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触媒理论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城市设计实践探究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ge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城市设计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历史街区要实现活化与升级,需因地制宜,从所在城市自身寻找合适“催化剂”、提供反应条件,进一步引导更大范围的区域“活化”。本文以合肥老十字街区、台儿庄古城、上海新天地与太平桥地区以及旧金山“渔人码头”片区为例,运用文献调查、对比研究、结果分析的方法,进一步探究“触媒理论”在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中的可行性及局限性,以期能够为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触媒理论;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城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对老区进行保护及更新的过程中,一些城市的手法过于简单粗暴:有时未充分了解街区文化背景,仅参考已改造成功的案例,进行建筑重修、原住民的集体异地搬迁或场所商业化;有的城市甚至拆除所有历史建筑,在原址上“造了一个假古董”,吸引游客,如此“自欺欺人”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自城市触媒理论诞生以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基于此解决了城市“老区”复兴问题。这一理论的本质是施加合适外力、利用一定的场地条件,让城市“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激发连锁反应,振兴整个旧区。
  合肥、台儿庄是文化名城,上海新天地与太平桥地区、旧金山“渔人码头”是经典的区域复兴案例,四者在盘活旧区的过程中都运用了“触媒理论”,都成功实现了区域振兴的目标。因此,笔者选择上述4个案例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背景


  “城市触媒”概念具体为“有策略性引进新元素,现有的元素将会被复苏且不会彻底改变。触媒激发的连锁反应,最终使城市的构造逐渐改革。”[1]
  城市中的历史文化街区也是城市问题集中体现的地区。因为发展滞后及场地条件限制等诸多原因,此类城市区域内存在诸多社会问题。一旦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成功,城市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日常运行的压力和减少其他不确定因素,将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各种不同的内涵突出,实施改造与复兴,这将是“触媒理论”融入城市设计的一个机遇。

二、理论研究基础与意义


  目前,国内对于城市触媒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形成与可行性方面,与作用特征有关的文献研究成果较多。从城市设计角度探究,“触媒理论”更多被运用在对城市特定区域的规划设计以及某一类特定功能的实现上。针对旧工业区,国内外的相关案例普遍主张利用遗留的工业设施,打造商业、游憩开放空间,并进一步带动整个区块的场地活力,利用相同的场所开发模式,创造具有地块特色的组团游憩地带,如旧金山“渔人码头”片区。历史古街的常见开发手法与此类似。国内外对触媒理论在城市设计的研究已有较广涉猎,这为历史街区等老区保护提供了较为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理论支撑。
  本文通过4个案例的分析对比,进一步探究将触媒理論引入老街区振兴的合理性与局限性,以期为城市老区改造提供新的解题思路,推动城市的历史文化保护,达到城市更新与文脉延续兼得的目的。

三、具体内容


  (一)城市触媒的作用原理
  在城市设计中,触媒一般通过两个方面发挥其“激活”作用。一方面,将某个城市设计项目作为一个整体,再考虑与其他城市环境的关系;另一方面,在城市设计的范围内体现各种物质空间的相互联系。“触媒”可以改变或转换其周围已有元素的价值,其本身较容易辨认、结果易被预测,作用效果的方向和程度不同。
  (二)城市触媒的作用过程
  触媒的作用过程大致为:充分挖掘某特定元素对其所处环境的塑造作用,使这一特定元素开始发挥作用,或重新获得积聚人气的能力。在被选中的特定元素不断提升自我场所活力的同时,周围的元素也开始朝着与其变化的同向发展。而后所有已被激发为“触媒”的元素开始一起影响周围未被激发的元素,并最终激活整个场所的内部元素,达到盘活空间的目的。
  (三)触媒的种类和形式
  从空间角度考虑触媒,有点触媒、线触媒、面触媒3种类型[2]。当触媒元素外某范围的其他要素进行设计时,这个元素本身就是点触媒。在该元素自身以内的各个即将被激活的元素也可以视作是点触媒。线触媒主要发生在空间形态的各种典型线性空间[2]。面触媒通常考虑一组或成片的城市空间形态的触媒作用[3]。

