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曾经以投资风格稳健著称的摩根大通,最终还是在把握风险中失了控。
5月中旬,摩根大通的CEO杰米·戴蒙召开紧急电话会议,称该银行首席投资办公室(CIO)在合成债券衍生品仓位上出现了20亿美元交易损失,预期旗下的公司部门二季度将会出现8亿美元亏损。
绰号为“伦敦鲸”的摩根大通CIO驻伦敦交易员布鲁诺.伊克西尔(Bruno Iksil),在今年初为摩根大通买入大量“信用违约掉期(CDS)”金融衍生品,正是这种衍生品直接导致了次贷危机。伊克西尔下注美国经济的持续改善将会推高公司债的价值,一揽子的美国公司债券将不会贬值或者违约。
如此大体量的头寸使得市场上众多对冲基金的嗅到了投机的机会,3月31日起,公司债的价格开始向着摩根大通所期望的相反方向变动,摩根大通的头寸因为寡不敌众,开始出现亏损,而对冲基金则获利颇丰。
20亿美元的交易亏损并不足以让总资产超过2万亿的摩根大通伤筋动骨,但摩根大通投资风格转变的背后还潜藏着更大的危机。
2009年,CIO退出诸如美国国债这种安全性更高的资产,转而把超过1000亿美元的资金投入到了风险更大的资产支持债券和结构性产品中,成为该类债券市场的最大买家。而2008年,正是这类复杂债券引发了次贷危机。
摩根大通的数名前部门主管证实了这点。他们对媒体透露,近年来戴蒙的投资理念已经从过去的控制风险,转变为追逐利润。
戴蒙对风险把控的自信的确是建立在一个让人交口称赞的成绩之上。在2008年的次贷危机中,摩根大通几乎是唯一全身而退的美国银行。在危机全面爆发之前,摩根大通对次级金融衍生品采取了规避策略,拒绝承销的同时,大量出售了已有的次级债券资产,而戴蒙也获得了“华尔街之王”的称号。
然而认为外界对伊克西尔的质疑是“小题大做”的戴蒙,在不到一个月后却不得不“这个投资组合被证明比之前预期的更加危险,更加动荡,并不是有效的对冲工具”。
摩根大通的亏损让全球金融业都感到担忧,因为其建立的高风险证券头寸非常庞大。亏损消息传出后,市场对其它银行的信心也连带遭到打击。次日,花旗银行股价跌4.2%,高盛跌3.9%,美国银行则下跌1.9%。五大银行—花旗、摩根大通、美国银行、美联银行、富国银行—持有美国金融衍生品余额中的90%以上。
《纽约时报》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目前已经针对此次损失是否涉及任何违法行为展开调查。有参议员也正敦促国会参议院就摩根大通举行一次相关的听证会。
5月15日,摩根大通年度股东大会在佛罗里达举行,董事会对戴蒙表示了继续支持,戴蒙也保住了他董事会主席和CEO的职位。在经过华尔街的摩根大通办公楼门口时,也没有发现任何异样。
但是,不管银行家们是否愿意,监管机构对华尔街的盯梢将会更紧了。
摩根大通投资风格蜕变过程
1995年
首创CDS金融衍生产品,属于金融资产的一种违约保险。2008年
出售持有的次级债,拒绝承销次级金融衍生品。
2009年
CIO退出安全性更高的资产以提高回报率。
2010年
CIO买入占总发售额45%的英国RMBS(住宅抵押贷款支持的证券)。
2011年
对垃圾债券进行投资,并成功获利4.5亿美元。这也为2012年的巨亏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