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介绍了国外大学和国内大学图书馆面向全社会开放的现状,论证了我国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可能性、必要性和合理性,认为我国大学图书馆应该面向全社会开放。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社会;开放
1 大学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现状
中国大学图书馆,很少强调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认为对公众开放、为社会服务应该是公共图书馆的事情,其服务对象是本校的师生员工。这是一条被全国各大学普遍遵循的不成文法。这种传统、封闭的服务原则,严重地制约着大学图书馆社会功能的发挥,造成了图书文献资源的浪费。据最近几年我国有关统计数字表明,一些大学图书馆的文献利用率仅在30%左右,大部分文献资料的内在价值还没有得到发挥。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一样,是国家投资建成的,其文献资料是我国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某单位的财产,其服务对象就是全社会的每一个人,正如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所指出的“书是供所有人使用的(bO0k foral1)”,公民都应有文献资源共享的权利。
2 大学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重要性
2.1 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构建学习型社会,全体公民都成为教育对象,社会各种组织都要办成学习型组织,这使得社会对图书馆的依赖性越来越大。我国大学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系统的三大支柱之一,不仅拥有丰富的馆藏文献、先进的技术手段、完善的服务设备及优雅的学习环境,而且拥有经验丰富、高素质的情报检索和研究专家,能够辅导和帮助读者迅速获得所需的知识信息,使读者接受教育、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更加顺利。对此,大学图书馆有责任面向社会适当扩大服务对象范围,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习型社会,真正成为实现公民终身教育的大课堂。
2.2 实现资源共享的需要
如何发挥文獻资源的整体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一直是图书情报学界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虽然近年来我国也有一些大学图书馆不同程度地向社会开放,比如:信阳市民享有在信阳师范学院图书馆读书、借书的权利;宁波高校园区图书馆打破大学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界限,免费向市民开放;厦门大学图书馆每年为校外读者办理借书证500人左右,等等,但是目前众多的大学图书馆对公众基本上是“关闭”的,因此,我们要加快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步伐,真正实现大学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全社会共享。
2.3 促进图书馆自身建设的需要
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可在竞争中求得发展和完善,使其在开放过程中不断提高图书馆藏书质量,增加服务形式,开拓服务领域,在为社会服务中产生社会价值的同时也实现自身价值,并使大学图书馆的内部机制产生新的动力,释放更大的能量,进入良性循环,以提高大学图书馆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赢得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另外,通过直接接触社会,还有利于了解社会需求,避免信息生产开发与现实需求脱节的盲目服务的缺陷。同时,通过多承担社会课题和多接触社会各类读者,可丰富馆员的工作经验,提高馆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最后,向社会开放还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3 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3.1 如何解决对社会开放和为本校服务产生的矛盾
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是必然的,但其中会牵涉到很多的问题,现阶段各高校大幅扩招,在校学生人数增多,学校的图书资源是有限的,如果要求大学图书馆对社会公众提供完全的服务,可能会影响到大学教育和学术研究的功能。如复旦大学图书馆对外开放后,导致“外来人口”过多,给本校学生带来了不便,引起学生不满。复旦的学生认为自己是给学校交了学费的,之所以来这儿上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利用这里的资源。对外开放,其实就等于牺牲了学生的利益去达到“共享”。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功能是不同的,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是好事,可前提应该是首先服务好本校的师生,应在不影响满足本校师生教学和科研需求及图书馆正常管理的前提下,才能社会开放。不具备完全开放条件的大学图书馆可以先对校内家属和科研单位、产业机构开放,另外在开放时间还是要有所控制,考试期间应停止向校外开放,保证师生的需求。
3.2 如何解决提供有偿服务和收取费用问题
公共图书馆都是收费的。大学图书馆比较特殊,其硬件设施、员工的薪水和收藏的费用都由学院财政提供支持,为校内读者提供服务时是不收费的,那么对校外读者是否应该收费?又该如何收费?凡在图书馆工作过的人都清楚信息不是免费的,所有收集、整理、汇编、索引、贮存和发行工作都需要钱。许多任务(如编目)都需要大量人力完成,最重要一点是,过去的5年时间里,期刊价格猛涨,学院的有限资金跟不上刊价上涨。特别在假期开放需要较高成本,如管理人员工资、电费和维护费用等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所以,对校外读者收费是必须的,收入的一部分应当用于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加强其自身建设的良性循环。当然,大学图书馆也应努力做到,为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服务的关键在于“服务”,想其所想,急之所急,与社会和社区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3.3 如何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
为响应终身学习的理念,大学图书馆对社会开放,图书馆的服务量肯定会有所增加,特别是在双休日和寒暑假对外开放,其他教师都休息在家,图书馆工作人员却要为新的对象服务,工作人员的投入会增加,怎样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呢?岗位定编是死的,有部分负荷不足问题,可以采取内部人员相互临调的办法解决,在我院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反聘离退休人员。按图书馆工作种类来讲,大约三分之一的工作量是技术性的,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可以反聘原图书资料岗的人员,非技术性的岗位则一般的高校离退休人员都可以胜任;还有一条经验不妨借鉴,就是请学生参与临时性、突击性和较简单固定的工作。由于随用随派,加强了学校与图书馆的关系,也加强了学生与图书馆的交流,同时也降低了岗位人力成本,有益于学生管理,也益于馆员岗位管理能力的提高,更有益于图书馆地位的提高。
我国各大学图书馆应该适应所在城市发展的要求,向社会开放纳入发展的总体规划,并根据自身条件,逐步对社会开放,在满足教学科研需求的同时,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陈荣淼:《关于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思考》,《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年05
[2]樊绍明:《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图书馆学刊》2003年05期
[3]黄俊贵:《关于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问题》,《图书馆论坛》2003年06期