四、触媒的实际应用


  (一)触媒元素的寻找及塑造
  1.立足本土历史建筑,探求特色产业模式——合肥老十字街区开发
  合肥老十字街区是合肥县城的起源地段之一,承载着合肥的城市记忆,具有大量蕴含丰富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根据合肥市最新总体发展规划,合肥市区的城市空间注重“老城提升”,发展办公、商业、文化娱乐、旅游业[1]。
  合肥老十字街区的活力因素是特色商业和旅游文化[1,4]。商业开发对应的物质载体是城隍庙历史建筑群,其属于物质形态的触媒类型,需经过进一步地更新、改造,围绕其建设具有特色文化的商业圈;旅游文化对应的物质载体是李鸿章故居、明教寺、逍遥津公园,这类应采用非物质形态触媒开发,融入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定期展览、媒体曝光,带动老区旅游业发展[1]。
  2.以古城、历史、红色文化背景为依托,实现居游结合——台儿庄古城重建
  台儿庄古城的定位是以大运河历史街区的商业服务、文化经营、旅游观光、生活居住为主要职能,集中打造台儿庄古城运河商业街区、传统人文风貌的运河村落、大战文化设施历史街区[2]。台儿庄历史聚落的实体触媒为“台儿庄古城、运河历史聚落与大战文化设施”。在具有上述3类触媒元素的基础上,利用运河,通过建设“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园区、具有生机活力的开放公共展览空间”,让人们在其中不仅能看到古迹、感悟历史文化,还能通过亲身体验与场景互动,进入一个集展览、观光、休闲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古城服务区。
  此外,古城还布局了民间餐饮空间、文化美食街、工艺品店等一系列通过触媒元素激发出来的系列商业空间。通过保留和修复台儿庄战役时期的历史建筑,强化古城的场所精神。   3.探求功能置换的同时,保留场所记忆和识别性——上海新天地与太平桥地区改造
  20世纪末,上海市政府开始探索上海中心城区的改造。太平桥地区因优越的地理位置条件及历史文化底蕴,被市政府列入重点改造复兴地区之一[1]。
  新天地在改造过程中,共分3个阶段实施。首先,将街区内的文化、餐饮、购物、旅游进行创新性集中,打造综合功能街区。其次,以旅游为主,建设具有上海本土特色的景点。最后,结合上海建设大都市的目标,将新天地地区改造为“国际交流和重要聚会的场所”。改造后的新天地开创了新的老区旅游开发模式,获得了可持续发展[1]。
  在太平桥地区的复兴中,积极发挥新天地的触媒作用,植入新天地的空间构成模式及宽敞的开放空间。将新天地的触媒优势,进一步移植到太平桥地区。在场地商业化、国际化的同时,利用石库门建筑保留场所记忆及历史文化街区特征[1]。
  4.功能置换,换取区域新生命活力——旧金山“渔人码头”片区改造
  渔人码头前身是工厂和渔业作业的码头聚集地。改造工程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对意大利吉拉德利巧克力工厂区的功能置换、建筑保护和环境更新改造[4-5]。
  旧巧克力工厂被改造为购物中心,生产功能被零售功能置换,在建筑物之间形成了一系列的休闲开放空间,使得整个工厂周围的环境得到美化,获得利润回报。吉拉德利广场的改造较为成功,其“专卖店”的改造模式应用于不远处的罐头厂区也同样成功。以此改造模式为基础的触媒不断发生连锁反应,最终使整个渔人码头片区成功完成改造,并闻名于世。
  (二)对比分析
  由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虽然4个案例都利用了触媒理论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改造,但是保护与更新的方式并不相同,国内与国外的更新发展理念也有所差别(见表1)。在对历史文化内涵较丰富,历史时期较久远,拥有大量历史建筑的文化街区进行改造时,如合肥老十字街区、台儿庄古城,其改造策略重在更新产业的发展模式,以旅游业为主导,寻找合适的触媒载体,结合商业经营、文化体验、居游结合等方式,依托某个具体的物质形态触媒及非物质形态触媒,并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的产业与场地更新利用方式,同时也要注重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留住人们的场所精神。对于大面积改造、具有较多社会遗留问题的历史街区而言,其更新方式重在产业和功能的置换,由此产生的触媒甚至能够带动整个片区的产业复兴和场地活力,如上海新天地与太平桥地区、旧金山“渔人码头”片区。上述案例运用触媒理论的共同点是对于场地遗留建筑的再利用,较为不同之处是在对触媒个体的利用方式上。國内的历史文化街区主张多个触媒个体同时作用,注重场地功能置换与产业结合;以旧金山渔人码头为代表的国外历史旧区则是以某一种改造更新模式为触媒,继而产生形同多米诺骨牌的。

五、利弊评价


  (一)触媒理论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的可行性
  触媒理论用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能充分发挥其“更新”体制的作用。在作用形式上的多样化,让城市触媒理论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这使得不同地区在实践过程中,能够量体裁衣,为自己制定最合适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方式。
  触媒理论适用于一个小地块的改造实践,在较大区域的更新过程中也有一定的可行性。利用城市触媒理论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改造不仅能提升成功概率,还能够留住珍贵的地域特色。
  (二)触媒理论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的限制性
  触媒理论不是万能的,在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与保护过程中必须要有原住民的配合。触媒理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地域特色,但是就如何让原住民配合街区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如何妥善安置原住民还需结合当地政府的具体政策。城市触媒理论在选择触媒方面具有较强的明确性,一旦选定触媒元素,接下来的连锁反应与相关政策的制定以及区域发展方向将就此定下,街区内的元素也有了主次之分。虽然触媒理论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方式可行性较高,但是确定触媒元素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六、结语


