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和团搜杀教民时,怎么知道人家就是教民呢? 张鸣在《大历史的边角料》中自问自答:据说有义和团的大师兄火眼金睛,搭眼一看,就能看出教民额头上有十字印记,所以,拖出去砍了就是。也有谨慎一点的,抓住了嫌疑教民,升坛、焚黄表,让义和团供的关老爷、猪八戒之类的神来判定真伪,但凡焚表的,几乎没几个饶过,结果还是杀。
常说日本人做事跟中国人不一样,有时候确然如此,譬如他们在禁止基督教时,测试一个人是否是教民的办法叫“踏绘”,也就是让其当着衙役的面,践踏耶稣或圣母马利亚的像。被测试者若不肯踏上一只脚,即被判为教民。某人被认定是教民,也不会立马就拔刀砍脑袋,而是强迫其改宗,拒不悔改才大刑伺候,乃至吊上十字架。
日本历史分作五个时期,即古代(含原始)、中世、近世、近代、现代。把日本史置于世界史当中缕述,近世起始于大航海时代,那时洋枪和基督教开始传入日本。织田信长对这两样东西都大为喜欢,并将其作为对付旧权力和旧佛教势力的两手。织田信长死后,丰臣秀吉起初沿袭其政策,容许布教行为,但在1587年转而禁止。
德川家康掌控天下,于1612年向全国发布禁教令,翌年驱逐传教士。第二代将军德川秀忠进一步强化禁教,不仅与积极布教的西班牙断交,禁止基督徒出国,还颁令只许欧洲船舶停靠在两个口岸,即长崎和平户。这样做不仅是因为疑虑信徒不服管,也是为阻止西日本一带的诸侯进行海外贸易获利,从而有资本反抗幕府。
基督教却在日本禁而不绝,于是,已让位的德川秀忠在1628年命令长崎镇巡,用践踏纸画或铁铸圣像的方法对民众信仰严加甄别。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更是镇压了以基督徒为主的暴乱,与葡萄牙断交,只和非天主教国家荷兰、中国在长崎交易,史称“锁国”,其实相当于明朝的海禁。
踏绘,起初是画在纸上,但容易破损,随着踏绘制度化,制成踏绘板。长崎衙门有30块踏绘板,有整块铜铸的,也有的在木板上嵌一块铜像,如今29块收藏在东京国立博物馆。
最严厉实施踏绘的正是长崎。每年正月初四到初九,衙役们拿着踏绘板走街串巷,挨家挨户验证。各家打扫出一个房间,盛装以待,大概很有点过年的气氛。衙役们来了,从箱子里拿出踏绘板,放在榻榻米上,手持踏绘簿,从户主到女仆叫到谁谁就向衙役一礼,站起来赤脚踩踏绘板,归坐再一礼。检验完毕,户主在踏绘簿上捺印。正月初八对烟花巷施行踏绘,妓女们打扮得花枝招展,观者如堵。
踏绘是一个炼狱,须人人过关。口头上表示叛教,甚至写悔过书,都可能暗喜能蒙混过关,但踏圣像一脚,心理折磨就酷烈了。《大历史的边角料》没写到被嫌疑教民的心理,可能因为拖出去砍了就是,他们来不及问一个为什么吧。信仰面临了考验,那会有怎样的心理呢?不妨读远藤周作的小说《沉默》。这位天主教作家初访长崎,来到大浦天主堂,避开熙攘的游客,在背静处闲逛,又走进一座叫十六番馆的洋楼:“在昏暗的馆内凝神伫立了片刻,不是为踏绘本身,而是看见镶嵌它的木板上有黑趾痕似的东西。那趾痕恐怕不是一个男人印上的,一定是很多踏的脚留下的。”远藤浮想联翩:踏的是什么人呢?怀着什么样心情踏的呢?要是我就不踏吗?不,要踏吧?
