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ELEVEN提速扩张大陆连锁便利业态格局生变

来源 :台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082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进入中国大陆市场7年后,全球便利店霸主7-ELEVEN悄然加快了转型调整的脚步,转型内容是:以加盟的方式进行扩张;并将从中国大陆繁华商圈向社区型路线发展。这样的动态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2011年底,从美国起家、转道日本、遍布于全球各居民社区,以店面最小、24小时全天候便利服务著称的7-ELEVEN便利店爆出消息,准备在中国大陆进行经营转型,转型内容是:以加盟的方式进行扩张;并将从中国大陆繁华商圈向社区型路线发展。可以说,这样的动态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更加引人关注的是,中国大陆本土便利店也正在应对7-ELEVEN,悄然加快了转型调整的脚步。物美便利店负责人郑伯东表示,7-ELEVEN开放加盟,对物美不仅是借鉴,更是强劲的冲击波。
  
  7-ELEVEN
  开放加盟
  便利店圈地
  烽烟再起
  
  在进入中国大陆市场7年后,全球便利店霸主7-ELEVEN终于在人们的期盼中谨慎地放开了其加盟业务。目前,7-ELEVEN(北京)有限公司已经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区开展加盟店铺业务。
  「7-ELEVEN之所以现在推出加盟,一个原因是按照当地政策,进入市场两年之后才能开放加盟,我们是2009年进入的,现在过了两年的期限;更主要的一个原因是,通过这两年的探索,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盈利模式。」对于为何开放加盟,上海7-ELEVEN便利店企划总监黎家豪如此解释。
  「便利店盈利就要靠规模效应,而推出加盟业务可以快速壮大规模,并且占领市场。」原北京好邻居便利店总经理、现任天福号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方飞跃表示,「推出加盟业务可以降低成本。因为一些加盟者持有自己的物业,并且自己来经营无需雇佣员工。」
  面对便利店行业高速增长的市场空间,便利店巨头自然无法等闲视之,一场圈地潮悄然兴起。在7-ELEVEN打出加盟牌前后,全家便利店推出野心勃勃的扩张计划。顶新集团旗下流通事业顶巧控股董事长魏应行披露,全家便利门店拓展策略定为「两年一个新城市,三年一个新区域」。2011年起进入扎根阶段,开始从上海向外地辐射,计划至2015年要开出4500家店,目标到2020年,全家便利要在大陆拥有8000家店,成为大陆第一大便利店业者。日本第二大便利店运营商罗森计划五年内将其在华便利店数量增加至1万家。
  
  7-ELEVEN
  提速扩张
  逼迫大陆本土便利业
  转型
  
  7-ELEVEN便利店自从进军中国大陆后,一直是以直营店的模式经营,并一直将店面集中在繁华商圈之内。其实,这一路线与其在国外的经营模式是相悖的。此次以加盟的方式扩张并走向社区,大有在中国大陆进行经营回归之感。而这一回归可能迅即给中国大陆本土便利店带来竞争态势。联商网副总经理方献礼分析说,「7-ELEVEN杀入本土超市原有的社区领域,肯定会给本土超市带来新的压力,进而引发本土超市的连锁反应。」
  据透露,物美便利店业务也将进行模式创新,以内部经营委任的形式加盟,也就是把便利店交给加盟商管理、操作,物美通过利润分成的形式来获取利润。由于物美的经营执照不允许做餐饮,所以只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来面对7-ELEVEN的竞争。而且,物美便利店将从加大日配送物流比率来进行切入。郑伯东表示,「2012年物美便利店将更加注重消费者对便捷度的需求,大幅提高快餐和鲜食的结构,提高其在便利店行业的专业性。」
  另一家京城本土品牌京客隆相关负责人认为,7-ELEVEN开放加盟将对便利店的市场格局产生影响。由于之前的便利店加盟注重加盟费,而在管理方面比较松散,给京客隆品牌带来一定影响。
  
