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应该是焕发师生活力的、动态、高效而愉悦的生命课堂。构建良好师生情谊,营造灵动的课堂气氛;重视优化学法指导,探究最佳的教学途径;巧用数字化教学方式,提供增效的有力支持是打造灵动的语文课堂的几种有效尝试。
关键词:灵动课堂;减负增效;学法指导;数字化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认为:课堂应该是焕发师生活力的,动态、高效而愉悦的生命课堂。语文课堂应是促进师生动态、高效而愉悦的体验。如何构建一个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高效而又灵动的课堂?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使得教学相长,师生共赢。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
一、 构建良好师生情谊,营造灵动的课堂气氛
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直接激励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为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会采用多种方法争创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不以权威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允许学生动摇自己的“权威”地位。老师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的是亲切、信任的情感信息,学生收到的是情的感染、爱的激励,得到的是美的享受,营造了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氛围,这样的课堂更加灵动,气氛更加活跃。“亲其师,信其道”,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学生对老师有了亲近感,他们体验到课堂的快乐,从而主动参与学习、大胆尝试,思维得到发展,学习效果也大大提升。
二、 重视优化学法指导,探究最佳的教学途径
要想让语文课堂高效,就要讲究方法与策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主动思考,积极表达,勤于动手。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特点、教学内容等想方设法优化学法指导,文本情境的设计、知识的领悟与拓展等要尽量地让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其中,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的不同水平,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增效。
(一) 巧设问题,激发质疑,积极思考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不仅仅要教给学生怎样得到“鱼”,更要教给学生“捕鱼”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增效,要让学生形成终身受教育,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这样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如教学《小英雄雨来》一课,老师提出问题:听到河边传来枪声,乡亲们以为雨来被日本鬼子打死了,伤心地跑来。雨来真的死了吗?有个学生质疑道:“鬼子为什么非把他拉到河沿上去枪毙,而不在屋子里杀了雨来?”老师顺其“质疑”拓展下去:“你们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纷纷说出各自的想法。
生:“这是鬼子使出的‘杀一儆百,杀鸡儆猴’的阴谋,他们想告诉村子里的人们,如果不合作,就是雨来这样的下场。”
生:“鬼子是有目的的,他们想引出李大叔。”
生:“这是作者巧妙安排的。如果鬼子不把雨来拉到河沿上去枪毙,就不会有雨来后来的死里逃生的事了。无法体现出文章开头的‘雨来的游泳技术高’”。
在这课堂上,教师发现学生有疑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学生根据文本由此及彼进行推理,层层递进,不断生成,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 引领质疑,得到启迪,大胆表达
“学患无疑,疑则进也。”“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学生在学习中提不出问题来,表示他们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和掌握还不够,这就需要教师积极设疑,启发学生思考。以大化小或以旧探新,或铺路搭桥,或同类启发,触类旁通,以平缓坡度,化难为易等等,如教学《愚公移山》一课,读完课题,引导学生抓住“愚”字质疑——愚公“愚”吗?你是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开始迫不及待地读书,找答案,有的说愚公“愚”,有的说愚公“不愚”,接着,老师引导学生在他人的交流中得到启迪,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通过短兵相接的刀枪唇剑,学生悟出:愚公移山的方式之“愚”,但精神“不愚”的结论。在这个质疑释疑的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逐步深入,思维水平也得到提高。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 搭建平台,参与其中,勇于实践
学生参与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只有让学生多种感官真正参与其中,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如在教学《挑山工》一课时,对于挑山工走的是折尺形线路,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为什么反而走在游人的前头?这是理解的一个难点。在突破难点的过程中,我先播放视频,让学生形象感知折尺形线路,然后让学生同桌交流画出示意图,再读书找出挑山工说的话,最后选一位学生当小导游,介绍挑山工的挑担线路,以及为什么他会走的路长反而走在前头的原因。这样借用数字化的教学方式,通过看、读、画、说的方法很容易地解决了教学难点,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搭建学习平台,学生在愉悦的课堂中,乐学,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提高了能力;老师在灵动的课堂中乐教,不再滔滔不绝,而是师生互动,适时点拨,少讲精讲,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三、 巧用数字化教学方式,提供增效的有力支持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变革,数字化的教学方式,带动了教与学方式的重构,为课堂增效、学生减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数字化教学形式,已是当前教学活动的一项很重要的形式。多媒体教学平台越来越广泛地发挥了作用,它那声情并茂、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创设了优美的课堂情境,增加了学习兴趣。在教学《桥之思》导入新课时,我先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各种造型优美的桥,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了,學习兴趣高涨。接着通过学习,让学生在灯光璀璨的夜景下欣赏立交桥,感受现代化立交桥的壮观宏伟的气势;在湖光山色中欣赏九曲桥的回旋别致的美。这样一来,通过生、形、色并茂的数字化技术,使枯燥、抽象的语言文字形象化、生动化,学生在愉快的乐声中和动人的画面中沉浸在文本中,对语言文字的领悟水到渠成,课堂效果显而易见。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起着决定作用。总之,我们要善于抓住各种教学契机,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努力创设灵动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2003.10.
