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资金回流体内的持续性有待观察

来源 :新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_an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3个月来居民新增储蓄的大幅上升、体内贷款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支持有所增强,体外循环的资金开始回流体内。而今年央行会否再次加息,以及企业投资资金需求等因素,对这一回流趋势有重大影响。
  
  体外循环资金开始回流
  
  2004年3月不断攀升的CPI扩大了负实际利率,居民储蓄存款收益和机会成本节节下降,引发居民降低储蓄存款比重的资产结构选择和调整行为。截至8月末,人民币存款增幅连续7个月下降,居民储蓄存款增幅创30个月新低,连续8个月下降。
  


  另一方面,3月下旬开始加强的调控紧缩,使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金受到严格控制。在预期投资收益和前期投资沉淀成本较高和抢先扩产预期下,企业资金偏好并没有太大改变。当月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比重结构中,国内贷款占比从1-2月的28.36%下降到10月的17.2%,企业自筹占比则从45.99%上升到约54%,其他资金占比从18%左右上升到20%左右。需要资金的企业和分流的储蓄存款在体外金融市场上形成了供给和需求。图1刻画了货币资金体外循环的供求力量和循环过程。
  
  以下几个因素表明,体外循环资金开始回流体内:
  存款负利率暂时得到修正。上年10月末存款负利率开始修正。11、12月份CPI同比涨幅从前期5%的高位回落,分别为2.8%和2.4%,今年1月回落到1.9%。同时,去年10月29日央行提高基准利率,存款利率按6个月、1年、2年、3年和5年分别加18、27、45、72和81个基点。以1年期存款利率为例,不考虑税收的实际存款利率从上年7、8月的-3.32%低谷逐渐向零线收拢,今年1月已经提高到0.35%,存款负利率暂时得到修正。
  储蓄存款增长逐渐恢复常态。央行去年加息后于11月中下旬完成第四季度城镇储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在当前物价和利率水平下“更多储蓄合算”的居民比例达到39.5%,创下至少3年来的新高。同时,选择定期储蓄(包括1年以下、1年和1年以上)的占比为41.2%,较上季提高4.3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5.2个百分点。
  加息后的首月(11月),城乡储蓄存款增长率为15.1%,扭转了去年1月以来增长率连续单边下滑的局面。今年1月居民储蓄存款增幅11.9%,低于上年12月和上年同期,但这主要是受春节季节性影响。单月新增储蓄存款数据更能表明储蓄存款增加、资金回流的态势。11月新增储蓄存款1617亿元,12月则为1741亿元,今年1月增加2683亿元。
  体外循环需求减弱,体内贷款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支持有增强。当月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中,2004年11月国内贷款占比从上月的17.2%上升为17.8%, 12月进一步上升到20.5%。企业自筹资金占比则从10月的53.8%下降到49.8%。
  


  当月中长期贷款与固定资产投资之比反映中长期贷款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可以作为融资非银行化的旁证。该项指标2004年第一季度高达0.51,显示固定资产投资受中长期贷款强力支持。第二、第三季度下降到0.25和0.16,央行加息后的11月从上月的0.15回升到0.18,12月则继续上升,达到0.36。
  
  是否可持续尚不明晰
  
  货币资金体外循环已有所修正,资金回流体内。然而,回流可持续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从居民和企业两个角度、物价和投资两个指标分析。
  居民预期物价会再涨,利率会再加。央行上年对城镇储户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第四季度物价满意指数继续走低,未来物价预期指数继续走高(图2)。预期未来物价上涨的人数占比从第1季度的31.4%一路上升,第四季度达到41.5%。虽然今年1月CPI同比涨幅降低到1.9%,但这主要是由于去年同期(春节)的较高基数降低了今年1月的名义涨幅。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反弹拉升上游价格、人民币跟随美元贬值带来的输入型通胀这两种潜在物价压力仍然存在。公用事业价格去年受发改委“价格控制两条线”政策的限制而没有提价,今年累积的上涨压力也不小。
  


