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驰中国变速

来源 :新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ddyci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005年,近三年来
  一直以2倍以上速度狂奔的顺驰突然把增长速度底线调低到了50%。
  在变速的同时,顺驰内部正在加紧进行一系列的调整。
  从表面上看,顺驰似乎突然变得保守起来,
  但是对于“把每一次变化当作机会”的顺驰来说,
  这种变化表象后面的真实是什么呢?
  
  


  2004年底,顺驰对外宣布其2005年的销售回款目标为200亿元的话音刚落,就又将这一数字调整为190亿元;不到一个月,对外又再次将2005年销售回款的目标调整为:增长速度50%以上。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这意味着顺驰开始主动调整发展策略和节奏。一个证据是,2004年10月份以来,重新开始在全国参加土地招拍挂的顺驰没有再像以前那样让人觉得“志在必得”,除了在青岛、上海、洛阳等城市获得有限的几块土地外,其余的都没有成功。“因为拍卖的价格很容易就超过了我们的底线。”孙宏斌说。
  从表面上来看,近年来一直高速狂奔的顺驰似乎开始突然通过调低自己的发展速度等变得保守起来。但对于“把每一次变化当作机会”的顺驰来说,这种变化极有可能只是一种表象。事实上,在对外口径一变再变的同时,顺驰内部也在进行一系列的调整。
  对于这一切,顺驰方面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也不肯透露任何调整的具体内容,只是重复其新任董事局主席汪浩有关其2005年策略重点的阐述:“迅速提升利润率和利润总量、保持规模快速增长、改善土地储备结构和全国化布局结构,在利润率和速度、规模之间取得新的平衡,支持并实现三年战略;改变企业形象,建立良好的外部关系和客户关系,提高全国化品牌的美誉度,强化全国化市场中的客户资源和客户忠诚度,形成强势的全国品牌和城市品牌。”
  看来对这一次的改变,历来张扬的孙宏斌和顺驰的高管们决定少说多做。
  
  接班进行时
  
  2005年1月18日,北京长城饭店,顺驰任命汪浩接替张桂宗担任董事局主席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前,面对记者突然发问:原顺驰天津地产公司总经理张伟离开的原因时,刚刚在谈论地产行业前景时还激情四溢的孙宏斌突然陷入了深深的沉默。
  


  据悉,孙宏斌曾承认张伟离职的主要原因在于“双方的沟通不够”,主要责任在他自己并为此当着顺驰很多高管的面流泪。而在此之前,对于离开顺驰的人,孙宏斌总是毫不含糊地说他们都是“不符合顺驰核心价值观的人”。
  现在面对老伙计、顺驰中国原董事局主席张桂宗的隐退,孙宏斌的说法是:“2005年我们的战略重点完全不同了,不同的战略可能就需要不同的组织架构,就需要人的变化。”
  2004年,顺驰中国初步完成了全国化布局并基本实现了100亿元的销售回款目标。在这一过程当中,从1998年开始在顺驰“第一主持人”位置上干了6年、并在天津有着丰富人脉资源的张桂宗优势逐渐消退并显露出了“力不从心”的状态。“当企业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创始人适时后退一步应该是最明智的选择。我们可能就得坚决推动这样的变化。”张桂宗说,汪浩这个管理团队的成长速度,就“远远超出了我和老孙(孙宏斌)的期望。”
  “仅仅要求这些上一代的企业领导人有胸怀是不够的,必须要找到一个规范的办法,一种合理的退出机制。”孙宏斌和顺驰早先对一些创业元老的主动或者被动离开,解决办法是参照其贡献,适当给予一定的“补偿”。原北京公司总经理王全存和原顺驰执行总裁杨哲等离开时就曾获得数百万元的补偿。“他们是主动离开的,我也可以不给一分钱的补偿,但他们确实对顺驰做出了贡献,这个我要认。”孙宏斌说。顺驰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就是像原顺驰置业总经理、顺驰原执行总裁等因为不符合“顺驰核心价值观”而被动离开的管理人员也获得了补偿。
  但是补偿机制只是一种随机性的权宜之计,具有“事件触发型”的特征。在上市安排中,顺驰管理层获得了顺驰中国30%的股权,这是对管理层的一种肯定和奖励,客观上也给包括创业元老在内的管理层退出企业时提供了一种计价标准。
  “企业高层离开顺驰,由公司回购其股份,是我们解决创业元老和管理层退出问题时采用的一种机制。”孙宏斌说。天津市工商局的资料显示,张桂宗在顺驰中国的前身天津顺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拥有3.33%的股份(图4),据顺驰内部人士透露,以此为基础,张桂宗在顺驰中国的股份价值目前大约为2000万元。
  随着孙宏斌、张桂宗等的隐退,以汪浩为代表的一批新生代管理团队开始全面走向前台。在这个团队当中,汪浩、天津集团董事长刘涵、上海长三角集团董事长闵锋、北京集团总经理陶琴等都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生人。
  