作者简介:
吴英敏,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
关键词:灵动课堂;减负增效;学法指导;数字化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认为:课堂应该是焕发师生活力的,动态、高效而愉悦的生命课堂。语文课堂应是促进师生动态、高效而愉悦的体验。如何构建一个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高效而又灵动的课堂?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使得教学相长,师生共赢。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
一、 构建良好师生情谊,营造灵动的课堂气氛
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直接激励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为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会采用多种方法争创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不以权威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允许学生动摇自己的“权威”地位。老师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的是亲切、信任的情感信息,学生收到的是情的感染、爱的激励,得到的是美的享受,营造了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氛围,这样的课堂更加灵动,气氛更加活跃。“亲其师,信其道”,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学生对老师有了亲近感,他们体验到课堂的快乐,从而主动参与学习、大胆尝试,思维得到发展,学习效果也大大提升。
二、 重视优化学法指导,探究最佳的教学途径
要想让语文课堂高效,就要讲究方法与策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主动思考,积极表达,勤于动手。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特点、教学内容等想方设法优化学法指导,文本情境的设计、知识的领悟与拓展等要尽量地让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其中,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的不同水平,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增效。
(一) 巧设问题,激发质疑,积极思考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不仅仅要教给学生怎样得到“鱼”,更要教给学生“捕鱼”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增效,要让学生形成终身受教育,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这样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如教学《小英雄雨来》一课,老师提出问题:听到河边传来枪声,乡亲们以为雨来被日本鬼子打死了,伤心地跑来。雨来真的死了吗?有个学生质疑道:“鬼子为什么非把他拉到河沿上去枪毙,而不在屋子里杀了雨来?”老师顺其“质疑”拓展下去:“你们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纷纷说出各自的想法。
生:“这是鬼子使出的‘杀一儆百,杀鸡儆猴’的阴谋,他们想告诉村子里的人们,如果不合作,就是雨来这样的下场。”
生:“鬼子是有目的的,他们想引出李大叔。”
生:“这是作者巧妙安排的。如果鬼子不把雨来拉到河沿上去枪毙,就不会有雨来后来的死里逃生的事了。无法体现出文章开头的‘雨来的游泳技术高’”。
在这课堂上,教师发现学生有疑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学生根据文本由此及彼进行推理,层层递进,不断生成,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 引领质疑,得到启迪,大胆表达
“学患无疑,疑则进也。”“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学生在学习中提不出问题来,表示他们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和掌握还不够,这就需要教师积极设疑,启发学生思考。以大化小或以旧探新,或铺路搭桥,或同类启发,触类旁通,以平缓坡度,化难为易等等,如教学《愚公移山》一课,读完课题,引导学生抓住“愚”字质疑——愚公“愚”吗?你是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开始迫不及待地读书,找答案,有的说愚公“愚”,有的说愚公“不愚”,接着,老师引导学生在他人的交流中得到启迪,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通过短兵相接的刀枪唇剑,学生悟出:愚公移山的方式之“愚”,但精神“不愚”的结论。在这个质疑释疑的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逐步深入,思维水平也得到提高。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 搭建平台,参与其中,勇于实践
学生参与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只有让学生多种感官真正参与其中,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如在教学《挑山工》一课时,对于挑山工走的是折尺形线路,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为什么反而走在游人的前头?这是理解的一个难点。在突破难点的过程中,我先播放视频,让学生形象感知折尺形线路,然后让学生同桌交流画出示意图,再读书找出挑山工说的话,最后选一位学生当小导游,介绍挑山工的挑担线路,以及为什么他会走的路长反而走在前头的原因。这样借用数字化的教学方式,通过看、读、画、说的方法很容易地解决了教学难点,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搭建学习平台,学生在愉悦的课堂中,乐学,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提高了能力;老师在灵动的课堂中乐教,不再滔滔不绝,而是师生互动,适时点拨,少讲精讲,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三、 巧用数字化教学方式,提供增效的有力支持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变革,数字化的教学方式,带动了教与学方式的重构,为课堂增效、学生减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数字化教学形式,已是当前教学活动的一项很重要的形式。多媒体教学平台越来越广泛地发挥了作用,它那声情并茂、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创设了优美的课堂情境,增加了学习兴趣。在教学《桥之思》导入新课时,我先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各种造型优美的桥,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了,學习兴趣高涨。接着通过学习,让学生在灯光璀璨的夜景下欣赏立交桥,感受现代化立交桥的壮观宏伟的气势;在湖光山色中欣赏九曲桥的回旋别致的美。这样一来,通过生、形、色并茂的数字化技术,使枯燥、抽象的语言文字形象化、生动化,学生在愉快的乐声中和动人的画面中沉浸在文本中,对语言文字的领悟水到渠成,课堂效果显而易见。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起着决定作用。总之,我们要善于抓住各种教学契机,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努力创设灵动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2003.10.
作者简介:
吴英敏,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