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唐传奇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学载体,是我国古典小说发展史的一个里程碑。鲁迅曾如此评价:“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本文论述了我对《飞烟传》的读后感。
【关键词】:《飞烟传》;唐传奇;小说
前言
到中唐时期,唐传奇名家名作蔚起,唐传奇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其中《莺莺传》、《霍小玉传》、《长恨歌传》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这些传奇名篇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可歌可泣、可爱可悲的女性人物形象,也为我们谱写了一部部可叹可赞、可圈可点的爱情悲歌。而后唐时期的《飞烟传》一文,当中的步飞烟也是这样一位女子,她的美貌、才华,以及对爱情的痴守,千百年来感动了无数的读者。今天我就对唐人传奇小说《飞烟传》的阅读感受做一个简单的记录,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言辞鄙陋,还望老师见谅。
一、《飞烟传》介绍
《飞烟传》是唐末文学家皇甫枚所著《三水小牍》中的一篇,此时唐王朝已经走向灭亡,曾经盛极一时的辉煌皇朝此刻已经成为一个在历史浪涛的洗涤下渐趋褪色的传说,然而处于末世的皇甫枚,却用他独特的文笔与新奇的视角,为这个盛世末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飞烟传》中所描绘的故事发生在咸通年间,也就是作者生活的年代,故事的女主人公步飞烟是曹参军武公业的爱妾,仪容举止纤细秀美,善文笔,通音律,颇得武公业的喜爱。她的邻居赵家有个叫赵象的,对步飞烟一见钟情,央守门人帮其书信传情。他的才情与痴情也打动了渴望爱情的步飞烟,两人在守门人的掩护下鱼雁往来,互通情意,坠入爱河,后被女奴告发,武公业将飞烟缚于柱上,鞭打致死,赵象则改名逃走。飞烟死后,有文人将她的故事记录下来,传于世人,其中同情她的,飞烟感激涕零,诋毁她的,则勾其于阴间质问。整个故事通过描写一对年轻恋人追求理想爱情的故事,歌颂了古代男女追求爱情自有的精神,抨击了古代的婚姻制度,控诉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
二、飞烟与赵象
我们细看步飞烟与赵象的往来书信,可以看出两人爱情的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状态,首先是爱情之初,赵象首次传诗与飞烟:
“一睹倾城貌,尘心只自猜。不随萧史去,拟学阿兰来。”
这一首传情诗中选用了两个典故,汉朝刘向《列仙传》中有云:“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凤楼,教弄玉吹箫,感凤来集,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夫妇同仙去。”而“阿兰”则是指东汉仙女杜兰香。相传有位渔夫曾在洞庭湖岸边捡到一个三岁女童,养到十多岁时,竟是出奇美丽。忽有一日,自天而降一位青童仙人,携女而去。女子临行时说:“我是仙女杜兰香,有错被谪人间,现在要回天上去了。”后来她又降于洞庭包山,嫁与张硕为妻。这两个典故,言外之意是想劝导飞烟不要似弄玉般随萧史“飞天成仙”,而要学杜兰香,下嫁人间。
一见倾心,诗书相和,心意相通,这大概就是满腹才思的步飞烟理想中的爱情,两人一来一去,一唱一和,爱情转入了甜蜜期,且看赵象传诗:
“十洞三清虽路阻,有心还得傍瑶台。瑞香风引思深夜,知是蕊宫仙驭来。”(赵象)
