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登文,国家高级摄影师,在《中国国家地理》等国内外30多家刊物发表作品3000余幅。获得国际、国内摄影大赛金奖、银奖、铜奖、优秀奖300多个, 并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7届、第8届、第9届、第10届国际人类贡献奖,中国摄影金像奖等。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博学会士、多家媒体签约摄影师。十几年来,他深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拍摄当地的风光和民俗生活图片达140余万张,先后赴奥地利、香港、北京、上海、云南等地参加摄影颁奖盛典。
博格达峰,在天山山脉的诸多主峰中,海拔排名第三,而名气却远在诸峰之上。博格达峰一直被当地人视为神灵之宅、紫气之源。传统的博格达穿越线路曾入选中国十大徒步线路,也是新疆十大徒步线路之一。
领队零红蝶,环博不忘探路人
2013年8月,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户外著名领队零红蝶,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就决定跟他進行博格达五峰连穿之旅,这次徒步旅行在传统路线的基础上加大了难度,同时也意味着参与者能看到更多美景。
为了完成这次穿越,我查阅了大量的户外资料和博格达的相关信息,做了充分的准备。记得三年前的博格达常规穿越中,虽然我和朋友也准备了很久,但是我的鞋子完全不适合在雪山上长时间徒步,半路上就把脚磨出了很多泡,被领队劝退了。晚上我一个人就地住在帐篷里,外面很冷,下着雨,那是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记忆。
冬季五峰穿越是我的梦想之旅,比其他季节更具有挑战性。4天的重装穿越十分顺利,虽然经历了很多的艰难困苦,但更多的是总结了经验。五峰穿越之后,我才真正认识了零红蝶是怎样的一个领队。我意识到一个优秀的户外领队的素质不只表现在语言上,更体现在他带领团队战胜一切困难的行动力上。
在短短的6年时间里,零红蝶创造了新疆徒步线上的众多奇迹,连续两年获得新疆户外产业突出贡献奖——最佳线路开拓奖,连续五年被评为优秀领队。作为一名资深领队,他深知一名队员在最艰难的时候需要什么,每次出发前,他都要详细了解队友的个人体能,特别是户外经历,然后挑选经验丰富、资历深厚的队友进行组建,如有个别无户外经历的,则会安排协作或新老搭配。2013年5月,零红蝶决定和几名好友一起对博格达峰进行探路,每人负重20多公斤向博格达进发。9天时间里,他们在高海拔地区行进了139公里,翻越8座风雪达坂,途经12道冰川,其中5道冰川全程跨越……他围绕博格达转了一圈,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脸上脱了几层皮,终于成功了,这成功的背后所付出的辛苦是不言而喻的。一条成熟的线路,要经过多次尝试和不断总结才能完成。2013年7月,第一批环博队员在他的带领下,成功走完了环博之路。
纯洁无瑕、玉琢银装的雪山在我心里是那样的圣洁神秘,是从来不曾完整现身却又时刻盘踞在我魂魄深处的渴望与憧憬,揣着梦想、怀着兴奋,我心潮澎湃地奔向博格达峰的那颗雪莲!
