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当代世界艺术怎么机会主义的花样翻新,张自申始终是一个现实主义画家,他永远关爱那个鲜活的视觉真实生命世界,他认为这才是他的艺术最可靠最真实的泉源,他要在这个视觉可感的世界去寻找人生的意义和真善美的理想。
《张自申——<第八盏灯>矿工系列油画展》于7月28日-8月8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巡展引起强烈反响,不到1个月前该画展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展出获得成功;7月28日,《中国美术界关注社会生活批判现实主义》研讨会同时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张自申,著名油画家、原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早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就多次下煤矿体验生活。2005年以来,中国一系列矿难及矿工的生存状态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74岁的张自申又先后3次去煤矿体验生活,历经数月完成巨幅矿难中的矿工群像《第八盏灯》。
展览大厅内,长5.5米、高1.8米的《第八盏灯》视觉冲击震撼。作品描绘了矿难后煤矿工人走出矿井的悲壮情景。7名矿工雕塑般站立着,居中的主角身材高大,眼神悲愤,手中抱着死难工友的矿帽,帽上的灯还亮着;两侧是逃过一劫的工友,神态各异,最年轻的小伙子脸上还带着稚气,惊魂未定;有个矿工手揽工友的肩膀,不知是安慰对方还是支撑自己疲惫的身心,矿工脸上弥漫着悲伤迷茫、失魂落魄。
黑煤层、黑脸庞、黑色的工作服、黑色的矿工帽,7名矿工七盏矿灯,没有一丝光亮。然而第八盏矿灯,亮得耀眼。没有惨烈的场面,却告诉人们,第八盏矿灯的主人已经遇难。
展览中还有一幅同样大小的作品《享受阳光》,画的是一群矿工下矿井前偎在墙角晒太阳,情景与《第八盏灯》截然相反,温馨、祥和、欢愉。张自申说:“我这是要呼吁生命的可爱、可贵。要珍惜生命,尊重生命!”
画展中张自申站在他的作品前,思绪仿佛又回到了在井下体验生活的日子:“画每一个人,我的心潮都久久不能平静。”在画展的前言上他写道:“献给读者和中国矿工及矿难中死去的弟兄们!”许多画家都在忙着瞄准拍卖市场讨好市场或是为艺术而艺术强调自我感受时,真实地反映现实,反映生活的作品,在这个追名逐利的社会中似乎不太讨好。也很奇怪,和大众贴得最近的却被称为边缘。
面对矿难,有良心、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能做什么呢?艺术家不能沉默。早在30年前,张自申就曾多次带学生下矿区体验生活写生,并创作了当时一幅有影响的作品《争分夺秒》。2005年,全国矿难接二连三发生,悲剧不断上演。张自申再也坐不住了,他不顾骨折尚未痊愈脚伤犹痛,决定到北方某煤矿写生,创作大型矿难主题油画。30多年前下矿写生、体验生活时,矿工们的艰苦劳动和无私奉献曾让他感动。现在矿工们怎么样了?
刚开始时,煤矿方面热情地接待了他,后来得知他要创作矿难作品,不禁吓了一跳,连连要求他千万不要将这里的煤矿画进去。
下矿前,张自申阅读过一些矿难的资料,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有遇难者、有抢救者、有家属、有领导、有不法私营的矿主等,人际间的矛盾、冲突,组织了一个壮丽的悲剧性场面。
当张自申在煤矿的矿井口迎接一个个从地下煤井上来的矿工们时,他的心跳陡然加快了,矿工黝黑的脸膛粘满厚厚的黑煤、陈旧的帽盔、满身煤灰破烂的工作服、脖子上挂着染成了黑褐色的毛巾、颈上或头上挂着一盏已经关闭的矿灯。他们走出矿井时就像一群高大的黑色雕塑,令“我立刻想到了罗丹辉煌的英雄纪念碑组雕《迦莱义民》”。
这个印象太深刻了,于是,构思变成矿工群像,构思出七个矿工和八盏矿灯。《第八盏灯》从构思小稿到完成画作历时半年之久。
画中有两位人物的姿势怎么摆也不合适,2006年春节后,张自申再度到煤矿去写生。偶然在井口旁遇到马上要换班下井的一群矿工,他们靠在墙上正享受着冬日的阳光,他们那怡然的神态,与在黑暗的井下危险艰辛的劳动形成鲜明对比,于是就有了这幅《享受阳光》。
著名美术评论家王仲以“艺术良心在胸膛中跳动”评价张自申《第八盏灯》的矿工系列油画:“用艺术创作回应人类命运的苦难和解脱,唤起人们对假恶丑的憎恨和对真善美的信心,借以推动社会意识不断进步,这正是我们这些具有人道主义良知的艺术家的本能和天职。”
2006年2月张自申第三次去煤矿,他把完成的作品拿给煤矿领导提修改意见。领导说:《享受阳光》可以发表,《第八盏灯》就免了吧,现在这样画还不到时候,当心你会有麻烦的。