  


  管理与法律架构悖论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一路狂飙的顺驰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初步完成了全国化布局。2004年年底,顺驰中国调整了组织架构(图5)。
  但是这一管理架构和即将在香港上市的顺驰中国在法律上采用的架构并不一致。法律意义上的顺驰中国(Sunco China Holdings Limited)注册于开曼群岛,并100%控股其在中国内地的业务主体天津顺驰地产有限公司,天津顺驰地产有限公司又100%控股长三角等3大区域集团。“这种结构只要通过天津顺驰投进来2个亿就可以了,如果由顺驰中国直接投资各区域集团,对于投资资本的要求就会比现在高得多。”汪浩解释道。
  和法律上的结构相比,顺驰中国现实采用的管理模式少了一个层级。不仅如此,顺驰中国现有四大区域的主要负责人同时还出任集团副总裁,除此之外再没有设立其他副总裁职位。
  顺驰采用这种管理制度设计的主要理由在于,房地产行业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就地取材、就地生产、本地销售),当地的管理团队要比集团本部更加熟悉和了解本地需求。采用这种和IT企业相类似的扁平化组织架构,可以为把本地管理团队的信息优势转化成竞争优势提供制度基础。
  “管理方便、信任与授权”是顺驰中国对自身这种特殊现象给出的另外一种解释。
  虽然自2004年下半年以来,顺驰拿地的动作明显少了很多。但种种迹象表明,顺驰正在酝酿新一轮的扩张。一份来自顺驰中国内部的资料显示,2005年,顺驰天津集团的目标是完成河北、山东、山西省会城市和重点三线城市的布局;长三角集团则将以进军上海市区为目标,同时积极争取进入浙江的重点城市和江苏省内一些发展较快的三线城市;北京集团则努力在北京市内向纵深地带发展;刚刚由中原集团和华中集团合并而成的中南集团的主要任务则是要完成区域内省会城市和重点二线城市的布局。但是由于仅仅依靠现有的区域市场并不足以支撑顺驰未来的发展战略,顺驰又把目光转向了西南、东北、珠三角等第一轮扩张中没有到达的区域。
  但顺驰的这一轮扩张低调得多。不过记者还是找到了一些线索,目前由北京集团负责的西南区域前期拓展,通过与昆明当地一家有实力的企业合作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顺驰天津集团也正在负责研究东北市场。
  “2005年,我们不会进入珠三角市场。”尽管顺驰长三角集团对珠三角的研究一直都在进行,但是珠三角房地产市场相对成熟、规范,对土地出让金的付款方式要求远远高于其他地区,这对顺驰的现有模式来说是道较高的门槛。
  也许,站在百亿关口的顺驰已不得不调整自己的发展速度,转而更加关注管理团队、文化氛围、品牌等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因素,因为企业持续扩张的背后需要资金、人才、管理体制的整体支撑。
其他文献
打造金融控股平台  三舰并发构建实业帝国    感谢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院长陈家强教授、会计系魏国强教授的支持。    启动于21世纪之初的中信集团在香港的布局,逐渐给我们揭示了其发展战略从一枚棋子到一盘棋的路径变迁。而中信集团作为中国企业界的一面镜子,其创新运作往往给我们耳目一新的启示和方向。  今天的中信集团,经过25年的改革、创新、调整,已发展成为一个以金融为主业、涉及诸多领域的国有大型跨国企
期刊
由于国内股市持续下跌,中国企业股票在境内市场的收益率远低于国际水平,但是中国股市的根本问题不在于缺乏资金或信心涣散,而在于投资者无法准确衡量企业股票的价值以及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护。在一个成熟的金融市场中,最终决定股票真实价值的是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和财务的真实状况。政府的主要任务应是完善法规制度,帮助市场发现企业的真实价值,并加强市场监控体系,保证交易的公平和透明。实践表明,政府主观地判断股价
期刊
