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近卫军:普京的“私人订制”

来源 :东西南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sj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卫军是俄罗斯的一种历史符号,也是俄当前内外双重压力下普京的一款“私人订制”。成立国家近卫军并非偶然,是俄罗斯酝酿了十多年的结果,目的在于打赢其当前面临的“混合战争”。
  “新组建的国家近卫军将负责打击恐怖主义、有组织犯罪,将在内务部的框架下发挥特种部队、特别反应部队的作用,但是,近卫军将独立自主地展开行动。”莫斯科当地时间2016年4月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与俄内务部部长科洛科利采夫、内务部内卫部队司令佐洛托夫等人会谈时如是说。
演练的俄罗斯内务部队士兵

  自此,政治强人普京有了私人订制的专属卫队。
  前一秒刚刚宣布从叙利亚撤兵,后一秒又是成立国家近卫军的消息,普京的一举一动总是能牵动世界的神经,令人浮想联翩。有媒体认为,这则普普通通的新闻意味着苏联时期情报组织“契卡”在俄罗斯重生了,出身克格勃的普京让克格勃又“满血复活”。
  而克里姆林宫则认为,成立国家近卫军,是许多国家的通常做法。作为一支独立的部队,国家近卫军的目的是保卫国家元首安全,确保国家稳定。
  近卫军有非常权力
  俄近卫军人数约在35万至40万之间,其中20万来自内务部内卫部队,还有十几万人将由特种部队、警察部队和保安部队组成,配备了坦克、装甲车、直升机等装备。根据俄国家杜马批准的法令,近卫军的权力很大,有检查、拘留等权力,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实施戒严,可以全权实施反恐行动,可以在民众安全受到直接威胁时无需警告就动用武力,可以在紧急情况下享有48小时行动自由,不需获得议会批准。外界认为,普京组建这样一支强有力的部队,是为了应对俄罗斯面临的安全威胁增多的局面,并在反恐行动中高效、合法地调动武装力量。
  其实关于成立俄罗斯国家近卫军的讨论早已存在。俄罗斯第一次尝试成立国家近卫军还是在1991年,当时的总统叶利钦希望成立直接隶属于总统的武装力量,以期待他们能在激烈的政治冲突中发挥作用。
  近卫军泛指军队中的精锐之师。在伟大卫国战争时期(1941-1945年),苏联为鼓舞士气,曾授予那些战功卓著的部队、舰艇、兵团和军团“近卫”称号。
  之后关于成立国家近卫军的两次大讨论出现在2004年和2012年前后。2004年8月,俄罗斯曾曝出要将内卫部队的指挥权从内务部转移给总统的想法,同时,将内卫部队的职能拓展为在极端情况下保卫社会稳定和安全、保卫重要的政府目标、打击恐怖主义和有组织犯罪。这次关于内卫部队“指挥权”的讨论,实际上为国家近卫军的成立提供了思路。
  2012年2月,俄反对派人士在莫斯科博洛特纳亚广场集会期间,企图突破警方封锁并冲向克里姆林宫,这被称为“博洛特纳亚广场事件”。之后,俄罗斯国内舆论对国家近卫军的成立有了更加密集的关注和更广泛的讨论。
  虽然最后没能换来国家近卫军的成立,但俄领导层意识到,成立国家近卫军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将对国家的政治生活带来重要影响,需要从长计议。
  当时的内卫部队司令罗戈兹津曾表示,“根据俄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决定,内卫部队的编制结构和指挥体制将以现在的形式保留到2015年。”
  果然,这种编制结构在2016年4月5日走向了终结,从中诞生的是直接听命于俄总统普京的国家近卫军。
  虽然俄官方阐释了近卫军成立的动机、任务和计划,但关于这支部队成立的原因及其目的还是众说纷纭,充满着争议和质疑的声音,各方的态度也是褒贬不一。
  根据俄罗斯《莫斯科回声》广播以“国家近卫军成立的目的是什么?”为题对5万个受访者所做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52%的受访者认为,成立近卫军是为了保卫总统的个人安全,37%的受访者则认为是为了与政治反对派作斗争,7%的人认为只是为高官提供肥差的一种手段,只有1%的人认为是反恐需要。