雪域高原上跋涉,不言放弃的队员
远远望去,博格达峰如一把寒冷的宝剑,冰川泛着白亮的光,夹在两山之间绵延伸向远方。我们一行12人在冰川上前行,弓着腰,拄着登山棍,20多公斤的登山包如同巨石般压在每一个人的脊背上。这不是一般的山脉,也不是一般的雪峰,对新疆人来说,这是新疆的象征。我想,一个在新疆长期生活过,或正在新疆幸福生活着的人,一定会面向东方仰望这座山峰。
黑沟达坂海拔4190米,全是冰碛石,坚实锐利,棱角分明。陡峭雄伟,白雪皑皑,俨然一颗明珠,滚落在山尖上。令人不由自主地像仰慕至高无上的君主一样,仰慕这高天雪海。我背着20多公斤的行囊,一路向上行走,气息渐重,汗水不停地流淌,感觉双足如灌铅般笨重,坐下来休息片刻已成了一种极大的享受。经过7个小时的艰难徒步,站在最高处的这一刻,我觉得所有的疲惫和艰辛都是值得的。冰川两侧危岩高耸,峭壁狰狞,行走在冰川上颤颤巍巍,天地间没有任何杂色,只有同一种色调——白色。
郑斌是环博小队中年龄最大的女队员,她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艰苦。在这样的风雪达坂上前行,走一步滑半步,十分困难。达坂顶上更是风大雪急,非常寒冷。翻越达坂时,脚下到处都是盛开的雪莲,但她没有任何心情去感受雪莲盛开的美丽。晚上,一切生命都在沉睡,山野间,只有长风在呼啸。她没有心情吃饭,体力已严重透支,一人钻进帐篷,将头埋在两臂间,泪水霎时就涌了出来,在紫青色的脸上肆意横流,这成了她最好的发泄。这就是她不远千里来追寻的梦,无论多么艰苦,她都要把博格达记在眼里、心里、脑海里。为了能在博格达留下自己美好的倩影,她出发时还专门带了裙子,这让大家嗟叹不已。我想这是自然对人类的一种意志和信念的磨炼。
穿越冰川之后,已经是第4天,我们来到了一个有信号的山头,大家都在给家人报平安。队友华志康的老婆接到电话后大怒:“4天杳无音信,你以后被禁足了!”华志康立刻风趣地回答:“那我这次就不回去了。”他哄骗老婆说全程有马骑,屁股都磨破了,这才“转危为安”。因体力的差距,在穿越过程中,起初大家都是在被汗水模糊了的视野中寻找着彼此的背影,后来背影一个个消失了,只好追寻对方深深的脚印。几天前我们还在人类文明的喧嚣中行走,现在就跨进了荒无人烟的万古荒原,一下子闯进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独自一人在雪域上行走,听到自己的喘息声和咯吱咯吱的脚步声时,会不自禁地慌张起来。队员猫鱼为了追赶队友的脚步,打乱了自己平时走路的节奏,体能消耗过大,后来体力透支晕了过去。零红蝶考虑到后面的行程和她的体能,决定劝她放弃此次穿越,但猫鱼觉得自己能够坚持下来,她哭着与领队商量,如果明天她的状态还不好,她就下撤。零红蝶默许了她的请求,但心里流泪了,每一名队员的安全绳都系在他的心上,他安排队友分担她背包里的东西,尽量减少她的负重,最终猫鱼带着那份对博格达执着的爱,走完了环博全程。
艰难前行,接受生与死的考验
我想这不是独享雪域的空间,是心灵获得了自由,是一种甜蜜的气息在心中萦绕、升腾。 在转山达坂,我们全程穿越雪山和冰川,那里云雾弥漫,能见度很低。徒步雪山,面对紫外线的直射、恶劣多变的天气,需要的是以耐心、毅力对抗单调、枯燥,坚韧地一步一步向上攀爬。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肩上的行囊越来越重,脚步也变得机械,前面几人在雪地上踩出的脚印,一会儿就被雪覆盖得看不清楚了。风雪中,我们扎起了帐篷,坐在冰冷的帐篷里,只听外面山风怒吼,气温下降的速度快得惊人,厚厚的衣服显得薄似轻纱。
当我将第三颗褐色的水果糖塞进嘴里的时候,黄昏到来,太阳已经降到地平线下,一瞬间,天空、大地、雪山的景色全变了。金色的阳光播洒在白雪皑皑的山峰上,几个山头燃烧起来,变成了火红色,然后那些色块一点点消失,留下一抹柔艳的淡彩,虚无缥缈。远处壮观的冰塔林在群峰之下,清得沁人心扉,静得孤傲一世。