张自申说,他还要深入一些小煤矿采风写生,继续画出一系列矿难题材作品。有条件的话,争取到各个矿区巡展。
《张自申——<第八盏灯>矿工系列油画展》于7月28日-8月8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巡展引起强烈反响,不到1个月前该画展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展出获得成功;7月28日,《中国美术界关注社会生活批判现实主义》研讨会同时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张自申,著名油画家、原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早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就多次下煤矿体验生活。2005年以来,中国一系列矿难及矿工的生存状态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74岁的张自申又先后3次去煤矿体验生活,历经数月完成巨幅矿难中的矿工群像《第八盏灯》。
展览大厅内,长5.5米、高1.8米的《第八盏灯》视觉冲击震撼。作品描绘了矿难后煤矿工人走出矿井的悲壮情景。7名矿工雕塑般站立着,居中的主角身材高大,眼神悲愤,手中抱着死难工友的矿帽,帽上的灯还亮着;两侧是逃过一劫的工友,神态各异,最年轻的小伙子脸上还带着稚气,惊魂未定;有个矿工手揽工友的肩膀,不知是安慰对方还是支撑自己疲惫的身心,矿工脸上弥漫着悲伤迷茫、失魂落魄。
黑煤层、黑脸庞、黑色的工作服、黑色的矿工帽,7名矿工七盏矿灯,没有一丝光亮。然而第八盏矿灯,亮得耀眼。没有惨烈的场面,却告诉人们,第八盏矿灯的主人已经遇难。
展览中还有一幅同样大小的作品《享受阳光》,画的是一群矿工下矿井前偎在墙角晒太阳,情景与《第八盏灯》截然相反,温馨、祥和、欢愉。张自申说:“我这是要呼吁生命的可爱、可贵。要珍惜生命,尊重生命!”
画展中张自申站在他的作品前,思绪仿佛又回到了在井下体验生活的日子:“画每一个人,我的心潮都久久不能平静。”在画展的前言上他写道:“献给读者和中国矿工及矿难中死去的弟兄们!”许多画家都在忙着瞄准拍卖市场讨好市场或是为艺术而艺术强调自我感受时,真实地反映现实,反映生活的作品,在这个追名逐利的社会中似乎不太讨好。也很奇怪,和大众贴得最近的却被称为边缘。
面对矿难,有良心、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能做什么呢?艺术家不能沉默。早在30年前,张自申就曾多次带学生下矿区体验生活写生,并创作了当时一幅有影响的作品《争分夺秒》。2005年,全国矿难接二连三发生,悲剧不断上演。张自申再也坐不住了,他不顾骨折尚未痊愈脚伤犹痛,决定到北方某煤矿写生,创作大型矿难主题油画。30多年前下矿写生、体验生活时,矿工们的艰苦劳动和无私奉献曾让他感动。现在矿工们怎么样了?
刚开始时,煤矿方面热情地接待了他,后来得知他要创作矿难作品,不禁吓了一跳,连连要求他千万不要将这里的煤矿画进去。
下矿前,张自申阅读过一些矿难的资料,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有遇难者、有抢救者、有家属、有领导、有不法私营的矿主等,人际间的矛盾、冲突,组织了一个壮丽的悲剧性场面。
当张自申在煤矿的矿井口迎接一个个从地下煤井上来的矿工们时,他的心跳陡然加快了,矿工黝黑的脸膛粘满厚厚的黑煤、陈旧的帽盔、满身煤灰破烂的工作服、脖子上挂着染成了黑褐色的毛巾、颈上或头上挂着一盏已经关闭的矿灯。他们走出矿井时就像一群高大的黑色雕塑,令“我立刻想到了罗丹辉煌的英雄纪念碑组雕《迦莱义民》”。
这个印象太深刻了,于是,构思变成矿工群像,构思出七个矿工和八盏矿灯。《第八盏灯》从构思小稿到完成画作历时半年之久。
画中有两位人物的姿势怎么摆也不合适,2006年春节后,张自申再度到煤矿去写生。偶然在井口旁遇到马上要换班下井的一群矿工,他们靠在墙上正享受着冬日的阳光,他们那怡然的神态,与在黑暗的井下危险艰辛的劳动形成鲜明对比,于是就有了这幅《享受阳光》。
著名美术评论家王仲以“艺术良心在胸膛中跳动”评价张自申《第八盏灯》的矿工系列油画:“用艺术创作回应人类命运的苦难和解脱,唤起人们对假恶丑的憎恨和对真善美的信心,借以推动社会意识不断进步,这正是我们这些具有人道主义良知的艺术家的本能和天职。”
2006年2月张自申第三次去煤矿,他把完成的作品拿给煤矿领导提修改意见。领导说:《享受阳光》可以发表,《第八盏灯》就免了吧,现在这样画还不到时候,当心你会有麻烦的。
张自申说,他还要深入一些小煤矿采风写生,继续画出一系列矿难题材作品。有条件的话,争取到各个矿区巡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