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草木间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1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野蔷薇
  到了龙坪,登上海拔近两千米的聚龙山顶,我看见了久违的野蔷薇。一挂碧绿的流瀑,随意地铺悬在坡壁上,上面随意缀着些粉团团的花朵——那正是野蔷薇花。
  六月的高山,草木繁盛,绿意自天边层层涌来,丛丛蔟簇的野蔷薇便格外亮眼,如林中仙子齐齐下凡,来配合闯入山林的人们开一场热闹的节日歌会。凡花草带了“野”字,自有一种天真烂漫气质在身,配得上“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句。野蔷薇,野蔷薇,是童年的花儿,是以天真的模样永远绽放的花儿。在少不更事的年纪离开滋养了我整个童年的小镇之后,便绝少与之相见。这一次的相逢,除了意外的惊喜,还有由衷的赞叹。想不到,这看似柔弱無骨的藤蔓,这藤蔓之上小荷般浮着的柔弱花瓣,竟能在高处逢生,那样清秀绝伦,一如我最初的记忆。想必,如此高度的海拔,常年缭绕的云雾、随时可至的雨露和清新纯净的空气,会赋予它特别的芬芳。果然,树叶在清凉的山风中颤栗起来,一股清芬的气息从林间拂过,在我的肺腑间来回涤荡。这是埋藏于记忆深处的味道,它不似兰花的幽,也不似桂花的甜,如果非要形容,我觉得那是一种阳光与露水混合的味道。
  闻到这久违味道的一瞬间,所有的记忆和情感再次被唤醒——无论隔着多么遥远的时光之河,往事即刻打马而来。野蔷薇花,与那段不会重来的日子一样,永远在心间闪亮。
  梦 子
  高山逶迤,云雾连绵,聚龙山上的野果都比低海拔处之同类要出众得多。一种叫梦子的野浆果,就是这样。
  “梦子即鲁迅先生《百草园》中提过的覆盆子,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此外还有野草莓、山莓等别名。”多年前,我在一位安徽女作家的博客里见到过这样的介绍,从此我记住了梦子。其实这是一种家乡常见的野浆果,甚至于在孩提时代就时常满足我们这些乡下孩子的口腹之欲。然而多年来,我不竟不知它的名字该如何写就,总认为是一个很复杂的生僻字,而且以此地的乡土发音是“上声”,然而事实上它就叫梦子,如此简朴,干脆,与它的味道一样怡人。聚龙山上的梦子确实在个头上大得惊人,状如草莓,只是小巧一点,摘一颗喂进嘴里,不再是寻常牙缝都填不满的感觉,而是满口生津,酸甜鲜美,妥妥的满足感从舌尖一直漫延到心尖。它的色泽也更明艳,一颗颗熟透或正在成熟之路上殚精竭虑的果实密匝匝镶嵌在带刺的藤蔓上,散发出红宝石般耀眼夺目的光芒,吸引着人们小心翼翼拨开草丛,探出手脚。一丛一丛,一颗一颗,我们绕着山顶一圈来来回回,眼睛放着异光,没有放过一粒红艳艳的果实。
  三月开花,四月结果,五月熟透,梦子如此走完美好易逝的一生。它酸甜多汁又薄脆易碎的果肉,是蚂蚁与小鸟的宠物,是乡下人的路边寻常,也是有过乡村经历的城里人念兹在兹的记忆。这样的记忆,单纯拙朴,一派天真,美好到穷尽一生也不会忘却。
  红豆杉
  聚龙山上的红豆杉是远近有名的。曾见过报纸报道,就在这片神奇的山林里,有一颗千年红豆杉。
  走在高山里,我时时能见到红豆杉的身影,一抬眼,它们在山道旁的树林中,在村民们的院落里,或高大威仪,或旁逸斜出,却无一不绿得意兴盎然,特别是枝梢那层嫩生生的新绿,一芽芽宛若崭新生命发出的第一声吟唱。红豆杉的叶子细密,绿起来真是冒了油涂了蜡一般。我是深有感触的,对红豆杉。在这个叫龙坪的地方,我的家人曾工作过一段时间,记忆最深的是每每为他踏雪而归牵肠挂肚。山路上的雪一个冬天都不会融化,而他却载着一车人,一个冬天都在冰雪里来去。那一年的冬天,我就在对这种日子的深深无奈之中度过,我们无比渴盼春天的来临。然而聚龙山的春天来得是那么迟疑,让人望穿了秋水。那次,他回家,带回了一株瘦小的红豆杉,比我五岁的女儿还要矮小。我们买来一只如缸的特大花盆,一起在春天将它栽下。那年的圣诞节,它成了我家的“圣诞树”,我的女儿站在它身旁笑得灿烂。据说这是不好成活的树,然而却很是坚决地在我家扎根、发芽,开枝散叶,以我不可想象的速度向上拔节,一度已经超过了我的女儿。可由于地盘所限,由于阳光、雨露与微风皆有限,它渐渐放慢了成长的步伐。
  如今,我的女儿十二岁了,它依然斜着身子站在我的窗前,叫我想起这个叫做龙坪的地方,叫我看见生生不息的希望。
  张蕾,散文家,有散文集《行走河岸》出版,现居湖北保康。
其他文献
在保康,但凡叫坪的地方,多地势不平坦,而龙坪,在地势不平坦的基础上,又多出一份气质上的不平凡。  平均海拔1350米,全年平均气温8.5℃,森林覆盖率高达80.7%,这里的气质绿色而清凉!  辽阔如先人额头的聚龙山,主峰竞起,超然卓群,1852米的海拔,隆起襄阳“屋脊”,提升龙坪“高度”。传说中由24条草龙幻化而成的240座山头向着聚龙山环卧拱卫,那样子,就像手足对头脑的俯贴,孩童对母亲的依恋。 
期刊
三伏天的烈焰在西天铺成半片天的旗帜,它们的燃烧带有猎猎的余响。  蝉发出类似于求救信号一样的尖利嘶鸣。没有一丝儿风的夏日黄昏,暮色像是一块经历烧红后缓缓冷却的铁块,炽热得烫手、灼心。车窗外飞速倒退的行道树,拉扯着发卷的、严重失水的暗绿叶子,像是在发出一连串无用的干渴呻吟。所用的空调都嗡嗡地响着,各自制造出的清凉与干燥让人画地为牢欲出不得。街道荒凉冷清,吹出冷气的商铺只好用音乐制造热闹,掩饰无人光顾