對于简单达坂我并不陌生,在五峰穿越时就曾翻越过,但环博时我们向相反的方向又一次翻越了简单达坂。海拔逐渐升高,空气中的含氧量越低,我只能拼命张着嘴快速呼吸。狂风暴雪疯狂地摇撼着山体,藐视着博格达的庄严与存在,地面的积雪不断增厚,气温骤降,风夹着雪粒刮到脸上像刀割一样。雪山和冰川的完美组合呈现出无边无涯的白色,这块高地用耀眼的洁白,把博格达高贵的冷艳展示给我们,这就是7月的博格达。冰川上覆盖着厚厚的冰雪,散布着冰裂缝,还有深不见底的冰洞,零红蝶不断提醒后面的队员列队跟进,最危险的路段又一次用安全绳结组。我们踩着领队的脚印艰难前行,冰面结实时踩下去冰雪没到小腿,用力踩下去就深到大腿,脚卡在冰里,像卡在石头缝里一样疼,走几步就要停下来休息。队员王艳菊踩破了冰层,扑通一声陷下去,积雪没到腰间,风雪中,前面的人成了百米之外的一个黑影,而她在深雪中站立不住,双手着地,向下滑去。
穿越博格达是对体力的一次极致挑战,也是对心灵的一次净化之旅。我感受到来自队友的帮助与鼓励,听到内心里那个柔弱自我与强大自我的对话,明白有些路,只有走了才会行至高处,只有到了高处才能眼界更宽,只有眼界更宽才能有所领悟。
攀登博格达的牺牲与记忆
第8天,当我通过环博的最后一道冰川时,才真正感觉到这是一个让众多山友趋之若鹜的神山。攀上一座山头,一个圣洁的冰湖出现在脚下,冰湖四周是褐色的巨岩,被白雪星星点点地覆盖。
我的右手边是朱万铁列克峰(海拔5213米),左手边是土耳帕拉提峰(海拔5287米),我的正前方就是博格达主峰(海拔5445米),三峰并立,呈笔架型一字排开,挺拔伟岸,高耸于群峰之上。扇形冰川是博格达山区最大的冰川之一,长5公里,宽2公里,厚约100米,在冰川的上端布满了蛛网似的裂缝,宽处让人难以逾越,窄处则常被积雪覆盖,形成雪桥,对登山或徒步爱好者构成极大的威胁。1981年日本登山者白水小姐便是在登山下撤途中掉入暗缝,失去了年轻的生命。2004年,中国香港登山队有三名队友在攀登博格达时也不幸遇难,尸首至今尚未被发现。
夜半,雪落的沙沙声惊醒了我 ,下雪了!我欣喜之余打开帐篷,风小了,雪大了,博格达的夜色更加严酷、粗犷。在朦胧的暮色中山形轮廓依稀可辨,一团团暗云在山腰飘来掠去。根据经验,夜晚雪下得越厉害,第二天天气就越好,雪粒打在帐篷上的声音竟也一如音乐,让我无法进入梦乡。这一夜我并没有任何睡意,躺在帐篷里突然又想起了王铁男老师登顶博格达峰的那些记忆。1998年,延续了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式登山的特点,抱着为国争光的思想,王铁男老师一行6人凭借千方百计筹措到的山寨装备成功登上博格达峰,开创了中国人首登博格达峰的纪录。这是历史,但激起了多少徒步摄影人对博格达的热爱。
东方开始发亮,紧接着变蓝,博格达诸峰就这样一一出现在眼前,我爬出帐篷,端起相机,站在雪地里,直到阳光静静地洒在帐篷上,我都久久不肯离去。我回头看看营地的一侧,那里有两个石碑,一个石碑的正面是登山大本营碑铭,反面是乌鲁木齐市登山协会的刻字——带走行装和回忆,留下圣洁和光荣;而另一个石碑则是1981年日本京都登山队队员白水小姐的碑文,在石碑下还贴着一个不锈钢铭牌,那是纪念中国香港登山队的几位勇士。
博格达五峰穿越和博格达大环线是徒步人最喜欢挑战的线路,也是近两年最为经典的徒步线路,每周都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徒步摄影爱好者到博格达完成穿越。如果说徒步博峰是人与山的碰撞,那么读山则是人与山的神交。只有爱山的人才可能真正读懂大山,在与山的对话和交流中净化灵魂,感悟人生的真谛,让生命如山脉之坚强,如山花之绚丽,如山风之坦荡,如山泉之清纯,如山林之生机盎然!