  7-ELEVEN
  掀起「鲶鱼效应」
  提升大陆连锁便利业
  水平
  
  如果说7-ELEVEN以加盟方式向社区扩张,有如鲶鱼,对中国大陆零售便利店造成了巨大威胁,那么另外一点就更是7-ELEVEN构成威胁的核心所在。
  7-ELEVEN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其后台软件是本土便利店现阶段不能超越的,京客隆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转型主要是便利店硬件和软件的升级,并向社区化发展。门店的硬件设施很容易达到,可以通过调整商品结构和对门店的装潢实现,而软件的升级十分困难。但京客隆表示,将旗下便利店的软件全部升级是一件必须做的事情,这样,才能便于后台管理和配送。
  7-ELEVEN这次转型,使大陆本土便利店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由于经营模式问题没有解决好,大多都处于亏损状态。其实,7-ELEVEN开放加盟,变相地刺激了大陆本土便利店的转型。针对本土便利店出现的战略调整,北京市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赖阳认为,行业越开放,企业的危机感就会越强,转型速度就会越快,便利店行业也是如此。7-ELEVEN开放模式证明了其发展的迅速,起到了行业的参照作用,便利店行业面临洗牌的风险,同时也促进着大陆连锁便利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要抓住新的机会,传统便利店必须要变革。除了销售商品之外,便利店要承担更多的增值服务,比如销售快餐、杂志等,甚至可以作为快递公司的取货点。」方飞跃表示,「大部分上班族不想将包裹寄送到单位,谁也不想拎着重重包裹挤公交。小区附近的便利店大可承担这一功能。」
  
  便利连锁业
  粗犷时代已结束
  精细化管理时代
  来临
  
  在2011年,「价格欺诈」、「染色馒头」、「用油标准」、「进场费推高零售价」、「假冒绿色猪肉」一个又一个直接涉及消费者切身利益的公共事件,考验甚至拷问着一个又一个的知名连锁企业。一系列事件的频繁发生,肯定有其共性的原因,其中有两个方面值得便利连锁企业思考:
  首先是外部原因。社会发展的进一步成熟、舆论的开放,使得各种事件能够在第一时间被关注和报道;媒体监督的作用正在逐步扩大;消费者趋于成熟,更加注重维护自身的权益。这些因素应该促使这些直接面对消费者的服务型企业,特别是便利连锁企业,要更加注重研究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加强品牌形象的维护,加强与政府、媒体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沟通。
  其次是内部原因。「凡事要从自身找原因」,总结所有事件的内部原因,管控不够是主要问题之一。中国大陆的市场足够大,便利连锁企业们一直以来都忙于快速扩张,却疏于内部管控,就连一向注重质量的外资巨头,在中国大陆也一改常态,偏好追求速度。在竞争激烈的现实环境中,企业迫于抢占市场和开店指标的压力,不得不快马扬鞭、攻城略地,竞争的硝烟甚至已经燃烧到了三四线城市。
  过于追求速度,势必会带来管控的不足。便利连锁企业正加速扩大,应当提前思考如何转变发展方式,如何寻求新的增长点,如何加强管控,如何提升发展质量等问题。
  「多事之秋」过后,连锁企业还必须认识到:要平衡好速度和质量的问题,要更加关注消费者利益,注重品牌形象的维护,以及树立危机管理的意识。
  粗犷式的发展时代已然结束,2012年精细化管理时代已然而至,便利连锁企业你准备好了吗?
  
