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里,孕育着一大批耐得住寂寞、无私奉献的农业科学家;
这里,是中国农业的育种摇篮,是农业创优和治理的实验基地;
这里,一切显得既熟悉又陌生,既平凡又新奇。
杨凌成立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已有些年头了,那些扬名国内外的一代代老中青农业科学家,以隐忍的职业素养立足于西部,用他们的青春和智慧,撑起了我国西部现代农业科技的璀璨星空。诸如“西农979”小麦、“西农9号”西瓜、“秦油2号”等等尽人皆知;王辉、王鸣、唐克丽、山仑、李生秀、李玉山、庄灿然、李殿荣、柯桂兰等一批科学家让人耳熟能详。
日前,本刊记者就杨凌示范区管委会是如何服务于专家们的科研与生活、如何助推科技成果转化等话题,走访了杨凌示范区科技局的相关负责人。
政策落实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继续办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若干政策的批复》精神,推进“四个杨凌”建设,早在2011年,杨凌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便提出了“创新驱动、内生发展”的目标,大力开展创新创业工作。在此基础上,2015年又全面启动了世界知名农业科技创新城市建设,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开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
杨凌示范区科学技术局干部李明社向记者介绍说,杨凌创新创业工作的主要特点是,首先要加强创新创业工作的顶层设计,着力构建系统化的政策体系。按照创新创业团队从初创期、孵化期、加速期、成长期的发展历程,制定创新创业相关政策,基本上形成了系统化的政策体系。
在示范区工作部署层面上,2011年出台了开展创新创业工作的统领性文件—《关于大力推进技术创业的若干意见》和《鼓励技术创业优惠政策》,并在规范创新创业管理方面,相继出台了《创新创业团队认定标准》《技术创业资源共享平台认定和管理办法》《创业导师认定和管理办法》和《优秀创业课程建设和管理办法》等文件。在落实创新创业政策方面,制定了《种子孵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高层次创业人才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示范区财政每年设立500万元种子孵化资金、500万元高层次人才奖励资金和500万元创业政策兑现资金。
以良好的政策优势留住人才、留住企业,这是示范区多年来一直努力践行的一条准则。在激励创业企业做大做强方面,制订了《企业改制奖励扶持办法》《促进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若干办法》以及《金融支持创新创业实施方案》。在推动创新创业工作方面,还在示范区层面上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2013年进一步修订和细化了创业优惠政策,按年度制定工作计划。
2015年,示范区响应落实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部署,再次出台了《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若干政策》,制定了《2015年技术创业工作计划》,加大创业团队招引和政策推介力度,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宣传校园行系列活动4期,并设立了1000万元创新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对入驻孵化基地的创业团队免缴五年办公用房租金,对创业团队负责人提供60平方米的保障房,对团队成员补贴五年的社会保险,对创业项目提供两年期单笔10万元的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
做稳做实
在各项政策的有力支持下,示范区在区内健全和完善国家级创业中心、火炬园、现代农业科技园、大学科技园等创业孵化载体服务功能。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以示范区创新创业公司、农业园区公司、工业园区公司为主体,新建创业工场、众创田园等新型孵化载体。积极引导高校面向在校生和毕业生,创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激励社会力量创建专业化孵化器,政府出面牵线搭桥,引导鲁力集团成立了装备制造业的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通过政策引导激励,陆续将区内省部级科研平台纳入创业资源共享平台,已面向创业团队开放了食品、园艺、机电和饲料等16个平台。
据介绍,目前,以政府、大学、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为孵化载体的创建主体,已初步形成了体系化格局,基本满足了创业企业从小试、中试、规模化生产的技术需要和孵化空间。在政府搭台、社会唱戏的格局下,充分激发了全社会创新创业潜能,全方位招引和帮扶创新创业团队。
整个示范区按照每年招引百家创新创业团队的目标,开展着形式多样的招商引资活动,重点推介杨凌创业培育、创业孵化和创业环境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激发和培育全社会创业意识和理念,吸引更多的创业团队来杨凌创业发展。
示范区常态化开展的“创新创业校园行”活动,已先后走进南京农业大学等省内外高校30余所,并结合外事出访和国际交流,面对荷兰等12个国家的留学生推介杨凌创新创业政策;依托全国现代农业科技创业孵化联盟、现代农业投资联盟开展政策推介;每年在“西洽会”、“农高会”等重大展会向外推介区内的创业政策。
近年来,示范区党工委和管委会相关机构,全力帮扶创业团队落地发展,免费为创业者开放资源共享平台、优秀创业课程,常态化地举办“三六三”创业沙龙,促进200多名创业导师与创业团队“结对子”。设立种子孵化资金,支持优秀创业项目,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升级改造,支持企业发展成为科技型企业,将成熟企业纳入产业链进行推广,面向旱区开展基地建设、良种扩繁、技术咨询和农民培训等科技示范推广工作。仅2015年,面向旱区开展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累计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就达233家,推广总面积5520万亩、效益达到158.1亿元。
