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回顾了中国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简单介绍了目前的技术现状以及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根据移动通讯工程项目现场管理的特点以及移动通讯工程现场管理模式,将可视化方法应用于工程现场管理之中,构建了移动通讯工程现场管理的可视化系统,为提高移动通讯工程现场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提供新方法与新技术。
关键词:移动通信;发展;工程项目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了移动通信带给人们的方便与快捷。从电话、短信到音频、视频,越来越多的业务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要也一步步走有线走向无线。我们国家的移动通信行业从无到有,从简单的BP机到现在的3G系统,见证了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和进化方向。
一、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一)无线寻呼系统
BP机是第一代个人即时通信工具。它可以在茫茫人海中为你众里寻他,并第一次实现了“随时随地”传信息。BP机的流行,体现了人们对即时沟通的强烈渴望。1984年国内第一家上海无线寻呼台创立,当时共有4000用户。到上世纪90年代初,无线寻呼业出现转折。1991年,汉字寻呼机问世,传呼的信息量增大,受到用户的普遍青睐。
随着我国科技创新力度的不断加强,通讯技术领域的创新更是日新月异。2007年3月22日,中国联通30省无线寻呼业务正式关闭,曾经风光20多载的无线寻呼业务就此划上了句号。
(二)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
1987年11月,为迎接全运会的到来,广东建成了全国第一个移动通信网络,也就是我们所说的B网。当时的移动终端被称为“大哥大”。在广东开通B网不久,北京、上海等地也相继开始移动通信网的建设。1988年4月,北京A网第一个用户试开通。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提供模拟话音服务,实现了个人移动通信的跨越,但是第一代移动通信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容量有限、制式太多、互不兼容、保密性差、通话质量不高、不能提供数据和漫游等业务。2001年12月31日,中国模拟移动通信网全面关闭,中国移动通信全面进入“数字时代”。
(三)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
我国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较晚,1993年在浙江嘉兴建立了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试验网,1995年下半年开始向大部分省、市开通GSM业务,并实现全国联网漫游。我国公众移动通信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目前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用户数量已居世界第一。
几乎与 GSM技术同时诞生的还有CDMA技术。中国联通于2001年底前仅用半年多的时间就迅速完成的一期工程容量为1515万用户,覆盖包括西藏在内的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0个以上地级市。成为业界的一大壮举。2002年4月8日联通CDMA网已正式对外放号。2002年底 ,CDMA用户成功突破700万大关,创造了移动通信事业领域用户发展的神话和奇迹。
(四)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
2009年1月7日14时30分,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了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牌照,此举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3G时代,其中,批准中国移动增加基于TD-SCDMA技术标准的3G牌照,中国电信增加基于CDMA2000技术标准的3G牌照,中国联通增加基于WCDMA技术标准的3G牌照。值得一提的是,TD-SC为我国拥有自主产权的3G技术标准。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只能进行语音通话;第二代GSM、CDMA等数字制式手机(2G)便增加了接收数据的功能,如接收电子邮件或网页;第三代技术与前两代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缝漫游,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同时也考虑到与已有第二代系统的良好兼容性。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
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38kbps以及l44kbps的传输速度。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CDMA等数字手机(2G),3G通信的名称繁多,国际电联规定其为“IMT——2000”(国际移动电话2000)标准,欧洲的电信业巨头们则称其为“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
(五)后3G时代(Beyond 3G)
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在全球征集4G标准。从现状看,移动无线技术向4G的演进路径有三条:一是WCDMA和TD-SC从 HSPA演进至 HSPA+,进而到 LTE。WCDMA由于是FDD(频分双工)制式,所以往4G 的演进称为FDD-LTE,TD属于TDD制式,也称为TDD-LTE,在中国则称之为 TD-LTE。而另一种 3G标准CDMA2000则沿着 EV-DORev.0/Rev.B,最终到UMB;第三个演进路径指的是WiMAX路线。