此后,他便写出了名著《沉默》。这部长篇小说作为纯文学罕见地畅销,但却被一些教会列为禁书。在书中,潜入日本传教的葡萄牙人司祭踏了耶稣像,因为他觉得比起教会,比起布教,更要紧的是解救眼前被倒悬的三个信徒,就是耶稣在此,也会为他们而叛教吧。
放弃基督改信佛,江户时代叫“倒下”。到了昭和年间,小林多喜二被警察拷打致死,他的同志便纷纷放弃了自己的主义,叫做“转向”。轻言放弃,不固执一种主义或文明,似乎也不是大和民族所独具的品格。当年我们很爱说把走资派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叫他永世不得翻身,但曾几何时,他们翻了身,全民走资了。
明治维新成功后,新政府独尊神道,禁毁其他宗教。在欧洲列强施压下,新政府才被迫于1873年(明治六年)撤除了不许信基督的告示牌。1889年帝国宪法颁布,信教自由终于得到保障。
作者为旅日学者
常说日本人做事跟中国人不一样,有时候确然如此,譬如他们在禁止基督教时,测试一个人是否是教民的办法叫“踏绘”,也就是让其当着衙役的面,践踏耶稣或圣母马利亚的像。被测试者若不肯踏上一只脚,即被判为教民。某人被认定是教民,也不会立马就拔刀砍脑袋,而是强迫其改宗,拒不悔改才大刑伺候,乃至吊上十字架。
日本历史分作五个时期,即古代(含原始)、中世、近世、近代、现代。把日本史置于世界史当中缕述,近世起始于大航海时代,那时洋枪和基督教开始传入日本。织田信长对这两样东西都大为喜欢,并将其作为对付旧权力和旧佛教势力的两手。织田信长死后,丰臣秀吉起初沿袭其政策,容许布教行为,但在1587年转而禁止。
德川家康掌控天下,于1612年向全国发布禁教令,翌年驱逐传教士。第二代将军德川秀忠进一步强化禁教,不仅与积极布教的西班牙断交,禁止基督徒出国,还颁令只许欧洲船舶停靠在两个口岸,即长崎和平户。这样做不仅是因为疑虑信徒不服管,也是为阻止西日本一带的诸侯进行海外贸易获利,从而有资本反抗幕府。
基督教却在日本禁而不绝,于是,已让位的德川秀忠在1628年命令长崎镇巡,用践踏纸画或铁铸圣像的方法对民众信仰严加甄别。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更是镇压了以基督徒为主的暴乱,与葡萄牙断交,只和非天主教国家荷兰、中国在长崎交易,史称“锁国”,其实相当于明朝的海禁。
踏绘,起初是画在纸上,但容易破损,随着踏绘制度化,制成踏绘板。长崎衙门有30块踏绘板,有整块铜铸的,也有的在木板上嵌一块铜像,如今29块收藏在东京国立博物馆。
最严厉实施踏绘的正是长崎。每年正月初四到初九,衙役们拿着踏绘板走街串巷,挨家挨户验证。各家打扫出一个房间,盛装以待,大概很有点过年的气氛。衙役们来了,从箱子里拿出踏绘板,放在榻榻米上,手持踏绘簿,从户主到女仆叫到谁谁就向衙役一礼,站起来赤脚踩踏绘板,归坐再一礼。检验完毕,户主在踏绘簿上捺印。正月初八对烟花巷施行踏绘,妓女们打扮得花枝招展,观者如堵。
踏绘是一个炼狱,须人人过关。口头上表示叛教,甚至写悔过书,都可能暗喜能蒙混过关,但踏圣像一脚,心理折磨就酷烈了。《大历史的边角料》没写到被嫌疑教民的心理,可能因为拖出去砍了就是,他们来不及问一个为什么吧。信仰面临了考验,那会有怎样的心理呢?不妨读远藤周作的小说《沉默》。这位天主教作家初访长崎,来到大浦天主堂,避开熙攘的游客,在背静处闲逛,又走进一座叫十六番馆的洋楼:“在昏暗的馆内凝神伫立了片刻,不是为踏绘本身,而是看见镶嵌它的木板上有黑趾痕似的东西。那趾痕恐怕不是一个男人印上的,一定是很多踏的脚留下的。”远藤浮想联翩:踏的是什么人呢?怀着什么样心情踏的呢?要是我就不踏吗?不,要踏吧?
此后,他便写出了名著《沉默》。这部长篇小说作为纯文学罕见地畅销,但却被一些教会列为禁书。在书中,潜入日本传教的葡萄牙人司祭踏了耶稣像,因为他觉得比起教会,比起布教,更要紧的是解救眼前被倒悬的三个信徒,就是耶稣在此,也会为他们而叛教吧。
放弃基督改信佛,江户时代叫“倒下”。到了昭和年间,小林多喜二被警察拷打致死,他的同志便纷纷放弃了自己的主义,叫做“转向”。轻言放弃,不固执一种主义或文明,似乎也不是大和民族所独具的品格。当年我们很爱说把走资派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叫他永世不得翻身,但曾几何时,他们翻了身,全民走资了。
明治维新成功后,新政府独尊神道,禁毁其他宗教。在欧洲列强施压下,新政府才被迫于1873年(明治六年)撤除了不许信基督的告示牌。1889年帝国宪法颁布,信教自由终于得到保障。
作者为旅日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