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时Nancy的心中,金碧辉煌的百货大楼并不是她的大客户,而在违章建筑里面的小卖部却是当之无愧的大客户。
说起销售策略,大家往往首先想到是在一个具体的项目中如何谋篇布局。但是,在哪里、与谁开战,却常常被忽视。
销售人员经常像猎人设陷阱打猎一样,逮到什么是什么,这就造成销售漏斗的质量不高,销售人员也很疲惫。
因此,要提高商机和漏斗质量,必须首先甄别和筛选出谁才是你真正的大客户。这是销售策略中一个非常重要却常常被忽视的问题。
谁是大客户?
大客户?!一个让很多销售人员听起来觉得高端又优雅的词汇。
当然,有些销售人员会说,“我们的行业没有大客户”,“我们企业面向的是低端市场”;还有人会说,“我不是大客户部的,大客户都归那个部门来管”,或者说“大客户经营那是企业战略,个人只能瞎咋呼”。
OK,那让我们首先来看看什么叫“大客户”?
大客户(Key Account),也被称为重点客户。米勒·黑曼公司对此有一个简明且很实际的定义:大客户就是那些意义重大的客户。这个定义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
1.每个行业、每个企业甚至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对于自己“重大意义”的定义:可能是现金流,可能是长期合作预期,可能是品牌影响力,可能是行业示范效应等等。所以,每个企业都要定义什么是自己的大客户;
2.因为对大客户的具体定义不同,所以每个企业都需要建立自己独特的大客户经营战略,并根据对大客户定义的变化而更新战略。也是说,任何一种关于大客户经营的方法论都有它独特的适应性,我们在学习和应用前,都需要甄别它对大客户的定义是否与我们自身情况相吻合。
定义和识别大客户,永远是制定战略和规划的第一步。
因此,我们每个行业、每个销售人员都应该定义自己的大客户,然后根据这个定义,总结这类顾客群的采购习惯和独特价值,区别对待这些客户。这将给销售人员带来非常可观的回报。
王牌销售是怎么经营客户的?
下面讲的是一个王牌销售Nancy的真实故事。
以贡献而不是以规模定义大客户
Nancy十七八岁时,在父亲的小食品工厂做推销员。她父亲是个喜欢搞发明的人,但是不喜欢销售,所以工厂经营惨淡。
于是,Nancy跑遍了全市的大型商场、副食店和小卖部,推销产品。当时还没有超市,人们还是主要从这些地方采购商品。她们的产品美味可口,大多数零售商都愿意代销。
但很快,她就决定不再将百货大楼这种巨头零售商视为重要客户了。相反,那种最小最不起眼的社区小卖部成了她最重要的客户。
因为她仔细盘算后发现,差不多13~15家小卖部的走货量,就相当于1家百货大楼的走货量,而她给这些小卖部的供货价要比百货大楼高出5%。最重要的是,这些小卖部的账期都很短,一般在下一次给他们送货时就会结算上一笔货款,而百货大楼的账期一般是一个季度,还经常拖延。
更加麻烦的是,当时的百货公司还是国企,各种审批流程非常繁冗,还牛气冲天的,很难打交道。供应商想要进场甚至要个好位置,不仅要溜须采购主任,还要和专柜的大妈搞好关系。
相比之下,小卖部就简单很多了,因为是本地厂家直接供货,给它们的利润空间本来就比较大,只要下一次送货的时候,根据他们提货量的大小多赠送几袋产品,他们就会很乐意向来采购的人推荐产品。
那时是20世纪90年代,没有互联网,Nancy也还没有上大学学习什么营销学,更不知道“大客户经营”,但是她有自己的定义。对父亲的小工厂来说,最重要的是现金流。所以,她找到了对现金流最有利的客戶,然后给他们提供优质及时的服务,还有返点、赠品。
毫无疑问,在当时Nancy的心中,金碧辉煌的百货大楼并不是她的大客户,而在违章建筑里面的小卖部却是当之无愧的大客户。
大客户并不是以客户的规模来定义的,而应以它对你的贡献去定义。
传说中的客户经营
销售业绩规划
