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庆街的鸭颈

来源 :饮食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baobeis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我陪同一个东北来的客人游玩。客人主动提出去吉庆街吃鸭颈。他说他去年去过吉庆街,吃了一次鸭颈,回去以后便馋鸭颈馋得不行。
  吉庆街实在是一条很神奇的街:就那么一条陈旧的小街,长不过百米。历史很短暂,不过二三十年,远不像杭州的河坊街和南京的夫子庙那样有历史底蕴,久负盛名。但吉庆街却是武汉最有人气和名气的一条街,是武汉的一张名片,一道来武汉不可不看的风景。是小说《生活秀》和同名影视剧,为这条街赚足了天下人气和名气。虽说全国各地好些地方都有鸭颈,但吉庆街的鸭颈堪称一绝。它并不借《生活秀》扬名,靠的是对味蕾的征服。吉庆街的所有风情和诱惑,都属于夜晚,夜晚才是它的主色调。我们去吉庆街时,这条街才刚刚苏醒。有的大排档老板,开始揽客。
  我们坐在路边简陋的大排档里,没一会儿,美味一一上桌。第一道菜当然是鸭颈。在《生活秀》里,吉庆街只有来双扬享有卖鸭颈的特权,但在现实生活中,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鸭颈卖。在我眼中,这里的鸭颈,简直像鸦片一样,会让人上瘾。它的外观红艳夺目,色泽诱人,却是绝无人工色素的绿色食品,鸭颈是用红米、丁香等纯天然色素着的色。而且,鸭颈韧度适中,不夹塞齿缝。香和辣,是鸭颈的招牌味道。那种香,是发自肉质的自然香,和几十味中草药卤制、综合调制出来的鲜香。那种辣,辣嘴不辣喉。
  常人吃鸭颈,清一色只是吃表层的肉。而我是绝对不吐骨头的。因为我发现,所有的精华和鲜滋美味都在骨髓里。所以,鸭颈端上桌时,我首先要求服务员拿回去返工,按我的要求切剁成薄薄的片,这样就能很好地嚼烂、嚼碎。再则,细嚼慢咽。也可相对延长享受美食的时间。待切成薄片的鸭颈端上桌时,东北客人的眼睛开始放亮。我夹一片鸭颈入口,随着牙齿的一上一下,丝丝入味、缕缕入骨的奇鲜美味,开始在齿间、舌尖,舌面、口腔萦绕、缠绵,纠集,是甜是咸是辣是麻,都是,都不是。那是一种对味蕾的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征服,那种此起彼伏、回环往复的复杂滋味,像是一曲盛大的交响乐。那是一种让你吃一回就上瘾,越吃越馋、越解馋越添馋的终极征服。味美得让人舍不得咽下,因为,你已片刻都离不开那种美味的感觉。稍稍离开,便如隔三秋。那是一种味蕾对美味的缠绵和依恋,那种依依不舍,绝不亚于一对热恋中的情人的离合。于是,你又迫不及待地夹下一片,急急送进嘴里。于是,鸭颈成了一种念想,时时在你的脑海里浮现。于是,只要你吃上一次,便与它结下不解之缘。于是,武汉人去外地走亲访友,送鸭颈,来武汉的外地人,返程时大包小包地带鸭颈回家。
  吉庆街鸭颈尤其体现武汉人好吃、会吃,对美味孜孜以求的性格,吉庆街很世俗,甚至有点庸俗,但这丝毫不影响身处凡俗生活的市井小民,追求生活极致的那份热情和激情。这也是最令我感动的。
  责任编辑/刘洋
其他文献
天气炎热,人就容易上火、生痘痘。莲藕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和黏液蛋白,有利于帮助排泄废物,排出体内毒素,有消炎化淤清热解燥的功效。如果苦夏胃口不好,也可以吃几片藕,帮助健脾胃。藕粉能帮助调理肠道环境,有效抑制体内脂肪的吸收。       香煎藕盒    用料:莲藕1节,鸡蛋1个,猪肉馅200克,料酒、生抽各1汤匙,大葱花、姜末儿1茶匙,水淀粉、面粉、泡打粉、盐、花椒盐、食用油各适量。  做法:莲藕洗净
南方的男人性水,出得厅堂,下得厨房。北方的男人性钢,骨子里多多少少还恪守着“男主外,女主内”的信条。在这个小镇,即使像我这样受过知识洗礼的男人,也和普通的老百姓一样,把做饭的活儿丢给了女人。虽说以往也有妻不在家的时候,但我除了用电饭锅焖大米饭,就是会拨拉疙瘩汤。至于蒸馒头这种“高精尖”产品,那还真是会吃不会做。  上班的人平时忙,星期天更忙。那个星期天我们搞完了家庭衛生,一看表差一刻十二点。八岁的
我生的不是时候——上世纪60年代,一生下来就充分体会到饥饿的滋味——当时全国的墙壁颜色皆鲜艳,贴着标语红彤彤的,但那些标语只能提神,不能抵饿。  窗外的大海里就长蚝仔,可我们从来没吃过——那是要上交给公家的。  那天听父亲给我们讲蚝仔煎,权作画饼充饥,我激动了很久。当天我就在梦里发誓:哪天见到了真正的蚝仔煎,我要一口气吃它一百盘!  上世纪80年代,我到漳州上学,有一天无意中走到了中山公园的南门外
有段时间,老公天天嘲笑我人老珠黄,已沦为黄脸婆了。于是,35岁生日那天,我咬了咬牙特意花了300元人民币送给自己一个生日礼物——把头发烫染了。看着镜子里那个些许时尚的女郎,我心中暗笑——看谁再说我是黄脸婆!  可是,好景不长,几个月之后,烫染的头发突然变成了失去水分的“枯草”,乱蓬蓬地顶在头上。每天早上起床看见一头干枯、分叉、难以梳理的头发,我真是欲哭无泪。现在老公倒不再说我是黄脸婆了,他对我说:
母亲今年七十四岁,思维敏捷,腿脚灵活,眼不花,耳不聋,走路健如风,连四十岁的我都自愧不如。  想母亲年轻时,体弱多病,弱不禁风。因为父亲是军人,常年辗转南北,来去匆匆,是母亲拖着赢弱的身体,支撑起这个家。她既要抚养我们姐妹三个,又要照顾双方的老人,还要忙于繁重的工作,疲惫不堪。好不容易全家团聚,过了两年舒心的日子,父亲不幸撒手人寰,永远离我们而去。在以后的日子里,母亲又为我们的成长操碎了心。  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