  俄政治学家玛卡金则认为,“相比在国家杜马选举中扮演的作用而言,近卫军成立的目的,更多是为了应对目前俄罗斯国内外的种种消极的社会与经济发展预期所可能引发的大规模社会游行和动荡。”
  但俄反对派对国家近卫军成立予以严厉批评和指责。一些俄罗斯自由媒体近期大量发声,认为普京是因为害怕人民的暴动,故而组建私人军队,以此来保卫个人权力。还有媒体也表示,国家近卫军可以“在未发出任何预警的情况下开枪”,这只是在国内营造一种恐怖氛围,目的就是要迫使各级官员和权力机构无条件地执行总统的任何命令,哪怕是那些违背俄宪法的命令。
  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组建新的国家近卫军,对于政治强人普京来说,近卫军的成立至少释放了一个信号,表明普京做好了强有力的准备,以应对那些不论是受外部势力推动还是受国内因素刺激的俄罗斯国内的严重动荡或者冲突。
  普京需要一个靠得住的人委以大任
4月5日,普京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宣布,决定在内务部内卫部队基础上建立新的国家禁卫军,在俄罗斯联邦执行打击恐怖主义等任务。

  据估计,俄罗斯国家近卫军的规模可能达到40万人。无论从数量上还是拥有的权力上,近卫军都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强力机构,并将与俄罗斯内务部、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防部并行。
  普京通常很谨慎地采取每一个可能改变国家机构和权力结构的决定,在成立国家近卫军这个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权力体制和护法机构的问题上,更是深思熟虑。   俄政治学家密琴科认为,“关于成立近卫军的讨论已经有些年头了,但为什么正是佐洛托夫才得以真正落实,从逻辑上来说,这一切都很明显。”
  对佐洛托夫委以重任,说明总统对他的充分信任。普京需要一个靠得住的人,来帮助他建立有效、权威的领导结构,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在当前这个外部受到西方制裁和内部经济陷入困境的“内忧外患”的时刻,普京需要一个与其他任何权力机构都没有过交叉联系、个人又有足够政治分量且自己能够充分信任的人进入到领导核心圈。
  成立国家近卫军是俄军改大戏和机构调整中的压轴一环。俄罗斯国家近卫军的成立也是为了改变军事力量结构,以能够应对俄政府正面临的新安全挑战以及日趋复杂的世界局势。
  俄内务部的官员表示,成立国家近卫军是俄罗斯护法系统最彻底的一次改革,比当年的民兵改为警察的改革还要彻底。
  俄罗斯此次军事部门机构调整其实是“有拆又有合”,成立国家近卫军的同时,普京还做出了一个决定,让俄联邦贩毒监察局和移民局重新回到内务部。之前这两个机构是独立开展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联邦贩毒监察局、移民局和内务部经常出现“打架”和“踢皮球”的情况,效率低下,有时都让办事人员摸不清头脑。为了提升护法机关的工作效率,同时节省国家财政支出,普京将这些部门有效地糅合到一起。
  志在打赢混合战争
  综合来看,普京宣布成立国家近卫军,目的在于打赢其当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所面临的“混合战争”。
  在今年3月份召开的俄军事科学院大会上,俄武装力量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指出,现代战争具有混合型特点,俄军事理论家将着手重点研究“软实力”,为打赢现代混合战争提供理论支撑。
  俄军认为,混合战争理论,是一种综合传统战争、小型战争与网络战争于一体的军事战略,其实施主要是通过对目标国的政府机构组成网络及其公民采取信息、心理和网络层面的行动。
  基于对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式,以及可能面临的“混合”战争形态的判断,为俄总统量身打造一款“私人卫队”是在情理之中。