  加盟「7-ELEVEN」 中小投资者需过多道关
  以经营能力见长的7-ELEVEN开放其个人加盟后,对于众多中小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一道曙光。
  在台湾,7-ELEVEN有两种加盟形式:一种是特许经营,加盟者需要有自己的门店物业,并且自己投入装修的资金;另一种是委托加盟,一般情况下,这种加盟者往往是一对夫妻,并且要经过层层面试。
  7-ELEVEN对选址有一套自己的标准,倾向于在以下几个地方开店:有红绿灯的路口;有车站的地方;有上坡的地方;在居民住宅区设立店铺时,则尽量避免在道路狭窄以及建筑物过于狭长的地方。
  当加盟者初审合格后,7-ELEVEN总部相关人员还要对申请人进行「家访」,主要是了解申请人的家庭背景和收入情况;然后再经过7-ELEVEN主管的面谈,让申请人再次审视评估自己的选择。
  在经历层层选拔之后,合格的申请人才可与7-ELEVEN签订加盟预约书,参加培训,最后进入正式开店流程。
其他文献
尽管香港特首参选人唐英年2月20日前往选举事务处递交由379个提名人提名的报名表,以表示参选到底的决心,但是并不能降低香港市民对他的不信任。香港《南华早报》委托香港大学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在传媒爆出是次「僭建风波」后,即2月16日及17日进行调查,有79.5%受访者认为事件对唐英年诚信带来负面影响,4.6%认为有正面影响,有12.6%则认为无影响。被问及唐英年应否因是次事件退选,有51.3%受访者
期刊
一夜成名的林书豪(Jeremy Shu-How Lin)立刻成为海峡两岸中国人的骄傲,尽管他在国籍上已不再是中国人,但仍无法阻挡海峡两岸中国人以他这个流着中国人血液的美国人而骄傲的兴奋心情。与此同时,林书豪的表现也引起了全美的极大关注,在纽约刮起一股「Linsanity」(林来疯)。   媒体资料显示,林书豪是美籍华人,祖籍福建漳浦,祖辈移居台湾彰化,身为工程师的父母1977年移民美国。林书豪19
期刊
2012,注定不平静。要在不确定性中实现稳健的生存与发展,就要根据自身行业特色和周遭环境演变做出抉择。景观石、柳条筐也好,广告墻也罢,制造业「上山」是出路,服务业「下乡」同样是机会,重要的是行动。    最近,微博上热转着这样一个小段子:一村産石,村民打石卖给修公路的,多年劳碌苦哈哈。一人见石头形状怪异,便卖进城做景观,遂成全村首富。后禁止采石,村民就改种香梨。一人见梨树已多,于是改种柳树,编柳条
期刊
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房地產業的大變革之年。號稱「史上最嚴厲的樓市調控」淩厲推進,房地產市場、房地產行業在調控中正在向更加理性、健康的軌道發展。  大陸也多方多次明確強調,要堅持房地產調控政策不動搖,促進房價合理回歸,從而墊定了2012年繼續調控不放松的基調。那麼,進入2012年後調控時代,樓市又將何去何從?我們不妨來做些大膽猜想。    猜想一:房產稅或將擴大試點全面徵收  
期刊
如果问2012年1月14日台湾大选什么对民进党刺激最大?恐怕非「众多企业家公开站出来力挺九二共识」莫属了。尽管民进党不承认众多企业家站出来力挺九二共识是压垮蔡英文参选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是,民进党绝对不能否认众多企业家的举动对选情的冲击和影响。也就是说,「企业家的集体意识倾向」和「九二共识」是民进党未来必须面对的。  民进党败选之后,总结、检讨、反省之声不断,民进党也在2月中旬出台了洋洋洒洒的总结报
期刊
如何通过对浩如烟海的互联网信息进行监测、分析,从而把握网络民意的走向?强烈的市场需求眼下正在催生壮大一个产业——网络舆情监测产业。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微博的崛起,网络舆情更加汹涌澎湃。「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指出,2011年底大陆网络使用者已超过5亿人,稳坐全球网民第一大国宝座。而单是微博的注册用户就已超过3亿人。民间机构易观国际更推估,2011年的行动上网用户已有4.3亿人,较20
期刊
「带你去『大城市』走走,先去趟铁岭!」若不是大陆「小品王」赵本山这句戏谑的话,「铁岭」这个偏安于大陆东北一隅的三级城市,对大多数人来讲都是陌生的。大陆还有一些城市,你大概更没听过了——克拉玛依、盘锦、沧州、晋城、嘉峪关、新乡、滨州、牡丹江……  不要小看这些不起眼的二三线城市,中国大陆服务业下一阶段的未来市场,就隐身在这些别人没听过、也看不上的城镇里。正像从小城镇发迹的大陆知名餐饮企业「乡村基」老
期刊
台湾大选后民进党正面临纷沓而来的危机考验:1.由谁接任党主席再战2014年五都市长及2016年大位?2.两岸政策路线之争,是接受还是拒绝九二共识?3.在美中台三边关系建构过程中,民进党如何避免被边缘化,而重蹈2012年大选覆辙?这三大问题均明指民进党必须接受转型检验,否则再经敗选冲击,民进党即有可能沦为万年在野党。  以接班而言,自蔡英文请辞党主席以来,苏贞昌在新潮流派系支持下,表明当仁不让的决心
期刊
眼光向内——看什么?  看经济规模,中西部发展正在提速;  看人均消费力,抓住「葫芦市场」的大肚子;  看市场成长,引爆二三线城市的「花钱动力」。  「湘鄂赣三省谋求合作是对发展的渴求,我们坚信,大家一起走,一定会走得更远!」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2011年2月10日在「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三省会商会议」上郑重表态。会议签署的《江西、湖南、湖北三省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是当下大陆地
期刊
2012年,企业正经受着涨薪潮和离职潮的双重夹击,人力资源成本的上涨不断地考验着企业的成本控制力,也在不断倒逼企业寻求转型发展的出路。    农历新年的余味还没有完全消散,很多老板们的心情却变得很糟糕——从2011年12月起,大陆24个省份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一线员工的人力成本节节攀升。  用工成本上涨,让长期依赖低成本运营的企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大家都经营得很辛苦。」深圳台商协会荣誉会长郑荣
期刊