“相思只怕不相识,相见还愁却别君。愿得化为松下鹤。一双飞去入行云。”(飞烟)
这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却抵不过相处时那一刹那的欣喜,然而两人身份地位的不同注定了这是一场爱情悲剧,于是故事转入第三阶段:甘为情死。
赵象与步飞烟的私情由于婢女告密,为武公业所知,及至夜间,武公业“如常入直,遂潜于里门。街鼓既作,匍伏而归”,发现飞烟与赵象隔墙传情,怒不可遏。面对武公业的滔天怒火,原本相爱的两人却展现出不同的反应。首先是赵象,文中只用了简短的字句用以形容:“象觉,跳去。业博之,得其半襦”,此时的他已然将之前的蜜语甜言、拳拳真情抛却了,乃至“里巷间皆知其强死矣”时,他“因变服,易名远,窜江浙间”,可谓原形毕露。自始至终他对步飞烟的爱慕都来自肉体和本能的欲望,他无视飞烟的不幸,也无意思考和飞烟的未来,更无力承担这段私情的后果,所以他会远逃保命,弃飞烟于不顾也不奇怪。
三、步飞烟的爱情
反观步飞烟,当武公业怒目诘问之时,她“色动声战,而不以实告”。在男权社会,女子地位本就地下,更何况当时社会已没有盛唐时期开明开放,妾室私会他人为社会所不容,步飞烟也知道自己即将面临的是一个悲惨的结局,所以她“色动声战”,亦是真切害怕的,然而对爱情的忠贞让她“不以实告”,即便被缚于柱,“鞭楚血流”,她依然不肯说出实情,也不出声讨饶。诚然,即便她说出赵象之名也难逃此难,但面对赵象不负责任的行为,她依旧忠贞,实属难得。我们不得而知此刻她是否已经看清赵象的真面目,亦或是聪明如她早已知晓、却因为忠贞于爱情始终不肯背叛信仰,坚定“生得相亲,死亦何恨”,她这一声强有力的呐喊,足以显示她满腹柔情下的铮铮铁骨。虽然在面对婚姻时她显示出不忠的一面,但在爱情面前,她始终是高洁坚贞的,她与赵象,高下立见。
在这一对怨偶之外,还有另外一人的反应也值得探究,那便是武公业。当武公业从婢女口中得知步飞烟或有私情时,他对婢女说“汝慎勿扬声!我当伺察之”,此时我们或不解其用意,但到步飞烟被他鞭笞致死时他的反应,却十分明了了:
步飞烟乞水而饮,饮尽而绝,这时武公业准备再次鞭笞她,却发现她已经不堪折磨,香消玉殒,面对这一境况,他“乃解缚,举置阁中,连呼之,声言飞烟暴疾致殒”,没有内疚和惭愧,而是百般遮掩,足以见他的虚伪,此前他不让婢女声张的意图也很明白了:他不是为了步飞烟的声名考虑,也没有对婚姻爱情的眷恋,他所顾及的只有自己的名声。由此更能衬托出步飞烟的高洁,私情被撞破之后孤独的承担和动人的坦荡。
她的悲剧就在于她不肯听从命运的安排,就在于她试图在封建社会、封建婚姻的枷锁下与命运进行抗争,假若飞烟逆来顺受,安守现状,那么这一场爱情悲剧就不会发生。
但是对于飞烟的所作所为,作者也心存困惑,他一方面歌颂了步飞烟对于爱情崇高的追求,批判了封建社会、封建婚姻对妇女的迫害;一方面他也疑惑,步飞烟此举虽然显示了她对爱情的忠贞,却显出她在婚姻上的不洁,因此文章末尾出现了两种观点:一是崔姓书生诗言:“恰似传花人饮散,空床抛下最繁枝。”对步飞烟的遭遇表示了同情,飞烟入梦感谢;二是李姓诗人诗曰:“艳魄香魂如有在,还应羞见坠楼人。”批判了步飞烟的选择,飞烟入梦诘骂,不久,李姓诗人死,带有浓重的封建迷信色彩。
四、结语
然而诚如三水人所言,步飞烟心志坚毅,因此对其亦可谅解。她是受媒人所骗才委身武公业的,而赵象则在她步入不幸的婚姻生活之后才出现,如若她与赵象如倩娘与王宙、刘兰芝与焦仲卿般,是在她婚姻开始之前便相遇的,那么以她出于对自由爱情的渴求,对灵魂共鸣的追求,很有可能做出相同的选择——既忠诚于婚姻,又忠贞于爱情。然而当时社会没有给她这个机会。她的这种悲剧,亦是和她一样所有女子的共同命運。有些人面对这样的悲剧命运选择了逆来顺受,有人却选择了勇敢抗争,步飞烟的死就是对社会制度和强权势力的有力的血的控诉。所以综合来看,步飞烟有“罪”,但她的敢爱敢恨、至真至诚,她对封建婚姻的反抗,对自由爱情的追求,都让这个角色显得丰富多彩、可爱可贵。
以上就是我對唐传奇《飞烟传》的一点想法,言辞粗鄙,或有不足,还望老师斧正。