ITU对IMT-Advanced要求的峰值速率为低速移动、热点覆盖场景下1Gbit/s以上;高速移动、广域覆盖场景下100Mbi/s。但到目前为止,上述三种标准都还没有达到这个要求。因此,IEEE和3GPP等各大标准组织都在积极修订各自的标准。
随着3G时代的到来,运营商们意识到标准的制定对于一个产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4G标准的制定方面,运营商们表现出了强烈的主导意识。目前,中国移动、沃达丰等企业发现LTE-TD与LTE-TDD2未来很有可能会在TD-LT方面进行融合,从而有希望使TD-LTE成为将来全球惟一的4G标准。因此,我国运营商必须抓住TD-LTE带来的难得的历史机遇。
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诞生以前,中国的移动通信系统完全依赖于国外的技术。从20世纪90年代初从美国引人第一代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开始,经历了GS移动通信系统的快速发展和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迅速普及,在短短的十数年内,中国发展了全球最大的数字移动通信网络——GSM和CDMA移动通信系统。随着TD-SCDMA技术的成熟和进一步演化,说明我国在世界通信领域已具有一定的主导作用。
二、我国移动通信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的应用
目前国内外对移动通信的应用研究比较多,也越来越重视。但移动通信在工程项目管理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对移动通信工程现场管理的研究更是不多见。移动通信工程项目和一般工程项目既有许多共同点也有其自身的特点。笔者将从移动通信工程项目和一般工程项目中攫取共同点,并根据移动通信工程的自身特点,结合工程项目现场管理的理论,对移动通信工程项目的现场管理模式进行分析。移动通信工程项目的现场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进度管理。对工程现场各种不可控因素应有专人负责分析跟踪,并做好相应的应急方案。对设备供应商通过在合同中加入激励条款来减少项目延期;二是质量管理。首先应该有一套完善有效的工程现场网络指标监测体系和严格的系统定期自查制度,力争在故障发生前就排除隐患。三是成本管理。对工程现场中的成本信息进行分析,并进行控制。四是人力资源管理。工程项目团队虽然具有临时性的特点 但应该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发挥各自的专长,尤其要使工程技术人员的专长得以充分发挥,使其业务水平能力不断提高,根据移动通信工程项目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可以构建移动通信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
好的系统界面是软件系统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系统界面的构思应该摆在重要的位置,不能疏忽大意。系统应该做到结构严谨、逻辑清晰、界面友好、构思新颖、布置独到。考虑到以上要求只设一个主界面而且主界面可以登录所有的系统,主界面只显示各个系统控件、软件名称等简单信息,不显示系统内部数据信息,具体每个系统内容通过系统控件按钮连接下一级窗口来显示。
(作者通讯地址: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 北京 101149)
关键词:移动通信;发展;工程项目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了移动通信带给人们的方便与快捷。从电话、短信到音频、视频,越来越多的业务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要也一步步走有线走向无线。我们国家的移动通信行业从无到有,从简单的BP机到现在的3G系统,见证了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和进化方向。
一、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一)无线寻呼系统
BP机是第一代个人即时通信工具。它可以在茫茫人海中为你众里寻他,并第一次实现了“随时随地”传信息。BP机的流行,体现了人们对即时沟通的强烈渴望。1984年国内第一家上海无线寻呼台创立,当时共有4000用户。到上世纪90年代初,无线寻呼业出现转折。1991年,汉字寻呼机问世,传呼的信息量增大,受到用户的普遍青睐。
随着我国科技创新力度的不断加强,通讯技术领域的创新更是日新月异。2007年3月22日,中国联通30省无线寻呼业务正式关闭,曾经风光20多载的无线寻呼业务就此划上了句号。
(二)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
1987年11月,为迎接全运会的到来,广东建成了全国第一个移动通信网络,也就是我们所说的B网。当时的移动终端被称为“大哥大”。在广东开通B网不久,北京、上海等地也相继开始移动通信网的建设。1988年4月,北京A网第一个用户试开通。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提供模拟话音服务,实现了个人移动通信的跨越,但是第一代移动通信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容量有限、制式太多、互不兼容、保密性差、通话质量不高、不能提供数据和漫游等业务。2001年12月31日,中国模拟移动通信网全面关闭,中国移动通信全面进入“数字时代”。
(三)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
我国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较晚,1993年在浙江嘉兴建立了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试验网,1995年下半年开始向大部分省、市开通GSM业务,并实现全国联网漫游。我国公众移动通信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目前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用户数量已居世界第一。