后来Nancy上大学了,为了贴补零花钱,加入了某文化用品公司,成为校园直销员。当时门店经理规定:每次最少提货200元,200元里她有大概20元的利润;如果一个月的提货量达到1000元,就可以奖励50元的产品;如果销量位于区域的前三名,就可以获得200元的产品奖励。所以,她划定了每周都要销售掉至少250元的产品,确保月底可以得到50元的奖励。这就是销售业绩规划。
圈定主要市场范围
于是,她每周三和周四都会拿着产品目录挨个寝室敲门,推荐产品。
当时男生宿舍有两栋普通楼和半栋四人寝的高级宿舍楼。大概一个月后,她就只在每个月初去那两栋普通宿舍楼,带着一些圆珠笔、记事本、流行磁带等需求很普遍的现货去销售。而每个礼拜,她都会挨个走访高级宿舍楼,并携带全套的产品目录。
对于这个过程,她后来反思,其实就是圈定主要市场范围。你不可能把市场上所有的客户都当成你的客户。
高级宿舍楼的同学一般家境富裕,更愿意购买文化用品,而且购买的种类也不那么确定。从电子词典到流行磁带,甚至随身听。
牢牢抓住大客户
又过了大概一个月,她就确定了大概十几个重点宿舍。这些宿舍的学生都是家庭环境比较好,也喜欢追赶潮流的。他们会持续采购产品,虽然每次数额不一定很大,但是会保证相当大的一部分销量,因为这时对她意义重大的是稳定的出货量。
于是,她开始向他们提供单独的服务,比如帮助他们翻录一些热门歌曲的磁带(这样可以顺便销售空白磁带),周末租借录音机给他们开舞会或者郊游使用。他们也会持续在她这里购买,或者带朋友来。
随着持续的经营,她差不多每个季度都可以得到那前三名价值200元产品的奖励,而且每个月只需要工作45天。因为她知道该去敲谁的门。
理想中的大客户长什么模样?
多年之后,Nancy进入信息安全行业成为一名销售人员,一年多的时间就做到了Top Sales。
后来有人问她:如何才能做到Top Sales?是不是很辛苦?
实事求是地讲,其实并不那么辛苦,因为她主要时间都放在“大客户”上。由于产品的特殊性,她的每个客户都是来自10个重点行业的大型企业或者重要的政府部门。
放在一些公司或者销售人员的眼里,她的每一个客户都可能被列为“大客户”,因为它们的规模和采购金额真的足够大。
但Nancy认为,自己的销售资源和时间非常有限,不可能平均分配给这些客户。如果真的平均对待,可能一个客户也经营不好。
所以,Nancy建立了自己的“理想客户模型”:
1.具有持续市场影响力。比如那些央企的总部、政府的中央级部门。首先它们是非常好的样板客户,一般上级部门的选择,可以为下级部门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2.每个项目采购的金额都不会特别大。这样可以规避很多激烈的竞争,每一个项目的胜算都很大,积少成多,多年的业绩下来也很可观;
3.决策流程不会很长。通常来说,项目金额不是特别大时,决策流程一般也不会很长。决策流程相对短的组织,可以降低项目的掌控风险,也可以缩短项目的周期。
根据这个模型,Nancy每年只开拓12家“大客户”,在它们身上差不多投入了50%以上的精力,虽然它们本身的采购非常有限,还不到她年销售额的10%,但是通过它们得到的项目,却占到了销售额的80%。
几年下来,Nancy积累了几家这样的“大客户”,业绩变得非常稳定,工作也很轻松。
“大客户”的培养和甄别,不仅仅是公司战略层面的事情,而应该成为每一个销售人员的必修课。
同时,销售也是最具有个性化的工作。每个人的实际情况都不同,所以每个人对自己“大客户”的定义也不应相同。就像在战争中,每个国家、每个阶段、每个指挥官和军队的情况不同,即便面临同样的局势,也可能会制定出不同的策略。但无论在哪场战争中,选择主战场都是制定策略的重要方面,也是战争制胜的关键。
说起销售策略,大家往往首先想到是在一个具体的项目中如何谋篇布局。但是,在哪里、与谁开战,却常常被忽视。
销售人员经常像猎人设陷阱打猎一样,逮到什么是什么,这就造成销售漏斗的质量不高,销售人员也很疲惫。
因此,要提高商机和漏斗质量,必须首先甄别和筛选出谁才是你真正的大客户。这是销售策略中一个非常重要却常常被忽视的问题。
谁是大客户?