[4]张雪梅:《高校图书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浅谈》,《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5年学术会论文集》2005年04期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社会;开放
1 大学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现状
中国大学图书馆,很少强调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认为对公众开放、为社会服务应该是公共图书馆的事情,其服务对象是本校的师生员工。这是一条被全国各大学普遍遵循的不成文法。这种传统、封闭的服务原则,严重地制约着大学图书馆社会功能的发挥,造成了图书文献资源的浪费。据最近几年我国有关统计数字表明,一些大学图书馆的文献利用率仅在30%左右,大部分文献资料的内在价值还没有得到发挥。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一样,是国家投资建成的,其文献资料是我国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某单位的财产,其服务对象就是全社会的每一个人,正如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所指出的“书是供所有人使用的(bO0k foral1)”,公民都应有文献资源共享的权利。
2 大学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重要性
2.1 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构建学习型社会,全体公民都成为教育对象,社会各种组织都要办成学习型组织,这使得社会对图书馆的依赖性越来越大。我国大学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系统的三大支柱之一,不仅拥有丰富的馆藏文献、先进的技术手段、完善的服务设备及优雅的学习环境,而且拥有经验丰富、高素质的情报检索和研究专家,能够辅导和帮助读者迅速获得所需的知识信息,使读者接受教育、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更加顺利。对此,大学图书馆有责任面向社会适当扩大服务对象范围,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习型社会,真正成为实现公民终身教育的大课堂。
2.2 实现资源共享的需要
如何发挥文獻资源的整体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一直是图书情报学界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虽然近年来我国也有一些大学图书馆不同程度地向社会开放,比如:信阳市民享有在信阳师范学院图书馆读书、借书的权利;宁波高校园区图书馆打破大学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界限,免费向市民开放;厦门大学图书馆每年为校外读者办理借书证500人左右,等等,但是目前众多的大学图书馆对公众基本上是“关闭”的,因此,我们要加快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步伐,真正实现大学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全社会共享。
2.3 促进图书馆自身建设的需要
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可在竞争中求得发展和完善,使其在开放过程中不断提高图书馆藏书质量,增加服务形式,开拓服务领域,在为社会服务中产生社会价值的同时也实现自身价值,并使大学图书馆的内部机制产生新的动力,释放更大的能量,进入良性循环,以提高大学图书馆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赢得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另外,通过直接接触社会,还有利于了解社会需求,避免信息生产开发与现实需求脱节的盲目服务的缺陷。同时,通过多承担社会课题和多接触社会各类读者,可丰富馆员的工作经验,提高馆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最后,向社会开放还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3 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3.1 如何解决对社会开放和为本校服务产生的矛盾
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是必然的,但其中会牵涉到很多的问题,现阶段各高校大幅扩招,在校学生人数增多,学校的图书资源是有限的,如果要求大学图书馆对社会公众提供完全的服务,可能会影响到大学教育和学术研究的功能。如复旦大学图书馆对外开放后,导致“外来人口”过多,给本校学生带来了不便,引起学生不满。复旦的学生认为自己是给学校交了学费的,之所以来这儿上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利用这里的资源。对外开放,其实就等于牺牲了学生的利益去达到“共享”。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功能是不同的,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是好事,可前提应该是首先服务好本校的师生,应在不影响满足本校师生教学和科研需求及图书馆正常管理的前提下,才能社会开放。不具备完全开放条件的大学图书馆可以先对校内家属和科研单位、产业机构开放,另外在开放时间还是要有所控制,考试期间应停止向校外开放,保证师生的需求。
3.2 如何解决提供有偿服务和收取费用问题
公共图书馆都是收费的。大学图书馆比较特殊,其硬件设施、员工的薪水和收藏的费用都由学院财政提供支持,为校内读者提供服务时是不收费的,那么对校外读者是否应该收费?又该如何收费?凡在图书馆工作过的人都清楚信息不是免费的,所有收集、整理、汇编、索引、贮存和发行工作都需要钱。许多任务(如编目)都需要大量人力完成,最重要一点是,过去的5年时间里,期刊价格猛涨,学院的有限资金跟不上刊价上涨。特别在假期开放需要较高成本,如管理人员工资、电费和维护费用等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所以,对校外读者收费是必须的,收入的一部分应当用于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加强其自身建设的良性循环。当然,大学图书馆也应努力做到,为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服务的关键在于“服务”,想其所想,急之所急,与社会和社区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3.3 如何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
为响应终身学习的理念,大学图书馆对社会开放,图书馆的服务量肯定会有所增加,特别是在双休日和寒暑假对外开放,其他教师都休息在家,图书馆工作人员却要为新的对象服务,工作人员的投入会增加,怎样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呢?岗位定编是死的,有部分负荷不足问题,可以采取内部人员相互临调的办法解决,在我院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反聘离退休人员。按图书馆工作种类来讲,大约三分之一的工作量是技术性的,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可以反聘原图书资料岗的人员,非技术性的岗位则一般的高校离退休人员都可以胜任;还有一条经验不妨借鉴,就是请学生参与临时性、突击性和较简单固定的工作。由于随用随派,加强了学校与图书馆的关系,也加强了学生与图书馆的交流,同时也降低了岗位人力成本,有益于学生管理,也益于馆员岗位管理能力的提高,更有益于图书馆地位的提高。
我国各大学图书馆应该适应所在城市发展的要求,向社会开放纳入发展的总体规划,并根据自身条件,逐步对社会开放,在满足教学科研需求的同时,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陈荣淼:《关于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思考》,《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年05
[2]樊绍明:《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图书馆学刊》2003年05期
[3]黄俊贵:《关于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问题》,《图书馆论坛》2003年06期
[4]张雪梅:《高校图书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浅谈》,《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5年学术会论文集》2005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