我带着圆梦的心情与痴迷眷恋离开了博峰,纯净的白云、纯净的天空、纯净的大地以及人与人之间纯净的关系,都让我留恋。路上,阳光照耀在雪山之上,曲折的小溪涓涓流淌,冰雪相映白得耀眼,令人舒畅。来到博格达后山大花园,有种“忽如一夜春风来”的错觉,与前几天的冰天雪地形成鲜明的对比。远远看着,就让我无法自拔。阳光暖暖地洒在松软的草地上,我们沿着白杨河两旁茂密而高耸的松林向下行走,蓝天、白云、青草、流水、不知名的野花、悠闲的牛羊……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博格达峰,在天山山脉的诸多主峰中,海拔排名第三,而名气却远在诸峰之上。博格达峰一直被当地人视为神灵之宅、紫气之源。传统的博格达穿越线路曾入选中国十大徒步线路,也是新疆十大徒步线路之一。
领队零红蝶,环博不忘探路人
2013年8月,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户外著名领队零红蝶,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就决定跟他進行博格达五峰连穿之旅,这次徒步旅行在传统路线的基础上加大了难度,同时也意味着参与者能看到更多美景。
为了完成这次穿越,我查阅了大量的户外资料和博格达的相关信息,做了充分的准备。记得三年前的博格达常规穿越中,虽然我和朋友也准备了很久,但是我的鞋子完全不适合在雪山上长时间徒步,半路上就把脚磨出了很多泡,被领队劝退了。晚上我一个人就地住在帐篷里,外面很冷,下着雨,那是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记忆。
冬季五峰穿越是我的梦想之旅,比其他季节更具有挑战性。4天的重装穿越十分顺利,虽然经历了很多的艰难困苦,但更多的是总结了经验。五峰穿越之后,我才真正认识了零红蝶是怎样的一个领队。我意识到一个优秀的户外领队的素质不只表现在语言上,更体现在他带领团队战胜一切困难的行动力上。
在短短的6年时间里,零红蝶创造了新疆徒步线上的众多奇迹,连续两年获得新疆户外产业突出贡献奖——最佳线路开拓奖,连续五年被评为优秀领队。作为一名资深领队,他深知一名队员在最艰难的时候需要什么,每次出发前,他都要详细了解队友的个人体能,特别是户外经历,然后挑选经验丰富、资历深厚的队友进行组建,如有个别无户外经历的,则会安排协作或新老搭配。2013年5月,零红蝶决定和几名好友一起对博格达峰进行探路,每人负重20多公斤向博格达进发。9天时间里,他们在高海拔地区行进了139公里,翻越8座风雪达坂,途经12道冰川,其中5道冰川全程跨越……他围绕博格达转了一圈,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脸上脱了几层皮,终于成功了,这成功的背后所付出的辛苦是不言而喻的。一条成熟的线路,要经过多次尝试和不断总结才能完成。2013年7月,第一批环博队员在他的带领下,成功走完了环博之路。
纯洁无瑕、玉琢银装的雪山在我心里是那样的圣洁神秘,是从来不曾完整现身却又时刻盘踞在我魂魄深处的渴望与憧憬,揣着梦想、怀着兴奋,我心潮澎湃地奔向博格达峰的那颗雪莲!
雪域高原上跋涉,不言放弃的队员
远远望去,博格达峰如一把寒冷的宝剑,冰川泛着白亮的光,夹在两山之间绵延伸向远方。我们一行12人在冰川上前行,弓着腰,拄着登山棍,20多公斤的登山包如同巨石般压在每一个人的脊背上。这不是一般的山脉,也不是一般的雪峰,对新疆人来说,这是新疆的象征。我想,一个在新疆长期生活过,或正在新疆幸福生活着的人,一定会面向东方仰望这座山峰。