  事实上,俄罗斯已经有一个国家反恐局,而且还有内务部、国安会以及国防部等强力部门。新成立一支人数最多可达40万的国家近卫军,其任务远远不止反恐这么简单,“主营业务”可能会包括预防军人或高官的反叛、巩固中央对地方的权威、监督其他各级权力机构、打压反对派等,为总统连任打下铺垫。
  2015年9月,塔吉克斯坦国防部副部长纳扎尔佐达曾策划发动恐怖袭击事件,对该国内务部机构发起武装进攻。有消息称,纳扎尔佐达与恐怖组织IS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引起了俄方的高度重视。
  一方面,俄在军事改革中动了不少人的奶酪。俄民族成分复杂,与中亚地区联系紧密,而如今IS中有成千上万的成员是来自该地区,对极端的军方暴动甚至与恐怖组织勾结的情况不得不提防;另一方面,在西方制裁下,俄罗斯经济发展严重停滞,也触动了俄罗斯精英的神经。正如俄政治学者奥列奇津所说,在制裁中最受影响的是政权内部精英。为此,当权者认为有必要组建绝对效忠于自己的强有力的武装力量。
  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矛盾重重,也一直是俄罗斯的“老大难”问题。虽然在每个大的行政区都设有总统全权代表,但总统的很多命令还是难以落实。最典型的就是车臣共和国。俄内务部官员曾去车臣共和国抓捕犯罪分子,却不无滑稽地反倒被车臣共和国相关部门给关押起来,而俄内务部还无可奈何。
  新成立的国家近卫军直接听命于总统,也就意味着它作为一支独立部队只会执行总统普京的命令。而其他权力部门不但无权干涉,而且还会是近卫军的监督对象。佐洛托夫大权在握,将以“超级大管家”身份帮助普京打理“总统后院”,打击一切可能对普京产生威胁的个人或组织。
  普京曾誓言要领导俄罗斯二十年。如果下期能够连任,那么他的誓言将变成现实。俄国家杜马选举将于2016年秋季举行,各方力量都在全力进行准备。但如今的普京,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峻的竞选压力和困难的局势。反对派做梦都想把普京赶下台,甚至想象着将来如何“好好对待”这位从克里姆林宫退出的政治强人,而这也是西方最想看到的一幕。
  俄罗斯反对派领袖、前副总理涅姆佐夫在普京眼皮底下遭枪杀更是掀起了反普京浪潮,游行示威不断。关于普京个人及其周边“朋友圈”的丑闻也是不断被媒体爆料。再加上西方的孤立、制裁和渗透,俄政权内部的权力平衡或已发生变化,普京显然“压力山大”。
  但克格勃出身的普京不会甘于束手就擒。通过强硬手段打击敌人、摧毁一切反对力量是普京的一贯行事作风。面对问题与压力,他选择了佐洛托夫,选择了近卫军,亲手打造了一柄看上去坚固牢靠的权杖。
  (综合摘编自《南方周末》《环球人物》《中国新闻周刊》)
其他文献
近日研究人员通过考察钙摄入量与骨折关系后发现:在5年中,老年女性每天喝几杯红茶能够降低她们发生骨折的风险。  在这项研究中,1188名平均年龄为75岁的女性每天至少喝3杯红茶,她们患上严重骨质疏松性骨折和髋骨骨折的风险分别比很少喝红茶的女性降低了34%和42%。而每天增加一杯红茶的饮用量,出现严重骨质疏松骨折的风险就会降低9%。
花别人的钱不心疼,政府花纳税人的钱就更不心疼。政府越大,浪费越多。每年开销接近四万亿美元的美国联邦政府,其中的浪费现象令人咋舌。    在美国,有几位参议员每年都会出版一本名为《浪费手册》的小册子,里面列举了他们能找到的浪费项目:内华达妓院性工作者的丰乳减税、关于家庭妇女在夫妻争吵中应当冷静的研究报告、百万美元在华盛顿近郊建立豪华公共汽车候车室、在电视上为救助桑迪飓风的紧急拨款作广告、在阿拉斯加建
“匿名者”与恐怖分子为敌,但不代表他们是政府的朋友。  在通过网络视频宣布加入反恐大战6天后,2015年11月22日,国际著名黑客组织“匿名者”(Anonymous)宣布接管了超过2万个和ISIS有关联的Twitter账号,并公开了这些账号。  在那段公开的视频中,他们头戴V形面具,表示将向ISIS发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网络攻击”,并承诺会在世界各个角落追捕这个恐怖组织。此前的2015年1月,巴黎