作者简介:陈霞(1996—),女,汉族,浙江嘉兴桐乡人,本科,单位: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关键词】:《飞烟传》;唐传奇;小说
前言
到中唐时期,唐传奇名家名作蔚起,唐传奇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其中《莺莺传》、《霍小玉传》、《长恨歌传》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这些传奇名篇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可歌可泣、可爱可悲的女性人物形象,也为我们谱写了一部部可叹可赞、可圈可点的爱情悲歌。而后唐时期的《飞烟传》一文,当中的步飞烟也是这样一位女子,她的美貌、才华,以及对爱情的痴守,千百年来感动了无数的读者。今天我就对唐人传奇小说《飞烟传》的阅读感受做一个简单的记录,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言辞鄙陋,还望老师见谅。
一、《飞烟传》介绍
《飞烟传》是唐末文学家皇甫枚所著《三水小牍》中的一篇,此时唐王朝已经走向灭亡,曾经盛极一时的辉煌皇朝此刻已经成为一个在历史浪涛的洗涤下渐趋褪色的传说,然而处于末世的皇甫枚,却用他独特的文笔与新奇的视角,为这个盛世末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飞烟传》中所描绘的故事发生在咸通年间,也就是作者生活的年代,故事的女主人公步飞烟是曹参军武公业的爱妾,仪容举止纤细秀美,善文笔,通音律,颇得武公业的喜爱。她的邻居赵家有个叫赵象的,对步飞烟一见钟情,央守门人帮其书信传情。他的才情与痴情也打动了渴望爱情的步飞烟,两人在守门人的掩护下鱼雁往来,互通情意,坠入爱河,后被女奴告发,武公业将飞烟缚于柱上,鞭打致死,赵象则改名逃走。飞烟死后,有文人将她的故事记录下来,传于世人,其中同情她的,飞烟感激涕零,诋毁她的,则勾其于阴间质问。整个故事通过描写一对年轻恋人追求理想爱情的故事,歌颂了古代男女追求爱情自有的精神,抨击了古代的婚姻制度,控诉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
二、飞烟与赵象
我们细看步飞烟与赵象的往来书信,可以看出两人爱情的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状态,首先是爱情之初,赵象首次传诗与飞烟:
“一睹倾城貌,尘心只自猜。不随萧史去,拟学阿兰来。”
这一首传情诗中选用了两个典故,汉朝刘向《列仙传》中有云:“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凤楼,教弄玉吹箫,感凤来集,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夫妇同仙去。”而“阿兰”则是指东汉仙女杜兰香。相传有位渔夫曾在洞庭湖岸边捡到一个三岁女童,养到十多岁时,竟是出奇美丽。忽有一日,自天而降一位青童仙人,携女而去。女子临行时说:“我是仙女杜兰香,有错被谪人间,现在要回天上去了。”后来她又降于洞庭包山,嫁与张硕为妻。这两个典故,言外之意是想劝导飞烟不要似弄玉般随萧史“飞天成仙”,而要学杜兰香,下嫁人间。
一见倾心,诗书相和,心意相通,这大概就是满腹才思的步飞烟理想中的爱情,两人一来一去,一唱一和,爱情转入了甜蜜期,且看赵象传诗:
“十洞三清虽路阻,有心还得傍瑶台。瑞香风引思深夜,知是蕊宫仙驭来。”(赵象)
“相思只怕不相识,相见还愁却别君。愿得化为松下鹤。一双飞去入行云。”(飞烟)
这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却抵不过相处时那一刹那的欣喜,然而两人身份地位的不同注定了这是一场爱情悲剧,于是故事转入第三阶段:甘为情死。