黑沟达坂海拔4190米,全是冰碛石,坚实锐利,棱角分明。陡峭雄伟,白雪皑皑,俨然一颗明珠,滚落在山尖上。令人不由自主地像仰慕至高无上的君主一样,仰慕这高天雪海。我背着20多公斤的行囊,一路向上行走,气息渐重,汗水不停地流淌,感觉双足如灌铅般笨重,坐下来休息片刻已成了一种极大的享受。经过7个小时的艰难徒步,站在最高处的这一刻,我觉得所有的疲惫和艰辛都是值得的。冰川两侧危岩高耸,峭壁狰狞,行走在冰川上颤颤巍巍,天地间没有任何杂色,只有同一种色调——白色。
郑斌是环博小队中年龄最大的女队员,她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艰苦。在这样的风雪达坂上前行,走一步滑半步,十分困难。达坂顶上更是风大雪急,非常寒冷。翻越达坂时,脚下到处都是盛开的雪莲,但她没有任何心情去感受雪莲盛开的美丽。晚上,一切生命都在沉睡,山野间,只有长风在呼啸。她没有心情吃饭,体力已严重透支,一人钻进帐篷,将头埋在两臂间,泪水霎时就涌了出来,在紫青色的脸上肆意横流,这成了她最好的发泄。这就是她不远千里来追寻的梦,无论多么艰苦,她都要把博格达记在眼里、心里、脑海里。为了能在博格达留下自己美好的倩影,她出发时还专门带了裙子,这让大家嗟叹不已。我想这是自然对人类的一种意志和信念的磨炼。
穿越冰川之后,已经是第4天,我们来到了一个有信号的山头,大家都在给家人报平安。队友华志康的老婆接到电话后大怒:“4天杳无音信,你以后被禁足了!”华志康立刻风趣地回答:“那我这次就不回去了。”他哄骗老婆说全程有马骑,屁股都磨破了,这才“转危为安”。因体力的差距,在穿越过程中,起初大家都是在被汗水模糊了的视野中寻找着彼此的背影,后来背影一个个消失了,只好追寻对方深深的脚印。几天前我们还在人类文明的喧嚣中行走,现在就跨进了荒无人烟的万古荒原,一下子闯进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独自一人在雪域上行走,听到自己的喘息声和咯吱咯吱的脚步声时,会不自禁地慌张起来。队员猫鱼为了追赶队友的脚步,打乱了自己平时走路的节奏,体能消耗过大,后来体力透支晕了过去。零红蝶考虑到后面的行程和她的体能,决定劝她放弃此次穿越,但猫鱼觉得自己能够坚持下来,她哭着与领队商量,如果明天她的状态还不好,她就下撤。零红蝶默许了她的请求,但心里流泪了,每一名队员的安全绳都系在他的心上,他安排队友分担她背包里的东西,尽量减少她的负重,最终猫鱼带着那份对博格达执着的爱,走完了环博全程。
艰难前行,接受生与死的考验
我想这不是独享雪域的空间,是心灵获得了自由,是一种甜蜜的气息在心中萦绕、升腾。 在转山达坂,我们全程穿越雪山和冰川,那里云雾弥漫,能见度很低。徒步雪山,面对紫外线的直射、恶劣多变的天气,需要的是以耐心、毅力对抗单调、枯燥,坚韧地一步一步向上攀爬。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肩上的行囊越来越重,脚步也变得机械,前面几人在雪地上踩出的脚印,一会儿就被雪覆盖得看不清楚了。风雪中,我们扎起了帐篷,坐在冰冷的帐篷里,只听外面山风怒吼,气温下降的速度快得惊人,厚厚的衣服显得薄似轻纱。
当我将第三颗褐色的水果糖塞进嘴里的时候,黄昏到来,太阳已经降到地平线下,一瞬间,天空、大地、雪山的景色全变了。金色的阳光播洒在白雪皑皑的山峰上,几个山头燃烧起来,变成了火红色,然后那些色块一点点消失,留下一抹柔艳的淡彩,虚无缥缈。远处壮观的冰塔林在群峰之下,清得沁人心扉,静得孤傲一世。
對于简单达坂我并不陌生,在五峰穿越时就曾翻越过,但环博时我们向相反的方向又一次翻越了简单达坂。海拔逐渐升高,空气中的含氧量越低,我只能拼命张着嘴快速呼吸。狂风暴雪疯狂地摇撼着山体,藐视着博格达的庄严与存在,地面的积雪不断增厚,气温骤降,风夹着雪粒刮到脸上像刀割一样。雪山和冰川的完美组合呈现出无边无涯的白色,这块高地用耀眼的洁白,把博格达高贵的冷艳展示给我们,这就是7月的博格达。冰川上覆盖着厚厚的冰雪,散布着冰裂缝,还有深不见底的冰洞,零红蝶不断提醒后面的队员列队跟进,最危险的路段又一次用安全绳结组。我们踩着领队的脚印艰难前行,冰面结实时踩下去冰雪没到小腿,用力踩下去就深到大腿,脚卡在冰里,像卡在石头缝里一样疼,走几步就要停下来休息。队员王艳菊踩破了冰层,扑通一声陷下去,积雪没到腰间,风雪中,前面的人成了百米之外的一个黑影,而她在深雪中站立不住,双手着地,向下滑去。