大客户?!一个让很多销售人员听起来觉得高端又优雅的词汇。
当然,有些销售人员会说,“我们的行业没有大客户”,“我们企业面向的是低端市场”;还有人会说,“我不是大客户部的,大客户都归那个部门来管”,或者说“大客户经营那是企业战略,个人只能瞎咋呼”。
OK,那让我们首先来看看什么叫“大客户”?
大客户(Key Account),也被称为重点客户。米勒·黑曼公司对此有一个简明且很实际的定义:大客户就是那些意义重大的客户。这个定义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
1.每个行业、每个企业甚至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对于自己“重大意义”的定义:可能是现金流,可能是长期合作预期,可能是品牌影响力,可能是行业示范效应等等。所以,每个企业都要定义什么是自己的大客户;
2.因为对大客户的具体定义不同,所以每个企业都需要建立自己独特的大客户经营战略,并根据对大客户定义的变化而更新战略。也是说,任何一种关于大客户经营的方法论都有它独特的适应性,我们在学习和应用前,都需要甄别它对大客户的定义是否与我们自身情况相吻合。
定义和识别大客户,永远是制定战略和规划的第一步。
因此,我们每个行业、每个销售人员都应该定义自己的大客户,然后根据这个定义,总结这类顾客群的采购习惯和独特价值,区别对待这些客户。这将给销售人员带来非常可观的回报。
王牌销售是怎么经营客户的?
下面讲的是一个王牌销售Nancy的真实故事。
以贡献而不是以规模定义大客户
Nancy十七八岁时,在父亲的小食品工厂做推销员。她父亲是个喜欢搞发明的人,但是不喜欢销售,所以工厂经营惨淡。
于是,Nancy跑遍了全市的大型商场、副食店和小卖部,推销产品。当时还没有超市,人们还是主要从这些地方采购商品。她们的产品美味可口,大多数零售商都愿意代销。
但很快,她就决定不再将百货大楼这种巨头零售商视为重要客户了。相反,那种最小最不起眼的社区小卖部成了她最重要的客户。
因为她仔细盘算后发现,差不多13~15家小卖部的走货量,就相当于1家百货大楼的走货量,而她给这些小卖部的供货价要比百货大楼高出5%。最重要的是,这些小卖部的账期都很短,一般在下一次给他们送货时就会结算上一笔货款,而百货大楼的账期一般是一个季度,还经常拖延。
更加麻烦的是,当时的百货公司还是国企,各种审批流程非常繁冗,还牛气冲天的,很难打交道。供应商想要进场甚至要个好位置,不仅要溜须采购主任,还要和专柜的大妈搞好关系。
相比之下,小卖部就简单很多了,因为是本地厂家直接供货,给它们的利润空间本来就比较大,只要下一次送货的时候,根据他们提货量的大小多赠送几袋产品,他们就会很乐意向来采购的人推荐产品。
那时是20世纪90年代,没有互联网,Nancy也还没有上大学学习什么营销学,更不知道“大客户经营”,但是她有自己的定义。对父亲的小工厂来说,最重要的是现金流。所以,她找到了对现金流最有利的客戶,然后给他们提供优质及时的服务,还有返点、赠品。
毫无疑问,在当时Nancy的心中,金碧辉煌的百货大楼并不是她的大客户,而在违章建筑里面的小卖部却是当之无愧的大客户。
大客户并不是以客户的规模来定义的,而应以它对你的贡献去定义。
传说中的客户经营
销售业绩规划
后来Nancy上大学了,为了贴补零花钱,加入了某文化用品公司,成为校园直销员。当时门店经理规定:每次最少提货200元,200元里她有大概20元的利润;如果一个月的提货量达到1000元,就可以奖励50元的产品;如果销量位于区域的前三名,就可以获得200元的产品奖励。所以,她划定了每周都要销售掉至少250元的产品,确保月底可以得到50元的奖励。这就是销售业绩规划。