你负责赚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巴西第一夫人玛塞拉·特梅尔算是把这句话发挥到了极致。关键是,她不止是负责貌美如花,还专注“坑夫”好多年。    巴西奥运会开幕式上,75岁的代总统特梅尔(当时真正的总统罗塞夫被弹劾,在家闲呆着,特梅尔是代总统,还没有成为正式的巴西总统)站在全球直播的镜头里,宣布奥运会开幕。他矮矮的、一脸严肃,不是亮眼的存在。然而他的贵宾席上有个全球最年轻的第一夫人——玛塞拉·特梅尔
莫曼德终于踏上了阔别多年的故土,但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被這个国家接受。  25年前,阿富汗第一位宇航员阿卜杜勒·阿哈德·莫曼德从太空凯旋,成了民航部副部长。  22年前,亲苏的阿富汗政府大势已去,这位曾经的“太空英雄”被迫逃往德国。  不久前,莫曼德终于踏上了阔别多年的故土,但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被这个国家接受。  “从太空看阿富汗很漂亮”  回到阿富汗,55岁的阿卜杜勒·阿哈德·莫曼德夙愿得偿。
素质教育支持下的初中英语教学需要以大课程观念为指导,提倡英语教学要教给学生的不能只是语言,还应该进行文化意识渗透,用文化渗透语言,再用语言来带动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这当学生正确认识到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具备良好的文化意识之后,才能够在语言理解和灵活应用当中达到更高层次,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英语教师要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与辨别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别,鼓励学生用恰当的文化理
一个只播天气预报的电视台,如何存在了30 年,并以 20 亿美元的价格卖给 IBM?  我们每天看的天气预报,不过就是新闻播报前后 5 分钟的节目,还经常被观众跳过。而美国的“天气公司”却把天气频道做成了美国人的电视频道标配。  不仅如此,诞生于1982 年的“天气公司”,还在智能手机时代,变身成一家技术公司。今天所有 iPhone,以及中国以外所有 Android 手机内置的天气数据都来自这家公
公鸡打鸣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科学家早就发现,公鸡打鸣是由其内在的生物钟决定的,并且一窝鸡里,总是一只公鸡先打鸣,其他的公鸡一呼百应。那么一窝鸡里到底是哪一只先开始打鸣的?日本的科学家发现,鸡打鸣也不能乱来,它们也讲辈分、地位尊卑。  如果我们有机会观察,就会发现一窝鸡里总有一只公鸡像老大一样,它走到哪里,其他的公鸡都会稍稍回避。而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科学家发现,鸡窝里确实遵循着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
他撬动自己的种族身份在大选中得分,却没有承诺太多回报;他推动美国的长足进步,在他卸任多年后还将带来益处。他任期将尽,这个国家分裂动荡的选举政治又一次暴露出来,美国人可能意识到,他才是“屋子里的成年人”。奥巴马要离开了,美国人正在失去一个认真地对待公共服务和公众的人。  2008年大选夜,俄亥俄州尘埃落定后,芝加哥南城黑人聚居区的总统餐吧里一片欢腾。酒瓶塞砰砰弹起,陌生人相互拥抱,巡逻的警察用扩音喇
近日韩国第20届国会议员选举中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总统朴槿惠的妹妹朴槿令,62岁的她将作为共和党的唯一代表参加角逐。韩媒称,“一个常甩出过激言论的妹妹,是姐姐(朴槿惠总统)政治生涯的巨大威胁”。  虽是同胞姐妹,俩人却向来“水火不容”。2008年,54岁的朴槿令不顾亲友劝阻与40岁的沈东旭结婚,朴槿惠没有参加婚礼。第二年,沈东旭在网上说:“朴槿令被陆英财团解聘,幕后主使就是朴槿惠。”愤怒的朴槿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