间的联系,抽象出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最后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经过深入、细致地研究教材,并结合学生完成导学案的情况,发觉学生对贴瓷砖的生活实际不太熟悉,纠缠于几种算法的理解,浪费太多时间,而且数字也不能够突出应用运算定律有明显的计算简便。整个导学案基本上成了课本、练习题的复写,况且学生对前两个问题理解不透徹,直接影响后面问题的解决。不但没有启发学生学习思维,反而让学生学得“云里雾里”。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