筑巢引凤
自2011年创新创业工作开展以来,示范区已招引创新创业团队452家,培养了一大批如九立机器人、中遥航图、天和生物、旭田光电、威特动力等创业新星企业。2016年,示范区为进一步扩大招引力度,将创新创业团队招引数量提高到130家。
杨凌作为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挥农业示范区的资源优势,培育农业科技服务新业态成为一种必然。近年来,示范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产业升级,发挥杨凌农科教资源优势,以支撑和引领旱区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打造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业发展体系,围绕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知识产权、检测认证、农业咨询与培训等科技服务,培育和打造现代农业科技服务新业态和产业集群。
对内,示范区努力整合科教资源和科研资金,面向旱区开展科技攻关。据相关资料显示,2015年科技研发经费达到5.42亿元,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8624万元,专利申报量达到1003件。
对外,示范区充分发挥杨凌高新区对旱区农业的智力支撑,每年举办“两个会议”发布“三个报告”。“两个会议”即中国(杨凌)现代农业发展高峰会议、中国农业与创业投资对接会;“三个报告”即发布现代农业发展报告、农业投资报告和旱区农业发展报告。
作为助推科技转化的一个推广平台,示范区积极发展展会产业,旨在打造“百年农高盛会”。在第二十二届杨凌农高会上,展示国内最新农业科技成果8500多项,期间项目签约投资及交易总额达1105.9亿元。
在着力打造“杨凌农科”品牌的同时,示范区充分发挥“六大中心”功能,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数据显示,在2015年,国家(杨凌)农业技术转移中心实现技术交易13项、交易金额达7.77亿元;国家(杨凌)植物品种权交易中心交易植物品种权12项、交易金额达2609万元;杨凌职业农民管理中心全年培训农民4.1万人次,评定农民技术员职称1万人;杨凌农业大数据中心与神舟数码开展战略合作,搭建运营现代农业大数据平台;杨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不断拓展溯源体系认证范围,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杨凌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中心已取得了国家认证资质,对农产品质量开展安全认证。2015年,杨凌示范区现代农业科技服务还被科技部纳入国家首批科技服务业区域和行業试点序列。
这里,是中国农业的育种摇篮,是农业创优和治理的实验基地;
这里,一切显得既熟悉又陌生,既平凡又新奇。
杨凌成立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已有些年头了,那些扬名国内外的一代代老中青农业科学家,以隐忍的职业素养立足于西部,用他们的青春和智慧,撑起了我国西部现代农业科技的璀璨星空。诸如“西农979”小麦、“西农9号”西瓜、“秦油2号”等等尽人皆知;王辉、王鸣、唐克丽、山仑、李生秀、李玉山、庄灿然、李殿荣、柯桂兰等一批科学家让人耳熟能详。
日前,本刊记者就杨凌示范区管委会是如何服务于专家们的科研与生活、如何助推科技成果转化等话题,走访了杨凌示范区科技局的相关负责人。
政策落实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继续办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若干政策的批复》精神,推进“四个杨凌”建设,早在2011年,杨凌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便提出了“创新驱动、内生发展”的目标,大力开展创新创业工作。在此基础上,2015年又全面启动了世界知名农业科技创新城市建设,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开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
杨凌示范区科学技术局干部李明社向记者介绍说,杨凌创新创业工作的主要特点是,首先要加强创新创业工作的顶层设计,着力构建系统化的政策体系。按照创新创业团队从初创期、孵化期、加速期、成长期的发展历程,制定创新创业相关政策,基本上形成了系统化的政策体系。
在示范区工作部署层面上,2011年出台了开展创新创业工作的统领性文件—《关于大力推进技术创业的若干意见》和《鼓励技术创业优惠政策》,并在规范创新创业管理方面,相继出台了《创新创业团队认定标准》《技术创业资源共享平台认定和管理办法》《创业导师认定和管理办法》和《优秀创业课程建设和管理办法》等文件。在落实创新创业政策方面,制定了《种子孵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高层次创业人才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示范区财政每年设立500万元种子孵化资金、500万元高层次人才奖励资金和500万元创业政策兑现资金。
以良好的政策优势留住人才、留住企业,这是示范区多年来一直努力践行的一条准则。在激励创业企业做大做强方面,制订了《企业改制奖励扶持办法》《促进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若干办法》以及《金融支持创新创业实施方案》。在推动创新创业工作方面,还在示范区层面上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2013年进一步修订和细化了创业优惠政策,按年度制定工作计划。