期刊
冬野一片萧瑟,阳光在云隙时隐时现,巍峨耸立的聚龙山,伟岸地伫立于荆楚莽原凛冽的寒风中,空林逶迤,溪涧清瘦,一切显得那么宁静、安详。  就在这片清宁中,一场轰轰烈烈的雪悄然而来,像一场蓄谋已久的冬的盛会,“一夜风雪舞,万树梨花开”。一场雪,彻底改变了聚龙山的世界。  莫道冬日叶凋零,聚龙山上有风情。清晨,我踏雪而来,我惊奇地发现,我已置身于一个如梦幻般的童话世界了。此时,聚龙山上,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期刊
今年六月,我应邀参加了龙坪高山笔会。吃饭时,桌上有两盘酸菜吸引了我,一盘酸豇豆,一盘酸辣椒,看着色泽鲜明的酸菜,我忍不住夾了一筷放进嘴里,当酸酸的、辣辣的味道入口时,一种久违的酸味在舌尖游走,我又吃到了儿时的味道,那酸味牵动着每一根神经,酸辣的味道在心间流淌,感觉真好。  在农村长大的我,对酸菜的味道有一种特殊的感知和理解。我打小爱吃酸菜,无论是吃米饭、馒头、面条,还是吃小米饭,喝小米粥,都喜欢就
期刊
内容摘要:文学经典具有共通性和超越性、开放性和多元性的特点,可以起到育人作用。外国文学经典作品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对学生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美德等人格品质的塑造起到重要作用。在育人路径上进行创新探索,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比较教学、联系实际教学、搭建实践平台教学,使学生不仅得到外国文学知识,还潜移默化得到价值观熏陶。   关键词:外国文学经典 价值观 育人   育人为本,莫如铸魂,“立德树
内容摘要:安东尼·多尔(Anthony Doerr)是当今美国主流文学圈内较为成功的小说家,这得益于他寓意深刻的主题和富有创新精神的藝术风格。本文对多尔小说的主题和叙事特征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多尔 主题 叙事特征   安东尼·多尔(1973-)是一位多产的作家,2002年至今,他创作了15部短篇小说,两部长篇小说和一部回忆录散文集。他在当代美国文坛备受赞誉,获得包括普利策小说奖、欧·亨利奖
内容摘要:《百川书志》是明代高儒所著的私家藏书书目,收录了大量的小说和戏曲。高儒是中国第一位在书目中收录通俗小说的藏书家,他的小说观念对探寻通俗小说观念的演变和小说地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将从《百川书志》中小说著录情况去分析高儒的小说观念的特色,并从他的家世背景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探求其小说观念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百川书志》 高儒 小说观念 通俗小说   作为明代优秀的私家藏书书目
内容摘要:基于美国的折叠教学法能够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语文教学与德育学科间的融合和渗透。就小学三年级生命主题教育的文本《一片叶子落下来》为例,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开展手工制作,激发学习兴趣;自主辅助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小组轮转合作,取长补短促进步;分层设置目标,提高课堂参与度。以上措施对于提升语文课堂教学乃至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有效性都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折叠教学法 语文教学
内容摘要:《倾城之恋》和《金锁记》是张爱玲的著名代表作,作品主人公白流苏和曹七巧是值得探讨的女性形象,二者皆具有一定的悲剧色彩和反抗意识,这也是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的共性所在,但是深究作品文本,不难发现二者在本质上呈现出来的差异。白流苏和曹七巧是对立的两种女性,前者是旧时代男权社会下女性勝利者的代表,后者是女性失败者的代表,两位女性形象的塑造带给大众一定程度上的社会性反思,揭示人们对于女性生存状态的
内容摘要:为了进一步推进影视史论类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本文结合《中国电影史》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思考如何实现影视史论类课程改革创新。笔者认为创意思维在影视史论类课程改革中的运用,需结合时代背景和具体学情来展开。   关键词:创意思维 影视史论类课程 教学   史论类课程的应用型改革极具挑战性,影视史论类课程也不例外,本文结合四种不同的创意思维模式,探索多维度全方位的教学方法,就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