大多数金融控股公司在经营上的茫然,创新上的欠缺,风险管理上的不足,使其即使是在金融控股架构下也无法发挥正的协同效应,同时无法避免集团内的风险传染与风险外溢。因此当金融控股内部风险管理不足时,外部监管就变得十分重要,监管机构必须有能力识别金融控股集团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和对子公司的割裂能力,否则一旦子公司发生经营问题,极易蔓延到整个体系,金融控股在风险控制上的制度优势也就不复存在。       迄今为
期刊
2002年底在A股上市的中信证券,在上市前后先后进行了三次收购,其中收购华福证券功败垂成,收购广发证券则胎死腹中,成功的只有万通证券。  2002年12月13日到25日,中信证券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40,000万股,每股发行价格确定为4.50元,募集资金180,00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4,002万元后,实际可使用资金为175,998万元。    收购万通证券    作为募集资金使用的主要项目
期刊
占行业利润20%多的出口关税成本大部分可向外商转移    随着纺织品配额制度的取消,美、欧等进口国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设限举措越来越多,因此未来几个月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速度将是影响设限决策的关键因素。    多国限制措施呈“山雨欲来”之势    随着配额取消的到来,“中国纺织品威胁论”全球四起,针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限制措施呈“山雨欲来”之势。曾对中国使用配额制度的4个国家和地区中,美国、欧洲纺织服装
期刊
2004年中国并购市场表现超越全球,合资为多,风险投资未成气候    中国并购市场2004年的表现超出了全球市场,交易量和交易额增幅分别达到73.5%和90.5%。西方工业化国家进入中国市场,当前更多选择了合资方式,风险投资这种成熟资本市场最完善的一种并购形式,在中国上扎根仍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看到,中国和全球市场在产业分布上的最大差异体现在服务业等领域。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预计接下来的10年,衡
期刊
美元贬值促黄金避险买盘持续增多    美元持续贬值和国际原油价格高涨等因素促使黄金避险买盘汹涌,2004年国际黄金均价同比大幅上涨13.3%。我们认为矿产金的供给量受前几年勘探预算减少等原因的影响,未来还将继续下降,而投资需求在美元贬值、地缘政治等影响下将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预计2005年国际黄金均价同比涨幅将接近5%。     美元贬值成为金价上涨的主要动因    由于美元对欧元等世界主要货币的
期刊
进口成本的增加已经开始损害中国出口商的利润率,而通过减轻进口成本的压力,适当的人民币升值将产生可观的抵减效应,有助稳定出口商的利润率。我们认为,2005年将是中国进行货币体制调整的一年,预期人民币兑美元将合共升值7%。纺织业用以购买原材料的资金主要以人民币计算,人民币升值将对该行业造成沉重打击。  整体来看,纺织业的净利润率一般会比消费品业低好几个百分点。这样一来,能够用于抵消货币升值影响的利润寥
期刊
中信集团近几年在实业方面的动向颇受外界关注—除了电信,便是能源。根据中信集团的战略,将“根据自身的能力和条件,有选择地智谋伸入国家急需的、市场前景良好的资源开发业务”。2004年,中信集团完成了对东南业木业(现“中信资源”)的绝对控制,使私人控股的壳公司USI成功套现,实现了惊人的资本增值。      中信资源控股有限公司(1205.HK,简称中信资源或公司)原名“东南亚木业”(东南亚木业集团有限
期刊
国际视野与本土眼光    本刊研究员于欣、林昭夫对本文有重要贡献    宏观调控无疑是过去一年中国经济领域中最引人瞩目的事件。当关于中国经济纷纷扰扰的“硬着陆”和“软着陆”讨论年终终于“粉尘落地”,这个全球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和全球经济发展的最大引擎之一,似乎可以令人放心地以更“可持续”的步伐前行。然而经济体内:投资过热、资源和能源瓶颈、通胀因素、制造业中心区域劳动力减少等等问题无不显示着其明日路途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