穿越博格达是对体力的一次极致挑战,也是对心灵的一次净化之旅。我感受到来自队友的帮助与鼓励,听到内心里那个柔弱自我与强大自我的对话,明白有些路,只有走了才会行至高处,只有到了高处才能眼界更宽,只有眼界更宽才能有所领悟。
攀登博格达的牺牲与记忆
第8天,当我通过环博的最后一道冰川时,才真正感觉到这是一个让众多山友趋之若鹜的神山。攀上一座山头,一个圣洁的冰湖出现在脚下,冰湖四周是褐色的巨岩,被白雪星星点点地覆盖。
我的右手边是朱万铁列克峰(海拔5213米),左手边是土耳帕拉提峰(海拔5287米),我的正前方就是博格达主峰(海拔5445米),三峰并立,呈笔架型一字排开,挺拔伟岸,高耸于群峰之上。扇形冰川是博格达山区最大的冰川之一,长5公里,宽2公里,厚约100米,在冰川的上端布满了蛛网似的裂缝,宽处让人难以逾越,窄处则常被积雪覆盖,形成雪桥,对登山或徒步爱好者构成极大的威胁。1981年日本登山者白水小姐便是在登山下撤途中掉入暗缝,失去了年轻的生命。2004年,中国香港登山队有三名队友在攀登博格达时也不幸遇难,尸首至今尚未被发现。
夜半,雪落的沙沙声惊醒了我 ,下雪了!我欣喜之余打开帐篷,风小了,雪大了,博格达的夜色更加严酷、粗犷。在朦胧的暮色中山形轮廓依稀可辨,一团团暗云在山腰飘来掠去。根据经验,夜晚雪下得越厉害,第二天天气就越好,雪粒打在帐篷上的声音竟也一如音乐,让我无法进入梦乡。这一夜我并没有任何睡意,躺在帐篷里突然又想起了王铁男老师登顶博格达峰的那些记忆。1998年,延续了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式登山的特点,抱着为国争光的思想,王铁男老师一行6人凭借千方百计筹措到的山寨装备成功登上博格达峰,开创了中国人首登博格达峰的纪录。这是历史,但激起了多少徒步摄影人对博格达的热爱。
东方开始发亮,紧接着变蓝,博格达诸峰就这样一一出现在眼前,我爬出帐篷,端起相机,站在雪地里,直到阳光静静地洒在帐篷上,我都久久不肯离去。我回头看看营地的一侧,那里有两个石碑,一个石碑的正面是登山大本营碑铭,反面是乌鲁木齐市登山协会的刻字——带走行装和回忆,留下圣洁和光荣;而另一个石碑则是1981年日本京都登山队队员白水小姐的碑文,在石碑下还贴着一个不锈钢铭牌,那是纪念中国香港登山队的几位勇士。
博格达五峰穿越和博格达大环线是徒步人最喜欢挑战的线路,也是近两年最为经典的徒步线路,每周都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徒步摄影爱好者到博格达完成穿越。如果说徒步博峰是人与山的碰撞,那么读山则是人与山的神交。只有爱山的人才可能真正读懂大山,在与山的对话和交流中净化灵魂,感悟人生的真谛,让生命如山脉之坚强,如山花之绚丽,如山风之坦荡,如山泉之清纯,如山林之生机盎然!
我带着圆梦的心情与痴迷眷恋离开了博峰,纯净的白云、纯净的天空、纯净的大地以及人与人之间纯净的关系,都让我留恋。路上,阳光照耀在雪山之上,曲折的小溪涓涓流淌,冰雪相映白得耀眼,令人舒畅。来到博格达后山大花园,有种“忽如一夜春风来”的错觉,与前几天的冰天雪地形成鲜明的对比。远远看着,就让我无法自拔。阳光暖暖地洒在松软的草地上,我们沿着白杨河两旁茂密而高耸的松林向下行走,蓝天、白云、青草、流水、不知名的野花、悠闲的牛羊……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