圈定主要市场范围
于是,她每周三和周四都会拿着产品目录挨个寝室敲门,推荐产品。
当时男生宿舍有两栋普通楼和半栋四人寝的高级宿舍楼。大概一个月后,她就只在每个月初去那两栋普通宿舍楼,带着一些圆珠笔、记事本、流行磁带等需求很普遍的现货去销售。而每个礼拜,她都会挨个走访高级宿舍楼,并携带全套的产品目录。
对于这个过程,她后来反思,其实就是圈定主要市场范围。你不可能把市场上所有的客户都当成你的客户。
高级宿舍楼的同学一般家境富裕,更愿意购买文化用品,而且购买的种类也不那么确定。从电子词典到流行磁带,甚至随身听。
牢牢抓住大客户
又过了大概一个月,她就确定了大概十几个重点宿舍。这些宿舍的学生都是家庭环境比较好,也喜欢追赶潮流的。他们会持续采购产品,虽然每次数额不一定很大,但是会保证相当大的一部分销量,因为这时对她意义重大的是稳定的出货量。
于是,她开始向他们提供单独的服务,比如帮助他们翻录一些热门歌曲的磁带(这样可以顺便销售空白磁带),周末租借录音机给他们开舞会或者郊游使用。他们也会持续在她这里购买,或者带朋友来。
随着持续的经营,她差不多每个季度都可以得到那前三名价值200元产品的奖励,而且每个月只需要工作45天。因为她知道该去敲谁的门。
理想中的大客户长什么模样?
多年之后,Nancy进入信息安全行业成为一名销售人员,一年多的时间就做到了Top Sales。
后来有人问她:如何才能做到Top Sales?是不是很辛苦?
实事求是地讲,其实并不那么辛苦,因为她主要时间都放在“大客户”上。由于产品的特殊性,她的每个客户都是来自10个重点行业的大型企业或者重要的政府部门。
放在一些公司或者销售人员的眼里,她的每一个客户都可能被列为“大客户”,因为它们的规模和采购金额真的足够大。
但Nancy认为,自己的销售资源和时间非常有限,不可能平均分配给这些客户。如果真的平均对待,可能一个客户也经营不好。
所以,Nancy建立了自己的“理想客户模型”:
1.具有持续市场影响力。比如那些央企的总部、政府的中央级部门。首先它们是非常好的样板客户,一般上级部门的选择,可以为下级部门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2.每个项目采购的金额都不会特别大。这样可以规避很多激烈的竞争,每一个项目的胜算都很大,积少成多,多年的业绩下来也很可观;
3.决策流程不会很长。通常来说,项目金额不是特别大时,决策流程一般也不会很长。决策流程相对短的组织,可以降低项目的掌控风险,也可以缩短项目的周期。
根据这个模型,Nancy每年只开拓12家“大客户”,在它们身上差不多投入了50%以上的精力,虽然它们本身的采购非常有限,还不到她年销售额的10%,但是通过它们得到的项目,却占到了销售额的80%。
几年下来,Nancy积累了几家这样的“大客户”,业绩变得非常稳定,工作也很轻松。
“大客户”的培养和甄别,不仅仅是公司战略层面的事情,而应该成为每一个销售人员的必修课。
同时,销售也是最具有个性化的工作。每个人的实际情况都不同,所以每个人对自己“大客户”的定义也不应相同。就像在战争中,每个国家、每个阶段、每个指挥官和军队的情况不同,即便面临同样的局势,也可能会制定出不同的策略。但无论在哪场战争中,选择主战场都是制定策略的重要方面,也是战争制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