2015年,示范区响应落实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部署,再次出台了《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若干政策》,制定了《2015年技术创业工作计划》,加大创业团队招引和政策推介力度,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宣传校园行系列活动4期,并设立了1000万元创新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对入驻孵化基地的创业团队免缴五年办公用房租金,对创业团队负责人提供60平方米的保障房,对团队成员补贴五年的社会保险,对创业项目提供两年期单笔10万元的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
做稳做实
在各项政策的有力支持下,示范区在区内健全和完善国家级创业中心、火炬园、现代农业科技园、大学科技园等创业孵化载体服务功能。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以示范区创新创业公司、农业园区公司、工业园区公司为主体,新建创业工场、众创田园等新型孵化载体。积极引导高校面向在校生和毕业生,创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激励社会力量创建专业化孵化器,政府出面牵线搭桥,引导鲁力集团成立了装备制造业的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通过政策引导激励,陆续将区内省部级科研平台纳入创业资源共享平台,已面向创业团队开放了食品、园艺、机电和饲料等16个平台。
据介绍,目前,以政府、大学、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为孵化载体的创建主体,已初步形成了体系化格局,基本满足了创业企业从小试、中试、规模化生产的技术需要和孵化空间。在政府搭台、社会唱戏的格局下,充分激发了全社会创新创业潜能,全方位招引和帮扶创新创业团队。
整个示范区按照每年招引百家创新创业团队的目标,开展着形式多样的招商引资活动,重点推介杨凌创业培育、创业孵化和创业环境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激发和培育全社会创业意识和理念,吸引更多的创业团队来杨凌创业发展。
示范区常态化开展的“创新创业校园行”活动,已先后走进南京农业大学等省内外高校30余所,并结合外事出访和国际交流,面对荷兰等12个国家的留学生推介杨凌创新创业政策;依托全国现代农业科技创业孵化联盟、现代农业投资联盟开展政策推介;每年在“西洽会”、“农高会”等重大展会向外推介区内的创业政策。
近年来,示范区党工委和管委会相关机构,全力帮扶创业团队落地发展,免费为创业者开放资源共享平台、优秀创业课程,常态化地举办“三六三”创业沙龙,促进200多名创业导师与创业团队“结对子”。设立种子孵化资金,支持优秀创业项目,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升级改造,支持企业发展成为科技型企业,将成熟企业纳入产业链进行推广,面向旱区开展基地建设、良种扩繁、技术咨询和农民培训等科技示范推广工作。仅2015年,面向旱区开展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累计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就达233家,推广总面积5520万亩、效益达到158.1亿元。
筑巢引凤
自2011年创新创业工作开展以来,示范区已招引创新创业团队452家,培养了一大批如九立机器人、中遥航图、天和生物、旭田光电、威特动力等创业新星企业。2016年,示范区为进一步扩大招引力度,将创新创业团队招引数量提高到130家。
杨凌作为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挥农业示范区的资源优势,培育农业科技服务新业态成为一种必然。近年来,示范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产业升级,发挥杨凌农科教资源优势,以支撑和引领旱区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打造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业发展体系,围绕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知识产权、检测认证、农业咨询与培训等科技服务,培育和打造现代农业科技服务新业态和产业集群。
对内,示范区努力整合科教资源和科研资金,面向旱区开展科技攻关。据相关资料显示,2015年科技研发经费达到5.42亿元,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8624万元,专利申报量达到1003件。
对外,示范区充分发挥杨凌高新区对旱区农业的智力支撑,每年举办“两个会议”发布“三个报告”。“两个会议”即中国(杨凌)现代农业发展高峰会议、中国农业与创业投资对接会;“三个报告”即发布现代农业发展报告、农业投资报告和旱区农业发展报告。
作为助推科技转化的一个推广平台,示范区积极发展展会产业,旨在打造“百年农高盛会”。在第二十二届杨凌农高会上,展示国内最新农业科技成果8500多项,期间项目签约投资及交易总额达1105.9亿元。
在着力打造“杨凌农科”品牌的同时,示范区充分发挥“六大中心”功能,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数据显示,在2015年,国家(杨凌)农业技术转移中心实现技术交易13项、交易金额达7.77亿元;国家(杨凌)植物品种权交易中心交易植物品种权12项、交易金额达2609万元;杨凌职业农民管理中心全年培训农民4.1万人次,评定农民技术员职称1万人;杨凌农业大数据中心与神舟数码开展战略合作,搭建运营现代农业大数据平台;杨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不断拓展溯源体系认证范围,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杨凌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中心已取得了国家认证资质,对农产品质量开展安全认证。2015年,杨凌示范区现代农业科技服务还被科技部纳入国家首批科技服务业区域和行業试点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