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一文中对“吾妻”虽着墨不多,但言简意深,寄托遥远。参看归有光的其他相关散文作品可知,“吾妻”魏氏既是温婉可爱的佳偶,也是宜室宜家的贤妇,还是在身后仍以脉脉温情庇佑夫君、使其还能享受岳家关爱照拂的淑人。归有光在文中以枇杷树的“亭亭如盖”结篇,不仅在艺术上营造出怀念亡妻的绵远悠长之意境,更是对枇杷这一植物历史文化审美意蕴的继承,以及在文学题旨上的大胆开拓。在归有光的笔下,魏氏是像枇杷一样有益、有节、有品、有性的非凡女子,这一隐喻具有丰富的文化诠释价值。
关键词:《项脊轩志》 归有光 魏氏 枇杷
明人归有光(1506—1571年)的《项脊轩志》一文取材家常琐事,在描绘家族衰败、刻绘天属之情中抒发不得志之抑郁、亲恩未酬之赧颜,情感深挚,感人肺腑。前人在文本解读中,大多激赏文末两节,即归有光补叙婚后生活的部分,如顾农先生认为“《项脊轩志》真正高明之处在补文部分”{1},并从情绪发展和结构安排两个角度略述其对全文悲凉、深沉风格形成的襄助之功。事实上,归有光在不长的篇幅中浓缩了对原配夫人的深切情义,在不多的笔墨中塑造了心目中的贤妻形象,这既与其学习借鉴《史记》之作法,善于剪裁人物典型事迹有关,同时也是其对六年婚姻生活美满感受的表达与追怀,故而不可轻忽。而辅以归有光其他与岳家交往的文字材料,还可看到在魏氏身后这份情义仍在延续,发妻以及岳家在作者心中有不可撼动之地位。
一、“从余问古事”“凭几学书”:鹣鲽情深的佳偶
归有光一生前后有三任妻子,分别是魏氏、王氏、费氏。从其夫子自道来看,他对前两位夫人都很满意:“有光自叹,生平于世无所得意,独有两妻之贤,此亦释家所谓随意眷属者也。”{2}但在其传世之文中,却只有与魏氏伉俪之情的描述,这其中的情感偏向十分明显。魏氏乃昆山人,光禄寺点簿魏庠(1487—1554年)之次女。据归有光《先妣事略》所述,此妇乃“孺人所聘者也”,即母亲在世时所择;归母仙逝时有光刚八岁,后十六年始得娶妻,完成母亲之夙愿,可谓得之不易。从嘉靖七年(1528年)出嫁,至嘉靖十二年(1533年)十月卒,魏氏与归有光的婚姻生活只有不到六年的时间。时间虽然不长,却是归有光最为珍视的幸福时光,因为正是这位女子让早失母爱、高蹈失志的归有光获得了情爱的滋润,在精神上觅得了抚慰与寄托。
故此,归有光笔下的魏氏是极温婉可爱的,《项脊轩志》中“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之述可以为证。“时至轩中”,言明夫妇二人形影相随、亲密无间;“从余问古事”,暗示妻子不是只知柴米油盐的庸碌妇人,而是有心向学之辈,夫妻之间亦颇有共同语言;“凭几学书”四字尤妙,其对伉俪情笃之绘甚有风致。宋人欧阳修(1007—1072年)词作《南歌子》乃描摹青年夫妇新婚生活的经典之作,其中“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数句,将一位温柔、可爱、骄纵却极懂得夫妻情趣的新嫁娘刻画得活灵活现、如在目前。虽然我们很难说归有光笔下的魏氏就是这样的一位可人儿,其对丈夫的依恋、缠绵甚至是挑逗都曾经在项脊轩中真实上演过,但以“书房之趣”来写“闺房之乐”的表达方式,前述二者之间是有一致性的,亦即,归氏的借鉴之意是显而易见的。同时还应考虑到这样一个事实,古人在文体认知上是差别对待的态度,如词是“媚”的,此中可以尽情铺叙、刻绘,尽可以对情爱进行大胆甚至是直露的描绘;而文是“庄”的,与之相连的多是经国之大业、载道之重任,这样的文体之中能有多少余地是留给儿女私情的?由此可知,归有光用散文来描述夫妻情爱之美,已经是一种挑战与突破{3}。而深谙道学意旨的他也极明白,此处的表达必须要有分寸,不可铺陈过甚。因此,《项脊轩志》中“凭几学书”四字含蓄地表达了琴瑟和鸣之意,但又在书斋这个氛围中暗示了文人审美的广阔背景,从而让了解这一文化传统的读者有无限的文学联系与历史勾连。