赵象与步飞烟的私情由于婢女告密,为武公业所知,及至夜间,武公业“如常入直,遂潜于里门。街鼓既作,匍伏而归”,发现飞烟与赵象隔墙传情,怒不可遏。面对武公业的滔天怒火,原本相爱的两人却展现出不同的反应。首先是赵象,文中只用了简短的字句用以形容:“象觉,跳去。业博之,得其半襦”,此时的他已然将之前的蜜语甜言、拳拳真情抛却了,乃至“里巷间皆知其强死矣”时,他“因变服,易名远,窜江浙间”,可谓原形毕露。自始至终他对步飞烟的爱慕都来自肉体和本能的欲望,他无视飞烟的不幸,也无意思考和飞烟的未来,更无力承担这段私情的后果,所以他会远逃保命,弃飞烟于不顾也不奇怪。
三、步飞烟的爱情
反观步飞烟,当武公业怒目诘问之时,她“色动声战,而不以实告”。在男权社会,女子地位本就地下,更何况当时社会已没有盛唐时期开明开放,妾室私会他人为社会所不容,步飞烟也知道自己即将面临的是一个悲惨的结局,所以她“色动声战”,亦是真切害怕的,然而对爱情的忠贞让她“不以实告”,即便被缚于柱,“鞭楚血流”,她依然不肯说出实情,也不出声讨饶。诚然,即便她说出赵象之名也难逃此难,但面对赵象不负责任的行为,她依旧忠贞,实属难得。我们不得而知此刻她是否已经看清赵象的真面目,亦或是聪明如她早已知晓、却因为忠贞于爱情始终不肯背叛信仰,坚定“生得相亲,死亦何恨”,她这一声强有力的呐喊,足以显示她满腹柔情下的铮铮铁骨。虽然在面对婚姻时她显示出不忠的一面,但在爱情面前,她始终是高洁坚贞的,她与赵象,高下立见。
在这一对怨偶之外,还有另外一人的反应也值得探究,那便是武公业。当武公业从婢女口中得知步飞烟或有私情时,他对婢女说“汝慎勿扬声!我当伺察之”,此时我们或不解其用意,但到步飞烟被他鞭笞致死时他的反应,却十分明了了:
步飞烟乞水而饮,饮尽而绝,这时武公业准备再次鞭笞她,却发现她已经不堪折磨,香消玉殒,面对这一境况,他“乃解缚,举置阁中,连呼之,声言飞烟暴疾致殒”,没有内疚和惭愧,而是百般遮掩,足以见他的虚伪,此前他不让婢女声张的意图也很明白了:他不是为了步飞烟的声名考虑,也没有对婚姻爱情的眷恋,他所顾及的只有自己的名声。由此更能衬托出步飞烟的高洁,私情被撞破之后孤独的承担和动人的坦荡。
她的悲剧就在于她不肯听从命运的安排,就在于她试图在封建社会、封建婚姻的枷锁下与命运进行抗争,假若飞烟逆来顺受,安守现状,那么这一场爱情悲剧就不会发生。
但是对于飞烟的所作所为,作者也心存困惑,他一方面歌颂了步飞烟对于爱情崇高的追求,批判了封建社会、封建婚姻对妇女的迫害;一方面他也疑惑,步飞烟此举虽然显示了她对爱情的忠贞,却显出她在婚姻上的不洁,因此文章末尾出现了两种观点:一是崔姓书生诗言:“恰似传花人饮散,空床抛下最繁枝。”对步飞烟的遭遇表示了同情,飞烟入梦感谢;二是李姓诗人诗曰:“艳魄香魂如有在,还应羞见坠楼人。”批判了步飞烟的选择,飞烟入梦诘骂,不久,李姓诗人死,带有浓重的封建迷信色彩。
四、结语
然而诚如三水人所言,步飞烟心志坚毅,因此对其亦可谅解。她是受媒人所骗才委身武公业的,而赵象则在她步入不幸的婚姻生活之后才出现,如若她与赵象如倩娘与王宙、刘兰芝与焦仲卿般,是在她婚姻开始之前便相遇的,那么以她出于对自由爱情的渴求,对灵魂共鸣的追求,很有可能做出相同的选择——既忠诚于婚姻,又忠贞于爱情。然而当时社会没有给她这个机会。她的这种悲剧,亦是和她一样所有女子的共同命運。有些人面对这样的悲剧命运选择了逆来顺受,有人却选择了勇敢抗争,步飞烟的死就是对社会制度和强权势力的有力的血的控诉。所以综合来看,步飞烟有“罪”,但她的敢爱敢恨、至真至诚,她对封建婚姻的反抗,对自由爱情的追求,都让这个角色显得丰富多彩、可爱可贵。
以上就是我對唐传奇《飞烟传》的一点想法,言辞粗鄙,或有不足,还望老师斧正。
作者简介:陈霞(1996—),女,汉族,浙江嘉兴桐乡人,本科,单位: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