几乎与 GSM技术同时诞生的还有CDMA技术。中国联通于2001年底前仅用半年多的时间就迅速完成的一期工程容量为1515万用户,覆盖包括西藏在内的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0个以上地级市。成为业界的一大壮举。2002年4月8日联通CDMA网已正式对外放号。2002年底 ,CDMA用户成功突破700万大关,创造了移动通信事业领域用户发展的神话和奇迹。
(四)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
2009年1月7日14时30分,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了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牌照,此举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3G时代,其中,批准中国移动增加基于TD-SCDMA技术标准的3G牌照,中国电信增加基于CDMA2000技术标准的3G牌照,中国联通增加基于WCDMA技术标准的3G牌照。值得一提的是,TD-SC为我国拥有自主产权的3G技术标准。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只能进行语音通话;第二代GSM、CDMA等数字制式手机(2G)便增加了接收数据的功能,如接收电子邮件或网页;第三代技术与前两代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缝漫游,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同时也考虑到与已有第二代系统的良好兼容性。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
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38kbps以及l44kbps的传输速度。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CDMA等数字手机(2G),3G通信的名称繁多,国际电联规定其为“IMT——2000”(国际移动电话2000)标准,欧洲的电信业巨头们则称其为“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
(五)后3G时代(Beyond 3G)
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在全球征集4G标准。从现状看,移动无线技术向4G的演进路径有三条:一是WCDMA和TD-SC从 HSPA演进至 HSPA+,进而到 LTE。WCDMA由于是FDD(频分双工)制式,所以往4G 的演进称为FDD-LTE,TD属于TDD制式,也称为TDD-LTE,在中国则称之为 TD-LTE。而另一种 3G标准CDMA2000则沿着 EV-DORev.0/Rev.B,最终到UMB;第三个演进路径指的是WiMAX路线。
ITU对IMT-Advanced要求的峰值速率为低速移动、热点覆盖场景下1Gbit/s以上;高速移动、广域覆盖场景下100Mbi/s。但到目前为止,上述三种标准都还没有达到这个要求。因此,IEEE和3GPP等各大标准组织都在积极修订各自的标准。
随着3G时代的到来,运营商们意识到标准的制定对于一个产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4G标准的制定方面,运营商们表现出了强烈的主导意识。目前,中国移动、沃达丰等企业发现LTE-TD与LTE-TDD2未来很有可能会在TD-LT方面进行融合,从而有希望使TD-LTE成为将来全球惟一的4G标准。因此,我国运营商必须抓住TD-LTE带来的难得的历史机遇。
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诞生以前,中国的移动通信系统完全依赖于国外的技术。从20世纪90年代初从美国引人第一代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开始,经历了GS移动通信系统的快速发展和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迅速普及,在短短的十数年内,中国发展了全球最大的数字移动通信网络——GSM和CDMA移动通信系统。随着TD-SCDMA技术的成熟和进一步演化,说明我国在世界通信领域已具有一定的主导作用。
二、我国移动通信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的应用
目前国内外对移动通信的应用研究比较多,也越来越重视。但移动通信在工程项目管理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对移动通信工程现场管理的研究更是不多见。移动通信工程项目和一般工程项目既有许多共同点也有其自身的特点。笔者将从移动通信工程项目和一般工程项目中攫取共同点,并根据移动通信工程的自身特点,结合工程项目现场管理的理论,对移动通信工程项目的现场管理模式进行分析。移动通信工程项目的现场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进度管理。对工程现场各种不可控因素应有专人负责分析跟踪,并做好相应的应急方案。对设备供应商通过在合同中加入激励条款来减少项目延期;二是质量管理。首先应该有一套完善有效的工程现场网络指标监测体系和严格的系统定期自查制度,力争在故障发生前就排除隐患。三是成本管理。对工程现场中的成本信息进行分析,并进行控制。四是人力资源管理。工程项目团队虽然具有临时性的特点 但应该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发挥各自的专长,尤其要使工程技术人员的专长得以充分发挥,使其业务水平能力不断提高,根据移动通信工程项目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可以构建移动通信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
好的系统界面是软件系统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系统界面的构思应该摆在重要的位置,不能疏忽大意。系统应该做到结构严谨、逻辑清晰、界面友好、构思新颖、布置独到。考虑到以上要求只设一个主界面而且主界面可以登录所有的系统,主界面只显示各个系统控件、软件名称等简单信息,不显示系统内部数据信息,具体每个系统内容通过系统控件按钮连接下一级窗口来显示。
(作者通讯地址: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 北京 10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