夫妻间情感之深笃,尚可征之于《寒花葬志》一文。此文明写魏氏的陪嫁婢女寒花,但处处照拂关联亡妻。文中只书寒花之三事——初到时的装束、削荸荠时的顽皮、吃饭时的神态,却两次描绘妻子的反应:寒花不让归有光吃自己削好的荸荠时,妻子是“笑之”,觉得小姑娘稚气有趣的同时,也对丈夫的“颜面扫地”一笑置之,未有惧怕担忧之色;至寒花“倚几旁饭”,“目眶冉冉动”时,妻子直接是“指予以为笑”,甚有“奇文共欣赏”之意,生活中的点滴快乐都愿意一起分享、共同记取。而妻子的这份温情浸润,也确实让丈夫一直感铭在心,以至于在其亡故四年后仍清楚地记得当日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进而达之于笔、一吐为快。
二、“述诸小妹语”“何谓阁子”:宜室宜家的贤妇
女子嫁为人妇后,如何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建立家庭和顺、夫妻和睦的良好氛围,是甚为重要且需高超智慧才能做好的事。《项脊轩志》中记录了魏氏回娘家后,转述娘家小妹们的问话:“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这似乎是闲谈之语,但实际上归有光于此透露了妻子贤淑的一面。要知此话之深意,首先应与以下这段文字对照:
先妻少长富贵家,及来归,甘淡薄,亲自操作。时节归宁外家,以有光门第之旧,而先妻未尝自言,以为能可以自给。及病,妻母遣人日来省视,始叹息,以为姐何素不自言,不知其贫之如此也。尝谓有光曰:“吾日观君,殆非今世人。丈夫当自立,何忧目前贫困乎?”事舅及继姑孝敬,闺门内外大小之人,无不得其欢。{4}
此为归有光进士及第、委以实职后奏请朝廷敕封妻子时所述,文中所及有三点:一是魏氏不以夫家贫穷为意,而是孝亲爱众、任劳任怨,恪敬主妇之责;二是对娘家人隐瞒归家生活窘困的事实,为的是维护夫家尊严;三是善养夫君的浩然之气,以人生的远景来化解眼下的困顿窘迫,实为归有光之知己。若以“时节归宁外家,以有光门第之旧,而先妻未尝自言”为《项脊轩志》相关文字的注脚则可知,魏氏归宁时对夫家的事有的说,有的不说:不说的是归氏之贫、生活之艰、操劳之苦,说的是夫妻和美、婚姻幸福、人生圆满。这一“隐”一“露”之间,不仅反映出魏氏的价值取向,也可看出她在维系婚姻关系中的处事智慧。面对这样一位贤良淑德、聪慧美好的妻子,归有光如何能不动容、动情,又怎能不长久思念?
关键词:《项脊轩志》 归有光 魏氏 枇杷
明人归有光(1506—1571年)的《项脊轩志》一文取材家常琐事,在描绘家族衰败、刻绘天属之情中抒发不得志之抑郁、亲恩未酬之赧颜,情感深挚,感人肺腑。前人在文本解读中,大多激赏文末两节,即归有光补叙婚后生活的部分,如顾农先生认为“《项脊轩志》真正高明之处在补文部分”{1},并从情绪发展和结构安排两个角度略述其对全文悲凉、深沉风格形成的襄助之功。事实上,归有光在不长的篇幅中浓缩了对原配夫人的深切情义,在不多的笔墨中塑造了心目中的贤妻形象,这既与其学习借鉴《史记》之作法,善于剪裁人物典型事迹有关,同时也是其对六年婚姻生活美满感受的表达与追怀,故而不可轻忽。而辅以归有光其他与岳家交往的文字材料,还可看到在魏氏身后这份情义仍在延续,发妻以及岳家在作者心中有不可撼动之地位。
一、“从余问古事”“凭几学书”:鹣鲽情深的佳偶
归有光一生前后有三任妻子,分别是魏氏、王氏、费氏。从其夫子自道来看,他对前两位夫人都很满意:“有光自叹,生平于世无所得意,独有两妻之贤,此亦释家所谓随意眷属者也。”{2}但在其传世之文中,却只有与魏氏伉俪之情的描述,这其中的情感偏向十分明显。魏氏乃昆山人,光禄寺点簿魏庠(1487—1554年)之次女。据归有光《先妣事略》所述,此妇乃“孺人所聘者也”,即母亲在世时所择;归母仙逝时有光刚八岁,后十六年始得娶妻,完成母亲之夙愿,可谓得之不易。从嘉靖七年(1528年)出嫁,至嘉靖十二年(1533年)十月卒,魏氏与归有光的婚姻生活只有不到六年的时间。时间虽然不长,却是归有光最为珍视的幸福时光,因为正是这位女子让早失母爱、高蹈失志的归有光获得了情爱的滋润,在精神上觅得了抚慰与寄托。