  加息后居民对当前利率的认可程度有明显提高。认为利率过低的人数占比从历史上的70%以上迅速回落到53.9%,较第三季度也降低了近20个百分点。但是,认为利率过低的人数占比还是高出认为利率适度的人数占比将近10个百分点。而且,利率认可程度和通胀、通胀预期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图3中的实际利率曲线向零线收拢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企业投资资金饥渴依然存在。根据央行最新统计,2004年底在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20万亿元,超出上年4万亿元,年底在建项目3.5-4万个。但2004年中国全年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7万亿元(同比增长25.8%)。按照3年完工时间计算,2005年完成2004年在建固定资产投资就要高达6.6万亿元。
  消费物价回落基础并不稳固,潜在通胀压力较大;居民通胀预期未有好转、当前利率认可程度不够;固定资产投资在建规模和新开工项目压力较大,这些影响图1体外循环供求力量和过程的因素并未有明显走软的趋势,所以还不能判定资金回流体内具有清晰的持续性,宜继续关注。
其他文献
中信集团近几年在实业方面的动向颇受外界关注—除了电信,便是能源。根据中信集团的战略,将“根据自身的能力和条件,有选择地智谋伸入国家急需的、市场前景良好的资源开发业务”。2004年,中信集团完成了对东南业木业(现“中信资源”)的绝对控制,使私人控股的壳公司USI成功套现,实现了惊人的资本增值。      中信资源控股有限公司(1205.HK,简称中信资源或公司)原名“东南亚木业”(东南亚木业集团有限
期刊
国际视野与本土眼光    本刊研究员于欣、林昭夫对本文有重要贡献    宏观调控无疑是过去一年中国经济领域中最引人瞩目的事件。当关于中国经济纷纷扰扰的“硬着陆”和“软着陆”讨论年终终于“粉尘落地”,这个全球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和全球经济发展的最大引擎之一,似乎可以令人放心地以更“可持续”的步伐前行。然而经济体内:投资过热、资源和能源瓶颈、通胀因素、制造业中心区域劳动力减少等等问题无不显示着其明日路途上
期刊
进入2005年,近三年来  一直以2倍以上速度狂奔的顺驰突然把增长速度底线调低到了50%。  在变速的同时,顺驰内部正在加紧进行一系列的调整。  从表面上看,顺驰似乎突然变得保守起来,  但是对于“把每一次变化当作机会”的顺驰来说,  这种变化表象后面的真实是什么呢?      2004年底,顺驰对外宣布其2005年的销售回款目标为200亿元的话音刚落,就又将这一数字调整为190亿元;不到一个月,
期刊
税收水平绝不是大型外商投资项目进出中国的决定性因素。跨国公司最为关心的是,政府政策的变化是否可以预期。而在发展中国家,这往往受到民族文化心理等许多非经济因素的影响。这将导致政府部门与外资之间的直接对弈更加频繁地上演。    财税、商务部门角力两税合并    许多欧美跨国公司的亚太战区指挥官,几乎是突然间被卷入了一场争论中。  最初,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提出的“将逐步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
期刊
让时下中国地产界感到不舒服的,或许是孙宏斌将地产界中的一些潜规则明确地提高到了战略的高度,并不介意公之于众。例如,顺驰“现金—现金”模式公然将“推迟支付土地出让金”等款项以及“争取最快开盘回笼资金”作为企业策略。    虽然孙宏斌坚持认为,他的一切做法在西方主流理论看来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对于中国的地产界而言,孙宏斌无疑是个“异类”。      顺驰的局外人?    虽然外界尤其是地产界总是
期刊
地处泰国北部高地的清迈,素以美女与玫瑰闻名,这里的高尔夫球场论数目虽不及曼谷,却因拥有独特的地势,球场变化更大,趣味及挑战性也堪比曼谷的顶级球场。较之曼谷更低的生活指数,也使在清迈打球相对便宜得多。    南邦高尔夫俱乐部    清迈拥有逾700年历史,当地的村落、庙宇及景点仍留有浓厚的传统色彩。1990年落成的南邦高尔夫俱乐部,便泛着这股古朴的味道。    这间球场建于群山之下,山湖交错,林荫处
期刊
1 肖莉  万科A(000002)  女,41岁,198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2000年获中欧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曾于中南工业大学、中国科技资料进出口公司、三菱商事会社深圳事务所工作,1994年加入万科,1994年6月任集团办公室副主任,1996年3月至2004年6月任集团办公室主任,1995年至今任董事会秘书。2004年4月,出任公司董事。同年7月起,担任董事会办公室主任。     
期刊
不仅现有的非流通股要为提高流动性作出补偿,未来将要上市的公司也要进行补偿。  以市值为基准,划拨一定比例的非流通股股权成立流通股投资者补偿基金,  将是一个普遍适用的“一篮子”解决方案。     以市值为基准规划补偿与被补偿的利益格局    我们建议,非流通股提供补偿的基准是其目前的股份数量或者说价值,而不论其初始成本和当前的股权结构如何;流通股获得补偿的基准为目前持有的市值,而不论其持有的股票种
期刊
从1998年出任新加坡佳通轮胎中国销售公司总经理,到2001年执掌新加坡佳通轮胎(中国)事业部董事长大印至今,7年间,吴庆荣带领他的团队创下了年销售额从6亿元到100亿元的增长奇迹,并连续四年刷新中国轮胎销售排行榜冠军的纪录。    在吴庆荣的办公室里,悬挂着这样一个充满禅意的横幅:“云白风清”。这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人生追求的至高境界。然而,“疯狂”却是吴庆荣工作状态的写真。对他而言,一星
期刊
GDP增长 8.3-8.5%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3%  CPI增长 3-4%    过去4年间的实际增长轨迹构成了新一轮增长周期上升阶段的第一波景气循环, 2005年将是第一波景气周期向第二波周期过渡的关键阶段,经济增长速度将回落,而且由于基数变化等原因,会出现“前低后高”特征,预计全年GDP将达到8.3-8.5%的水平。    过渡阶段的行业增长态势    2001年以来,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