  触媒理论脱胎于化学反应过程,完善于城市建设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实践中,具有一定可行性。但是在对其进行发扬光大的同时,也要关注其局限性,需要决策者在实际运用中经过认真思考再进行下一步发展方式的制定和更新保护策略。本文选取的4个案例具有一定代表性,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全面性,由此得出的结论和建议,希望能够为其他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运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丰慧.“城市触媒理论”指导下的古城保护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4:15-24.
  [2] 祖航.基于触媒理论的地铁站出入口周边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18:11-12.
  [3] 许晶.城市纹理断裂区的形态织补与功能嵌入:以福州中洲岛为例[J].规划师,2021(1):44-49.
  [4] 沈文旭.旧城老街区复兴中的城市触媒策略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8:75-79.
  [5] 卢轶.基于“城市触媒”理论的永康市“老城特色文化街区”城市设计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22-27.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民收入不断增加,旅游业也在逐步发展。其中,乡村旅游因提供了城市所缺少的田园慢节奏生活方式,受到广大旅游消费者的青睐。但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配套设施落后、产品创新度不足、专业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而跨境电商的兴起,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了机遇。基于此,本文分析跨境电商视域下乡村旅游的困境与出路,并探究其可行性,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跨境电商;乡村
期刊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华夏文明融合凝聚而成的精神文明财富,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花儿”是流传在中国西北部,反映西北各民族社会人文、民俗风貌的一种民谣形式的地方乐曲。古老的东方文明与西方文化相互碰撞,社会的飞速发展与现代乐曲的更迭,使“花儿”的传承与发展被扼住了咽喉。因此,“花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问题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关键词:花儿;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州  中图分类号:G122
期刊
摘 要:全域旅游理念为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明确了方向,为实现旅游行业的供给侧改革转型创造了良好条件。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具有全局性、引领性和针对性,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对旅游发展的指导具有普遍性,因此全域旅游正快速成为各地区旅游业实现全面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科技创新理念的全域旅游发展,其具体方案包括激活资源、开发资源、关联要素、连接交通、清除障碍并完善管理等多个方面。本文选取柳州市全域旅游发展案例,介绍其整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旅游消费空间——平遥古城为案例地,基于网络文本数据,通过ROST CM6软件,运用词频统计分析对平遥古城消费空间地方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古城墙、建筑、县衙、日升昌等传统景观空间是游客对古城消费空间感知的最主要的地方性要素;客栈、电瓶车、酒吧、商铺等商业经营要素是游客重要的地方性感知要素;以《又见平遥》体验剧为代表,摄影展等新型体验空间在旅游地消费空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要重视古城的
期刊
摘 要:交通是旅游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之一,旅游的繁荣又将促进交通的现代化发展。本文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国内近20旅游交通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虽然该领域文献发表数量逐年递增,但机构间、学者间合作较少;“旅游交通”“高速铁路”“旅游经济”作为研究的基本要素贯穿研究始终;而“区域交旅融合路径研究”“旅游空间结构优化”成了近几年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旅游交通;文献分析;C
期刊
摘 要:徐霞客是我国明代伟大的旅行家,他曾于公元1638年3月27七日至5月9日以及8月24日至29日两次游历贵州,写下4万余字的《黔游日记》。《黔游日记》详细记载了贵州黔南、贵阳、安顺、六盘水、黔西南各地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入开发这些旅游资源对于贵州建设山地旅游大省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徐霞客;《黔游日记》;旅游资源;贵州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
期刊
摘 要:“十四五”时期,广西壮族自治区将大力建设文化旅游强区,打响“秀甲天下、壮美广西”文化旅游品牌,更迫切需要精准对接熟悉本土文化特色的旅游实务人才。文章以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为例,提出立足广西民族地区中职旅游实务人才“三通五加三实”培养模式,该模式适应旅游产业形态、消费需求新变化,着力培养既能传承本土民族文化、又具备全面旅游实务技能的中职旅游专业人才。为建设壮美广西,建设旅游强区提供人才支持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地域情况、院校实际进行荆楚非遗文化进高职校园的内容筛选,旨在找到适合高职文化土壤、办学实际,符合00后大学生文化品位、身心规律、专业课程思政以及劳动教育的荆楚非遗文化项目,精选“楚楚动人、知音古琴”非遗主题,在此基础上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非遗进校园为例,从建立工作坊、校企深度融合、文旅展演项目、文旅实践服务等方面展开实证研究与实践探索,以此推动荆楚非遗文化进校园,提升学生的地域文化自
期刊
摘 要: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是独立学院实践教学的重要阵地,更是应用型和实践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本文以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与芜湖方特旅游度假区的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为例,对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进行探究,從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和现状,提出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 要: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要素,职业院校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高地。本文在乡村振兴与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阐述乡村人才供需矛盾,选取广东省5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为典型代表,调研分析旅游类专业毕业生供需契合度,分析乡村振兴和职业教育的人才供需失衡状况,提出构建旅游类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共育机制,以期为乡村经济发展及职业教育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人才;旅游;乡村振兴;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