故此,归有光笔下的魏氏是极温婉可爱的,《项脊轩志》中“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之述可以为证。“时至轩中”,言明夫妇二人形影相随、亲密无间;“从余问古事”,暗示妻子不是只知柴米油盐的庸碌妇人,而是有心向学之辈,夫妻之间亦颇有共同语言;“凭几学书”四字尤妙,其对伉俪情笃之绘甚有风致。宋人欧阳修(1007—1072年)词作《南歌子》乃描摹青年夫妇新婚生活的经典之作,其中“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数句,将一位温柔、可爱、骄纵却极懂得夫妻情趣的新嫁娘刻画得活灵活现、如在目前。虽然我们很难说归有光笔下的魏氏就是这样的一位可人儿,其对丈夫的依恋、缠绵甚至是挑逗都曾经在项脊轩中真实上演过,但以“书房之趣”来写“闺房之乐”的表达方式,前述二者之间是有一致性的,亦即,归氏的借鉴之意是显而易见的。同时还应考虑到这样一个事实,古人在文体认知上是差别对待的态度,如词是“媚”的,此中可以尽情铺叙、刻绘,尽可以对情爱进行大胆甚至是直露的描绘;而文是“庄”的,与之相连的多是经国之大业、载道之重任,这样的文体之中能有多少余地是留给儿女私情的?由此可知,归有光用散文来描述夫妻情爱之美,已经是一种挑战与突破{3}。而深谙道学意旨的他也极明白,此处的表达必须要有分寸,不可铺陈过甚。因此,《项脊轩志》中“凭几学书”四字含蓄地表达了琴瑟和鸣之意,但又在书斋这个氛围中暗示了文人审美的广阔背景,从而让了解这一文化传统的读者有无限的文学联系与历史勾连。
夫妻间情感之深笃,尚可征之于《寒花葬志》一文。此文明写魏氏的陪嫁婢女寒花,但处处照拂关联亡妻。文中只书寒花之三事——初到时的装束、削荸荠时的顽皮、吃饭时的神态,却两次描绘妻子的反应:寒花不让归有光吃自己削好的荸荠时,妻子是“笑之”,觉得小姑娘稚气有趣的同时,也对丈夫的“颜面扫地”一笑置之,未有惧怕担忧之色;至寒花“倚几旁饭”,“目眶冉冉动”时,妻子直接是“指予以为笑”,甚有“奇文共欣赏”之意,生活中的点滴快乐都愿意一起分享、共同记取。而妻子的这份温情浸润,也确实让丈夫一直感铭在心,以至于在其亡故四年后仍清楚地记得当日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进而达之于笔、一吐为快。
二、“述诸小妹语”“何谓阁子”:宜室宜家的贤妇
女子嫁为人妇后,如何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建立家庭和顺、夫妻和睦的良好氛围,是甚为重要且需高超智慧才能做好的事。《项脊轩志》中记录了魏氏回娘家后,转述娘家小妹们的问话:“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这似乎是闲谈之语,但实际上归有光于此透露了妻子贤淑的一面。要知此话之深意,首先应与以下这段文字对照:
先妻少长富贵家,及来归,甘淡薄,亲自操作。时节归宁外家,以有光门第之旧,而先妻未尝自言,以为能可以自给。及病,妻母遣人日来省视,始叹息,以为姐何素不自言,不知其贫之如此也。尝谓有光曰:“吾日观君,殆非今世人。丈夫当自立,何忧目前贫困乎?”事舅及继姑孝敬,闺门内外大小之人,无不得其欢。{4}
此为归有光进士及第、委以实职后奏请朝廷敕封妻子时所述,文中所及有三点:一是魏氏不以夫家贫穷为意,而是孝亲爱众、任劳任怨,恪敬主妇之责;二是对娘家人隐瞒归家生活窘困的事实,为的是维护夫家尊严;三是善养夫君的浩然之气,以人生的远景来化解眼下的困顿窘迫,实为归有光之知己。若以“时节归宁外家,以有光门第之旧,而先妻未尝自言”为《项脊轩志》相关文字的注脚则可知,魏氏归宁时对夫家的事有的说,有的不说:不说的是归氏之贫、生活之艰、操劳之苦,说的是夫妻和美、婚姻幸福、人生圆满。这一“隐”一“露”之间,不仅反映出魏氏的价值取向,也可看出她在维系婚姻关系中的处事智慧。面对这样一位贤良淑德、聪慧美好的妻子,归有光如何能不动容、动情,又怎能不长久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